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鎮

杏壇鎮

杏壇鎮,廣東佛山市順德區轄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西南部,水陸交通方便,是典型的珠三角水鄉。全鎮總面積122平方公里,下轄24個村民委員會,6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約18萬,海外華僑港澳同胞5萬多人,是廣東省的工業衛星鎮之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杏壇鎮
  • 別名:夏譚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順德區
  • 下轄地區:下轄24個村民委員會, 6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杏壇鎮杏龍路333號
  • 電話區號:0757
  • 郵政區碼:528325,528326
  • 面積:122平方公里
  • 人口:約18萬
  • 方言廣府話,南番順話,佛山話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逢簡水鄉,尤列故居
  • 車牌代碼:粵E
地理位置,政治,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經濟發展,水鄉風情,村居概況,民間故事,人口數據,

地理位置

杏壇鎮位於順德西南部,距順德區政府所在地大良街道13公里,距廣州市約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門108公里。
杏壇鎮杏壇鎮
全鎮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6個居委會,2011年常住人口約18萬,流動人口約5萬人。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5萬多人。鎮內絕大部分是江河沖積平原,河網交錯,土地肥沃,是珠江三角洲知名水鄉,水鄉文化氛圍濃郁,榮獲 “國家衛生鎮”、“中國民俗文化之鄉”、“廣東省教育強鎮”等稱號。
改革開放以來,杏壇鎮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打造“科技工業、生態農業、水鄉文化”三大品牌戰略,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國、地兩稅收入8.1億元。

政治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魯國剛
黨委副書記、鎮長:梁雄輝

基礎設施

交通發達,運輸方便,鎮內有順德區主幹道路順番公路橫貫東西,百安公路縱穿南北,城鄉交通網路完善,距順德港客運碼頭、貨運碼頭僅10多公里,河運十分快捷方便。
江順大橋,建成後,江門到順德只需20分鐘江順大橋,建成後,江門到順德只需20分鐘
杏壇近年以完善道路布局、最佳化道路功能為重點,打通“斷頭路”、拓寬“卡脖路”、改造破損路,積極構築由區域快速路、鎮域主幹路和進村大道組成的三級路網體系。
對外交通方面,重點推進高富路(佛山一環南拓線)、江珠高速北延線、江順大橋等工程的建設。鎮內交通方面,重點推進杏壇二環路北段、齊寧路南延段等主幹路網建設,杏壇鎮將成為佛山市“九橫七縱”公路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路網本身以外,杏壇還將最佳化綜合交通設施,發展便捷的公共運輸系統。其中,重點推進的建設項目包括新涌橋導向交通改造、杏龍路人行天橋、二環路員工村人行天橋、杏壇貨車停車場等。至2016年,杏壇TC鎮巴線路增至10條,鎮巴數量達到90台,高峰期班次密度縮短至10分鐘/班,實現每萬人7台公車的標準。同時,藉助公共腳踏車,解決公交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實現公共腳踏車網點23個,提供公共腳踏車500輛。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加快城鎮化建設,中心城區建設漸成規模,公共設施日趨完善,城鎮環境不斷美化,“一河二岸”的城鎮景觀凸顯水鄉特色。鎮內供電、供水、通訊、銀行、醫療、保險等配套設施齊全,行動電話、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網路遍及城鄉。
各大銀行、保險公司在鎮內設定眾多網點,隨時為客戶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鎮內有設施完善的杏壇醫院以及30多家衛生所。酒店、文娛康樂、電影院、有線電視等設施齊備,服務優良。

文化教育

杏壇鎮有源遠流長的文教傳統。南宋時由夏、譚兩姓開村,因讀書者甚眾,取古語:“孔子居杏壇,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壇”二字為名。
杏壇鎮文風長盛,近代出過不少著名的文化教育名人,自有科舉制度以來,廣東九名文狀元之中,杏壇就有明朝黃仕俊、清代梁耀樞兩狀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歷史遺蹟和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嶺南水鄉民俗文化,2000年被定“廣東省民俗藝術之鄉”。
改革開放以來,杏壇人民繼續發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通過加快集約化辦學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全鎮擁有中國小校28所,其中完全國小20所,初級中學5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幼稚園28所。在各類學校中,有縣區一級學校5所,地市一級學校14所,省一級學校1所。全鎮中國小教職工1200多人,中國小學生24000多人。

經濟發展

2010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2010年全鎮共有技改擴能項目10多個,其中德冠包裝、東方集團、達美粘膠等企業擴建、新建生產線,預計每年可以新增產值18億元;康寶集團、威捷公司累計增資4億多元,發展智慧型廚房、汽車配件等項目,預計可以實現年產值22億元。
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2013年新增1家省級自主創新百強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和2個區級技改項目;5家企業7個項目納入區級產學研合作項目。現代都市農業加快發展。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開拓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效顯著。2010年,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1.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8元。城市服務業同步發展。海峻達“上苑”、君怡“金海岸”等大型房地產項目陸續建成開售,高標準建設四星級商務酒店,加快引入麥當勞等國際連鎖巨頭,規劃發展逢簡水鄉游項目,城市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城區商業氛圍更加濃厚,第三產業實現躍升發展。
產業發展平台加快構建。配合順德西部生態產業區完成征地15000多畝,完成拆遷量近6成。重大投資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浦項首期完成拆遷92.67%,回填工程穩步推進;美的產業園500畝啟動區完成拆遷及回填,市政設施開始建設。西部生態產業區的開發建設,為推動杏壇“產業提升、城市轉型”注入新的動力。
工業
杏壇鎮以工業立鎮為指導思想,加快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全力打造“科技工業”品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的壯大發展,逐步形成了塑膠、五金家電、飼料、農產品加工、紡織製衣、建材、化工、電子、機械製造、汽車配件等的多元化工業體系。
全鎮共有1700多家工業企業(含個體經營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100家。來自美國、南韓、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8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擁有“康寶”牌消毒櫃系列產品、“甘竹”牌系列罐頭、BOPP塑膠薄膜等一批暢銷國內外的廣東省著名產品。2011年工業總產值325.8億元。
商貿業
杏壇鎮已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高潮區,遍布城鄉的商貿網路,全鎮現有商貿服務業經營戶近1500家,相繼開設了農副產品、塑膠、家電、建材、服裝等各類專業市場,形成了一個商賈雲集、貨如輪轉、購銷兩旺的集鎮。近年來,杏壇鎮以規劃為引導,大力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積極營造宜居宜商的生活環境,投資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業,先後有順寶花園、御景軒、明珠樓、港杏豪庭、明日桃園、景泰花園等大型樓盤落戶中心城區,帶動容山商場、肯德基等商業巨頭進駐杏壇,促進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2011年全年商業銷售總額達到70.8億元。
農業
近年來,杏壇鎮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結構,現代農業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鎮農業用地面積共8萬多畝,201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2.4億元。加快建設逢簡現代農業園區,高標準完成800多畝基塘整治,“新、優、特”農產品種養技術全面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成效顯著,甘竹罐頭新廠房建成投產,帶動當地種養殖面積進一步擴大,首期投資5000萬元的農產品物流基地正動工建設;引導農戶合理調整種養結構,重點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的“三高”農業。目前,全鎮“三高”水產養殖面積達3萬多畝,以養殖鰻魚、甲魚、鱸魚等優質品種為主,是珠三角重要的淡水養殖基地之一。
高新科技園區
順德科技工業園C區位於順德區西南部的杏壇鎮內,規劃總面積1萬多畝,其中已開發的現狀工業用地2120畝。2002年7月開始,工業園在原有基礎上加快了開發的步伐,首期規劃開發的有2762畝,基礎建設“五通一平”基本建成,第二、三期工程規劃建設工作正在密鑼緊鼓的推進。工業園內水陸交通便利,配套有熱電聯供、污水處理等環保系統工程,還有碼頭、倉庫、生活服務區、綠化公園、科技孵化中心等配套設施。C區根據產業發展要求,劃分為新材料產品、現代紡織、綠色食品、光電子通訊、傳統創新、科技孵化六大功能區。
高新科技園高新科技園
C區按照規劃要求,首期工程主要用於承接順德中心城區城市化發展需要而遷移的相關企業,以發展塑膠包裝、紡織製衣、五金家電等特色產業和支柱企業、第二、三期計畫重點規劃建設台灣中小企業園、民營科技企業園等,著力發展園中園經濟,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全面提升工業園的綜合實力和輻射作用。工業園附近的新涌碼頭可停靠1500噸級船隻,勒流港、容奇港年吞吐15萬標準箱,350萬噸散貨,極大地方便了貨物進出。區內高標準的環鎮公路,有百安路、南國路、良均路、七橫路,貫通中西,途經中心城區和7個村的高等級公路杏龍路杏壇段已開通,鎮內的齊寧路也已改造完畢,與縱跨南北的百安公路形成“兩縱一橫”、方便發達的交通網路聯繫直通大良、番禺、廣州、新會、江門、中山、珠海。
公共服務設施:杏壇鎮供電供水設備先進,供應能力強,光纖通訊直通各村;銀信保險公司網點遍及城鄉;設施完善的杏壇醫院和30多家衛生所;酒店、文娛、康樂中心、電影院、廣播電視站等設施齊全、服務優良。鎮內擁有杏壇職業高中(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杏壇中學、江門幼師附屬杏壇中心幼稚園等環境優美、教學質量上乘的學校。工業園外有配套的生活區和服務區、綠化公園等功能配套區域。生產配套設施:工業園內配套兩台75噸的蒸氣鍋爐的電熱系統,實現熱電聯供;規劃有工業水廠和污水處理廠,進行兩級排污處理;工業園還配套有11萬伏高壓線路,通訊、排污、環境監測設施;工業園周邊的新涌河畔規劃有倉儲碼頭等物流中轉配套設施。

