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塍鎮(東塍)

東塍鎮

東塍一般指本詞條

東塍鎮,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的東面,東連牛頭山水庫,南與大田街道接壤,西接匯溪鎮,北與三門縣為鄰。區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轄63個行政村,6.45萬人口,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大鎮。東塍,地靈人傑,依山傍水,交通便捷。

東塍,地靈人傑,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古有屈映光王文慶周至柔等名人志士,今有“敢創大業,敢為人先,敢爭一流”的東塍人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塍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臨海市
  • 下轄地區:轄63個行政村
  • 面積:165平方公里
  • 人口:6.45萬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台州路橋機場
  • 火車站:臨海站
  • 車牌代碼:浙·J
經濟概況,特色農業,投資環境,行政區劃,著名人物,周至柔,王文慶,屈映光,風景名勝,桐坑,廣福寺,歷史文化,

經濟概況

九三年撤擴並以來,東塍鎮從“一無地理優勢,二無資源優勢”的山區鎮一躍成名,綜合實力列為臨海市前茅,“彩燈、戶外旅遊休閒用品、鋁型材”三大支柱產業漸顯特色。
東塍鎮經濟總量在臨海市排行老四,2009年底,東塍鎮被正式確定為台州市級中心鎮。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確定東塍鎮為浙江省第二批省級中心鎮。
中心鎮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綜合試點項目之一,是縣域經濟的第二支撐點,在省市各級加強中心鎮政策的支持下,中心鎮強鎮擴權,“放”出更大的發展活力,東塍鎮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東塍鎮是臨海市工業重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全國最大的節日燈泡生產基地之一,全國重要的鋁型材生產基地。
全鎮區域面積165平方公里,下轄6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3萬人,外來人口近2萬人。2011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9億元,財政總收入1.7億元。

特色農業

東塍豆面具有幾百年的歷史,以新鮮蕃薯澱粉為原料,經過六次八層的清洗過濾,以傳統手工工藝結合現代先進 的技術精製而成。出產於日照充足的高山黃土地的蕃薯純屬綠色食品。
特色農業特色農業
東塍豆面晶瑩剔透、柔滑爽口,同時具有久藏不壞、久煮不糊的特點,深受廣大民眾的青睞,實為賓館、飯店及家庭不可缺少的佐食,是物美價廉的饋贈佳品。
經衛生、質監等部門全面檢查,層層把關,審核批准,2004年,東塍洞橋豆面合作社正式宣告成立

投資環境

特色工業漸成優勢,彩燈、太陽傘、鋁型材是東塍的三大支柱產業:中國國最大的節日毛泡生產基地、重要的太陽傘出口基地和鋁型材生產基地。
2003年全鎮工業產值18.35萬元,工商稅收4466萬元,自營出口2770萬美元。臨海市實力企業臨亞集團新辟臨亞工業園區。龍威燈飾公司,三佳旅遊製品有限公司,楊塍玻璃有限公司等......
東塍鎮新通工藝有限公司東塍鎮新通工藝有限公司
企業不斷創新自家產品,拓展海外市場!臨海有希望企業不斷擴大規模。擁浙江省彩燈特色專業園區和“太平洋”彩燈城。形成了家家辦企業、戶戶有老闆的局面 。
進入"十二五",東塍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區位和產業優勢,全力推進省級中心鎮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提升城鎮形象和品位。
搭建工業發展平台,加快建設獅子山工業園區,以彩燈和LED產業為重點,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更加注重和諧,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進一步統籌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全力打造台州市特色鮮明的工貿並舉型現代化小城市和臨海中部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行政區劃

絢珠村
格溪沈村
竹岙村
王加山村
前岩村
胡岙村
白箬村
東山陳村
岩二村
泄上村
千洋村
泄下村
琅坑嶺腳村
下晏村
沙溪下村
大路頭村
康一村
康二村
後山金村
西路村
康三村
洪橋村
婁村
潘東岙村
洋林村
上山潘村
水岙村
長坦村
分水嶺村
前四莊村
呈岐村
潘山周村
隔溪村
里冬村
康西村
盧周村
東塍鎮

