東湖梅園

東湖梅園

東湖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既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中國梅文化館所在地,又是全國著名的賞梅勝地,冠絕全球。東湖梅園創建於1956年,目前面積已擴大到800餘畝,定植梅樹2萬餘株。梅園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名勝區磨山景區南麓,三面臨水,迴環錯落,自成一體,周圍有勁松修竹掩映,自然成為“歲寒三友”景觀,是我國梅園勝地之一。這裡山青水綠,風景秀麗。早春時節,梅花盛開,繁花似錦,暗香四溢,前來賞梅、詠梅、畫梅、攝梅的中外遊人絡繹不絕。東湖梅園的園林景致可謂“天然去雕飾”,它依山環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在園中,既可欣賞到煙波浩渺、水鷗點點的東湖湖光,又能領略到高聳著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山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湖梅園
  • 外文名稱:meiflowers
  • 地理位置磨山西南
  • 占地面積:800餘畝
  • 開放時間:8:00至17:30
  • 景點級別:國家5A景區
  • 門票價格:成人40元;學生、老年20元
  • 著名景點:梅花崗、中國梅文化館、一枝春館
    中國古梅園、800歲古梅
  • 原名武漢東湖磨山梅園
  • 創建時間:1956年
梅園介紹,梅園珍貴品種,東湖梅花節,武漢市市花,梅花研究中心,東湖梅園十景,票價及優惠,售票地點,梅花科普,梅花介紹,藥用價值,食用價值,鑑賞拾趣,文化底蘊,歷史氣息,

梅園介紹

東湖梅園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艷亭”、“暗香橋”、“水清橋”“梅花崗”、“梅花觀止”等景點。1998年,磨山管理處投資改建梅園大門,1999修建了國內一流的梅花展覽館“一枝春”館。2002~2003年間,東湖梅園新植梅樹近千株,其中大梅樹200餘株。2004年,東湖梅園擴建工程納入武漢市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梅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園林小品的修建,依據總體規劃及第九屆全國梅展的要求,梅園內新增展館“香雲別苑”,園林小品花溪、碼頭、棧道、亭橋及“梅友”雕塑,新修園路1000多米,並進行了入口廣場的改造及園林綠化布置,面積擴大到800餘畝,總投入達1500多萬,2009至2010年由大連萬達集團捐贈600萬,與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共同興建的東湖古梅園,占地150畝,分古梅花區和古蠟梅區,由 “梅花香徑”、“美人谷”、“浣花溪”、“中國梅文化館”及“梅花傳奇人物彩塑”等景點組成。建有青梅煮酒、梅妻鶴子、李白呤詩、李清照等梅花傳奇人物雕塑四組;毛澤東浮雕一組、蠟梅地景、梅花景觀4處;金石篆刻12處。全園共栽植從全國各地收集的百年以上梅花和蠟梅近200株,最高樹齡達800年。2010至2012年間新建了東門、小北門,完善了停車場、洗手間等旅遊基礎設施。所有這些舉措,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梅園單季觀賞的弊端,東湖梅園已不再僅僅是梅花展覽專類園,而是集旅遊、休閒、科研、科普、生產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
東湖梅園
梅園遊廊梅園遊廊
這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土地!
這裡洋溢著濃郁的楚風楚韻,一年四季風情萬種!
春來山明水秀、鳥語花香;夏來萬人湖濱戲水,南國海濱風光;秋來楓葉滿山紅遍,桂花十里飄香;冬來萬千候鳥,滿湖覓食歡唱。
這就是著名的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