水鄉風情

杏壇——文明古鎮,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自從隋唐開科取仕以來,這裡人才輩出,廣東九名文科狀元中,杏壇占有其二;杏壇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考察的生態環境基地,也是嶺南水鄉文化的傑出代表之一;這裡的民俗文化令你津津樂道,讚嘆不已。禮樂之鄉、琴瑟繚繞、粵韻悠揚,舞龍獅、賽龍舟,品香茗、嘗小吃、聽粵曲,忙裡借閒;逛超市、走河畔,生活多情趣。
陳克侯 字士鵠,順德杏壇古朗人,嘉靖三十七年(1518年)中舉,累官知縣,知州。以善治邊境著稱於時。克侯為官深得民心,任永福知縣時,正值大災之年,他竭力賑濟,終使縣民安渡難關。任雲南騰越州知州,克侯採取一系列舉措,從土匪手中收回礦山,讓州民復業。大地震中,他親到現場組織搶救,下令"救得一人,賞銀三兩",終於將數百名礦工全部救出。當邊境有大批緬甸土匪騎馬擁象殺奔過來時節,克侯與駐守將領商定用疑兵之計迷惑敵人,拖延時間等待救兵,保護了邊民安危。上官賞識他的才幹,調任大理府丞,但邊民舍不他走,一再聯名換留。當克侯蒙冤時,數萬人集結為他鳴冤,直到真相大白,官復原職。克侯又是一位詩人,著有《南野集》。
黃應龍 號珠江,順德杏壇右灘人。舉人出身,歷任武昌知縣,戶部主事,戶部郎中,保守知府,四川兵備副使。應龍為政廉悍而能保民,在老百姓心中擁有較高威信。在武昌時,他發現地方豪強大多瞞產逃稅,於是採取強硬措施,堵塞了漏洞。不久發生大災荒,他竭力奔走勸賑減免賦稅,又創建常平義倉,積穀平賣給貧民,使縣民安渡難關。應龍為人精明,善於斷案,上官經常委派他協助審理。但在兵備道任上,他曾壓過四川起義人民,被朝廷推為平"亂"諸將中最有膽識的人。
羅應許 順德杏壇羅水人,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中舉,歷任雲南司理,戶曹主事,臨沅兵備,雲南按察副使。應許為官廉正,不畏權貴。辦案十分認真,最能恤念無辜,多次平反冤獄,被百姓尊稱為"羅佛子"。而對為非作歹的惡人,他總是依法嚴懲。一次,他負責審理布政使親戚犯罪的案件,上司畏懼權勢,不敢通過判決。應許逕直找到布政使據理力爭,終於使案犯得到應有的懲罰。應許居官精明強幹,政績顯著。在戰時非常出色完成押運軍糧任務,朝廷給他記了大功,按例規,糧儲官只能任一年,而他破例連任三年。離任之日,據說夾道遠送的人達數千之多。
黃士俊(1570~1655年)字亮垣,號玉侖,降慶四(1570年)出生於順德甘竹右灘一個中落的書香之家。明萬曆十五年中進士,廷對第一。萬曆三十年(1607年),北京舉行三年一度的全國科舉會考。士俊殿試一舉奪魁、成為順德建縣後第一狀元。在朝歷任國史館修撰、太子洗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讀學士、五牒館總栽、禮部尚書、太子太保。一度入閣擔任宰輔。一生為官多近宮廷,前半生尚能潔身自好,頗獲"清正"好評。任禮部尚書時,因不袒護權貴而受到朝野的讚揚。八閣參預機務後,能破除陋習,糾正差錯。對國事也能量力進諫。入仕三十年,曾三次辭官,其中兩次均屬"獨善其身"性質。明廷傾覆後,士俊終不能保晚節,剃髮易服,惴惴躞蹀於清將李成帳下。後受人責難,深為痛悔,策動李成棟反清。清軍大舉反攻,士俊年老不能隨軍轉移,孑然退隱山林。順治七年,士俊回鄉隱居,"足不下樓數年。"終年八十五歲。其黃氏宗族祠堂仍存於杏壇右灘村。
黎應南 字見山,號斗一。順德杏壇昌教人。客居蘇州。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參加順天鄉試,得中舉人。道光年間任浙江麗水、平陽知縣,能推行德政。黎應南不僅精通算學,而且有所發明,被著名文學家龔自珍譽"大師"、"奇才"。黎應南平生精研算學,是算學專家李銳的入室弟子。李銳的《開方說》未完稿由他續成。自創"求勾股率捷法"。他還自創"求勾股率捷法",受到同道的讚揚,但有關的他的生平,記載極為簡略。鹹豐《順德縣誌》只記他的里籍和中舉年代。黎應南身懷絕技而一生落拓清貧,不為世人重視,終於悒悒以歿於杭州。
蘇仁山(1814~1849年) 字長春,別署靜甫、夤珊、壽莊、七祖、棲霞、菩提、再生尊者、杏壇居士、順德硯農等。嘉慶十七年(1814年)出生於順德杏壇馬齊鄉一個讀書人家。清代嶺南名畫家。仁山自幼資質聰穎,他醉心書畫藝術,厭惡八股文章,兩次應考生員(秀才)都沒考上後放棄舉子業而專攻書畫。仁山言行驚世駭俗,觸忤權貴,人稱"畫怪",因抨擊禮法而被拘捕,病死獄中。
黎兆棠(1827~1894年) 字召民。順德杏壇昌教鄉人。出身貧家,少年苦學。清鹹豐三年(1853年)進士。歷任禮部主事,總理衙門章京,江西糧台,台灣道台,天津海關道台,直隸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祿寺卿。以愛國禦侮著稱於時。其故居仍存於杏壇昌教村。
梁耀樞 (1832-1888) 字冠祺,號斗南,晚年號叔簡。廣東順德杏壇人。生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1862年中舉人。清同治十年(1871)中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1873年,嗣任順天鄉試同考官。1875年調任湖北正主考官。次年,改任湖北學政提督。1880年後,歷任會試磨勘官、北京南書房當日講起居注官、左右中允、翰林院侍講和侍讀。中法戰爭時,力薦馮子材、方曜等將帥。1885年補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次年,到東陵任會試同考官、山東學政提督。旋補任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1888年病故。
2002年廣州市檔案館會同越秀區檔案館,在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了出自應元書院的廣東狀元---梁耀樞題名其上的金榜。專家解釋,金榜就是皇帝御批的中考進士的名單,開頭仍然是那句"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因用黃色紙張書寫,故稱金榜,中進士稱為"金榜題名"。這張金榜,是1871年同治皇帝御批的。雖已缺了一角,但仍可清晰看到,排在第一甲第一名的便是廣東順德縣人梁耀樞。梁耀樞的"狀元及第"牌匾今天仍完好地收藏在中山市南區曹邊僑聯內。
