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七鰓鰻

東北七鰓鰻

東北七鰓鰻,別名七星子。生活於有微流、沙質底的山區河流,終生棲息淡水。白天鑽入沙內或石礫中,夜晚出來覓食。幼魚經3—4年變態為成魚,成魚是養殖魚類的敵害,用口吸盤吸附它魚身上,食其血肉。分布於我國遼河流域、鴨綠江、黑龍江省東部山區河流;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七鰓鰻
  • 拉丁學名:Lampetra morii Berg,1931
  • 別稱:七星子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圓口綱 
  • :七鰓鰻目
  • :Petromyzonidae:七鰓鰻科
  • :Lampetra:七鰓鰻屬
  • 分布區域:遼河流域、鴨綠江、黑龍江東部山區河流;朝鮮、俄羅斯遠東
形態特性,生活習性,分布,藥理,

形態特性

體呈鰻形,前部圓筒狀,後部側扁。尾部較短,肛門位於體後部。全長約為體高的18-20倍,為頭長的5.3—6倍。頭長,圓筒形,頭長為吻長的3.3-3.4倍。眼為半透明皮膚所覆蓋。鼻孔1個,位於眼前背方中央,邊緣隆起,無色素分布,呈環狀,其後方有1個長橢圓形淺色斑,為頂眼區,有感光作用。口下位,呈漏斗狀吸盤,邊緣環圍著穗狀突起,每一突起呈掌狀,末端分枝。無上下頜。口漏斗內齒角質,呈淺黃色;上唇板兩端各具一齒,內側齒3對,齒端有2尖,有外側齒,齒尖向內彎曲;下唇板齒變異較大,6-9枚,弧形排列,兩端齒略呈雙峰形;上側齒數多,里大外小;具下側齒;前舌齒5-19枚,中間和兩端的齒較大,呈“山”字形。鰓囊每側7個,每囊具一短外鰓管,各自開口於外。鰓孔每側7個,位於眼後。體表裸露無鱗,側線不發達,僅在眼前方一段較顯著。
背鰭2個,均較低矮;兩背鰭間有明顯間距,第二背鰭長,上緣不呈等腰三角形,略顯波浪狀。後端以低皮褶與尾鰭相接,鰭內有輻狀軟骨條支持。尾鰭矛狀。腹面尾鰭前端中央皮褶極低,前延不達肛門。肛門後方具一稍尖突的尿殖乳突。無偶鰭。
體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七鰓鰻七鰓鰻

生活習性

終生棲息於淡水,生活於有微流、沙質底的山區河流;白天鑽入沙內或石礫中,夜晚出來覓食;冬季鑽入淤泥中越冬。幼魚經3-4年變態為成魚,白天亦藏在沙礫中,夜晚出來覓食。

分布

我國遼河流域、鴨綠江、黑龍江省東部山區河流;朝鮮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

藥理

【藥名】:七鰓鰻
【來源】:為脊索動物藥魚類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
【相關藥材】七鰓鰻肉
【功效】:1.平肝明目2.滋補強壯。
【主治】:治夜盲症、角膜乾燥,口眼歪斜。
【性味歸經】:甘,平。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內服:煮食。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東北之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松花江等河流中。
【考證】:始載於《吉林中草藥》。中藥化學成分
肉中維生素A的含量較一般魚類為高,每克約含99一980國際單位(平均300國際單位)。其次,在肝、腎、生殖腺及大腸中亦含有之,特別在睪丸與小腸中的含量更高。在魚皮中維生素B1與維生素B2的含量遠較其他魚類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