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佛漢拳

東明佛漢拳

佛漢拳又稱佛漢捶,俗稱佛拳。是一種古老的拳術。此拳起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內武僧徐修文取諸家拳法之精華創編的拳種,它一直為寺內高僧專練之術,秘不外傳,故流傳社會較晚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明佛漢拳
  • 類型:武術
  • 起源:河南嵩山少林寺
  • 又稱:佛漢捶
拳法介紹,文獻記載,拳理特徵,反背捶技法,現狀,

拳法介紹

東明佛漢拳又稱“七二三八佛漢拳”、“佛漢捶”,據祖輩老拳師口述:“該拳為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間,系由天竺僧人菩提達摩所創,達摩禪師東遊漢土,入住少林寺,隨將此拳傳與少林寺僧。”此拳創始以來,經少林歷代掌門、高僧的精心研造,取諸家拳法之精華創編而成,是少林歷代高僧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少林拳的精華。
東明佛漢拳

文獻記載

根據東明縣高村《佛漢拳續譜紀念碑》記載:蓋佛漢拳乃如來三尊佛祖所創,興於唐,備於宋。清道光十二年(1833),少林寺大禪師徐修文武藝高強,術身妙技,七二三八佛漢拳,四九(三十六腿法)兼通。雲遊至東明馬頭(當時稱為杜勝集)一帶,該地練武頗盛,當地民眾多習練洪拳為主,時有馬頭賈莊賈公雲露,安本屯田公魁皂者,皆好武,與大禪師較技不敵,遂共拜為師,二人均為少林寺俗家弟子,賈公施法號光明,田公施法號永明。二人隨師赴少林寺苦學三年歸里,廣收門徒。繼傳東明縣河防營河務都尉宋金榜、李鳳海,前清處士郭秀蘭、安永福,河北大名練軍劉長春、張金榮等,業大盛焉。徐修文為佛漢拳弟子排了二十個字,即“內、初、山、寺、團、同、勝、國、少、年、好、者、思、理、多、君、猷、民、則、安”來分輩次,後傳弟子尊奉徐修文為佛漢拳第一代祖師。徐修文所定之輩次,沿傳至今。
據《佛漢拳譜》記載:賈公出寺後,為國效力,屢建戰功,曾任征西先鋒、魯都尉一職,後因無心於仕,遂辭官歸里,在東明縣後陳寨、李寨、高村等地廣泛傳授佛漢拳,有碑文記載:“有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姓徐,道術極高,慧談無窮,術身妙技,七二三八佛漢拳,四九兼通”。後來賈公年事已高辭去河防營一職,先後到河北大名、河南濮陽等地一代設場授徒,因拳藝精湛,在以藝會友中,當地拳師無不敗北,敗者均棄原學,改習佛漢,一時名聲大噪,尚武好藝之人,聞其賢名,皆樂拜為門下,弟子千人。從此佛漢拳就廣為流傳。
東明佛漢拳

拳理特徵

佛漢拳以掌法為主,樸實大方,注重實用技擊性強。以鐵爪功偎身靠打為奇。講究三節相隨,四節一致,三節即手、身、腿,四節即手、眼、身、步;出掌直來直去,講究“一線行”和“君臣手”,防守與進攻上下手一氣呵成,同時發力進攻,另有“綿連鐵”的說法,是說發力講究柔勁寸鐵;除具有虛步、馬步、弓步等步法以外,有其拳種的特色步法——“不丁不八步”,是一種既不像丁字步又不像八字步的步法;技擊上有“緊顧不緊打”的說法。佛漢拳拳諺有“學會躍虎頭,打人不發愁;學會硬開門,出手就打人”一說。佛漢拳拳譜記載:佛漢出手站當陽,切閃調步人難防,兩手不離胸,雙肘不離肋,“身似弓,手似箭,鷹眼,貓腰,鬼拉轉”。以擒拿對練、實戰為主,輔以硬功。佛漢拳又稱“七二三八”、“佛漢捶”,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功(高低瞄)、佛漢散手單練套路、對練套路、擒拿硬功功法、拳理技法要求等五部分。

