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祭典

東嶽祭典

東嶽祭典是井陘東嶽廟文化節,是古邑歷史上最早的廟會文化節之一,以其形式獨特享譽馳名,形成了集信仰、商貿、娛樂於一身、歷歲久遠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嶽祭典
  • 設定地點:石家莊井陘縣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東嶽祭典
編號: 5—10—5
名錄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石家莊井陘縣

名錄簡介

東嶽廟文化節,是古歷史上最早的廟會文化節之一,以其形式獨特享譽馳名,形成了集信仰、商貿、娛樂於一身、歷歲久遠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獨具特色的是“東嶽大帝出巡”的盛大慶典,鼓樂隊、吹唱班開道,善男信女、眾香會隨轎前行,社火演員身著彩衣,勾畫臉譜,邊走邊演,護衛著整個出巡隊伍;拉花秧歌竹馬戰鼓高蹺……各展技藝,隊伍綿延數里,巡遊五村,普渡眾生!所到之處,民眾爭相圍觀,廣結善緣。形成了仰天俯地、迎福納祥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
井陘東嶽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天長鎮”境內的石橋頭村。該村現有280戶,907口人,耕地700餘畝。據縣誌記載,在東漢時已有此村,原名“古辛莊”,後因宋元豐八年(1085年)在村頭秦皇古驛道上建“宋天威軍橋” (又名“通濟橋”河北省重點保護單位)故而易名“石橋頭”
東嶽廟俗稱天齊廟,坐北面南,東西配殿,正殿“瞻岱廳”,主殿“岱嶽殿”供奉“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旁列“福星、壽星、鐘馗、包公”昭示東嶽大帝四大神威,東西兩邊牆上彩繪“封神演義”故事,人物多達157位,且形神兼備,又有祥雲、山水點綴,讓人嘆為觀止!主體為光緒十九年畫作,略作著色加工。東西配殿供奉地府十大冥王,實為懲惡揚善、教化孝道之所在!
東嶽廟主祀五嶽之首的泰山神,為主管人間禍福及幽冥地府之神,為保壽安邦,歷代帝王多次“封禪祭典”泰山,並賜封“泰山神”為功與天齊的“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故民間俗稱“天齊爺”廟也叫“天齊廟”。早在明代東嶽廟就被列入國家祀典。據井陘東嶽廟現存石刻記載:每歲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聖誕之日,都要隆重舉行為期五天的盛大祭祀活動。從宋元豐、明天啟、康熙、光緒年間,就先後有周仲選、吳茂林、言家駒等多名知縣參與了東嶽廟的修繕及祭祀活動。屆時,劇團展演、商販設攤、文武競技、香客雲集、熱鬧非凡。祭祀之日,迎神、上香、初獻、頌祝、送神、望燎等,敬神如在,儀禮莊重。廟會由石橋頭村牽頭,聯合莊旺、高家莊、王家莊、南井溝五村共同組辦。眾多祭祀活動中,“東嶽大帝出巡”尤為壯觀,是日,幟前引,鳴鑼開道,旗幡簇擁,拈香秉燭,鼓樂相迎;社火演員身著彩衣、勾畫臉譜,手持兵刃,邊走邊演,護駕前行,文會拉花,竹馬,旱船,漁家樂,龜馱碑,秧歌,舞龍等盡展技藝,踩街隊伍綿延數里,沿途五村民眾,焚香擺供,爭相觀看。
近年來,社會有識之士,為保護文物古蹟,傳承文化遺產,先後投資五萬餘元,對廟宇、碑刻、塑像進行了搶救性保護與修繕,由於古廟年久失修,資金匱乏,東嶽廟廟會文化亟待初步列入歷史文化保護之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