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老父傳

東城老父傳

《東城老父傳》又名《賈昌傳》,收入《太平廣記》485卷,文言傳奇小說。唐代陳鴻祖著,即陳鴻祖本人。此文描述了唐代鬥雞之風氣,反映唐玄宗時代的史實。《東城老父傳》故事敘述唐憲宗元和五年,潁川陳鴻祖訪九十八歲賈昌。

基本介紹

  • 書名:東城老父傳
  • 又名:《賈昌傳》
  • 作者:陳鴻祖
  • 類別:小說
  • 出版時間:唐代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主題思想,藝術特色,

作品原文

老父,姓賈名昌,長安宣陽里人。開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歲,九十八年矣。視聽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語太平事歷歷可聽。父忠,長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宮為中宮幕士。景龍四年,持幕竿隨玄宗入大明宮,誅韋氏,奉睿宗朝群後,遂為景雲功臣。以長刀備親衛。詔徒家東雲龍門
昌生七歲,蹻捷過人,能摶柱乘梁,善應對,解鳥語音。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鉅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直。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
帝出遊,見昌弄木雞於雲龍門道旁,召入,為雞坊小兒,衣食右龍武軍。三尺童子,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護雞坊中謁者王承恩言於玄宗。召試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為五百小兒長。加之以忠厚謹密,天子甚愛幸之。金帛之賜,日至其家。
開元十三年,籠雞三百,從封東嶽。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禮奉,屍歸葬雍州。縣官為葬器喪車,乘傳洛陽道
十四年三月,衣鬥雞服,會玄宗於溫泉。當時天下號為“神雞童”。時人為之語曰:“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鉅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
昭成皇后之在相王府,誕聖於八月五日。中興之後,制為千秋節。賜天下民牛酒樂三日,命之曰酺,以為常也。大合樂於宮中,歲或酺於洛。元會與清明節,率皆在驪山。每至是日,萬樂具舉,六宮畢從。昌冠雕翠金華冠,錦袖繡襦袴,執鋒拂道。群雞敘立於廣場,顧眄如神,指揮風生。樹毛振翼,礪吻磨距,抑怒待勝,進退有朝,隨鞭指低昂,不失昌度。勝負既決,強者前,弱者後,隨昌雁行,歸於雞坊。角牴萬夫,跳劍尋橦,蹴球踏繩,舞於竿顛者,索氣沮色,逡巡不敢入。豈教猱擾龍之徒歟?
二十三年,玄宗為娶梨園弟子潘大同女,男服佩玉,女服繡懦,皆出御府。昌男至信、至德。
天寶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於楊貴妃。夫婦席寵四十年,恩澤不渝,豈不敏於伎,謹於心乎?
上生於乙酉雞辰,使人朝服鬥雞,兆亂於太平矣。上心不悟。
十四載,胡羯陷洛,潼關不守。大駕幸成都,奔衛乘輿。夜出便門,馬路道阱。傷足,不能進,杖入南山。每進雞之日,則向西南大哭。祿山往年朝於京師,識昌於橫門外。及亂二京,以千金購昌長安、洛陽市。昌變姓名,依於佛舍,除地擊鐘,施力於佛。洎太上皇歸興慶宮,肅宗受命於別殿,昌還舊里。居室為兵掠,家無遺物。布衣憔悴,不復得入禁門矣。明日,復出長安南門,道見妻兒於招國里,菜色黯焉。兒荷薪,妻負故絮。昌聚哭,決於道。
遂長逝息長安佛寺,學大師佛旨,大曆元年,依資聖寺大德僧運平住東市海池,立陁羅尼石幢。書能紀姓名、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建僧房佛舍,植美草甘木。晝把土擁根,汲水灌竹,夜正觀於禪室
建中三年,僧運平人壽盡。服禮畢,奉舍利塔於長安東門外鎮國寺東偏,手植松柏百株。構小舍,居於塔下,朝夕焚香灑掃,事師如生。
順宗在東宮,舍錢三十萬,為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又立外層,居遊民,取傭給。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臥草蓆,絮衣。過是,悉歸於佛。妻潘氏後亦不知所往。
貞元中,長子至信衣并州甲,隨大司徒燧矣入覲,省昌於長壽里。昌如己不生,絕之使去。次子至德歸,販繒洛陽市,來往長安間,歲以金帛奉昌,皆絕之。遂俱去,不復來。
元和中,潁川陳鴻祖攜友人出春明門,見竹柏森然,香菸聞於道,下馬覲昌於塔下。聽其言,忘日之暮。宿鴻祖於齋舍,話身之出處,皆有條貫。遂及王制。鴻祖問開元之理亂。昌曰:“老人少時,以鬥雞求媚於上。上倡優畜之,家於外宮,安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為吾子言者。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見哥舒翰之鎮涼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龍,逾蔥嶺,界鐵關,總管河左道,七命始攝御史大夫。見張說之領幽州也,每歲入關,輒長轅挽輻車,輦河間、薊州庸調繒布,駕連,坌入關門。輸於王府,江淮綺縠、巴蜀錦繡、後宮玩好而已。河州敦煌道歲屯田,實邊食,余粟轉輸靈州,漕下黃河,入太原倉,備關中凶年。關中粟米,藏於百姓。天子幸五嶽,從官千乘馬騎,不食於民。老人歲時伏臘歸休,行都市間,見有賣白衫白疊布。行鄰比廛間,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價不克致,竟以幞頭羅代之。近者,專人扶仗出門,閱街衢中,東西南北視之,見白衫者不滿百。豈天下之人皆執兵乎?開元十二年,詔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縣令者。及老人見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鎮縣。自老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於此,皆慘然,不樂朝廷沙汰使治郡。開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聞進士、宏詞、拔萃之為其得人也。大略如此。”
因泣下。復言曰:“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顙,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朝覲之禮容,臨照之恩澤,衣之錦絮,飼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無留外國賓。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視首飾靴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呼?”
鴻祖默不敢應而去。