梅園珍貴品種

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建有全世界最大的梅花資源圃,培育種植珍貴梅樹品種320餘個,20000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種最大、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
東湖梅園 龍游梅東湖梅園 龍游梅
下面介紹幾種東湖梅園內珍貴的梅花品種:
龍游梅:東湖梅園中的梅花珍品,枝幹罕見的自然彎曲,姿態似群龍翻滾,枝芽淡綠有棱,花色玉白,具有濃香。
美人梅:由法國人育成,我國從美國引進,系歐洲紅葉李和中國宮粉梅的雜交後代。花為重瓣,淡紫紅色,葉似紅葉李,花、葉均美,為暗紫紅色,是梅花中唯一的紅葉品種。
多子玉蝶:此品種是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種,花期晚,重瓣性特強,花瓣多達65枚,雌蕊多達25枚,最大花徑達4厘米,是目前國內最好的玉蝶品種。
雪海宮粉:此品種是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種,開花極為繁密,花期早,花色粉白至乳白色,遠觀似雪,花香馥郁,是營造“雪海香濤”景觀的優良品種。
金錢綠萼:花蕾大而扁圓,中心有孔,酷似古銅錢,花徑在3.5厘米左右,花瓣在40至48瓣之間,真是具有花中財神的氣勢。
黃香梅:真梅系直枝梅類黃香型梅花,淡黃色,宋代范成大《梅譜》中記載的“百葉緗梅”,即是指它,百葉緗梅失失去了八百年,在1985年才在安徽重新發現,關於黃香梅的黃色需要給大家說明一下,它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黃色,而是一種“似黃非黃”,似白非白之色,而且此種顏色一般在花蕾期和含苞待放時才具有的,而盛開時的梅花幾乎為白色。
復瓣跳枝:令人稱奇的是一顆梅樹上有紅白兩色花或半白半紅,或白色花瓣上嵌合著美麗的絲絲紅色條紋,斑斑點點煞是可愛。
紅千鳥:由日本引進,花色呈罕見的紫紅色,在陽光的印射下如紅如火焰,是遊客喜歡的梅花品種之一。
淡豐後:由日本引進,花朵大直徑可達4CM,花開兩色,花正面為近白色,反面淡粉紅色。
紅台垂枝:此品種是由東湖梅園工作人員培育出的梅花珍品,花色紅艷,集台閣、垂枝等特徵於一體,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照水梅:《花鏡》云:“照水梅,花開皆向下而香濃,奇品也”,從這可知,照水梅和垂枝梅有不同的概念,照水梅是指花開朝下之梅,垂枝梅是指枝條自然下垂之梅,不知您有沒有注意,梅花開花的習性多是側開式或俯開,而沒有仰開的,那么照水梅中有個品種“紫蒂白照水”,她不僅花開朝下,而且花心具台閣,真可謂梅中奇品。
算珠台閣:其花蕾象一顆顆的算盤珠子,扣瓣大紅是花瓣在邊緣處向內扣或小碗狀。台閣變異現象,即一朵梅花中再生了一朵梅花,形成台閣狀,專家學者認為台閣梅這一花中長花的現象是由梅花雌蕊發生變異而成,俗稱懷胎抱子。梅花的台閣變異雖然是品種的特徵之一,但這一變異並不十分穩定,這是隨栽培條件或氣候條件的變化而生長的,在水肥充足氣候條件好的年份出現的台閣花就多,台閣現象就明顯。