著名人物

周至柔

周至柔(1899-1986),原名伯福,東塍人。浙江省立第六中學畢業。繼入保定軍官學校,1922年軍校畢業。1925年,任黃埔軍校教官、虎門要塞司令部參謀長。
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上校團長、師參謀長,旋調三十三旅旅長,參加討伐閻馮之役。後任十四師副師長,任十八軍副軍長。嗣出國考察各國航空事業,1936年,任航空委員會主任。
周至柔周至柔
1937年,抗日戰爭起,兼任空軍前敵總指揮。1945年,兼任“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國共重慶談判時,曾受蔣介石之命,往機場迎接中共代表團,與毛澤東握手。
1936年,航空委員會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周至柔改任空軍總司令。1948年,懾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聲勢,面陳蔣介石將空軍撤往台灣。1950年,在台灣任“陸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兼空軍總司令。1954年,籌組國際會議,任秘書長。1957年,任台灣省政府主席
1962年,任“總統府”參軍長。1967年,任“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主任委員。
1974年,機構改組為“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仍任主任委員。1986年8月,病卒於台北,年88歲。

王文慶

王文慶(1882-1925),初名軍,字文卿,後改文慶。為近代民主革命運動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時就讀於臨海東湖書院。後遊學日本,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期間,結識了陶成章等革命家,並積極參加反清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光緒三十年(1904)初,與陶成章一起到台州聯絡會黨。次年,經陶成章介紹在日本加入光復會,不久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回國,奔走於紹、金、衢諸府縣,秘密聯絡會黨。同年冬,同盟會準備在湘贛交界的萍鄉、瀏陽、醴陵等地起義,並派王文慶返浙,與秋瑾一起組織浙江會黨配合回響。湖南提前起義,浙江計畫泄露,王文慶被迫再次出走日本。
東塍鎮(東塍)
光緒三十三年(1907),王文慶陶成章龔寶銓等相繼回國,在上海重新積蓄革命力量。徐錫麟、秋瑾被殺害後,王文慶亦遭通緝,與陶成章亡命南洋,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廣州起義失敗後,王文慶和陶成章等回到杭州,在西湖白雲庵設立了秘密聯絡機關,運動新軍加入光復會,並返回臨海籌建台州的革命聯絡機關——台州國民尚武會,又在上海建立了光復會總部機關——銳進學社。
武昌起義成功後,王文慶在上海與李燮和共同組織了攻打江南製造局的戰鬥。接著與屈映光尹維峻、周六介、張伯岐籌急返杭州,在杭州發動新軍起義,王文慶親率敢死隊投入戰鬥。光復南京的戰鬥全面展開後,王文慶又親率敢死隊300人及來自仙居的光復軍500人,馳援朱瑞呂公望所率浙軍,衝鋒肉搏,血戰馬群,奮攻天保城、雨花台。南京光復後,王文慶參加了臨時政府的籌備工作,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並當選為臨時參議院議員。浙江宣告獨立,王文慶被公推為浙江臨時參議會議長,又一度擔任省長,不久改任浙江民政長。翌年,王文慶應孫中山之召,南下廣州組織策動粵浙兩軍聯合“護法”,並當選為護法國會參議院議員。1925年2月3日,病逝於上海,年僅43歲。
王文慶的一生,是不斷革命的一生,不斷探求真理的一生。後人為了紀念他,命名臨海城內的一條街為“文慶街”。

屈映光

屈映光(1883—1973)
字文六,臨海縣(今臨海市)東塍鎮人。青年時在臨海縣城求學,結識楊鎮毅楊哲商王文慶等。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赴杭州就讀於赤城公學,加入光復會。三十三年春夏間,隨楊鎮毅回臨海創辦耀梓學堂,以回響紹興大通學堂光復活動。
不久,大通事敗,先後充安徽督練公所書記、台州印山商業學校監督、安徽陸軍測繪學堂教習。宣統元年(1909)至上海,創辦《風雨報》。三年冬,江浙聯軍會攻南京,任浙軍兵站總參議。復以浙軍代表身份赴武昌援鄂。旋任浙江代表,與十六省代表齊集南京,籌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屈映光屈映光

