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餅

東坡餅

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命名的,是湖北地區特色傳統美食之一。關於“東坡餅”名稱的由來,充滿了人文色彩。相傳蘇東坡被貶海南儋縣(現海南儋州)時,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年邁守寡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偏僻,不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一首七絕:“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數句,勾畫出環餅勻細、色艷、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釵的形象。老嫗將此詩高懸門上,果然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後來當地老百姓為紀念蘇東坡,就名之以“東坡餅”,並在儋州流傳今。 “東坡餅 ”不但包含著奇特的飲食文化,還蘊藏著濃郁的鄉情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坡餅
  • 外文名:dongpobing
  • 別稱:空心餅
  • 主要原料:麵粉,雞蛋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滋陰補陽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儲藏方法:密封儲存
菜品特色,做法,做法一,做法二,做法三,營養價值,

菜品特色

蘇軾在宋神宗元豐年間,被貶黃州。在這裡,他除“赤壁之遊樂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遊覽。一天,西山的靈泉寺和尚們為款待這位峨嵋名士,特地製作了一種油炸餅,請他吃。蘇軾見此餅呈淡黃色,且玲瓏剔透,簡直如象牙雕成似的。觀賞良久,然後才放進嘴裡。香甜酥脆,口味極佳。連忙問和尚為何這般好吃?和尚答日:因寺內有四眼泉,泉水極佳,此餅是汲了四泉之水調製而成,所以好吃。東坡聽罷,連連叫絕,並要和尚取來文房四寶,當場對餅揮毫,畫了一餅,並寫上“東坡居士”四字。畫餅與真餅一模一樣。從此,這餅便被叫作“東坡餅”了。由於蘇東坡也常去黃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東坡餅亦成為這一帶和尚道士的齋品。到了明清時期,東坡餅便傳到社會上,成為黃州府的地方名產,一直流傳至今。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州,常泛舟南度遊覽西山,並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薩泉水合面炸餅相待蘇東坡後,頓覺香甜酥脆,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自此,寺僧與邑人便以“東坡餅”命名。雅人佳點,流傳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年),兩湖總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嘗餅,笑問寺僧“此餅何名”?寺僧對曰“東坡餅”。官文即興書聯:“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與安國寺長老參寥和尚結成莫逆之交。參寥和尚得悉蘇軾喜吃油炙酥爽的食品,於是制油酥餅以待蘇軾。該餅的作法是:先將麵粉和好,再團圈抹油餅牽成線繞成園餅形,放在香油鍋中炸至枯萎。吃時灑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餅不能久存。後蘇夫人設計的“千層餅”,酥脆香甜,食而不膩,味道極美,易於久存,由於人們對蘇軾的懷念,就稱此餅為“東坡餅”。西山古靈泉寺製做“東坡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寺有菩薩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餅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製做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李先念、陳毅等曾先後到西山古靈泉寺品茗嘗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古靈泉寺方丈融廣法師請本寺素齋烹調高手融和法師親制東坡餅一盒,奉獻給毛主席,時中共中央辦公廳曾來函致謝。行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黃石等全國各地。港、澳同胞和日本貴賓親來品嘗,讚不絕口。
東坡餅東坡餅

做法

做法一

1、將雞蛋取蛋清,加清水500克及精鹽、蘇打溶化後,倒人麵粉,反覆攄揉,至麵團不沾手,搓成條,揪成重150克的面劑10個,搓成圓坨,擺放到盛有芝麻油(100克)的瓷盤裡,餳10分鐘。2、案板上抹勻芝麻油,取出餳好的面坨,在案板上按成長方形薄麵皮,從兩端向中間捲成雙筒狀,拉成約一半長條,再側著從兩端向中間捲成一個大、一個小的圓餅,將大圓餅放底層,小圓餅疊在上面,復放在盛芝麻油的瓷盤裡浸沒,約餳5分鐘成餅坯。3、鍋置中火上,放人芝麻油燒到七成熱時,將餅坯平放鍋里,邊炸邊用筷子一夾一松地使餅坯鬆散,待餅坯炸至浮起時,翻面再炸,邊炸邊用筷子點動餅坯心,使餅炸至松泡但不能散開,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去油,裝盤每餅撒上白糖(45克)即成。
東坡餅東坡餅

做法二

取西山礦泉水1250毫升倒入面中,揉和好,擀成直徑為23厘米的圓片,上倒香油,用手抹勻,然後相對地由兩邊向中間捲成如意形長筒,從中間扯斷,每捲成約39厘米長、54厘米寬的長條,再抹上一層香油,從一端捲成圓筒,夾起,用手按一下,再擀成直徑為17厘米的圓餅。 將其放入油鍋中炸至浮起,炸時用筷子按動,使餅酥裂開。炸好出鍋後,撒上白糖即成。和面時不用蘇打,擀麵皮時用力要勻,擀出的麵皮厚薄要相同。 特點:造型別致,色澤誘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