東湖梅花節

東湖梅園自1983年舉辦梅花節以來,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1997年舉辦第五屆全國梅展以前,東湖梅園每年梅展以賞梅為主,形式單一,每屆的賞梅收入不足20萬。第五屆全國梅展是東湖梅園發展的里程碑,該屆梅花節在賞梅的基礎上,開展了各類豐富的梅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省內外遊客前來賞梅,不但樹立了梅花節的品牌,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磨山風景區經濟的飛躍發展,形成東湖梅園發展的第一高峰。
在2005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舉辦的第九屆梅花蠟梅展覽在東湖梅園舉辦,本屆全國性梅花蠟梅展,使武漢市成為繼昆明市之後又一個舉辦過兩屆全國性梅展的城市。對於該屆梅花節,武漢市政府極為重視,投資1700多萬元對東湖梅園進行擴建和改造,新建了一組明清江南園林式庭院建築—妙香國,及其配套工程芳溪、放鶴亭、枕香榭、惜紅橋、梅友銅像等。新的梅園由一季開放賞梅的傳統模式,變為一個常年讓遊客親近自然、休閒觀光的好去處。該屆梅花節梅花品種多、展覽規模大、梅盆景藝術派別全,位居歷屆梅展之冠,十餘項參與性強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深受市民喜愛。梅展收入在200萬元左右,武漢東湖梅花節也成為武漢市民春節期間賞花、休閒、娛樂的大型園林盛會。這是東湖梅園發展的第二次高峰。
2010年,由大連萬達集團贊助,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旅遊局、文化局、廣電局、教育局、公安局、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我委共同承辦的“2010年中國武漢東湖梅花節”於2010年2月8日至3月18日在東湖磨山景區成功舉辦。本屆梅花節將以“梅開東湖,春滿江城”為主題,以東湖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大連萬達集團的全力支持為依託,以賞梅、品梅、迎春、鬧春為宗旨,突破以往的辦節模式,從單純的遊園活動轉變為以遊園為基礎的大型民眾參與性主題文化活動,通過梅花節主題歌、影視劇本的徵集、“梅飛色舞”天天演、“以梅為媒”情緣會、“發現東湖”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辦,極大的提高了東湖風景區的知名度、擴大了東湖梅花節品牌的影響力。特別是與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合作打造了一台“首映中國·梅舞東湖”開幕式晚會,在2010年新春賀歲之際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華僑隆重推出了一台群星薈萃的大型演出,成龍、柳雲龍、容祖兒、朱茵等眾多明星紛紛到場獻藝。毛新宇、王健林以及省市領導共同為梅花節揭幕。這台演出成為我省舉辦的最高規格的文藝晚會之一,受到了省市領導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梅園收入創下歷史新高。東湖梅園迎來了辦節以來的第三個高峰。

武漢市市花

武漢市市花是梅花。1984年,梅花當選為武漢市市花。梅花之所以能被選為市花,原因有三:一是梅花具有傲霜鬥雪、凌寒綻開的風骨;二是武漢的梅園在規模和研究上都在全國名列前茅;三是湖北自古就是梅花的故鄉。秦漢時,野生梅就散見於大江兩岸,並用於醫藥。隋唐時,其食用藥用價值就受到人們重視。南宋時期,武漢一帶居民栽培梅花已很盛行。明清時,武漢黃鶴樓、卓刀泉、梅子山都是賞梅的佳處。以前洪山一帶一直有種植梅花的民間習俗,稱為“瓶插梅花迎新春”。

梅花研究中心

東湖梅園又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東湖梅園建立了至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梅花品種資源圃。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自1991年3月10日由中國花協批准成立以來,在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陳俊愉老先生的幫助下、在趙守邊老教授的帶領下,通過引種、選育、雜交授粉等多種途徑,已從50年代的74個品種達到了現有的320餘個,成為梅花國際登錄的重要基地。為宏揚梅花文化、促進梅花的產業化發展,讓梅花早日進入國際市場,中心開展了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中國梅花品種資源圃”建設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梅花DNA指紋圖譜的建立”、“梅花小盆梅速成栽培研究”等項目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並獲得科研成果證書。目前已配套建設了組培室、實驗室,冷庫及中國梅花研究中心網站。