風景名勝

桐坑

桐坑位於東塍鎮東南約10里,自然景觀有岩、瀑、洞三景。岩主要是高岩頭,高約百來米,四周空曠,奇岩怪石叢生,有仙人橋墩,仙人灶,浮岩等景觀。瀑布奇特,瀑中寬度大(約30米左右)、水流面積廣(約80米),宛若《西遊記》中的水簾洞,可與雁盪山大龍湫相媲美。洞,人稱“金滿洞”,只能容納30多人,卻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洞。
東塍鎮東塍鎮
人文景觀主要是清末浙江影響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首領金滿駐紮在桐坑一帶造反,大鬧台州城。“鬧台州”、“戰桐坑”等故事,在台州廣為流傳,成了台州人老少皆知,無人不曉的傳奇式人物。

廣福寺

廣福寺始建於唐元和六年(811年),為僧重濟所創,舊名“資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增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塑像;景佑元年(1034年)造浴室;景佑二年(1035年)立懺堂;慶曆八年(1048年)建僧堂、山門、羅漢堂,並立僧舍七十間,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改今額,此後,屢建屢廢,清順治十八年又廢,康熙九年(1670年),僧涵霖重建,道光十五年(1835年),住持僧世安重建金剛殿,民國時,有僧人英參住持修繕,現為臨海市佛教保留場所。廣福寺現存大雄寶殿三間、金剛殿五間、方丈樓七間、淨玉堂十一間和西廂房七間。大雄寶殿為硬山頂建築,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構
廣福寺廣福寺
平面三開間,間七架梁,明間無中柱,額枋平身科二攢。殿內其他梁枋間均有斗拱,斗拱的製作仍保持著台州和臨海古建築木作斜拱結構的特點。此外,寺內還保存“宋故第一代恩禪師之塔”塔基石;清乾隆九年(1744年)“智月常圓”匾;道光十五年“大雄寶殿”匾;民國《重建廣福寺碑記》等
東溪單水閣堂
水閣堂始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歷代興廢修繕情況不詳,僅知清光緒中(1875—1908年)曾重修。今存建築為兩個完整院落,東向,依次為門房、戲台、前殿、穿房、兩廂與大雄寶殿。門房平面五開間,建築面積83·5平方米。
東塍鎮(東塍)
戲台平面基本方形,單檐歇山頂,建築面積19·09平方米。台上四柱柱頭雕刻神話和戲曲人物,造型精美繁複。斗拱與枋間雕刻捲雲紋和神話人物,雀替作不規則回格紋,脊檁上題“大清光緒拾捌年壹月吉日”等宇。藻井則以淺浮雕雕出亭台、蝙蝠、卷草等圖案,雕刻工藝極其精湛。前殿三間,建築面積81·18平方米。
殿殿所留石案上,有“大清光緒八年”諸字。廂房前後院落總計十八間,建築面積369·95平方米。大雄寶殿平面三間,硬山兩坡頂,建築面積104·86平方米。通面闊10.7米,通進深9.8米,其中明間寬4米,次間寬2.85米。明間抬梁架構,兩山穿斗式,明間作四檁,次間六檁。
殿均用石柱,金柱為圓柱,兩山為方柱。前檐中間兩柱通柱高浮雕蟠龍。斗拱雕刻繁麗,藝術性較強。此外,院內尚存《水閣堂碑記》一塊和石柱二根,碑記末署“大清光緒元年龍飛乙亥”。石柱一根已浮雕雲龍紋,另一根尚為粗坯,估計屬重修時尚未完工之蟠龍石柱。東溪單水閣堂,在臨海東塍鎮東溪單村南村口,小地名即稱水閣堂。2003年月12月5日,臨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文物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東塍板龍相傳於清代。板龍由龍頭、龍段(身)、龍尾三部分組成,採用木板、竹片、各類花紙作為龍的製作材 料。龍段的數量多少不一,少則十幾段,最長的板龍有四、五十段。
板龍板龍
板龍至少要有十人組成舞龍隊,龍頭有六人擎,龍身一人一段舉之,龍尾三人擺。通常活動於農曆正月十四到十七。東塍板龍除在當地活動外,還曾多次進城鬧元宵,使臨海人民大飽眼福,甚得稱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