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棠

李毓棠

李毓棠(1900年─1960年),又名叔蔭,字艾亭。山西忻縣(今忻州市忻府區)王家莊人。太原省立一中學生畢業,山西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肄業,中共太原地方黨團組織的創建人之一、山西著名的學生運動領袖,曾經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青年團中央巡視員。1924年5月任山西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太原小組組長。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後任宣傳委員。1925年10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事兵運工作。1928年2月參加中共山西臨時省委擴大會議後,受到“左”傾路線的排斥。被捕出獄後脫黨。1960年病逝於太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毓棠
  • 外文名:liyutang
  • 出生時間:1900.6.23
  • 去世時間:1960.6.21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

人物生平

李毓棠,山西黨團組織最早的負責人之一,字艾亭,後改為叔蔭、李叔應,又名東來,忻縣溫村鄉王家莊村人。1900年6月23日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父親、祖父幾代都是靠開作坊,農兼商等辛勤勞動,成為全村的富戶之一。李毓棠依靠家庭優越的經濟條件,在村里讀完國小後,於1917年在忻縣中學旁聽一段時間後,於1918年8月年考入全省最有名望的中學——山西省立第一中學。
李毓棠

主要功績

李毓棠在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期間,正值新思想,新文化運動活躍時期,共產主義思想傳播很快。他接受了進步思想,在北京五四運動的推動下,於1919年8月,他和王振翼、賀賀凱同學,在高君宇的具體幫助下,創辦了山西第一份進步刊物——《平民周刊》。這個刊物在創辦之初,即宣布它的宗旨是“抱定為人民奮鬥之宗旨,不斷以山西實況報告世界,代人民呼號,且不斷地將世界新思潮輸入娘子關內,供給晉民以奮鬥有效的經驗。”這個刊物在傳播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和推動山西黨組織創建方面,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920年,高君宇回太原省立一中指導進步青年,組成太原馬克思學說學習研究小組,成員有王振翼、賀昌、李毓棠、賀凱等8人。1921年5月1日,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時,8名團員全部是學生,有省立一中的王振翼、李毓棠等。5月4日,團組織刊印《共產黨宣言》2000份,到附近工廠、學校散發,首次在太原傳播《共產黨宣言》。1922年4月,李毓棠擔任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勞動運動委員會主任,7月由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山西省公立法政專門學校。9月,因賀昌臨時離開太原赴京漢鐵路開展工運工作,李毓棠被選為青年團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並負責與張法古(張稼夫)、高成哲、張希濤等一起為團中央機關刊物《先驅》撰稿。9月24日,團中央在上海召開第19次執委會時,認可了此前李毓棠和賀昌給團中央信中報告的上述改選結果和工作分工。
1923年8月,李毓棠代表青年團太原地委出席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路經北京時,經高君宇、王振翼介紹,由團轉黨。在關於太原青年團組織的匯報中說:“經過革命鬥爭考驗的太原社會主席青年團,已發展成為組織領導山西青年運動、工人運動的先鋒軍了”。其組織已由原來的一個團小組發展成為本埠7個團支部、41名團員。而且鬥爭不再局限在學校範圍,在工廠、礦山也都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還發展到了汾陽等地。全國第二次團代表大會上曾經讚揚說:“太原是唯一的與中央有較密切關係的地方團,此點值的大家讚許,與工人運動亦頗努力。”(見團“二大”關於中央執委會報告的決議案)。李毓棠回太原後,在團組織內傳達了實行國共合作,社青團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精神。但是,當時由於條件不成熟,沒有具體落實。10月,李毓棠作為團地委書記,由於領導太原學生反對曹錕賄選而遭到法治專門學校的開除。之後,擔負團中央巡視工作。往返於太原、石家莊和團中央所在地上海之間。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為適應國共合作的新局面,李大釗同志派高君宇秘密回到太原,第一,在山西建立共產黨組織;第二,具體籌劃國共合作。1924年5月,高君宇在太原團組織的協助下,發展了團員潘恩溥(又名潘澤卿)、侯捷庵(又名侯士敏)、張叔平(又名張秉銓)、張堉麟(又名張養田,化名章獨)入黨。再加上1923年在北京入黨的太原團組織負責人李毓棠,建立起5人黨小組。由李毓棠擔任組長,是為山西最早的黨組織。高君宇在幫助建立太原黨組織時帶來了一份《旅莫支部會議》由李毓棠保管。
為了達到國共合作的目的,高君宇利用他與山西國民黨負責人苗培成、韓克溫、梁永泰等山西同鄉、北京大學同學的關係,進行了在山西實現國共合作的談判。
1923年11月李毓棠在法政專門學校失學後,擔負團中央巡視員,在團中央領導下,奔波於太原、石家莊和上海團中央駐地之間,從事青年團的工作,並發動工人、學生進行革命活動。
1956年李毓棠對太原黨支部成員的敘述1956年李毓棠對太原黨支部成員的敘述
1925年1月黨的四大之後,按照新的黨章規定,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張叔平任書記,李毓棠擔任支部宣傳。新成立的太原黨支部以旅莫支部為榜樣,召開黨員會議,嚴格組織生活,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到工廠中參加工人運動,在革命鬥爭中經受鍛鍊和考驗。10月,黨派李毓棠與潘恩溥、王占京及太原的3名國民黨員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兩年,學到了蘇聯人民革命的經驗。回國後,李毓棠接受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先後在西安、陝北、河北井陘等地駐軍中搞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2月,李毓棠參加中共山西臨時省委霍州擴大會議後,由於受左傾路線的影響,黨組織決定讓他回忻縣老家暫時隱蔽。
1929年,太原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李毓棠的行蹤被敵人偵知。在1月的某一天的晚上,閻錫山派兵突然來到忻縣王家莊村,把李毓棠的住所嚴密包圍,他即被抓捕到太原,囚於閻錫山的太原“模範監獄”。兩年後,在他的哥哥李丹亭(在閻錫山的教育廳任職)的活動下,於1931年春天獲釋出獄,從此即與中國共產黨組織失去聯繫,此後便與黨組織脫離了關係。
1931年從太原回家後,先在奇村國小任教,改名叔蔭,後調入忻縣城內實驗國小任教。教學中不苟言笑,見地獨特,廣徵博引,說話乾脆有力,並有一手好的書法,頗受師生們的讚譽。
全國抗戰初期,李毓棠曾任西忻縣抗日政府督學、科長。1939年閻錫山發動“晉西事變”後,在山西新軍河曲保全第21團任幹事。1940年攜妻子兒女到晉西隰縣居住。在這個期間,任第二戰區天才軍官學校教官。1942年任閻錫山總參事室參事。因閻錫山深知其經歷,始終未予重用,故第二年又轉入文教戰線,於隰縣復校的太原進山中學任教。
1949年8月李毓棠入黨時間及擔任職務的記述1949年8月李毓棠入黨時間及擔任職務的記述
太原解放後,1950年4月,中共太原市委安排李毓棠任太原中學(今太原第五中學)校長,並歷任太原市各界代表會議代表,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山西分會委員和太原市分會副主任,中蘇友好協會太原市分會副理事長,市教育工會委員,政協太原市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等。1951 年3月,作為華北地區赴朝慰問團山西代表小組組長,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1960年6月21日,因患食道癌在太原病逝,享年6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