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抗日名將)

李海青(抗日名將)

李海青(1889-1937)是黑龍江義勇軍最早的創建者與著名將領,是察哈爾抗日的中堅。原名青山,字丹忱,吳俊升賜名忠義,綠林報號海青。山東武城人。犧牲時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16軍軍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海青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武城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原名:青山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江橋一戰,松嫩鏖戰,忠孝之舉,誓死不渝,

人物生平

早年逃荒到黑龍江,曾入綠林。1925年被吳俊升招撫,任營長。九一八事變後任馬占山部先遣支隊支隊長,力主抗日。1932年後,歷任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司令、黑龍江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後為第二軍)軍長、遼吉黑民眾救國軍第八軍團軍團長、東北挺進軍第六軍團總指揮、抗日同盟會第十六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同盟軍失敗後被編二十九軍,為騎兵第二十四旅少將旅長、二十九軍中將參議、平西抗日部隊部隊長。參加江橋抗戰,與中國軍隊共同打響了抗日第一槍。在抗日戰爭中,率部跨越九省市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熱河、河北、察哈爾、北平市以及東三省特別行政區哈爾濱),縱橫幾萬里,是為數不多的參加過江橋抗戰、熱河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盧溝橋抗戰的將軍;是東北義勇軍中抗日最堅決、抗戰時間最長、抗日戰場最大、功勳最為卓著、讓敵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人物事跡

江橋一戰

1896年,李海青出生於山東省武城縣。他12歲隨母逃荒到肇州縣李木匠屯,後來到吉林省扶餘縣東圍子等地扛活。25歲,李海青不滿地主剝削,在吉林聚集了數百人,拉起桿子“殺富濟貧”,名震數百里。
李海青
1925年,時任黑龍江省督軍的吳俊生很喜歡李海青的“俠義”之行,將他招為部下,委以營長。
事有不測,1928年6月,吳俊生在皇姑屯同張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得此噩耗,李海青怒不可遏,大罵日本人是狼,鳴槍發誓要報仇。然而,新任督軍萬福麟在整頓軍紀時,因李海青有人命案,把他關進監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召見馬占山。馬被委任為黑龍江省代主席,上任後,親自去監獄釋放李海青,並恢復李海青營長職務。
李海青如虎歸山,很快就在家鄉召集5000多人。馬占山委任李海青為抗日“別動隊”總隊長,隨時準備開赴抗日第一戰場。
這一天來了。1931年11月,日本侵略軍到了嫩江畔。在馬占山的授意下,李海青的“別動隊”為主力,決定在江橋鎮阻擊日本侵略軍。雖然因眾寡懸殊,李海青率部撤走,但是日本侵略軍在此役也遭到了沉重打擊。

松嫩鏖戰

江橋一戰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李海青因戰功卓著,被晉升為旅長。許多熱血男兒紛紛投奔李海青,很快,李海青手下就聚集了兩萬多人,其中有1000多學生義勇軍,還有中共扶餘團特別支部5名共產黨員。
1932年3月28日,李海青率部攻打農安縣城,震驚了日本侵略軍。
日本軍急從瀋陽等地派來飛機轟炸,又派炮兵、騎兵和混合步兵、鐵道獨立守備隊輪番反攻。李海青赤膊上陣,打退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4月中旬,李海青得知馬占山在黑河又舉義旗,便率主力萬餘人渡江北上去同馬占山會師。一路攻克了肇州、豐樂等鎮,釋放獄中在押者,繳獲大批槍枝彈藥,收到許多百姓捐款。
5月5日,李海青向昌五進攻,日本人派飛機迎戰。李海青衝鋒在前,攻克昌五後,將偽縣長程汝霖,行政科長吳鴻義處決。接著又攻克肇東、對青山等地,直逼哈爾濱。
5月24日,扶餘失守。5月25日,李海青率部下與松本支隊血戰在肇東。日軍出動9架飛機出戰,黑煙滾滾,火光沖天,一塊炸彈片擊中李海青腰部,全隊只好退出肇東,轉移到肇州、肇源一帶休整。
6月上旬,李海青腰傷痊癒,欲起兵攻打綏化。恰遇馬占山率部東征,兩部在蘭西會合。馬占山收編李海青為第三軍軍長,讓他率部駐守中東路兩側,以破壞鐵路為重點。
從此,馬占山、李海青、張慶祿等人率領幾萬大軍,轉戰在松花江和嫩江流域,擾得鬼子膽戰心驚。

忠孝之舉

1932年冬,李海青率部下攻打昂昂溪火車站,為再攻齊齊哈爾做準備。經過兩夜激戰,打敗了守敵。這時,敵山本師團又糾集偽軍萬餘人,反擊過來。敵眾我寡,李海青率部下浴血突圍,打死敵人無數,自己也有500多人傷亡,只好退到肇州境內李木匠等幾個屯進行休整。
一天,韓鳳圍子屯一農民訴妻子被馬營長姦污。李海青急令馬營長前來對質,馬營長低頭承認了。
“我李海青也是窮人出身。我信奉欺女如欺我母的祖訓。今天,我來到家鄉,竟有人敢強占良家婦女,可殺不可饒。”李海青怒氣衝天,下令將馬營長脫去軍服,推出屯外槍斃了。
休兵整紀後,李海青決定南下到抗日前線。臨行前,他買了一車燒紙,帶著妻子、侄子及官兵,來到老母墳前燒紙祭奠。他跪倒說:“娘,你一個寡婦人家,帶我闖關東,受盡辛苦,遭盡磨難。如今,兒要南下為國盡忠,鬼子不除,兒就不下戰場,如果戰死,那就算為你老盡孝了。”

誓死不渝

1933年1月,李海青衝破日寇道道防線,進軍熱河省開魯地區,參加熱河保衛戰。由於軍餉無源,士兵們沒有戰衣,只好披著羊皮,人稱“毛人隊”,國民黨政府根本不承認這支隊伍。
5月24日,李海青來到張家口,被馮玉祥收編為“同盟軍”,並任命為北路軍副總指揮,開赴沽源與吉鴻昌、鄧文等同盟軍聯合作戰,收復康寶、寶昌等一些重鎮。
8月,蔣介石逼馮玉祥下野,臨行前,馮玉祥倡導組織抗日救國同盟會,李海青欣然回響,共對國恥地圖宣誓:抗日復土,誓死不渝。
人各有志,雖有血誓在先,上司並無抗日之舉,李海青多次請令出戰,均遭訓斥,他不免要發些牢騷,竟被解職羈押4個月。報國無門,李海青攜家帶眷居於北平,隨後移居南京。
1936年秋,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的統一戰線,李海青得知後急步回家,舉起鎬頭砸鍋扒灶。
面對不解的妻子和孩子,李海青說:“我李海青落草為寇,是想殺富濟貧,行俠仗義。可部下搶過不該搶的東西,殺過不該殺的人,這都是我的罪過。”說著,他落了淚。隨即,他昂起頭說:“日寇侵華,掠我國土,殺我同胞,這仇深似海,血債要他們用血還。”
李海青來到河北一帶,重振旗鼓,很快就召集到1000多人。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李海青率隊星夜北上,怎奈隊伍有人鼓動投敵,李海青憤怒訓斥,逆賊窮凶極惡,開槍相向,李海青最終慘死在中國人的槍口下,那年他4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