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鎮(河南信陽市息縣東嶽鎮)

東嶽鎮(河南信陽市息縣東嶽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信陽市息縣東嶽鎮位於息縣北部,南以閭河為界,與張陶鄉隔河相望;與新蔡、正陽兩縣毗鄰;東與包信、崗李為鄰;西與白店鄉接壤;中間是被譽為“四十五里扁擔城”的老唐坡。鎮政府駐地東嶽集,距息縣城30公里。南北長14公里,東西寬8公里,總面積1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萬畝。總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萬畝。現轄20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11854戶,50250人。鎮政府駐地東嶽集,距息縣城3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息縣
  • 郵政區碼:464312
  • 面積:112平方公里
  • 人口:5.8萬人(2016年末)
  • 方言:河南話
地理環境,地名來源,經濟 發展,基礎設施,特產,行政區劃,人口民族,

地理環境

東嶽鎮地處淮北平原,北高南低,整個地形比較平坦。全年氣候溫和,冷暖適中,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糧食作物主要有 大米,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綠豆、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麻、花生等;其中銀杏、雪梨、葡萄、獼猴桃等物產遠銷合肥、武漢、鄭州等十多個大中城市。
息縣東嶽

地名來源

東嶽歷史悠久,在唐李淵稱帝時,曾貶李靖到黑土國〈東嶽西北邊一塊高坡〉治理張大塘,李靖自長安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不毛之地的黑土國,不顧鞍馬勞頓,在這裡營造城池;歷時數年,胝手胝足,挖溝造田,疏渠通道,使之成為牛羊滿坡的糧倉,商賈往來的大集市,呈現出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因為李靖是唐將,所以國號將此地命名為唐坡,城為唐城;又因唐城東西長,南北短,稱之為四十五里扁擔城(唐朝時度量45里等於今天的12里)。清朝初年,此處興建東嶽廟一座,民眾朝廟聚會日益興盛,吸引愈來愈多的人聚居於此,進而形成農村集市,集以廟名,後簡稱令台(東嶽);又一說是岳飛在正陽一帶(現岳城鄉)駐軍築城,東嶽位於岳城鄉東6公里,因而稱之為東嶽。民國時期,設鄉公所,民國25年(1936年),東嶽屬二區包信的東嶽聯保,民國30年設東嶽鄉轄20保;1949年2月東嶽解放,建立鄉人民政府,1951年東嶽設區轄18個鄉,1958年8月東嶽鄉改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東嶽人民公社改為東嶽鄉,1998年3月東嶽鄉撤鄉建鎮。1969—1972年,為落實毛主席“五·七”指示,原中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八所(經濟所、文學所、民族所、歷史所、外文所、哲學所、世界文學所、考古所)幹校基地和學部機關在我鎮(原東嶽人民公社)建校落戶。各所幹部職工包括家屬在內共有2000多人曾在我鎮農村勞動鍛鍊,據資料記載,他們中有106位部級領導幹部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歲月。他們以豐富的學識,追求真理的精神與勤奮忘我的工作作風,教育和影響了息縣人民和他們的後代。如“紅學”家愈平伯、文學家錢鍾書、經濟學家顧準、吳敬璉等等,他們在東嶽播灑思想的種子,傳授先進科學文化知識,讓封閉愚昧的東嶽人民知道了許多祖祖輩輩聞所未聞的東西,留給東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經濟 發展

近年來,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已呈現速度快、規模大、門類全的良好趨勢。
農業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呈現出黃淮海平原糧食基地農業發展廣闊的前景:以調整種植業產業結構為主線,大力發展棉花生產,實現該鎮由植棉大鎮向植棉強鎮轉變;積極引導民眾推廣優質小麥、優質玉米大面積種植,顯示農業大鎮優勢產業發展特色,2004年實現糧食生產全面豐收,夏糧產量達4353.6萬公斤,創歷史新高;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促成了東嶽鎮養豬協會的正式成立。新建養殖小區2介,全鎮豬存欄達到3.4萬頭,家禽存欄達到20.5萬隻,黃牛存欄達到2.3萬頭,羊的存欄數量達到1.5萬隻。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從1998年撤鄉建鎮至今,三級三橫的街道建設已基本建成;2005年6月實現政府南路和商貿街順利竣工,如今鎮區占地面積已達197公頃,比1996年前擴大15倍。1996年以業新修東張、東白、東包、東徐4條柏油路;2004年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扶持,順利實施“村村通”油路南線工程開工建設,當年實現南部6個行政村村通油路,徹底改變該鎮交通落後的現狀,如今東嶽鎮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全鎮現有成人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20所,幼稚園1的,在校學生8310人,適齡兒童節入率100%,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8.9%。中心衛生院1所,門診大樓、病房大樓各1座,內設16個科室,專業技術人員57名,病床70張,醫療設施完備,成為全縣一流的農村基層衛生院和“衛Ⅷ”項目示範醫院,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鎮”;2005年6月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衛Ⅷ項目檢查驗收。新建35千伏變電站投入使用,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農電入戶率達100%,徹底改變工農業用電的瓶頸狀況。3座移動通訊基站已投入使用,固定電話裝機容量已達到3000門,加強了東嶽和外界的溝通與聯繫,為東嶽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東嶽鎮街村村委會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東嶽鎮中心十字街西約500米徐圍孜 ,街村集東嶽鎮政治(鎮政府)教育,醫療,商貿,餐飲娛樂,宗教(基督教)唯一體,其經濟.商業繁華遙遙領先於其他19行政村。

特產

東嶽特色彰顯,這裡氣候溫和,冷暖適中,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綠豆、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紅麻、花生等,成為旱作農業示範鎮。近年來,以調整種植業產業結構為主線,充分發揮本地傳統優勢和技術優勢,突出特色,擴大規模,推廣良種,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積極引導民眾推廣優質小麥、優質玉米大面積種植,實現糧食生產全面豐收,2012年糧食產量達4710萬公斤,創歷史新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糧食生產先進鄉鎮”,彰顯出農業大鎮優勢產業發展特色,邁出向農業強鎮轉變堅實的步伐。

行政區劃

現轄20個行政村,包括:
街村村
烏廟村
大房莊村
石菜園村
夏圍孜村
秦圍孜村
郭圍孜村
徐大莊村
羅樓村
小於寨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2906
22108
20798
家庭戶戶數
11994
家庭戶總人口(總)
42834
家庭戶男
22056
家庭戶女
20778
0-14歲(總)
11893
0-14歲男
6419
0-14歲女
5474
15-64歲(總)
28295
15-64歲男
14597
15-64歲女
13698
65歲及以上(總)
2718
65歲及以上男
1092
65歲及以上女
162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267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