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清末革命志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道宗,又名太和,生於湖南安化縣伏口石陶鄉(今屬漣源市伏口區石陶鄉排下村)一個佃農家庭。李道宗幼時聰慧過人,讀私塾期間,先生出了個對子考他,上聯是“手攀屋柱團團轉”,李道宗略加思索,即對出下聯:“腳踏樓梯步步高”。先生十分欣賞,認為他是一個頗能造就的人才。

基本介紹

  • 本名:李道宗
  • 別稱太和
  • 字號:字踏峨
  • 出生地湖南安化縣伏口石陶鄉
  • 出生時間:1901年10月24日
  • 去世時間:1928年8月27日
  • 性別:男
天資聰穎,灌輸新思想,地下鬥爭,暴露被捕,

天資聰穎

1914年,李道宗進入安化縣立培英堂學校讀書。兩年後畢業。天資聰穎的他本該繼續升學讀書,但因家境貧困,只好在家放牛,砍柴,後來在親戚的資助下,19歲時考入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繼續學習了5年。有過失學經歷的李道宗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學習倍加刻苦,成績優異,曾受到學校免費的優待。

灌輸新思想

動亂的時局,多變的形勢,使他對中國的社會現實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1924年上半年,李道宗從一師畢業後,回家鄉橋頭河(今屬漣源市橋頭河鎮)觀瀾學校任教。他利用傳道授業的有利條件,在兩年的教學期間,積極推行廢舊學興新學的教育改革,向學生灌輸新思想新文化,受到了學生和社會的擁護。
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李道宗於1926年2月離開家鄉,奔赴廣州,考入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並擔任該班會議記錄員。他先後記錄了毛澤東林伯渠蕭楚女等人的講演共19篇,計3.5萬餘字。這些記錄稿,後來均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在政治講習班,他還擔任學生會幹事,經常組織同學參加重大的政治活動。無論是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日舉行悼念活動,還是請纓討伐段祺瑞,他都站在鬥爭的最前列,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心和非凡的才幹。不久,李道宗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同年夏,李道宗從政治講習班結業,被安排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四師(師長王捷俊、副師長謝毅伯)任政治部主任。後隨軍北伐,在戰火中接受了鍛鍊,成長進步很快。1927年3月所部進駐臨澧縣時,他被委(兼)任為臨澧縣縣長。

地下鬥爭

李道宗擔任縣長後,努力對共產黨員和農民協會骨幹予以保護,積極支持臨澧地下黨的鬥爭,這些正義行為,卻引起縣挨戶團副主任趙某一夥的嫉恨,他們幾次伺機暗害李道宗,想除掉心頭之患,但又懾於李道宗的聲威和人民民眾的支持,不敢貿然下手。馬日事變發生後,趙某等認為時機已到,反革命活動更加猖狂。他們首先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農運骨幹,製造了震驚全省的“沔泗窪慘案”。接著,加緊網羅反動勢力,企圖組織“民變”,矛頭直指李道宗。
為了從根本上剷除臨澧的反動勢力,保存革命力量,李道宗與臨澧地下黨員黃鰲、譚醒、陳協平等配合,決定將計就計,除掉這伙惡霸,經過周密的研究,他們制定了一個剷除這伙反動分子的借刀殺人計畫,中共湘西特委對他們的計畫也非常支持。
於是,一封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名義”發出,約定趙某於某月某日舉行暴動的密信,被縣長李道宗“查獲”;接著,一封署名“汪洋”告發趙某一夥“秘密組織共產黨,陰謀進行武裝暴動”的信狀,也投到李道宗案前。李道宗很快將這些“鐵證”面呈師長王捷俊和副師長謝毅伯。王、謝二人當即批覆將趙某等處決。
李道宗決定借“五七”國恥紀念大會在臨澧縣城召開之機,除掉這伙害人的惡魔。他們詳細商議了行動方案,並進行了周密布置。事有湊巧,趙某一夥策動的“民變”也定在這天舉事。當他們雙方出現在會場時,空氣幾乎都凝固了,一時間會場局勢劍拔弩張。李道宗當機立斷,決定先發制人。正當趙某趾高氣揚登台講演之際,李道宗發出了行動暗號,只見幾個身手敏捷的青年箭步向前,突然將趙某推下台去。與此同時,他的幾個同夥均被縛住。緊接著幾聲正義的槍聲,結束了這伙反動分子罪惡的一生。李道宗當眾宣布了其罪狀,慌亂的人群明白真相後,拍手稱快。

暴露被捕

1928年7月,由於叛徒出賣,李道宗身份暴露了,不得不離開臨澧。師長王捷俊知道李道宗是共產黨員後,擔心受到牽連,即派人跟蹤偵緝。不久,李道宗在湘潭被捕,並隨即解送長沙。
在獄中,李道宗雖備受折磨,卻至死不屈。臨刑前,他還給妻子留下“我為革命雖死無憾,黨的事業一定會勝利……”的遺言。1928年8月27日,敵人將其殺害於長沙測陽門外識字嶺,時年2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