作品譯文

老人姓賈名昌,是長安宣陽里人,生於唐朝開元元年即癸丑年,到元和庚寅年已九十八歲,他的視力和聽力都沒衰退,言談安詳從容,思維能力也沒減退,談起太平公主時期的事情清楚又好聽。
賈昌的父親叫賈忠,身高九尺,力大能拉住向前走的牛,以此能力當官擔任皇后住處的衛士。
景龍四年,賈忠拿著挑帳幕用的長竿跟隨唐玄宗進入大明宮,殺了韋氏,擁戴父親睿宗登上皇位後,就成為景雲年間的功臣,被選入長刀隊做了皇帝的侍衛。皇帝下令讓他把家遷到東雲龍門。
賈昌長到七歲時,矯健敏捷超過一般人,能順著柱子爬上房梁,他還善於回答問話,能聽懂鳥語。玄宗住在藩王府時,喜歡民間清明節鬥雞的遊戲。等到做了皇帝後,修建養雞場在兩宮之間,挑選長安的公雞。長著金黃色長而尖的羽毛,鐵一般的爪子,高大的雞冠翹起的尾巴的大公雞共有一千多隻,養在雞場裡。又從衛隊中選出五百位少年,讓他們飼養教練它們。皇帝喜歡這種遊戲,民間就更加盛行。各位親王皇族,帝王的母親和后妃的親族家、公主家、封侯之家,都傾家蕩產地買雞,或償還買雞的錢。京城中的男女老少,都把擺弄雞作為營生乾,貧窮的人家就玩弄假雞。
一次,皇帝外出遊玩,見賈昌在雲龍門外道邊玩弄木雞,把他召入皇宮,當雞場的馴雞少年,待遇超過禁軍士兵。三尺高的孩子,進入雞群,就像馴養一群小孩,健壯的、瘦弱的、勇敢的、怯懦的,飲食的時間,疾病的徵兆,都能知道。拿起兩隻雞,都很畏怯而馴服,像指揮人那樣服從。監督雞場的太監王承恩把情況報告給了玄宗。玄宗把賈昌召來在宮殿台階前的平地驗證,非常合乎皇上的心意,當天就任命他擔任五百馴雞少年的首領。加上賈昌忠厚謹慎周到,天子更寵幸他,金帛之類的賞賜,每天都送到他家。
開元十三年,宮裡用籠子裝了三百隻雞,跟著玄宗到東嶽泰山去封禪。賈昌的父親在泰山腳下去世,得到兒子的禮敬,護送遺體回雍州安葬。縣官備辦了殯葬用品和喪車,乘坐驛車走洛陽大道。
開元十四年三月,賈昌穿上鬥雞的衣服,在溫泉與玄宗相見。當時天下人把他稱為“神雞童”。當時人們為他編的話:“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
昭成皇后在相王府時,唐玄宗出生在八月五日。國家復興後,把這天定為千秋節,賞給百姓牛和酒,娛樂三天,把這稱作“酺”,以後成為習慣。在宮中舉行大規模的音樂合奏,有時還到洛陽舉行聚飲。元宵節和清明節,大都在驪山度過。每到這些日子,各種娛樂活動同時舉行,六宮粉黛都跟隨著。賈昌頭戴雕翠金花的帽子,穿著錦袖繡花的衣服,手拿帶刃的兵器,在前清道。雄雞們依次序排列站在廣場上,賈昌往回看眼睛炯炯有神,指揮雷厲風行。雄雞豎毛振翅,磨嘴蹭爪,抑住怒氣等待奪取勝利,進退都符合章法;隨著鞭子的指揮時而低頭時而昂首,不偏離賈昌的規定。勝負決出後,勝者在前,敗者在後,跟隨賈昌像大雁飛行一樣,回到雞場。摔跤冠軍、耍劍的、爬竿的、踢球的、走繩索的、在竿頂表演的,都垂頭喪氣,神情沮喪,因顧慮而徘徊不敢上場。難道他是教練獼猴、馴養飛龍的人嗎?