陳華順 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順德杏壇東馬寧鄉人。13歲時在佛山米店做工,後以找錢為業,故有"找錢華"之稱。陳個頭高大,天生神力,對武術十分痴愛,39歲時,拜當時佛山有"詠春拳王"之稱的梁贊學習詠春拳,先由木人華(李華)代教,1889年李華病逝後由梁贊親自教授。陳悟性頗高,對梁贊所傳之技苦練不綴,故得其師衣缽真傳。他不僅能武,且能善醫,在隨師學藝其間同時習研醫術,1895年梁贊年老時還代師坐堂診治病人。 陳華順在佛山的門徒甚多,除傳技兒子陳汝棉外,有雷汝濟、陳錫侯、何*建、黎厚培、陳孔大、吳小魯、何漢侶、吳促素、葉問等。1911年,陳華順因中風回鄉養病,1913年病逝。
何藻翔(1865~1930年) 字翽高。順德杏壇馬寧鄉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授兵部主事,為官剛正。甲午之戰中,清朝海陸軍慘敗,藻翔聯同禮部主事羅鳳華(順德大良人)抗疏彈劾兵部尚書孫毓汶,歷數六大罪狀,為倒孫先聲。工詩學,著有《鄒崖集》。所編《嶺南詩存》以精審見稱於世。
尤列(1865~1936年) 字少紈,號小園。順德杏壇北水鄉新基坊人,同盟會元老。青年時代與孫中山、陳少白、楊鶴齡並稱"反清四大寇"。協助孫中山創立興中會總部。後奔走日本和南洋各國,聯絡華僑支持民主革命。民國成立後,隱居香港教書行醫為生。其故居及宗族祠堂仍存於杏壇北水村。
黎六禾 (1872~?年) 名國廉,字季裴。順德杏壇昌教鄉人。光緒十九年(1893年)舉人。 官至福建興泉永道道員。民國初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時,在肇慶聯同國民黨人成立軍政府討袁。後隱居香港終老。工填詞,擅燈謎。著有《玉蕊樓詞集》、《玉蕊樓春燈錄》。
黃節(1873~1935年) 原名晦聞,字玉昆,號純熙。順德杏壇甘竹右灘人。清末在上海與章太炎、馬敘倫等創立國學保存會,刊印《風雨樓叢書》,創辦《國粹學報》。民國成立後加入南社,長居北京,任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一度出任廣東教育廳廳長。以詩名世,與梁鼎芬、羅癭公、曾習經合稱嶺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樓集》。作品兼見唐詩的文採風華與宋詩的骨格峭健,人稱"唐面宋骨"。對先秦、漢魏六朝詩文頗多精當見解,有《詩旨纂辭》、《變雅》、《漢魏樂府風箋》、《魏文帝魏武帝詩注》、《曹子建詩注》、《阮步兵詩注》、《鮑參軍詩注集說》、《謝康樂詩注》、《謝宣城詩注》、《顧亭林詩說》等專著行世。
麥孟華(1874~1915年) 字孺博,號蛻庵。順德杏壇吉祐鄉人。康有為弟子,參與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長期在海內外主持維新立憲派報刊筆政。政論文頗得康、梁神髓。詩詞風格綿麗沉鬱,詩人陳三立認為,康門弟子能以詩鳴者,只有潘若海和麥孟華二人。著有《蛻庵集》。
陳吉 順德杏壇逢簡人。清鹹豐四年(1854年)夏,順德在廣東天地會起義風暴中,也掀起了壯闊的波瀾。起義軍一舉攻占縣城,屢次挫敗官軍的反撲,鬥爭持續了八九個月才被鎮壓下去。據《風城識小錄》記載,陳吉"七十餘歲後,家計蕭條,不時到大良求殷戶接濟,亦未嘗不應其求"。
伍憲子(1881~1959年) 名莊,字憲子,又字憲庵,號夢蝶。順德杏壇古朗鄉人。早年隨康有為受業,後加入保皇會,歷任《香港商報》、《南洋總匯報》、《國事報》主筆,鼓吹君主立憲。民國初年,任廣東、湖北內務司司長及馮國璋總統府參議,並與徐佛蘇合辦《國民公報》。
1918年後,相繼在京、港主辦《唯一日報》、《共和日報》、《平民周刊》和《丙寅》雜誌。1927年,與梁啓超、徐勤等創立中國民主憲政黨,並赴美國舊金山主辦該黨機關報《世界日報》,一度出任該黨主席。1935年,在紐約創辦《紐約公報》。1941年,在香港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抗戰勝利後,中國國社黨與中國民主憲政黨合併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當選副主席。1947年任國民政府中央委員,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主席。其後,定居香港著書講學。著有《夢蝶文存》等。
黎葛民(1894~1978年) 號逸齋。順德杏壇昌教人。早年留學日本,從高劍父、陳樹人學畫。40年代任南國畫院教務長。新中國成立後為廣州市文史館館員。擅畫山水花鳥、蟲魚獸畜,筆墨清雋雅淡,風格新穎而不失古法。
何漆園(1899~1970年) 名家訪,字渭賢。順德杏壇東馬寧人。早歲從高奇峰學畫。工釋道人物、飛禽走獸、山水花卉,善用水墨,畫風渾厚圓潤,雅秀高逸,兼具西洋畫重透視、重焦點之長。歷在佛山、廣州、香港美術院校任教。
朱傑勤(1913~1990年) 順德杏壇古粉村人。歷史學家。1936年在中山大學研究院畢業,相繼受聘於廣州美術學校和中山大學。抗日戰爭時期到雲南轉攻中外關係史,曾供職於重慶的南洋研究所。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1950年,奉調到雲南軍區司令部參議室,主持東南亞研究工作。1952年調返廣東,歷在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歷史系任教。著有《中西文化交通史料譯粹》、《亞洲各國史》、《中外關係史論文集》、《中國古代史學史》等。
梁釗韜 (1916~1987年) 順德杏壇北頭鄉人。歷史學家。早年在中山大學研究院畢業,留校任教人類學課程。新中國成立後,轉到歷史系,從事民族學和考古學研究。率先考察粵北馬壩猿人頭骨。80年代初,促成中大恢復人類學系,任系主任。當選第四、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梁銶琚(1903-1994),廣東順德杏壇北頭人。梁銶琚博士生前曾任恒生銀行常務董事兼總經理,1959年任香港恒生銀行董事,創辦恆昌企業及任大昌貿易行副董事長,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富麗華酒店有限公司、Milford 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等董事,恒生商學書院校董等。
梁銶琚博士早年在穗、港、澳等地經營銀號和貿易,為大昌貿易行創辦人之一,為工作經常住返國內各大商埠及海外大城市,或開設分行,或推廣業務,並與合夥股東制定運作規章,積極培育人才;梁銶琚博士領導華商參與國際貿易,並於六十年代協助香港政府重新厘定米業政策,對香港的安定繁榮有卓越貢獻。
多年來,梁銶琚博士對家鄉順德的地方建設,科技教育,醫療事業亦大量資助,其中包括捐資成立國家級重點中學梁銶琚中學,中學的科學樓並增置教學儀器,北頭學校,梁銶琚圖書館及圖書,增設杏壇醫院二百三十張病床、獨立手術室及分科設備儀器等,杏壇康樂活動中心,北頭大會堂及北頭老人康樂中心,北頭鄉每戶開建水井一口,修葺北頭主路及河道兩岸,北頭鄉蠶房四座,梁銶琚夫人保健中心(即婦產幼兒醫院),梁銶琚夫人幼稚園及梁銶琚福利基金會,捐資助建順德體育中心等等。