東湖梅園十景

梅花觀止
梅園主入口內的大型寫意地景,太湖石上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梅花觀止”為著名畫家周韶華所書。一座高聳的太湖石碑,周圍栽植近十株大型梅花樁景,配以其它植物材料,是園內最大的梅花寫意地景。“梅花觀止”既是梅花前輩的心愿,也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和東湖梅園的奮鬥目標。
古梅園
位於梅園入口左側,是由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先生提議並捐贈600萬元,與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共同興建於梅園的園中園。占地150畝,分古梅花區和古蠟梅區,由 “梅花香徑”、“美人谷”、“浣花溪”、“中國梅文化館”及“梅花傳奇人物彩塑”等景點組成。全園共栽植從全國各地收集的百年以上古梅花和蠟梅近200株,最高樹齡達800年。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相逢是一種緣,相知相伴更是緣,生命是緣、朋友是緣、擦肩亦是緣,今天我們都因“梅”結“緣”。
冷艷亭
冷艷亭位於梅花崗中部最高處,為重檐攢尖五角亭,始建於1984年。“冷艷”二字恰當地體現了初春寒冷季節,梅花紅白相間、暗香四溢的畫境詩意。
三友
在百花凋零的寒冬,紅梅傲然怒放,青松堅強不屈、翠竹高風亮節,它們具有相近的品性和氣質,人們稱其為“歲寒三友”。
梅雪爭春
東湖梅園位於長江流域,早春梅花開時,常遇瑞雪。每當瑞雪壓枝,梅花怒放之時,輕搖梅枝雪花飛舞,詩云:“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友
一位是梅花界的泰斗,一位是被頌為"梅痴"的梅花專家,有了他們幾十年前的結交,才有了東湖梅園的今天輝煌的成績。
芳溪
位於中國梅文化館周邊,結合現代園林造景手法,配以各種水生植物,流水潺潺;從上俯視宛如一條蒼龍盤繞在中國梅文化館旁,顯示出中國梅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枝春館
“一枝春”館白牆、青瓦、朱柱,飛檐重閣,曲廊起伏,小橋流水,占地4400平方米,建成於1999年,是一組具江南園林建築風格的古典式建築,通過亭、廊、室圍合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一枝春館”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傳播梅檔案和梅花科普知識的重要基地,有盆景館、梅文化館、品種館、科普館等。
中國梅文化館
為明清江南園林式亭院,其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館內搜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畫、書詩典籍,是中國梅文化精神之所在,其配套工程有芳溪、放鶴亭、惜紅橋、“梅友”銅雕像等景點。

票價及優惠

門票票價:成人票40元
學生票20元
老年票20元
東湖年票可免票進入東湖梅園。在梅花節期間將開展系列賞梅優惠活動,市級以上勞動模範憑本人勞模證、身份證免票入園;65歲以上(含65歲)的老年人憑本人身份證或老年證免費入園;60歲以上不滿65歲的老年人憑老年證可享受半價入園的優惠;現役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免費入園。

售票地點

梅花節期間可在:
梅花大門售票處
遊客可在市內可乘坐401、402、413、515、643等專線車到梅園站下即可。為了方便遊客賞梅花,梅園設有三個出入口,遊客朋友可以分別從梅園北門、小北門、西門進入。

梅花科普

梅花介紹

梅花,是薔薇科杏屬植物,不僅具有實用的藥用、食用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自古被中國人民所認識、熟知、乃至發掘、種植,更以其在寒冷的冬天傲雪綻放、蒼勁老乾發新花的的獨特習性,被人格化,被人們以詩、文、書、畫、雕刻、剪紙、攝影等藝術形式廣為稱頌,並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與蘭、竹、菊並稱“四君子”,因而包涵著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價值。

