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雄

杜兆雄

杜兆雄,男,1956年生,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安徽霍山人,中醫學徒出身,畢業於安徽醫學院中醫系,大學學歷,副主任中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疑難病症專業委員會理事、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安徽省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內兒科分會副會長,六安市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1980年代初曾專事皖西名中醫徐大桂遺著蒐集整理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兆雄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霍山
  • 出生日期:1956年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安徽醫學院
  • 主要成就:2001年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
  • 代表作品:《腫瘤臨床的中醫思路——病機治略及系列療法管見》
  • 性別:男
個人介紹,業務專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學術榮譽,學術職務,學術論著,著作:,相關新聞報導,

個人介紹

與癌共舞四十載 杏林刮目一紙齋
杜兆雄杜兆雄
1987年創辦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歷任副校長、校長(至2009年)。1997年被評為“首屆安徽傑出青年中醫”,2003年創辦以在職中醫個人命名之研究機構——杜兆雄中醫腫瘤研究所;倡立皖西地域醫學——皋陶醫學,並於2004年創辦皖西皋陶醫學研究中心。2009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 “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 。除整理出版刊行徐大桂遺著5部外,參與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40餘篇。從醫40餘年來堅守臨床一線,逐漸在中醫藥治療腫瘤、B肝、結石、痛症、類風濕、強脊炎、椎突症、男女性功能失調和不孕不育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尤其對腫瘤治療進行了長期探索,對中耳、鼻咽、食道、胃腸、肝、肺、胰、乳腺、卵巢、宮頸等腫瘤術後防復發,以及放化療期間減輕毒副反應,療效明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杜氏中醫腫瘤系列療法,代表性論文《腫瘤臨床的中醫思路——病機治略及系列療法管見》曾獲1987~1988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2013年5月,薈集安徽三大地域醫學後起板塊——皋陶醫學的重要分支——淠衡醫學四大流派,特別是其中重要代表——鈍齋學派,及其當代新發展——一紙齋醫學的大部學術經驗代表作《揭秘雙齋醫學——沁入21世紀的原生態中醫》一書,由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出版社隆重推出,全國新華書店發售。

業務專長

1971年隨師學中醫,是皖、鄂名中醫杜起鶴的再傳弟子。1975年畢業於安徽醫學院中醫系,謝絕留校任教,執意回山區工作。從醫40多年來堅守臨床一線,逐漸在中醫藥治療腫瘤、B肝、結石、痛症、類風濕、強脊炎、椎突症、男女性功能失調和不孕不育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尤其對腫瘤治療進行了長期探索。1986年12月在“全國首屆醫學思維與方法研討會”上,交流論文《腫瘤臨床的中醫思路——病機治略及系列療法管見》,第一次從總體上提出了“臟腑陽衰、經絡氣滯、邪踞毒聚、氣化紊亂”的十六字病機和“局部溫陽、整體滋陰;間歇攻邪、持續扶正;重點調氣、全面和營”的二十四字治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系列療法。經不斷的實踐、修正、完善,該療法對手術後恢復元氣、減少放化療反應、改善症狀、增強體質、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收到明顯效果;對已失去手術機會或不適於放化療的晚期重症病人,純用中醫藥治療也有一定效果;1994年達到用“外敷腫瘤奇效止痛散”(個人自創),使除皮膚過敏或已使用嗎啡類鎮痛劑外的絕大部分晚期病人疼痛得到根本緩解或消除;2003年起陸續有少數病人純用中藥治療,病灶明顯縮小,個別甚至消失。2003年經當地科技局批准,依託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中醫門診部疑難病科,成立了國內以在職中醫個人命名的“杜兆雄中醫腫瘤研究所”,旋即被安徽省六安市衛生局確定為“市級中醫專病建設單位”。其工作受到來皖視察的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的關注和讚揚。其病人涉及省內1/3市、1/6縣(區),部分病人來自京、滬、鄂、蘇、閩、粵、贛,乃至台、港、澳和英、美僑界。

教育背景

1972——1975年就讀於安徽醫學院中醫系,大學學歷。
1985年結業於中國科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中醫學院聯辦之中國醫藥學方法論研究班。
從醫以來,有幸得到已故全國頂級名醫董建華、趙紹琴等老先生的關懷激勵及國醫大師路志正、安徽中醫大家張瓊林、竇金髮等老先生的指點啟迪。

