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廟

東林廟在杏溪村東北方600米,東林廟很小,但香火頗旺。是萬全鄉杏溪村及周圍村民求神拜佛的重要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林廟
  • 地點:萬全鄉杏溪村東北方600米
距杏溪村約600米,位於厝坑頭與新村分叉路口上方的棕林廟是95年前後遷到此地的,其原來的位置在一個名叫“棕壟窠”的地方。將樂人把較深的山壠地稱為“窠”,棕壟窠就在大坪村和厝坑頭東邊的那座高山的2/3的山腰位置,之所以稱之為棕壟窠,可能是因為窠里長著一片不大不小的棕樹林的緣故,棕壟窠里有一座小寺廟,供奉的是道家聖賢,其香火一直很旺,卻始終沒有懸掛正式廟名匾牌,可能是因為廟內的女道士多的緣故,當地人都管它叫“棕林庵”,棕林廟儘管位置偏僻,但名氣不小,由於地處高山,即使夏天烈日炎炎,但在棕林庵里,卻是清爽宜人,如果在庵內過夜,晚上不蓋棉被是萬萬行不通的。
我小時候去大坪姑媽家走親戚,曾去過棕林廟兩回,第一次去,我還是名剛入學的小學生,棕林廟吸引我的是它的乾淨得體:香客或信眾來了,庵內的男女道士都會立即端出食盒點心,遞上薑湯,熱茶,熱情接待,其待人接客的那種溫文爾雅,那種恰到好處,絕非平常百姓人家或高星級賓館所能達到,因此至今印象深刻。
第二次拜訪老棕林廟,我已經是個國中生了,這次的造訪,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廟堂主殿內東西兩側大柱上的那幅對聯:
上聯:南海慈風通道岸
下聯:東林佛日照儒林
從見到這幅對聯時起,它就在我的腦海里紮下了根,揮之不去。我非常喜歡這幅對聯文字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兼容並蓄中的磅磗大氣,對聯字詞的對仗也十分工整,如果硬要說出點這幅對聯的不足的話,可能在於這幅對聯的韻角似乎略有暇痴,從對聯文字避諱的教條來看,似乎宜將下聯的“儒林”改為“儒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文字所表達的真實意境才是最重要的,“儒林”的意境與內容顯然要比“儒門”大氣得多。 農村人見廟就拜,這本不足為奇,不論佛家道家儒家,中國的老百姓都把它們看成一家,因此在許多寺廟裡,既有尼姑和尚,也能看到道姑居士,但在我們老家的寺廟裡,廟門裡似乎更增添了一種濃厚的書香卷氣,在許多的寺廟裡,廟祝或堂主往往會有意地擺上幾本線裝書卷經書,地處僻靜之地的棕林廟這種氛圍更加濃烈,我兩次到棕林廟,都恰逢廟裡舉辦法事之時,不僅看到眾多的道尼和尚,也看到周邊許多老人特意身著舊時讀書人才穿的長衫參加法會,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但未明也未究其理。
隨著我學問與年事的同時長進,我越來越對棕林廟的諸多現象心生疑問,其中存疑最大的就是棕林廟的來由問題,從廟堂主殿的那幅對聯來看,棕林廟應該與歷史上的“東林”或“東林黨”有直接的關係,杏溪行政村的一多半人口都姓楊,且都自稱是北宋將樂大儒楊時楊龜山的後人,而東林正是楊時創立的堂號。東林儒學的鮮明特徵就是積極進取,參與政事,他創立的東林書院在有宋一代影響巨大,成為儒學南渡的引領者,並直接促成了之後儒學在朱熹手中的“功成名就”與“功德圓滿”。
明中後期東林學者更成為中國政壇的一股強大勢力,引發朝庭的恐慌,後期更被朝庭的帝黨和閹黨指責為結黨營私的“東林黨”,橫遭迫害取締,大批東林學士被迫轉移至偏寂山野,建庵結廬,以繼續他們所熱衷的政事或學問。我猜測:棕林廟很可能就是此一高壓政治時期的產物。
另外,當地人稱其棕林庵可能是誤聽或誤傳導致的結果,因為將樂話“東林”與“棕林”讀音甚近,不加語境其實很難聽出二者區別,我懷疑建廟尹始的“棕林庵”其實就叫“東林庵”?
聯想到十幾年前剛離去的幾位杏溪村老人都有穿長衫的習慣,與一般的農民大有差異,如我表弟90年代後期才過世的爺爺,我見到他的時候,始終穿著長衫,我的本家叔公,也是我表妹夫的外公肖家興,儘管眼晴看不見(盲人),但一生只穿長衫,乾淨整潔,一塵不染,看上去風骨岸然,完全是過去那種清高讀書人的做派。
看來我們杏溪村先人還真是有來頭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