藥用價值

1、梅花主含揮髮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發生。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
2、梅子入藥 《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乾即成矣。”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見梅的藥用範圍很廣。
3、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食用價值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添加劑。
歷代描寫梅花的詩詞
贈范曄
南朝·宋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雜詩 之一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宋·林逋(和靖)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梅花
宋·陳亮
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冬日雜興
宋·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再和楊公濟梅花
宋·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宋·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墨梅
宋·朱熹
夢裡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題楊補之畫
宋·樓鑰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香。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張仲謀乞臘梅
宋·黃庭堅
聞君寺後野梅發,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釣雪舟倦睡
宋·楊萬里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陽山道中
元·釋善住
雨余春澗水爭分,野雉雙飛過古墳。 眼見人家住深塢,梅花繞屋不開門。
春晚雜興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沒屨深,清和天氣潤園林。 霏微小雨初晴處,暗數青梅立樹陰。
冬詞
元·郭鈺
疏林晴旭散啼鴉,高閣朱簾 地遮。 為問王孫歸也未?玉梅開到北枝花。
寄跡武塘賦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卻憶故園梅,雪掩寒山徑不開。 明月愁心兩相似,一枝素影待人來。
題畫梅
明·徐渭
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 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畫梅
明·徐渭
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複寫拂雲枝。 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題畫
明·唐寅  
雪壓江村陣作寒,園林俱是玉英攢。 急須沽酒澆清凍,亦有疏梅喚客看。
早春
明·陳繼儒
春風無力柳條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鋤插,掃開殘雪種梅花。
宋徽宗畫半開梅
明·趙友同
上皇朝罷酒初酣,寫出梅花蕊半含。 惆悵汴宮春去後,一枝流落到江南。
畫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
畫梅
明·陳道復
竹籬巴外野梅香,帶雪分來入醉鄉。 紙張獨眠春自在,漫勞車馬笑人忙。
畫梅
明·陳道復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後追尋笑我忙。 折取一技懸竹杖,歸來隨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雙梅樹,庭前昨夜風。 不知何處笛,並起一聲中。
早梅
明·通潤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寫梅
明·李日華
檀口粉肋含笑語,春風拂拂為開懷。 酒人得此添狂興,詩句從天潑下來。
題畫詩冊頁
清·普荷
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 雪深春尚淺,一半到家開。
山中雪後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畫梅
清·金農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題唐解元小景
清·惲壽平
雪後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
早梅
奼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枯梅
清·吳淇
奇香異色著林端,百十年來忽興闌。 盡把精華收拾去,止留骨格與人看。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轉乾坤屬畫家。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梅花詩
清·俞樾內子
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 清風自有神仙骨,冷艷偏宜到玉堂。
和內子梅花詩
清·俞樾
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閒香。 寒宵同作羅浮夢,絕勝東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犖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 雲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岩溜互喧爭。
韻宜禪榻閒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 林下積來全是雪,嶺頭飛去半為雲。
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

梅 花 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絕幾回開。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 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 閒廳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贈范曄
南北朝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旁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 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妝。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 已被游蜂聖得知。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 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來。
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運算元·詠梅
現代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臨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菸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乾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梅花引· 荊溪阻雪
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
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彩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 繡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臨江仙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鑑賞拾趣