1987年梁銶琚先生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1990年被廣州中山大學聘為名譽顧問,1992年獲順德市頒授為首位榮譽市民,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更批准清華大學授予其名譽博士學位;同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鵬為梁銶琚博士題詞"熱心公益,發展教育",以讚揚其貢獻。1995年6月21日,香港大學向已故梁銶琚博士追授名譽法學博士文憑。在海外方面,梁銶琚博士亦曾捐助英國牛津大學,蘇格蘭Aberdeen大學醫學院與加拿大多倫多頤康護理中心。
梁銶琚博士1994年11月10日在香港病逝,享年九十一歲。
王梁潔華 順德杏壇北頭管理區人,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加拿大保護中國文物基金會名譽主席、 廣州美術館名譽館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順德 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榮譽市民。王梁潔華教授是已故的香港著名金融巨子、慈善家梁銶琚博士之愛女。王梁潔華教授憑著勤耕苦學的精神,達至出色的藝術成就,獲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頒授榮譽教授,清華大學頒授顧問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頒授顧問教授。
1994年,梁銶琚博士仙逝後,王梁潔華教授繼承父親遺志,恪守父親"造福鄉梓,作育 英才"之庭訓,德高品潔,桑梓長懷,竭誠襄助家鄉的教育及福利事業。連年不斷捐輸:1994年先後捐資成立杏壇梁銶琚中學及杏壇北頭國小獎教獎學基金會,捐資助建天主教堂。捐資助建順德名 勝寶林寺。為表彰她對祖國及家鄉教育、社會福利事業 的傑出貢獻,順德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分別授予她"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榮譽市民"光榮稱號。
胡寶星 順德杏壇右灘人。香港著名學者、律師、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現任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法律顧問,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永遠名譽會長及法律顧問,順德市榮譽市民。
胡寶星博士早年留學於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院,獲倫敦大學法律學院院士名銜。1959年,胡寶星先生憑著優異的才學成為英國律師公會律師。六十年代,胡寶星先生返回香港闖一番事業。1963年,34歲的胡寶星與合伙人創辦胡與關律師樓,開始走上創業之路。經過10年的努力,胡與關律師樓不斷發展壯大,跟李與羅律師樓合併為胡關李羅律師行。胡寶星博士不但在法律界蜚聲海內外,而且在商界亦揮灑自如,得心應手。他有著嚴密的邏輯思維,精明的經濟頭腦,加上對香港社會經濟狀況的熟稔,深諳經營管理之道,成為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恒基地產、新邦發展等多家有限公司的董事,亦是騏利企業、騏榮財務、芳芬企業、芳芬財務、多寶誠等有限公司的主席。
胡寶星博士一向關心內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特別是家鄉順德各項事業的發展,更予悉心關注,鼎力支持。199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胡寶星博士首次攜眷回鄉,桑梓情深的胡博士即捐資125萬港元,對其先父在1979年捐建的杏壇右灘胡兆熾學校進行重修擴建,並劈山建造了一個標準田徑運動場。1999年又捐資300多萬港元擴建杏壇職業中學。令人稱道的是在上海博物館慶典之際,順德市領導應邀出席該慶典活動,才得知胡博士捐贈300萬美元巨資支持上海博物館設立胡寶星青銅館。這種為善不甘後人又不為名利的高風亮節,令人欽佩不已。
龍文化
水鄉杏壇,人傑地靈。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孕育了水鄉源遠流長的水文化。龍文化,是杏壇水文化的精髓。
步入杏壇社區或村落,一股濃烈的"龍文化"氣氛便會撲面而來:全鎮所屬30個村 (居)委會,都可見到造型精美的龍船,古建築龍母廟更是別具一格。尤其是民間大型慶典活動、重大節假日和各種重要紀念日,"龍文化"更是五彩繽紛。劃龍船、造龍艇,陸上舞龍、"九丈九"長龍、5人橈龍艇、50人坐的大龍船,應有盡有。
水鄉杏壇,陸上舞龍經多年培育和發展,也富有特色,特別是以"龍"為主體的文化藝術,諸如布滿彩燈的燈龍(金龍、銀龍)、用紡紗織造的紗龍、用草編織並插上燃著香火的大火、由數十名青少年模擬組成的人龍等眾多的技藝精湛的表演隊伍,無不活靈活觀,令人賞心悅目。說唱龍舟等表現民間傳說形式的表演,將"龍文化"、自然資源、水鄉歷史和入文環境有機地結合。早在清初年間,北水村就有舞龍的習慣。鎮村領導和文化部門在想方設法保護和扶植劃龍艇、舞龍.鑼鼓櫃、櫃飾、說唱龍舟等杏壇傳統藝術的同時,還發展了舞漁燈、劃旱船等表演藝術,使杏壇的"龍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揚光大。"龍文化"藝術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杏壇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動了各行各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龍舟需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使用,因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都請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眼睛,此即稱為「開光」。初五龍舟下水前,還要敲鑼打鼓,抬龍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巡行後龍舟便入水比賽。
