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華(合肥師範學院副院長)

李進華(合肥師範學院副院長)

李進華,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行為生態學、保護生物學和實驗動物學。北京大學普通心理學專業博士畢業,曾在日本京都大學人類進化研究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歷任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和安徽大學教務處處長,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任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2015年3月起任合肥師範學院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進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2年7月
  • 畢業院校安徽大學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李進華,男,1962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7月安徽大學動物學專業本科畢業,1990年7月安徽大學生態學專業碩士畢業,1998年7月北京大學普通心理學專業博士畢業,2002年6月在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研究科人類進化研究室完成博士後研究。
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李進華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李進華
主要研究領域為保育生態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靈長類動物行為生態學與保護遺傳學,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出版專著2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獲安徽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五屆安徽青年科技獎和2009年寶鋼教育獎。1999年7月至2005年11月任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5年至2010年6月任安徽大學教務處處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現任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
遴選為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等,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學術兼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九、十屆生命科學部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第五、六屆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生態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兼靈長類專家組副組長、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獸類學報》副主編、《動物學雜誌》編委、安徽省生態工程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安徽省生態經濟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動物學會理事長、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理事長、安徽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安徽省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辦公室主任、安徽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安徽重要生態區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研究》學術帶頭人。
多次應邀赴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現兼任教育部生物科學與工程教指委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獸類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理事、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理事、《Current Zoology》和《獸類學報》編委等,遴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安徽省教學名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79.9—1983.7,安徽大學動物學專業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7.9—1990.7,安徽大學生態學專業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5.9—1998.7,北京大學普通心理學專業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任職經歷任職經歷
  • 1983.9—1987.8,安徽岳西縣第二中學教師;
  • 1990.8—2010.7,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
  • 1990.7—1991.7,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訪問學者;
  • 1999.7—2005.10,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2001.12—2002.6,日本京都大學理學部人類進化研究室博士後研究;
  • 2003.12—2004.5,美國中部華盛頓大學(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理學院生物系講座教授;
  • 2005.11—2010.5,安徽大學教務處處長;
  • 2010.5—2015.1, 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2015.1.9— 合肥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主持行政工作)
  • 2015.3.27-任合肥師範學院副院長,免去其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職務;
學術兼職
  • 2005.12— 教育部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 2007.7— 中國生態學會理事
  • 2008.8—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理事
  • 2009.10— 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
  • 2010.4— 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副理事長
  • 2010.1— 《獸類學報》編委
  • 2010.1— 《Current Zoology》編委
  • 2007.11— 安徽省動物學會理事長
  • 2005.12— 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 2006.6— 安徽省生態與濕地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 2004.1— 安徽省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
  • 2003.2— 安徽省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辦公室主任
主持課題
  •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 紅外雷射解離光譜-質譜聯用儀的研製與產業化(課題八:濕地典型持久有機污染物檢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山野生短尾猴群體關係維持的行為機制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獼猴的實驗動物化研究
  • 安徽省高校省級創新團隊計畫項目:安徽省重要生態區生物多樣性與物種穩定性研究
  •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人猴共患病病原傳播的行為機制研究
  • 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計畫項目:猴源疾病傳播的防控技術研究
  • 安徽生態建設引導資金項目: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生態保障能力研究(皖發改投資(2010)1211號)
主要論文
  1. Xia DP, Li JH, Garber PA, Sun LX, Zhu Y, Sun BH. Grooming reciprocity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12, 74(6): 569-579.
  2. Xia DP, Li JH, Matheson MD, Sun LX, Sun BH, Zhu Y. First occurrence of twins in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Primates, Primates, 2012, 53(1): 1-5.
  3. Sun BH, Li JH, Zhu Y, Xia DP.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in Tibetan macaque (Macaca thibetana). Folia Zool., 2010, 59(4): 301-307.
  4. Zhang M, Li JH, Zhu Y, Wang X, Wang S. Male mate choice in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 Current Zoology, 2010, 56(2): 213-221.
  5. Berman CM, Ogawa H, Lonica C, Yin HB, Li JH. Variation in kin bias over time in a group of Tibetan macaques at Huangshan, China: contest competition, time constraints or risk response? Behavior, 2008, 145(7): 863-896.
  6. Berman CM, Li JH, Ogawa H, Ionica C, Yin HB. Primate tourism, range restriction, and infant risk among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7, 28(5): 1123-1141.
  7. Li JH, Yin HB and Zhou LZ. Non-reproductive copulation behavior among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Primates, 2007, 48(1): 64-72.
  8. Berman CM, Lonica C, Dorner M and Li JH. Postconflict affiliation between former opponents in Macaca thibetana on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6, 27(3): 827-854.
  9. Li JH, Yin HB, Wang QS. Seasonality of reproduction and sexual activity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動物學報, 2005, 51(3): 365-375.
  10. Berman CM, Lonica C, Li JH. Dominance style among Macaca thibetana on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4, 25(6): 1283-1312
個人榮譽
  1. 2002年,短尾猴種群生態學與行為學研究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序第2)
  2. 2008年,動物生物學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序第1)
  3. 2003年,安徽省第五屆青年科技獎
  4. 2009年,安徽省教學名師
  5. 2010年,寶鋼教育獎
  6. 2012年,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野生短尾猴定量觀測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