二十三年,玄宗為賈昌娶了歌舞藝人潘大同的女兒作妻子,新郎的衣服佩著玉,新娘穿著繡襖,都出自帝王府庫中。賈昌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至信,一個叫至德。
天寶年間,賈昌的妻子憑藉能歌善舞深受楊貴妃的寵愛。賈昌夫婦得寵四十年,皇恩一直沒改變,難道不是他們技藝高超而又謹慎行事嗎?
皇上生在乙酉年屬雞,讓人穿朝服鬥雞,禍亂的兆頭在太平時期就顯露出來了,但皇上卻沒有省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洛陽被攻陷,潼關也失守,皇帝親臨成都。賈昌奔跑著保護皇帝,夜晚從便門出來,馬跌倒在道路中的土坑裡。他傷了腳,不能再走了,拄著拐杖進入南山。每到鬥雞的日子,賈昌就面向西南放聲痛哭。安祿山當年到京城朝見皇帝時,在橫門外認識了賈昌。等到他攻下東西二京後,就在長安洛陽用千金懸賞徵求賈昌的下落。賈昌改名換姓,藏匿在佛寺。掃地敲鐘,效力於佛。等到太上皇回到興慶宮,肅宗已在別的殿中受天之命登上皇位,賈昌回歸故里。他家被搶掠一空。賈昌穿著粗布衣服,面容憔悴,不能再進皇宮了。第二天,他又出了長安南門,在招國里的路上遇見了妻子和兒子,他們臉色深黑營養不良,兒子背著柴禾,妻子穿著舊棉襖。賈昌和他們抱頭痛哭,與他們在路上訣別。
於是就遁居在長安佛寺,跟隨高僧學習佛教教義。大曆元年,賈昌隨著資聖寺的高僧運平住在東市海池,建造了刻有陀羅尼經咒的石柱。他已能寫自己的名字、讀佛經,也能明了書中的深刻含義和高妙的道理,並以善心感化世俗之人。建造僧房佛舍,種上美麗的花草和甘甜的樹木。白天用土培根,提水澆竹;晚上就在禪室中打坐。
建中三年,運平和尚仙逝,賈昌服喪禮後,就在長安東門外的鎮國寺東邊建了一座舍利塔,親手栽了一百棵松柏樹,在塔下建了一個小房子,住在裡面,早晚燒香灑水掃地,侍奉師父如同生前。
順宗做太子時,施捨三十萬錢,替賈昌建造奉祀高僧遺像的廳堂和齋戒的房子。又在外圍建了屋子,讓流離失所的人居住,收取租費。賈昌每天吃一碗粥,喝一升漿水,睡在草蓆上,穿的是棉衣。超出這些的,都用來供佛。賈昌的妻子潘氏後來也不知道到何處去了。
貞元年間,賈昌的長子至信在并州當兵,隨著大司徒燧進京朝見皇上,到長奉里探望賈昌,賈昌像不是自己生的,絕斷地離他而去。次子至德回來了,在洛陽的市面上販賣絲織品,來往於洛陽和長安之間,每年都給賈昌送上錢物,他一次也沒要。於是兩個兒子都走了,再沒來過。
元和年間,穎川的陳鴻祖帶一個朋友從春明門,見竹柏繁密,燒香的煙味在路上都能聞到,二人下馬拜見賈昌於塔下。聽賈昌說話,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賈昌便讓鴻祖二人留宿在齋戒的屋中,敘述自身的經歷,講得有條有理,還涉及到朝廷的制度。陳鴻祖詢問開元年間治理整頓紛亂的情況,賈昌說:“老夫年青時,以鬥雞討好皇上,皇上把我當戲子養著,家住在外宮,哪能知道朝廷的事情?