扒龍艇
順德的龍舟競渡自古有名,順德方言稱之為"扒龍艇"。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舟語》載:"順德龍江,歲五六月鬥龍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者為龍船場。……斗得全勝還埠,則廣召親朋宴飲,其埠必年豐人樂、貿易以饒雲。"實則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順德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
杏壇10個村居的龍舟隊伍激勵比賽中杏壇10個村居的龍舟隊伍激勵比賽中
“龍舟競渡”是水鄉杏壇一項場面浩大、氣氛熱烈的節日盛事,每逢有龍舟賽事,鄉人即扶老攜幼,提前占據有利位置,或倚橋欄、或蹲橋頭,河涌兩岸人群熙攘,談笑吶喊之聲不絕於耳。龍舟健兒則個個體格強壯、生龍活虎,用兩條粗壯有力的手臂奮力划槳,在陽光下皮膚被曬得黝黑髮亮,構成力與美的完美構圖。每臨衝刺,健兒們即加快划槳速度,伴以粗獷有力的吆喝,鄉人則紛紛起立,引頸眺望,吶喊助威……賽事過後幾天,當時激烈的爭奪仍成為鄉人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
龍舟競渡發展至今是一種訓練培養團體合作精神的方式。又可學習諳水性,發展上肢胸背運動,龍舟競渡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民俗體育活動。依老一輩的說法,龍舟競渡所使用的舟,尚無龍的造型(早期的鬥龍船多使用民間擺渡用舢板或小魚板參加角逐)。於舟之首尾加龍首、龍尾,讓整艘船猶如一條龍飄浮在水面之上的造型,則是在民國以後的事。現代的龍舟可分為龍頭、龍尾、龍身、龍骨、槳、舵等幾個部份。龍頭為龍舟全身神態表現的重點,通長選完整的檜木雕刻,才能表現整體美,以增加靈氣;也有人以樟木造船體,較不易腐朽。
據民俗說比賽之前的農曆四月初一、十五及五月初一會領先舉行打龍鼓、燒香及點火。五月初一請道士隨著龍船在淡水河口或關渡舉行迎神儀式,稱為「請神」,亦即「請工」。之後將船擺在空地,當日連續擲茭數回,以此來決定爐主及頭家,他們就必須準備各種事項。初一「起龍船」必須以繩綁緊,初二「龍船會」,準備扒龍船之各種計畫。選手互相討論,以及修理船、出納等會議,此均於爐主家進行。
端午除了劃龍船、吃粽子外,還有洗龍舟水的習俗。據說用龍舟划過的水洗,可去病健身。雖然都知道這樣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大家還是想辦法用"龍舟水"洗洗手臉,以寄託良好的願望。
划過龍船後就是吃龍舟飯了。在村裡的祠堂中或者河邊的空地上擺起家鄉宴席,全村老少一起入席,有時席數多達百圍。據聞:吃過龍舟飯,便會"龍精虎猛、順風順水",所以每年這個節日,村民們都會聚集起來,一齊吃龍舟飯。與過年、清明、重陽等比較,高興之情,尤有過之。因為在這節目期間,在外打工的以至外嫁女們都會返回村中。
龍潭村民擺"龍舟飯"龍潭村民擺"龍舟飯"
講究的"龍舟飯"里有道主菜稱為"龍舟菜",用料是辣椒、黃豆、豆角、芹菜和豬肉絲。據老人家說:由於扒龍舟會被水花濺濕身體,因此"龍舟菜"可以"驅濕氣"。其它菜式包括寓意"紅皮赤肚"的燒肉,與及雞、鵝、冬粉等,共有10個菜。講到冬粉,從初一開始,每次吃"龍舟飯"之前,村裡的長輩都會把一些冬粉、蝦米及一些瓜菜分給小童,寓意他們"快高長大"。至於小童們,雖然不能作為龍舟手出賽,但在吃龍舟飯前,都可坐上龍舟充作"槳手",過過扒龍舟的癮。
舊時的習例,龍舟飯不止吃一天,由初一至初天,除了初五正日人人在家煮外,由"起龍"、"采青"到"藏龍",一連5、6天,天天都會擺"龍舟飯"。整個端午賽龍活動結束後,村人再擇個吉日,把龍舟埋藏在淺河的淤泥中,稱"藏龍"。埋在淤泥中的龍舟不會腐爛,反而因隔絕空氣而受到更好的保護,來年"起龍"後一樣嶄新如昔,勇往直前。年年元宵月正圓,龍燈花鼓不夜天。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民俗文化之鄉的杏壇鎮,元宵晚會熱鬧非凡,別開生面,連廣東電視台也特派攝影隊前來拍錄成特輯,好把杏壇人喜慶歡騰的獨特風情與全省全國人民共享。
鬧元宵
開場鑼鼓響起來,杏壇潤苑幼稚園的小運動員們表演的《金龍銀龍童子鬧元宵》上場了,天真浪漫的孩子們舞動兩條長龍,表演了出龍宮、追龍尾、鑽龍節、雙戲龍、反繞身纏龍、合壁賽龍奪錦等自選套路,不但生動形象,姿態優美,技巧難度也不小,基本符合省級舞龍大賽套路編排的特點。這兩條活潑可愛的"童子龍"一下子就帶起了晚會的第一個高潮,全場五千多觀眾給他們鼓掌喝彩,最激動的當然莫過於孩子們的家長和教師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元宵佳節均以"龍"、"燈"為特色,杏壇的這台元宵晚會從"童子龍"開始,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特色。麥村國小的孩子們在重現北京申奧成功時歡樂心境的舞蹈"圓夢"中,表演了"燈串龍";齊杏幼稚園的娃娃們表演了有趣的"板凳龍";北水村農民在壓軸的"雙龍獻瑞"中表演的金龍(男龍)、銀龍(女龍)分別由幾十名男女舞動,龍頭龍身都是閃閃發光的小燈泡,煞是好看。就這樣一龍接一龍的表演,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歡樂高潮。當晚最為精彩的超水平表演,是獲得過廣東省龍獅大賽第四名的杏壇職中的《盛世騰龍》。
只見三條彩龍在聲遏行雲的嗩吶鑼鼓齊鳴中,翻飛滾旋,穿纏盤繞,一會兒矯健嬉遊,一會兒砌字造型。運動員們狂奔跳躍,時臥時伏,有時還要疊羅漢,技巧難度很高,直看得人人熱血沸騰。最後高聲吶喊的舞龍人砌出"中國龍"三字,激起全場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幾乎掀起了體育館的穹頂。
舞龍是杏壇最為突出的民俗風情和民間體育傳統項目,光是北水村就有4條大龍(成人隊)、8小龍(少年隊),過去有的自梳女甘願把養老金都捐出來做舞龍的經費,非常感人。由於場地關係,2012年在五萬多人圍觀的元宵大巡遊中表演的香火龍、草龍和百多人接駁的"人龍",今次都未能表演,看來觀眾只能在2012年的錄象片中去欣賞了。除當晚的舞龍節目之外,還有高贊村著名的鑼鼓櫃表演《鼓樂昇平》、唱鹹水歌的旱船魚燈舞,表演龍舟鼓和霸王鞭的少兒舞蹈《我們也要飲燈酒》等,極有順德水鄉民俗情趣,也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原先在杏壇工作的黎先生帶著家人專程回來觀看,同來的廣州朋友一家人,都說開了眼界,非常開心。
杏壇元宵晚會結束後,來自各村各廠校的表演隊伍興猶未盡,敲打著龍獅鑼鼓,把歡樂撒向依然人潮熙熙攘攘的街頭.