工作經歷

1971年:中醫學徒。
1975——1987年:歷任區醫院中醫師、(安徽省霍山縣)縣委辦秘書、皖西名中醫徐大桂遺著蒐集整理小組負責人兼執筆人、霍山衛校副校長。
1988——2009年: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歷任副校長、校長兼書記。其中1994年創辦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中醫門診部,2003年創辦“杜兆雄中醫腫瘤研究所”並任法人代表和學術帶頭人。
2009——2011年: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中醫門診部專家門診。
[現已移居北京,在好得快醫藥有限公司(馬連道)做中醫保健諮詢]

學術榮譽

2009年被評為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
2003年被評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先進會員
2001年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
1999年台灣“中國醫藥學院”校長郭盛助博士出資邀請赴台講學
1997年被評為首屆安徽省傑出青年中醫
1994年“杜氏中醫治癌系列療法”及“腫瘤奇效止痛散”獲 ’94中國當代中醫絕技成果交流展示大會交流展示
1991年被評為《中國中醫藥報》優秀記者
1987年——1988年度安徽省(科協)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獲獎論文:《腫瘤臨床的中醫思路》)
1986年入選《全國當代中醫名人辭典》和《安徽當代中醫名人志》

學術職務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
《中國中醫藥報》安徽站駐地記者
全國中醫藥職教學會理事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疑難病症治療研究會理事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國醫專業委員會委員
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安徽省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內兒科分會副會長
安徽省中醫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
安徽中醫學院肝脾病證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安徽省六安市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
安徽省六安市中藥材產業協會副秘書長
安徽省霍山縣中醫藥學會理事長(至2013年5月)
安徽省霍山縣中藥材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
皖西皋陶醫學研究中心法人代表
杜兆雄中醫腫瘤研究所法人代表

學術論著

主要論文:
《腫瘤臨床的中醫思路——病機治略及系列療法管見》,《中醫臨床與保健》(現更名為《中醫藥臨床雜誌》),1989年第1卷第1期。(本文獲“1987——1988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被收入《中國當代中醫論壇·絕技薈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徐大桂及其〈傷寒論類要註疏〉評介》,《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3年第1期。
《徐大桂重症急症治驗管窺》,《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3年第3期。
《皖西名醫徐大桂論養生保健》,《中醫臨床與保健》(現更名為《中醫藥臨床雜誌》),1991年第3期。
《安徽名中醫徐大桂運用民間療法舉偶》,《中國民間療法》,1994年第4期。
《中藥職業中專教學管理初探》,《中醫藥管理雜誌》,1995年第4期。
《倡立皋陶醫學之我見》,《中國中醫藥報》(學術版),1995年7月17日。
《中醫現代化芻議》,《中國中醫藥報》(科技與教育版),1997年9月24日。
《試論中醫藥學術發展的方向與方法》,《中國中醫藥報》(學術版),1998年1月22日。
《無愧輝煌歷史 努力自我更新》,《中國中醫藥報》(學術版),2000年5月29日。

著作:

1981年至1984年共蒐集整理徐大桂遺著六部,其中《傷寒論類要註疏》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脈症會解》《肝病論》、《藥石芻言》、《經驗方歌訣》四書由《安徽醫學》雜誌連載(1988年——1990年)。另,整理徐大桂論文六篇,其中四篇由《中醫臨床與保健》雜誌匯總發表於1991年第3卷第3期。
《農村科技致富叢書 中藥材》統稿副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1年。
《現代中醫各家學說》編委,中國中醫出版社,1991年。
《中國名醫醫案要略》編委,安徽科技出版社,2009年。
《揭秘雙齋醫學——沁入21世紀的原生態中醫》主編,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出版社,2013年。
《霍山中醫之極——中國傳統地域醫學的典型樣本與獨特景觀》主編,即將出版。

相關新聞報導

《漫向杏林天地寬——記安徽青年中醫杜兆雄》,《中國中醫藥報》1993年11月22日第3版。
《安徽行十二 農村適用人才的培養——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創辦的十年》,《中國中醫藥報》社長專訪(1998年)。
《心在深山 志在杏林——記霍山青年中醫杜兆雄》,《安徽日報》,1995年12月4日第2版。
《杏林人生吐芳華——記安徽省大別山中藥學校校長杜兆雄》,《皖西日報》,2001年12月16日。(《皖西風采》2001年5—6期合刊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