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韓敏

杜韓敏

杜韓敏,1992年2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90後新銳作家。2011年開始寫作並發表文章,主要從事雜文與小說的創作。長篇小說作品有 《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 、《狀元草》、《西遊記之八戒傳》、《西遊·啟示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韓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省儀隴縣
  • 出生日期:1992年2月25日
  • 職業:小說家
  • 畢業院校:成都工業學院
  • 代表作品:《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西遊記之八戒傳》
人物簡介,個人檔案,主要作品,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狀元草,八戒傳,相關文章(雜文),經典語錄,

人物簡介

杜韓敏,1992年2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90後新銳作家。2011年開始寫作並發表文章,創作多樣化,主要從事雜文與長篇小說的寫作。長篇小說作品有: 《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 、《狀元草》、《西遊記之八戒傳》《西遊·啟示錄》等;短篇小說作品有:《寂寞余花》、《所有的如果,都只是悲傷的假命題》等;雜文作品有:《珍貴的“後台朋友”》、《為理想而執筆》等。
杜韓敏杜韓敏

個人檔案

中文名:杜韓敏
民族:漢
生日:2月25日
職業:小說家、作家
故鄉:四川省儀隴縣
現居:四川省成都市
性格:深沉內斂
優點:藝術細胞活躍
缺點:懶
喜歡的季節:夏
喜歡的人物:魯迅,李連杰
喜歡的電影:笑傲江湖
喜歡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
理想:把自己的每一部小說都拍成電影

主要作品

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

《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是杜韓敏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以男主角顏回為線索人物,通過意識流的寫法,描述中國90後孩子的成長故事和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對愛情和生死的體悟。小說中涉及和主要論述的主題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災難、人性、理想、生死、信仰、社會、自由、抗爭、人生、世界觀等等。內容之豐富,情節之曲折,亦屬罕見。
小說的絕對主角為顏回,其中涉及到了他和沈清沉的愛情悲劇。但愛情非本書的主調,本書所論述的重要主題依舊是生死和信仰以及世界觀,旨在引起社會對90後一代人的關注。
簽約出版社: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

狀元草

《狀元草》是90後作家杜韓敏的一部反映高考落榜考生的意識流長篇小說,該書首發於中文文學網站“榕樹下”,目前已簽約。小說以男主角吳禹嵐為主要敘述人物,通過回憶的方式,敘述其高考落榜後內心的掙扎和悲哀的人生經歷。小說中涉及和主要論述的主題包括,對教育體制的批判,高三落榜學生的困惑,親情愛情與友情,社會人生,殘酷的青春等等。這是目前90後作家中第一部全面反應“高考落榜考生”的意識流長篇小說。

八戒傳

《八戒傳》是杜韓敏“西遊系列小說”的第一部,以西遊記主角豬八戒為敘述人物,通過第一人稱敘述,主要講述西遊事跡以及八戒踏上西遊之前的一段愛情,這段愛情通過回憶的方式,夾在西遊的路上,通過這段愛情,旨在探索人間的真愛。小說通過八戒的視角解釋西遊的謎團,旨在探索更深層的意義,這是一次關於信仰的旅程,關於自由的求索。
小說語言輕鬆幽默,極具諷刺意味,諷刺了神佛的虛偽,歌頌了善良堅韌的品格。

相關文章(雜文)

世上的人和事,本無什麼強弱和對錯,只是有特定的場合、特定的人和特定故事罷了。誰比誰行?誰比誰中?造物主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賦予我們與別人同樣的手,同樣的腳,同樣的眼睛,同樣的五臟六腑和同樣的頭腦,別人能做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呢?別人能走的,我們為什麼不能走呢?別人能想到的,我們為什麼想不到呢?如何看待這個花花世界,要用眼睛;如何去做事情,要靠我們自己的一雙手;如何去行路,要靠我們自己的一對腳,如何去思考,要靠我們的大腦;如何去感受,要靠我們的內心。
你色盲了,為迷雲遮望眼,你就會眼花繚亂;你的手放錯了地方,該伸時不伸,不該伸時亂伸,你的手就會不知所措;你的腳殘疾了,你就會走得踉蹌,你走了不該走的路,你就會付出代價。我們需要選擇,需要正確的選擇。只要我們有一腔熱情,有正確的選擇,有那么一股幹勁和執著,又有必要的智慧才能,我們何愁不成功呢?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實現。
(《在心底為自己種一朵花》)
書中確實是有一間房屋的。但並不盛有黃金,而是一個可以讓你的精神留駐的地方,讓你的精神與他人精神融合,這樣即便幾十年之後,你已不在,但你的精神卻廣為流傳。別人可在書中領悟到你的想法,並加以思考,提煉出最純的思想結晶。
借書籍端正人生要義,“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才是書的王道。而“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是對於讀書價值以偏概全的誤讀,用“值千金”這架世俗的天平來衡估,只能體現世人逐利的虛浮心理。君不見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豪情;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毅;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張載“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信念;都為古之士人讀書進階的理想做了完美的詮釋,即“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犧牲精神才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黃金屋”只是這條道路上的附庸產物,為“視金錢如糞土”的文人義士所呲之以鼻。
(《書中沒有黃金屋》)