村居概況

西北部(一)
吉祐村委會
吉祐村委會位於杏壇鎮西北部,北臨順德支流,距鎮中心城區6.5公里,面積3.82平方公里,有入村路與順德區百安路連通。下設蘭堂、松北、松南、新一、新二、東希、西村、禮村、名關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960人。
杏壇鎮杏壇鎮
北水村委會
北水村委會位於杏壇鎮西北部,距鎮中心城區約6公里,面積3.09平方公里,有入村路與百安路連通,下設北昌、新堂、永安、接源、東城、完美、竹基、新基、北街、細沖、豐樂、西頭、南林、南安、南福1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417人.北水村委會是杏壇水鄉游的組團之一,其旅遊景點——尤列故居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期間於南方的一個秘密據點。尤列故居建於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進三間布局的磚木結構居民建築,距今有16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朗村委會
古朗村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中心城區西北5.5公里,面臨甘竹灘,面積5.42平方公里,百安路經此。下設太平、青雲、永安、東邊、擇桂、大塘、南塘、聯排、龍勝、龍波、水靈、順利、勝利、尚古、江洲、竹林、后街、充華、新地、雙鳳2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4847人。村內名勝古蹟甚豐,素有“三關”“六寨”“五拱橋”之稱,還有古牌坊2座,黃簫養古墓1座。
東村村委會
東村村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西北6公里,北臨甘竹溪,面積4.17平方公里,有20米寬的入村大道連線順番公路。下設療家、福星、榮遠、扶風、豐遠、聚勝、和合、永寧、荔枝、西成、如松、南林、元澤、定遠、隴西、太寧、新遠1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758人。區內有東方食品有限公司是順德重要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甘竹牌”魚罐頭於2002年獲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
右灘村委會
右灘村位於杏壇鎮西8.2公里,地處順德、南海、新會、鶴山四市、區的交匯點,西臨西江幹流,北臨甘竹溪,面積6.04平方公里,順番公路途經該村。下設11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八組、九組、十組、十一組,戶籍人口3371人。村內有黃氏大宗祠已在2002年確定為省的文物保護單位。
安富村委會
安富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的西面6公里,面積2.13平方公里,順番公路和規劃建設中的佛山市九橫公路經過該村。下設一組、二組、三組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679人。
南朗村委會
南朗村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西北8公里,面積3.49平方公里,百安公路橫跨該村,下設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八組、九組、十組、十一組等1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4310人,該村和龍潭村基塘整治區被定為“順德萬畝農田示範區”。
西北部(二)
光華村委會
光華村位於杏壇鎮西部,距鎮中心城區3.6公里,總面積4.21平方公里,區的杏龍路、百安路在此交匯,交通十分便利。村委會下設北組、南組、二組、三組、西成、上華、五組、六組、七組、大社、花縣、北關、街前、九組14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4609人。光華村歷史上名人輩出,據有關資料記載,有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的文狀元梁耀樞,還有多名進士、舉人。光華村保存得較好的建築有吳家祠堂、林家祠堂、梁家祠堂和潘家祠堂,以及西成組的“敦敦書院”。
南華村委會
南華村委會位於杏壇鎮西南部,距鎮中心城區約6公里,面積3.19平方公里。下設豐塘、丰南、南朝、南安、豐華、豐城、盛麗、西源、朝陽9個村小組,戶籍人口4267人。
麥村村委會
麥村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西面2公里,面積7.83平方公里。下設東一、東二、東三、振衣、超秀、樹德、喬林、南津、新基、深涌、函關、北勝、西一、西二、西三、中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南天、南洲、南龍、太平、青雲、子一、子二、子三等3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8828人。
西登村委會
西登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東南2.6公里,面積6.43平方公里,下設文明、大鎮、廣安、興隆、大巷、華聯、文興、文星、龍頭、水利、馬登等1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189人。
龍潭村委會
龍潭村委會位於杏壇鎮北部,距鎮中心城區約6公里,總面積7.2平方公里。下設古粉一、古粉二、霍村一、霍村二、福田、大社一、大社二、光南、青田、北岸、高華、朱曹、楊家、西華一、西華二、龍興、海尾、高潮、忠秀、大巷一、大巷二、大巷三、三陽、沖元、街區25個村小組,戶籍人口8237人。
龍潭村委會是杏壇水鄉游的組團之一,其旅遊景點有始建於宋朝鹹淳元年(1265年)的龍母廟,還有建於清朝鹹豐元年(1851年)的五龍廟以及建於明朝的單孔石拱橋——愛日橋,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中心區
羅水社區居委會
羅水社區居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西北1.5公里處,總面積1.87平方公里,順番公路杏龍段途徑該社區南部。下設永青、新園、青雲、南埠、清宮、東頭、寧回7個村民小組。現有住戶536戶,戶籍人口2265人,社區內的立滔製衣廠是杏壇鎮主要的紡織服裝企業之一。
政府會議政府會議
杏壇社區居委會
杏壇社區居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下設東城、新一、新二、什慶、安南、中村、興賢、興隆、餘慶、興南10個村小組,戶籍人口3425人。
路涌村民委員會
路涌村民委員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南1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金登公路途經該村。下設有東安、朝陽、南約、耀龍、元昌、龍頭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244人。
呂地社區居委會
呂地社區居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總面積1.38平方公里,下設金洲、西元、泗社、蘇地、麥地、心田6個居民小組,戶籍人口2579人。多年來,呂地社區居委會十分重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村、順德區文明社區、鎮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馬寧村委會
馬寧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南3.5公里,面積3.06平方公里,下設禮安、沙埗、馮檸、紅星、五星、北鎮、新基、基美、忠心、化龍、金北等1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763人。
馬東村委會
馬東村委會位於杏壇鎮南部,南臨西江河馬寧水道,距鎮中心城區約6公里,面積3.23平方公里。下設敬天、杏社、黃甲、雙社、樓台、南基、雲玉、拱日、洲田、鎮龍、新廟、增灣、文埠、木鎮、居民1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211人。
新聯村委會
新聯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東南5.5公里,面積6.21平方公里,四鄉公路、東海水道、馬寧水道經過該村。於1998年由北沙、聚勝、蒲洲三管理區合併而成,下設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北六;新一、永紅、杏勝、德勝、聯勝、紅星、紅一、紅二、蒲三、紅四、蒲七、蒲八、蒲十、小海2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5393人。
海凌村委會
海凌村委會位於杏壇鎮東南部,南臨西江河馬寧水道,面積為4.87平方公里,有四鄉公路與鎮中心城區相連,約8.7公里。下設平安、長壽、百樂、財進、凌化、接流、大坑、盛民、財源、上沖十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953人。
逢簡村委會
逢簡村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的北部4公里,面積5.22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的鎮域二環路經過該村。下設午橋、麥莊、碧梧、高社、后街、見龍、村根、潭頭、明遠、槎州、新聯、高翔、直街、嘉厚、西街、東岸等1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5541人。逢簡村歷史悠久,水鄉古蹟遍布,有宋代的“巨濟”、“明遠”三孔石拱橋,有清康熙帝賜建的“金鰲橋”,古廟、古祠、古屋眾多,村內河涌交錯,景色秀美,是典型的嶺南水鄉,素有“順德周莊”之稱。
桑麻村委會
桑麻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區北2.5公里,東臨順德支流,面積3.58平方公里,桑麻公路通杏龍路。下設慈光、總社、西社、仁厚、北街、東一、東聯、東四、埠南、中心、豐沙1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883人。村內有廣東省綠色食品“黑毛節”出名。
雁園社區居委會
雁園社區居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面積1.1平方公里。下設雁南、雁北、利攝、關南、關北、文隆、西湖、龍船、大巷、東便10個居民小組,戶籍人口2665人。多年來,先後獲得順德區衛生居委會、杏壇鎮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東南部
昌教村委會
昌教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東南2.2公里,面積4.12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的佛山市九橫公路經過該村。下設海邊、魁基、南塘、南安、東頭、潭頭、東街、村心、新街、司馬、耕沙、鎮龍等12個自然村,戶籍人口4643人。該村工業基礎較好,以塑膠、電纜、五金、製衣等行業為主。
馬齊社區居委會
馬齊社區地處杏壇鎮中心區東南,面積1.38平方公里,良均路、二環路經過該社區。社區下設巨鎮、太平、仁壽、竹基、東林、大沙、東北、上岸9個居民小組,戶籍人口2585人。
西北村委會
西北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東南1.5公里,面積1.99平方公里,有環村路連線齊贊公路。從原西岸村、北頭村合併而成,轄北一組、北二組、北三組、北四組;西一組、西二組、西三組、西四組、西五組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782人。
光輝村委會
光輝村委會位於杏壇鎮中心城區東南2.5公里,面積1.93平方公里,下設福安、萬安、朝天、朝陽、聲華、人和、來紫、東寧、新園、建安1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696人。
上地村委會
上地村委會位於杏壇鎮東南部,距離鎮中心區約4公里,面積3.02平方公里,齊贊路、鎮域二環路途經本村。村委會下設14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八組、九組、十組、十一組、十二組、十三組、十四組,戶籍人口3781人。
高贊村委會
高贊村委會位於杏壇鎮東南,與容桂隔河相望,距鎮中心區5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轄高東、高南、高西、高北四個片,下設東一、東二、東三、東四、東五、東六、東七、東八、東九、東十;高一、高二、高三、高四、高五、高六;西一、西二、西三、西四、西五、西六、西七、西八、西九;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北六、北七、北八、北九、北十、北十一、北十三3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0013人。

