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王(東漢諸侯王之一)

東平王(東漢諸侯王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漢諸侯王之一。屬於兗州的郡級行政區劃,本是梁國的一部分,建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

基本介紹

  • 本名:劉蒼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83年
建立,東平王世系,相關故事,

建立

東平國,是漢朝的諸侯王封國之一,屬於兗州的郡級行政區劃,本是梁國的一部分,建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首封為光武帝子劉蒼,定都於無鹽(山東東平縣東),領無鹽、東平陸、富成、章、壽張、須昌、寧陽七縣。
第一任王
東漢甚至整個漢家王朝的眾多宗室藩系中,東平王族是最優秀的一支,開基始祖劉蒼,是漢明帝劉莊的同母弟弟,光武帝劉秀和陰麗華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
劉蒼於建武十五年受封為東平公,十七年進封為東平王。
劉蒼自幼便好讀經書,博學多才,智慧頗高。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便對這位親弟弟非常欽佩,繼位稱帝後,對劉蒼更加器重。
永平元年(公元58年)劉蒼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留在京師輔政,位在三公之上。每當漢明帝出外巡視時,便由劉蒼在京留守,輔政四、五年,為漢明帝時的“太平盛世”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據載,劉蒼曾與大臣共同擬定了南北郊冠祀和冠冕車服等一整套禮樂制度,又曾多次諫勸漢明帝不要在春耕農忙時狩獵遊玩,以誤農事,都為明帝聽取。
與當時王子們驕奢淫逸的作風絕然不同,劉蒼雖位居一人之下、萬民之上的尊貴地位,但毫無驕縱之意。相反,劉蒼因輔政期間“多所隆益、聲望日重”,非常不安,便多次上奏請求辭去輔政之職,出居所封東平王國,以維護皇帝的皇權。這樣,劉蒼才在永平五年離開京師洛陽徙居無鹽正式就國,但仍佩驃騎將軍印。
劉蒼就國後,雖不在政位,但仍對朝廷大事非常關心,曾上奏勸阻漢章帝為光武、明帝的陵墓起立郭邑,並建議朝廷提倡節儉,都被漢章帝聽取。從此以後,“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詢。蒼悉心以對,皆見納用。”直至公元83年,劉蒼被封東平王45年後去世,漢朝廷為他舉行隆重的喪禮。
劉蒼是一位極賢良的藩王。漢明帝曾問他處家何等最樂,劉蒼曾以“為善最樂”4字作答。劉蒼還頗富文才,曾作《光武受命中興頌》,其文典雅,大學者賈逵為它作注。又撰有書、記、賦、頌、七言、別字、歌詩等多篇,但大都已亡佚了。

東平王世系

劉蒼的子女眾多,見於記載的有9子5女。其中,嫡長子劉忠襲爵為第二代東平王,此即東平懷王;次子劉尚封為任城王;有2個兒子在永平元年封為縣侯,名字不知;另有5個兒子被封為列侯,但史書也缺載名字;劉蒼的5個女兒則均被特例封為縣公主(按漢例,親王之女只能封為鄉主)。
第二代東平王劉忠在位1年去世,傳位給他的嫡長子東平孝王劉敞,劉敞的6個弟弟則均被封為列侯,另有劉蒼的孫子劉梁被封為矜陽亭侯,劉蒼的2個不知名的孫子也被封為亭侯。
劉敞在位48年去世,傳位給兒子東平頃王劉端。
劉端在位47年去世,其子東平王劉凱嗣封為第五代東平王。
劉凱在位41年,曹丕代漢稱帝,東漢滅亡,東平王國也被廢除,劉凱被貶為崇德侯,後裔不詳。
東平王劉蒼的兒子劉尚,元和元年(公元84年)受封為任城王,食邑有任城、亢父和樊縣共3個縣。劉尚在位18年去世,兒子任城貞王劉安繼位,劉安的弟弟劉福和劉亢則被分別封為桃鄉侯和當塗鄉侯。劉安是個非常貪財而又吝嗇的人,經常微服出行,強取官屬車馬刀劍,甚至連衛士們的米肉也強要而不給錢。他因此受到朝廷的譴責。
劉安在位19年去世,傳位給兒子任城節王劉崇。劉崇在位31年去世,因死後無子繼位,任城王國一度絕亡。10年後,漢桓帝封河間孝王劉開的兒子參戶亭侯劉博為任城王,讓他承奉劉尚的廟祀。劉博在位13年去世,死後也沒有兒子,任城王國再度絕王。第二年也即嘉平四年(175年),漢靈帝又封河間貞王劉建的兒子新昌侯劉佗為任城王,以奉劉博之後。劉佗在位46年,因曹魏篡位,被貶為崇德侯。任城王國至此與東漢一同滅亡。
東平王族後裔主要分布在今山東地區,並構成後世著名的東平劉氏的一個重要來源。

相關故事

東平王出獵時,遇一老叟,有知人鑒,拍手作歌曰:“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鳥獸皆然,可悲可嘆。”王問故,答云:“我聞蜀中之猿,索其子而腸寸斷;柳州之狐,抱母皮觸階以死。雖為禽獸,亦知天性。況王相帶三殺,宜改過為吉。”王問何為三殺,叟曰:“聲如破鑼,謂之音帶殺。色如昏醉,謂之神帶殺。火氣貫睛,謂之眼帶殺。犯此三殺,壽恐不永。”王問作何善事可改其凶。叟曰:“汝為國王大臣,何事不可為?若能舍財,作一切利人濟物之事,皆有回天之力。若要不費財積萬功者,只要發一言之正,有益萬民,即可變相矣。”王聞言欣喜,從此不獵,積德累功。三年復遇叟,曰殿下腹內生堅固子矣。王曰:“何謂也?”叟曰:“觀王神完氣足,聲音和雅,目不晦而有真光,此即變相也。”王曰:“何謂堅固子?”答曰:“凡成佛作祖者,便生舍利子。為金剛不壞之身,眉間常放毫光,堅固子,亦作善所至也。”王曰:“我無他善,只因為國為民,受人毀謗,我亦忍辱以為。”叟曰:“此即性根堅固之功矣。”一日有幸臣譖王於帝,帝問曰:“汝在家何以為樂?”對曰:“為善最樂。”帝贊曰:“其言甚大。”遂問王子孫,五六歲以上十八人皆賜侯印。此戒殺為善而變相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