有關梅花的詩詞鑑賞拾趣
《早梅詩》
明·蘭茂
東風破早梅 向暖一枝開 冰雪無人見 春從天上來。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該詩見於明代蘭茂的《韻略易通》是每個字代表一個聲母的一首五言絕句,用詩的形式寫下來,為了便於記誦。詩下面一行是漢語拼音。這裡═表示零聲母即以元音開頭的字。“υ”是唇齒摩擦音。現代北京音香山一帶摩擦極輕,天津音摩擦就極重。從詩里歸併聲母看,“見”代表g-(giɑn),“雪”代表 s-(süe),尖團字還分得開。這或許是作者在這一點上遵從多數方言,或許是當時“官話”語音確實有這種區別。從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書坊名)寫《圓音正考》,就漢字對譯滿語聲音不準確提出批評一事看,後一個推測比較近真。把《早梅詩》的聲母按發音部位排起來,就得到(如圖),再加上,恰好二十。說這首詩代表的音韻格局是現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錯。所以在後代講音韻的書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鑒》等,都常引用。 把歸併所得的字母作成詩並不止蘭茂作過。遠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過類似的《伊呂波歌》。李汝珍也作過“春滿堯天……”《行香子》詞以及《太平歌 》(子夜久難明,喜報東方亮。此日笙歌頌太平,眾口齊歡唱)。這么做,提高了音韻學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韻等從印度聲明學傳來的按發音部位分類和按發音方法排序次的嚴格科學精神給削弱了。
南宋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賞析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在驛站的外面,在斷橋的旁邊, 無人過問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 黃昏時候,你已經受不起孤獨與憂愁, 哪裡還能再忍受狂風暴雨的摧殘?! 你無意與其他花卉苦苦相爭在春天裡爭妍鬥豔, 你任憑各種花卉去妒忌恨怨。 即使凋謝後被踐踏成泥土,碾作塵埃, 沁人心脾的幽香卻永遠不會消散!
卜運算元:為詞牌名。《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缺月掛疏桐》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取賣卜算命的意思。
說明:雙調,44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各22字,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合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 “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 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淒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 它也的確還有 “ 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 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 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這裡,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 “ 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 零落”, 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 “ 想見”,正是由於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山園小梅》賞析
作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復,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後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所以後世稱他為林和靖。他的一生從未做官,過著清靜淡泊的生活。他特別喜愛梅花,幾十年在孤山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寫出這樣美的梅花詩,是有他的生活基礎的。
《山園小梅》是一首詠物詩。在中國詩史上,有許多詩是通過對物的吟詠,抒發詩人的感情的,通稱為詠物詩。它與情古詩一樣,數量很多,成為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大類。詠梅,又是詠物詩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一個部分。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都詠過梅花。這么大量的詠梅作品中,最為歷代讀者稱道讚賞的,林逋的這首《山園小梅》就是 其中之一。詩的開頭,先寫梅花的品質不同凡花。“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百花飄零凋謝,獨有梅花卻茂盛妍麗地開放。小園中只有她占盡美好的風光。歌頌梅花的傲雪耐寒,寄託詩人在逆境中堅貞不移的品格,這在古典詩詞中雖然不算是創見,但是把梅花寫得這樣美,卻是罕有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一聯詩,歷來被讀者譽為詠梅的絕唱。梅花的美,不同於牡丹的富麗,更不同於桃花的夭艷,而是一種淡雅和嫻靜的美。在這一聯詩中,正完美地表現出梅花的這種淡雅和嫻靜。怎么能取得這樣的藝術效果呢?作者不是簡單直接地介紹,而是寫她的姿態,寫她的香氣。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縱橫交錯,映在清淺明澈的池塘中。寫的是姿態,但又不是直接寫姿態,而是著重寫水中的梅影。所以,讀者更加感到她的搖曳多姿。下句,黃昏的淡月下,飄散著縷縷幽香。這是寫梅花的香氣。我們中國傳統的欣賞趣味,講究雅和韻,不要求強烈的刺激。那種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韻味、情趣就不免略遜一籌。這裡所寫的香氣,正是那種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韻趣。而姿態、氣味之所以給人這樣的美感,是因為作者把這些放在一個特殊的背景下來寫。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讀者感受到的是搖曳的梅影,著筆處是水,而且是清淺明澈的水;縷縷幽香,是在月下遊動飄散,這裡,月也是黃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這樣寫,環境氣氛,與梅花的姿態幽香顯得十分和諧協調,恰到好處。可見,歷代讀者如此欣賞這一聯詩是很有道理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是說霜禽、粉蝶對梅花的態度,從側面加強前面一聯描繪出來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飛禽,也指禽的毛羽潔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須先偷眼看看。這裡寫出了霜禽對梅花不敢隨隨便便,而是既愛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對她無限深情。這樣,梅花的美又從其他動物如何對待她的態度中表現出來了。在寫法上,上句,霜禽欲下當是實寫;下句,梅花開放時並沒有粉蝶,所以用“如”“合”這樣假設猜度的語言,是虛寫。用詞是十分講究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與金尊”,這是說,可以親近梅花的,幸喜還有低吟詩句那樣的清雅;而不須要酒宴歌舞這樣的豪華。作者在這裡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這個“人”,不是那種空虛庸下追求物質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風雅之士。這樣,詩中的梅花形象,就帶有作者本人的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與梅花就不是客觀的描寫與被描寫的關係,而是達到了精神上的無間契合。這首詩的影響很深遠。後來詞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從林和靖的這首詩中得到啟發。