經典語錄

1,人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準備群毆時,才發現雙方實力懸殊,而自己不幸的處於勢弱一方。
2,人總是在一面追求刺激感一面尋求安全感的過程中度過的。我們總是下意識地希望發生一點刺激的東西,當然這需要在不危及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
3,有時候想想,承諾真是一件美好的東西,無論之於生者還是死者,它都可以成為一種信仰或者寄託,儘管我們很多時候都未能完成過自己許下的諾言。而我們往往又總是慣於許諾。,當我們信誓旦旦許下諾言時,卻不自知我們的實際能力無法完成,其實很多時候只是為了面子。
4,這個世界是這樣的現實,一些理想只能在小說和電影中才能實現。當我看到一部優秀的電影,閱讀一本感人的小說時,我發現理想就在我的眼前,我睜眼就能觸摸到——用自己的目光。而掩卷或者關掉視頻電源,畫面和聲音消失,想像不再,理想便變得虛無縹緲,遙不可及,伸手之間,觸摸不到。
5,我們的國產電影,演員整容空前,投資巨大,卻沒有故事,要么在某本古書上能找出,要么就是被拍爛了演臭了的所有人都耳熟能祥的故事的翻版,什麼鴻門宴楊家將白蛇傳說倩女幽魂龍門客棧,翻來覆去毫無新意,不倫不類。
6,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無論別人怎么給予你教誨,都會顯得蒼白無力,而激不起內心的波瀾。只有當自己經歷了痛苦之後,才會有真正的反思。人生閱歷不同,價值觀不同,所進行的反思自然會有不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其實人生更應該是這樣,分明知道“無論身前多么厲害,多么機關算盡,積累多少財富,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老天爺不會有同情。”,然而,在這場災難過後,算計依舊會開始,隔壁老張的命運依舊堪憂。
7,人生是一件多么奇特的事物,愛情是一件多么奇特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當你在追求一個女孩的時候,其實她也正在默默守候著你。彼此暗戀和牽掛著對方,彼此不說出口,而當你沒有足夠的勇氣時,這份緣很有可能就從你的手指中划過。人總是說,緣由天定,分在人為,而我覺得,緣與分都在人為。
8,我們總想脫離一下生活的正常軌跡,滿足自己更大的願望,或者說是野心,而假如長久脫離生活的正常軌道,後果無疑於龐大列車的脫軌,在撞得頭破血流後你才會發現生活其實本該是這個樣子。一切的不切實際的奢望最好不要去想,想了最好不要去做,做了最終結局只會是頭破血流,因為它首先建立在不切實際的基礎之上。
9,宗教信仰有時可以使我們擺脫痛苦,但我並不提倡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宗教信仰。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悟道,這個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一切自有定數,有它存在的理由,懂得了這些,便不會因為失去而痛苦。那些生命中最重要最深愛的人遲早會離我們而去,區別在於離去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我們只是提前迎來了痛苦罷了。而且你總還會面臨生死,生死不是只來一次的。你有多少最重要的人,如果你都遲於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你就還會面臨多少次生死。生命是如何的虛無縹緲,與其抓不住而痛苦,不如放開手。緊握雙手什麼也沒有,放開後卻擁有了一切。
10,愛情是一種多么奇特的事物,它竟可以成為撫平創傷的良藥。
11,或許這就是宿命。儘管我從不相信命運。命運不能成為自己苟且偷安的藉口,雖然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權利,誰也無法剝奪你的這項權利。而善良的品性和處於死生邊緣的精神力量無論在哪裡都會閃耀著光輝。把生和自由的希望留給心愛的人,把死留給自己,子尤做到了,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從不為自己感到遺憾,因為當類似的時刻和考驗來臨之際,我們都會是這樣的人。
12,我堅持認為人是不會被這個世界打倒的,人只可能被自己的內心打倒,而且也必須是自己的內心。所以只要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又如何能倒下?千百萬這樣強大的內心匯聚起來,便是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來源。這代人的希望正在這裡萌生。
13,他們已經深駐進我的生命,無論我走到哪裡,他們永遠就在我身邊的不遠處,盯著我的每一個舉動,思考著我下一步的打算,和我一道分擔痛苦和憂傷,分享成功和喜悅。我從此每一刻都不再孤獨。
(——杜韓敏《90後:讓我們來改變世界》)
14,這個世界很不公平,我們只有用自己內心的天平來平衡它。或許我們能夠改變一些,但那又如何呢,在宏大有序的體制面前,並不乏抗爭(而失敗)的先驅者。當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應該改變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只要現在做的每件事,是自己想做的,並開心著,這就足夠了。
15,在自己生活最無助心靈最孤單痛苦的時候,能夠不做夢,或許是一件好事。,
16,無論夢中痛苦也好歡樂也罷,總之在自己睡覺之前,在自己做夢之前,要一定確保自己夢醒來有路可以走。
17,在俗人的眼裡,英雄不論出生,在英雄的心中,一切皆為凡俗。因為你別具智慧,所以你注定孤獨。
18,過去雖然不甚美好,但是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而未來在想像中,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無法給人以安全感。
19,所謂自殺,即自己自由的選擇殺死自己,這和古人的“賜其自盡”不同,前者思想和行動都是自由的。但它是庸人的行為。凡是真正為了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思想家行動家開拓者,很多都是沒有自殺的權利和條件的,咬舌自盡在雙手雙腳綁住的前提下可以做,但是舌頭給你割了呢?——所以只有絕食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雖然於仁人志士們有些痛苦。尊嚴從不是別人給於的,但尊嚴不慎丟失之後,卻需要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去把它找回來。
20,每一個卑微的人,不論工作如何理想如何人生遭遇如何,我們用自己最樸實的勞動,驗證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力量。這個世界需要我們,也需要你們。
(——杜韓敏《為理想而執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