做法三

1.盆內放入精鹽、蘇打粉、雞蛋清,加清水500克攪打均勻,徐徐倒入麵粉反覆揉拌,直到麵團不粘手時取出,放在案板上搓條,摘成重150克一個的面劑,搓成圓團,擺放在盛少許芝麻油的瓷盤裡餳10分鐘即可。
2.案板上抹勻芝麻油,將餳好的麵團取出,逐個在案板上按成長方形的薄麵皮,用雙手從麵皮兩邊向中間捲成雙圓筒狀,再側著從兩端向中間捲成一個大、一個小的圓餅。將大圓餅放在底層,小圓餅疊在上面,逐個做完後,復放在盛芝麻油的盤裡浸沒,約餳5分鐘。
3.小鍋置中火上,放入芝麻油燒到七成熱時,將餅平放在鍋里,一手拿鐵絲築籬,一手拿筷子邊炸邊撥餅,邊用竹筷一夾一松地使餅鬆脆,待餅炸到浮起時,翻面再炸,邊炸邊用竹筷不斷地點動餅心,使餅炸得松泡不散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盛盤,每個撒上少許白糖即成。

營養價值

鄂州西山,是孫權都鄂時登壇即位的地方,有勝景。西山古靈泉寺有嘉餅,曰東坡餅,是蘇東坡黃州時常過江求食之物,並因而得名。西山勝景,東坡嘉餅,久聞盛名。我們一面吃餅,一面聽關於東坡餅的傳說。鄂州古稱武昌,據《方輿勝覽》載:“孫權都鄂,欲以武而昌,故名。”東吳以來,西山成了歷代文人墨客登臨勝地。晉代陶侃,唐代元結,都曾在山上結廬讀書。
東坡餅之小吃東坡餅之小吃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由於統治集團內部傾軋,諫官李定等摘出蘇軾一些諷諭朝廷的詩句,加以彈劾,蘇軾因而被捕入獄,這便是有名的“烏台詩案”。經過殘酷的折磨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黃州無名山,而大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陀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依山臨壑,蕭然絕俗。於是,蘇軾便如他在《武昌西山詩》中寫的那樣:“春江淥漲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誰載?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這位名傾於世的詩人來到西山古寺,受到寺僧的熱情歡迎,寺僧以泉水烹茶,香油煎餅招待。東坡食後,稱讚不已,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蘇東坡一生遊歷名川大川,遍嘗南北名饌佳肴,是一位知味善品的美食家。此餅得他如此讚賞,可見其風味確實不凡。
自宋以後,西山寺僧常以此餅待客。清同治三年,大學士、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官文遊覽西山靈泉寺,西山住持宏儒法師以此餅敬奉官文,官文食後大為讚許,問及此餅何名,答曰:“東坡餅。”官文隨即題詩云:“門泊戰船憶公瑾,我來茶話續東坡。”“東坡餅”由此名聲大震,並流傳至今。
西山僧人說,東坡餅之所以獨特,是因為西山寺菩薩泉。菩薩泉聚山川之靈氣,水色白而味甘,清冽異常,又名靈泉。用靈泉制餅,無需發酵,自然而酥鬆,落口消融;不加香料,香芳清甜,回味雋永。以泉用之烹茶,是為上品;取而冷飲,則可祛病強身。故蘇東坡寫詩讚曰:“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何處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西山山門前,九曲亭上有東坡先生寫的《西山詩》,文詞優美,意境幽深。廣宴樓壁上,掛有東坡先生畫的墨梅,鐵骨繁花,清麗精神。東坡餅和東坡先生留在西山的珍貴墨寶,相得益彰,一起千古傳播著東坡先生的流風餘澤。
文字興獄,無端羅織,以文廢人,乃至焚書坑儒,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延續數千年的陋規、痼疾。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幾乎沒有一個著名的濤人、文學家,不橫遭貶遷。對文人的迫害,如此酷烈,如此普遍,真是世所罕見。
然而,真理的呼號並未泯滅,文學繼續繁衍,詩文窮而愈工。蘇軾以文字獲罪遭貶,但並未因此擱筆。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傳世名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遊記散文《武昌九曲亭記》等,便是他這一時期的佳作
西山嘉餅,以東坡名,這是人民對詩人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對詩人高潔風骨的欽敬,以及對詩人文學上傑出成就的景仰分不開的。
關於“東坡餅”名稱的由來,充滿了人文色彩。相傳蘇東坡被貶海南儋縣(現海南儋州)時,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年邁守寡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偏僻,不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一首七絕:“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數句,勾畫出環餅勻細、色艷、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釵的形象。老嫗將此詩高懸門上,果然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後來當地老百姓為紀念蘇東坡,就名之以“東坡餅”,並在儋州流傳今。
“東坡餅 ”不但包含著奇特的飲食文化,還蘊藏著濃郁的鄉情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