文化底蘊

東湖還是武漢對外文化交流的勝地。1979年,這裡開闢了友誼林。20多年來,先後有日本大分、美國匹茲堡、德國杜伊斯堡、英國曼徹斯特、羅馬尼亞加拉茨等武漢姐妹城市的友好使者來到這裡,與武漢人民一道,種下了象徵團結、友誼、進步的雪松、筆柏、桂花、紅楓等樹百餘株。
這裡還是中國楚文化遊覽中心。東湖風景區經過50多年的發掘和建設,形成了系統的楚文化旅遊景點。
楚城依山傍水聳立在東湖磨山北麓,體現了楚人喜愛居高臨水築城的特點。它是進入東湖楚文化旅遊區的第一個景點。
楚市是楚人文化交流、商品交換的場所。青石路面,紅漆門柱,黃牆黑瓦,一派楚地風貌。200米長的街市上,店鋪林立,遊人如織。加上吊腳樓式的建築,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
是楚國先民的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許多鳥的美好特徵集合起來,創造了他們理想中的神鳥。鳳標的淨高7.2米,用15.8噸黃銅鑄造,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
由鳳標抬頭望去,是磨山第二主峰上巍峨的楚天台。楚天台是楚文化遊覽區的標誌性建築,按古楚國章華台“層台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層階巨殿,高台聳立,依山傍水,可與江南三大名樓媲美。從鳳標登上楚天台要上345級台階。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像展,還有編鐘樂舞演出。在這裡,你一邊歇歇腳,一邊可以盡情欣賞、體味楚文化浪漫、瑰麗、詭異的風韻。
還有祝融塑像,祝融是楚人的遠祖,是傳說中的火神。他的職責是觀象授時,指導人們生產、收穫。這尊雕像體現了楚人崇火、拜日的民俗。
“惟楚有才”組雕,以古楚國八百年風雲人物和重要事件為主題,以多種雕塑手法展現了楚國名君、名相、名人的事跡和古楚國的礦冶、紡織、藝術、農耕、戰爭和日常生活情景,體現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這組雕塑技藝精湛,氣勢磅礴,是東湖楚文化建設的經典之作。
東湖磨山腳下的離騷碑,用紅色岩石砌成,高14.8米,寬8米,比號稱“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御京碑”還要高出1.3米,寬出3米。碑文選用毛澤東青年時代手書的《離騷》全文手跡,字型道勁雋逸,詩書雙絕。

歷史氣息

東湖三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東湖磨山東山頭上,史書記載劉備在此祭天。這便是有名的劉備郊天壇。劉備郊天壇被譽為“觀日上佳,賞月絕妙,瞰景最全,祈福甚靈”之地。這周邊還有卓刀泉、曹操廟、魯肅馬冢等三國遺址。
南宋詩人袁說友游武昌東湖時有詩云:“一圍眼浪六十里,幾隊寒鴉千百雛。野木迢迢遮去雁,漁舟點點映飛烏”。來到清河橋頭的煙浪亭,可以尋訪古人遊蹤,體味寧靜譽雅致,感悟生命的意境。
飽覽了東湖秀麗的山水、珍奇的花木、濃郁的楚風和三國文化,你現在該對東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東湖風景區由六個特色景區組成,它們是:聽濤景區,磨山景區,珞洪景區,落雁景區,吹笛景區和白馬景區,景區總面積73平方公里。聽濤景區是水上娛樂遊覽區,磨山景區是楚文化遊覽區,落雁景區是生態休閒遊覽區。
1982年,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東湖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2001年,東湖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稱號。2002年初,東湖又通過了ISO14001環境論證體系。2013年,東湖風景名勝區榮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湖風景名勝區正在成為代表華中最大都會、歷史名城武漢形象的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品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