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萬松書院

杭州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位於鳳凰山北萬松嶺之上,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即西湖。

由浙江右參政周木在宋報恩寺遺址改建,因建在萬松嶺上所以稱萬松書院。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南巡時,分別賜額“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萬松書院
  • 簡稱:萬松書院
  • 創辦時間:明代
  • 所屬地區:中國
  • 學校屬性:文化宗教
萬松書院簡介,萬松書院文化陳設,書院建築,地圖信息,

萬松書院簡介

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線景區萬松嶺。萬松嶺書院充分挖掘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集中展現明代書院文化和科舉制度場景,演繹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杭同窗三年的絕美愛情故事,完整凸現孔家山石林自然秀逸風貌,打造西湖歷史文化景觀廊道。
據史料記載:萬松嶺上原為報恩寺,寺院修建於唐貞元年間,寺內建有“舞風軒”、“萬菊軒”、“浣雲池”、“銅井”等,唐時白居易和宋時蘇東坡都曾是這裡的常客,在與寺僧談禪說理之餘都留下了筆墨。萬松嶺的地名就出自白居易“萬株松樹青山上”的名句。蘇東坡對當時的“萬菊軒”是這樣描繪的:“一軒專為黃花設,富擬人間萬石君。佳木盡從方外得,異香多在月中聞。引泉北澗分清露,開徑南山破白雲。此意欲為知道者,陶翁猶自未離群。”
萬松書院曾是明清時期杭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浙江省文人匯集之地,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有聯為證: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頭延俊傑;英才同樹木,願多士春華秋實,萬松聲時播歌弦。造就了袁枚等莘莘學子,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齊召南、秦瀛等大學者也曾在此講學。幾百年來,萬松書院為浙江乃至全國塑造、輸送了無數人才,對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師重教、育才樹人的民風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萬松書院文化陳設

萬松書院主入口浮雕:
正面展現梁祝同窗三載的場景,左邊“拜師”體現了尊師重教的中國傳統美德,右邊“日課”是教者誨人不倦、學者孜孜以求的寫照。
品字型石牌樓: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松書院”,背面書“太和元氣”;左牌坊正面書“敷文書院”,背面書“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書“太和書院”,背面書“德侔天地”。萬松書院、太和書院、敷文書院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書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牌樓上祥雲環繞,正面雕著雙龍戲珠和梅蘭竹菊,背面雕刻福祿壽圖案。鏤空雕刻演繹了傳神的石雕技藝,讓人驚嘆於中國傳統的藝術之美。

書院建築

一進為仰聖門:
仰聖門是萬松書院的主要建築之一。“高山仰止”取自司馬遷《史記》。“仰聖”即表示人們對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仰聖門是提醒人們步入書院必須衣冠整齊、心懷崇敬的禮儀之門。毓粹門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道門。毓粹,意為培養有學問,有道德的人。
二進為明道堂:
是萬松書院的主要建築之一。古代書院承擔著講學、祭祀、藏書三大功能。明道堂即為萬松書院的講堂,現陳設工藝巨著《中國科舉大觀》。兩側廂房分別為居仁和由義二學齋。原為書院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場所。取意於孟子的“居仁由義,體用己全”,意為:一個人擁有仁義之志,就擁有了一切。
三進為大成殿:
即孔子祭祀處,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是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境界。大成殿陳列突出“頌聖”以頌揚孔子的偉大思想與淵博文化。孔子像及四配享(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兩側牆面用壁畫形式展示孔子行教圖,分別是杏壇設教、讀《易》有感、舞雩從游、泰山問政、子貢辭行、忠信濟水、侍席魯君、禮墮三都。並設青銅祭器。殿前設曾唯和顏樂二碑亭,分立乾隆和康熙御題手跡複製碑。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萬松嶺路8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