然而還有能跟您談的事情。老夫看見黃門侍郎杜暹出朝擔任磧西節度使,並代理御使大夫,開始憑藉國家的風紀法度來威名遠揚;看見了哥舒翰鎮守涼州時,攻下石堡,保衛青海城,從白龍城出發,越過蔥嶺,使鐵門關成為邊界,總管河左道,七次任命才代理御史大夫。看見了張說統轄幽州時,每年入關,總是用長轅拉著大車,運送河間、薊州百姓交納的絲綢和布匹,車輛連續不斷聚集在城門口。運進王府的只有江淮的絲織品、巴蜀的錦繡、供後宮妃嬪們玩賞的奇珍異寶而已。河州敦煌道每年都開荒種地,充實戍邊的糧食,多餘的小米轉運到靈州,再由黃河東運,存入太原的糧庫,以備關中的荒年使用。關中的小米,都儲藏在百姓家裡。皇帝親臨五嶽,跟隨的官員車隊龐大,都不吃百姓的東西。老人在四季時節更換之時都回家休息,走在市場上,常看見有賣便服和棉布的;走到鄰居之中,有人祈禱消除疾病,方法是用黑布一匹,如果出重價還買不到,就用男子輕軟的絲織頭巾代替。近來派專人拄杖出門,走到十字街頭,向四下細看,穿便服的不滿一百人。難道天下的人都打仗去了嗎?開元十二年,皇帝下令: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侍郎有缺額時,先選用曾經擔任過刺史的人;郎官缺額時,先選用曾擔任過縣令的人。到老夫四十歲時,三省官員,都有治理刑獄的才能和聲望,官職大的便到州郡去做刺史,官職小的做縣令。從老夫住在大道旁邊以來,時常看到有州郡長官在此歇腳,都心裡悲痛,不高興朝廷的揀選,讓他們去管理州郡里的事。開元年間科舉考試,只看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和治理百姓的才能而已,沒聽說用‘進士’、‘宏詞’、‘拔萃’就可以選出人才的。大概就這些。”
他流下眼淚。又說:“太上皇在位時,北面使遊牧民族稱臣,東面使雞林國向我磕頭,南面使滇池國稱臣,西面使少數民族稱臣,三年來朝見一次。朝見時的禮制儀容很講究,君王的恩德也很優厚,給他們穿上錦絮,供給他們酒飯,讓他們辦完事在回國,京都不留外國來賓長住。現在胡人和京都的人混居在一起,娶妻生子,長安的少年都有胡人的思想了。您看看首飾靴鞋服裝的樣式,已跟過去不一樣了,這能不算怪異現象嗎?”
鴻祖默然無語,不敢應聲就離開了。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描寫東城老父賈昌的回憶和反思,客觀再現了中唐時期的社會現狀,總結了唐朝的腐朽、衰敗所造成的社會動盪與百姓的流離失所,文中對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經過與後果有所提及,並以此反映了廣大百姓對盛唐的懷念心態。

藝術特色

1、議論手法的巧妙。藉助人物之口來表達作者對社會的看法。
2、有濃重的以史為鑑的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