反背捶技法

在佛漢拳的拳法體系中,具備冷脆快遠、勇猛短毒、迅猛凌厲之特點的,非反背捶拳法莫屬。反背捶拳法是一種以拳背為力點,通過伸肘抖腕的力量,反臂向前彈抽、敲砸對方頭部、胸腹、軟肋等要害部位的突發性實戰拳法。這種動作短促、勁意抖炸冷脆、神出鬼沒、酣暢淋漓、眼鏡蛇般的攻擊,往往令對手猝不及防。其迅猛的進攻態勢正如《六韜》所講:“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反背捶所具備的這種天然攻擊特性,使其倍受青睞,今整理成文,供大家參考。
佛漢拳反背捶拳法的種類
佛漢拳的反背捶拳法按兩拳前後位置的不同和拳法與身法的配合可分為前手反背捶、後手反背捶以及轉身反背捶三種拳法。以左腳左手在前的實戰預備勢為例,左拳施發反背捶技術攻擊對手為前手反背捶拳法(圖1、2);右拳施發反背捶技術攻擊對手則為後手反背捶拳法(圖3、4);以轉身身法配合反背捶攻擊則為轉身反背捶拳法(圖5、6、7)。
反背捶的技術動作及要點
1、前手反背捶:以左腳左手在前的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前腳掌微蹬地面,左腳向前貼地滑步疾進,右腳快速蹬地跟進,同時身體微向右轉,左臂順肩伸肘抖腕,藉助身體向前的摧力,反臂向前彈抽,力達拳背。當攻擊動作完成後,迅速收回左拳,恢復到實戰預備姿勢。
要點:
(1)出拳前,左拳要松握,左臂肌肉儘量放鬆。
(2)出拳攻擊時,要擰腰、順肩、送肘、抖腕,力達拳背,快擊快收,做到“出手如閃電,回手似觸炭”。
(3)整個動作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步手合一,動作脆猛。
2、後手反背捶,以左腳左手在前的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前腳掌微蹬地面,左腳向前貼地滑步疾進,右腳快速蹬地跟進,並向內扣轉,合胯向左擰腰,同時右臂向前順肩伸肘抖腕,同時藉助身體向前的摧力,反臂向前彈抽,力達拳背。當攻擊動作完成後,迅速收回右拳,恢復到實戰預備姿勢。
要點:
(1)疾步進身、合胯擰腰與後手反背捶發力要協調同動,上下渾圓一體,完整一氣。
(2)出拳擊發時,拳要松握,步要靈活,力貫拳背,發力抖脆。
3、轉身反背捶:轉身反背捶有兩種,一種是反擒拿型的反背捶拳法,一種是防守反擊型的反背捶拳法,本篇只述前者。以左腳左手在前的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腳蹬地擰轉,上體向右後轉體,重心移向右腿,同時左臂內旋,屈肘,肘尖向上;動作不停,左腿從右腿前上一步,上體繼續向右轉體,頭部亦向右轉,左拳背貼於後腰;動作不停,在上體向右轉體的同時,右拳反臂向右側橫向彈抽,拳眼向上,力達拳背。
要點:
(1)轉體要快,以頭領先,站立要穩。
(2)彈擊抽打時,要以腰帶臂,用前臂做鞭打抖腕甩拳動作。
反背捶攻擊的目標
實戰中,由於反背捶拳法動作隱蔽,攻擊速度快,有時完成進攻動作後,對手也很難有所反應,故其攻擊的目標不僅多而且成功率很高。攻擊的目標主要有:面門、面頰、耳門、太陽穴、後腦、胸部、腹部、軟肋、襠部、後背等。套用時,可從對手前面施以攻擊,亦可從對手後面或體側發動奇襲。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一擊中的,重創對手。
反背捶拳法套用要則
(1)高度重視反背捶正確的動作技術與功力訓練。
正確的動作技術是指能夠充分發揮機體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是快速完成進攻動作的保障,是有效擊打對手的前提條件,因而要高度重視。同時,也要注意對拳背這個力點的功力訓練,平時可用拳背摔打沙袋、軟木板等,以增大拳背的硬度,提高它的攻擊力度,確保拳背不受傷。
(2)動作要迅猛,勁意要冷脆抖炸。
發力之前身體要放鬆,做到形松意緊。發力時要集力於一點,發力於瞬間,勁意冷脆抖炸,真正做到“出手如閃電,回手似觸炭”、“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這樣的藝境。
(3)得把要準,搶打時機。
得把即得到對方的手把和腿把。只有準確得把才能施以迅猛凌厲的攻擊,得把不準,則會身置險境,全然沒有了進攻意識,故佛漢拳講究得把。得把即是戰機來至,這時要毫不猶豫地進攻對手。《六韜》說得好:“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看到有利戰機就不要放過,遇到有利時機就不要遲疑,失掉有利時機,放過有利戰機,反而會使自己遭殃。
(4)注意加強與其它技法的有機結合。
實戰時,由於情況千變萬化,有時用單一的方法不能很快制服對手,因而要加強反背捶拳法與其它技法的有機結合,從而在空間上形成立體進攻的態勢,在實戰距離上形成遠近結合的攻擊特色,使對手無所適從,防不勝防。

現狀

據資料顯示,東明佛漢拳以山東省東明縣為中心,輻射到周邊地區如馬頭賈莊、後陳寨(佛漢拳培訓基地)、李寨、高村等多個鄉鎮,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吉林、河北一帶,影響區域廣及晉、閩、浙、吉、津等地,及海外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華人駐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