民間故事

掘尾龍拜山
話說逢簡,古時候有個讀書塾的學童,上學路上在田邊拾到一條形狀異常的小蟲,回私塾後悄悄地放在抽屜里,每日從家裡帶回一個飯糰來餵養它。
小蟲得到照料,漸漸長大。孩子每日餵的飯糰不夠飽,只好等到夜間出去覓食。小蟲食量驚人,鬧得私塾鄰近人家常常失竊小牲口和農作物,卻又不知何為。
鄰近人家一起商量,決定派出幾個更夫守夜探查。等到深夜,幾個更夫發現空中有一團雲氣飛來,雲氣緩緩地飄落在私塾的院子裡,他們覺得奇怪,便悄悄跟蹤到私塾,打開塾門,入內察看,但又沒有發現什麼。
第二天早上,塾師逐個抽屜檢查,發現一個學生的抽屜里盤著一條鱗光閃閃的怪蟲,樣子很像傳說中的龍。塾師大吃一驚,恐為神物,不敢觸犯,於是追問學生怪蟲來歷,要學生立即放回田野。
學生逼於師命,只好抱著小蟲,到了田野,撫摸著小蟲,戀戀不捨。忽然間這學生生出日後與小蟲相見的念頭,於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蟲一點尾巴,以作記號。剛一鬆手,小蟲立刻騰上空中,身軀驟然變大,成為一條巨龍,向孩子頷首作別,轉身向天空飛去,瞬時間天空風起雲湧,龍不知所蹤。
傳說龍是在天上的,因為這條龍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澤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風暴雨,毀房屋,折樹木,傷路人。每年四、五月間,每遇到這樣天氣,人們就說這是是掘尾龍拜山。
但是大風暴雨從不為害逢簡地方。傳說因為這裡有一間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當年養掘尾龍這個學生就是他。每年清明時節,祠堂的神案前有時鋪著一層厚厚的樹葉,很象是拜墊,有時門外的大燈籠,掛在庭前的樹上,人們就說是掘尾龍前來拜祭了,以報答當年養育之恩。
秀才對聯鬥氣
在杏壇村,自古以來住著黃、蘇、羅三姓人家。蘇羅兩姓位於村東,平時團結共事。黃姓位於村尾,少與村頭人接觸。一天,三姓秀才聚集在一家酒坊里飲酒作樂,有人提議吟詩作對以助雅興。蘇羅兩人早就想抵諉姓黃的,於是串通一起,出了一副上聯,要姓黃的對出下聯。羅兩秀才的上聯為:“蘇羅敲起叮噹響,嚇得黃狗嚎嚎叫。” 黃秀才一聽,知是抵諉之言,略一思忖,也不甘示弱,慢條思理地說:“黃虎下山真勇猛,打爛蘇羅嘭嘭響。”蘇羅兩秀才一聽,無言以對。 自此,蘇羅兩姓再不敢欺負黃姓的了。
馬寧“神仙腳印”
古時候的馬寧是不分東馬寧與西馬寧的。馬寧歷來被譽為“神奇的風水寶地”,尤其是馬寧山,是遠近聞名的名勝景地,本地有民諺形容為“上有龍頭、月角、下有馬鼻、金牛,左面鯽錢灘,右面百花岩,三村六市十八鎮,九井十三坑”,可見當時名勝古蹟之多,風景之美了。據當地人傳說,馬寧山有九十九個山頭,這些山頭是由一位神仙在一夜之間從很遠的地方一個一個地搬過來的。她一隻腳踏在均安的一個山頭上,另一隻腳就踏在馬寧山上。這晚正好從遠處一個一個山頭搬過來安放在馬寧大地上,已經搬了九十九個山頭了。正當他搬到第一百個山頭時,即最後一個山頭時,天將亮了,他已經筋疲力盡,昏昏欲睡了。突然間一隻雄雞高叫了一聲,這位神仙在昏睡中被嚇了一下,雙手一松,山頭跌落到均安的某一處,所以馬寧只有九十九個山頭。傳說如果有一在個山頭就可以出獎元,故馬寧極其量都是出到進士。而今馬寧山北面山腳,在一塊山石上面,有一個凹槽,大約70厘米長,30厘米闊,形狀似一個只腳印。腳印凹入的地方,積水終年不乾,曾經有人將水戽乾,但很快又再滿,當地村民稱之為“神仙腳印”。人們傳說這個腳印就是當晚這位神仙搬山頭時一隻腳踏住的地方。
龍潭龍母廟與水鄉節
每年的五月初八日,龍潭村民都興高采烈地舉行水鄉節活動,劃龍船,拜龍母,敲鑼打鼓,彩旗飄飄,遠近男女老少都來看熱鬧。龍潭村緣何在這天舉辦水鄉節活動?原來位於龍潭墟中心,有一座遠近聞名的龍母廟,已有幾百年歷史,這座龍母廟流傳著一段神奇的故事。話說在西江上游悅城龍母廟內的龍母娘娘,有一天站在江邊望著滔滔東流的江水,不由得感到有點寂寞空虛。心想,何不乘著西江水飄流而下,觀賞一番呢?想到這裡,正好飄來一塊木頭,於是龍母娘娘將身縮小,跳落木頭上,隨著西江流下肇慶,經水藤,入三槽,過勒流,直向容奇水道而去。可能是流速太快,沿途景物閃逝得眼神疲憊之故吧,在游過了北水涌口之後,龍母娘娘就悠悠然地睡著了。她乘坐的木頭,隨著沖入的河水,流入了龍潭涌。當時龍潭已定居了不少漁民,陳德公也是其中一個,他在涌邊搭了個竹架,支起魚繒撈魚。這天他每次用力把魚繒曵起來時,除了木頭之外,繒內一點魚蝦都沒有,他反覆把繒內的木頭丟向涌心,但這塊木頭始終流回魚繒里,德公撈不到魚蝦,不禁焦急起來,隨口說:“木頭啊,木頭,如果你有靈,就保佑我繒繒有魚蝦,我會把你擺上神位,天天用香燭供奉你。”說完就把木頭拾起來,放在身邊。再說,躺在木頭上睡覺的龍母娘娘,連續被德公向涌心拋了幾次,早已醒來,睜開龍眼只見身處小涌,環顧四周,又見地形平整,涌塹縱橫,魚塘桑基遍布,不禁叫絕道:“嘿,果然是塊地傑人靈的好地方,莫非人們早知我長年信中悅城,十分寂寞,不如在這裡盡享人間香火。”於是便立即召來蝦兵蟹將。將水族中犯了死罪的魚蝦,押解到魚繒內。再說,德公祈禱完剛把木頭放在身邊,曵起魚繒,繒內便有許多魚蝦了,不上幾繒,魚簍早已裝滿。德公歡喜得合不攏嘴。當晚,德公特地備了酒肉果品,把那塊木頭安放在家中的神台上,點上香燭,對著木頭,虔誠叩拜,拜完又開懷暢飲了一番,帶著幾分醉意上床睡覺,半夜裡夢見家中廳堂上坐著一個頭戴鳳冠,身穿綾羅錦繡的婦人,只聽她啟齒道:“德公,我乃悅城龍母,偶游到此,龍潭乃得天獨厚的地方,我也想在這裡建一座行宮,我要你幫我打點一切,至於建行宮的匠人,材料到時自然會有。”哪婦人並告知德公,行宮要在五月初八日她的生辰日前完工。德公驚醒,尤覺異香撲鼻,知是神靈顯聖,於是焚香向東方跪拜。過了幾天,果然有 艘大船,滿載著磚瓦木石,及數十名工匠,到了龍潭圩里,船主找到陳德公,說:“我受東家所託,來建龍母廟,請你指點開工。”德公也不推辭,盡心盡力建造龍母廟,果然在龍母誕辰前就建成了一座壯觀的龍母廟。廟門口有“正中宏化育,柔順啟文明”對聯 一副,橫批是考通殿。宮脊塑有雙龍戲珠,牆頭布滿灰塑的人物群,鳥獸及山水圖,玲瓏逼真,栩栩如生,橫樑、神台等木雕工藝精湛,金碧輝煌。大殿正中,端坐著龍母娘娘,兩旁四大金剛站立。廟的左右又各有副廟,左為五龍廟,右為天后宮,后座則是龍母娘娘的梳妝樓。工程完工那天夜裡,德公又夢見龍母說五月初八定會來。第二天,德公就找鄉人寫好神榜,四處張貼。告知如鄉仁人善士,五月初八那天是龍母的生辰,龍母在那天會到來,廣施恩澤,望大家誠心領受。於是,五月初八,各鄉龍船,紛紛前來為龍母祝壽,新造好的龍船也劃來“點睛”。這種習慣,一直流傳到今天。解放後,當地村民把這天改名為“水鄉節”。
甘竹灘龍神廟
甘竹灘,是順德的一條主要航道,它一頭通往廣州,一頭連線西江。灘口狹窄,暗礁密布,每年洪汛到來之時,洪水匯集灘口,形成瀑布,直瀉灘下,勢如萬馬奔騰, 悶雷灌耳。來往船隻十分危險,稍不小心,就遭觸礁沉沒之災。以前灘下兩岸堤圍單薄,歷任官府鄉神不理築堤修壩,一遇堤圍崩塌,洪水泛濫,兩岸百姓便無家可歸。由於對官府修堤壩失去了信心,村民只好在兩岸建起各種廟宇,求助於神靈的保佑。
人間百姓虔誠之心,終於感動了神靈。某日午夜時分,很多人看見甘竹灘上閃爍兩盞明燈,夾著奔流的灘水,直向灘口奔瀉而來,當時漁民見此情景,大驚失色,紛紛跪拜,只見一條三丈來長,身披鱗甲,形似大蟒的巨形怪物沖向灘上,瞬間即逝。不幾天,有一村民在離灘口不遠的象山腳下,撿到幾片碗口大的鱗甲。當時象山是各村民放牧之地,經常失去耕牛。百姓猜測,失去的牛一定是被當晚現形的蛇魔吞食,一時人心害怕,便在象山腳下築起一座廟,取名為“伏魔廟”。
一天半夜,廟頂上空出現滿天彩虹,方圓二三十里都被光亮照得如同白晝,村民紛紛出來觀看。忽然間一陣電閃雷鳴,狂風驟雨,有一條長龍直衝上天,不久又恢復了平靜。這樣一來,村民慢慢相信,那天晚上出現的不是怪物,而是一條神龍,於是把原來的“伏魔廟”改名為“龍神廟”。
說也奇怪,自此之後,甘竹灘兩岸,除偶爾間丟失條耕牛外,再也沒有失竊牲口了,水災也減少了,百姓過了一段很長的安穩日子。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