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興

李業興

李業興,生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卒於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年)。上黨長子(今山西長子)人。北魏、東魏時著名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業興
  • 出生日期:484年
  • 逝世日期:549年
  • 職業:學者
生平經歷,主要貢獻,人物相關,藏書故實,品格高尚,

生平經歷

李業興祖父李虬、父李玄紀,皆以儒學碩聞舉孝廉。李業興受家學影響,自幼耿介好學。他不辭勞苦,曾經背負書籍求師,先師事於趙魏之間(今河北)徐遵明門下,後去漁陽(今天津薊縣)拜見鮮于靈馥,向他求學。鮮于靈馥態度傲慢,貶低徐遵明為“羌博士”。一次,鮮于靈馥講解《左傳》,李業興向他請教數條大義,都被問住了。李業興於是拂袖而去,重返徐遵明門下受學。這樣一來,使原先受學於鮮于靈馥門下的學生也全都跑到徐遵明門下求學,從此徐門學徒大盛,聲名遠播。
李業興學識淵博,通覽古今群書,擅長作文造句。諸子百家、圖緯、風角,天文、占候無不精通,尤其擅長天文歷算。
未出仕前,李業興雖然生活清苦,而能安貧樂道。他常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信條自勵,因此他為人矜負,若禮待不足,縱為權門豪貴,也不為之屈。
後來,李業興投靠王遵業為門客,被舉為孝廉,任校書郎。他一生經歷北魏、東魏兩個朝代,在北魏時歷任著作郎、通直教侍郎、散騎侍郎、通直散騎常侍、侍讀、寧朔將軍、征虜將軍平東將軍安西將軍中軍將軍中散大夫光祿大夫等職。先後封長子伯、屯留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李業興在囚牢中仍頑強地鑽研李業興在囚牢中仍頑強地鑽研
北魏分裂以後,孝靜帝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即位,史稱東魏。由於歷年戰亂,當時鄴下幾成廢墟。東魏建立以後,百廢待舉,起部郎中辛術推薦李業興“披圖案記,考定是非,參古雜今,折中為制”。於是,李業興被任命為鎮南將軍、侍讀,與尚書右僕射、營構大匠高隆之“繕治三署樂器、衣朋及百戲之屬”。天平四年(537午),與兼散騎常侍李諧、兼吏部郎盧元明等出使南梁,與梁散騎常侍朱異以及梁武帝蕭衍等對答如流,不辱使命。使還,任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與高隆之等制定五禮武定元年(543年),任國子祭酒,三年任太原太守。高歡每出征討,“時有顧訪”。於是,引為中外府咨議參軍。後因坐事監禁,於武定七年(549年)死於獄中,年66歲。

主要貢獻

李業興一生對於天文曆法上的貢獻很大。北魏時使用的是趙陬制定的曆法,由於年久歲遠,運算差誤較大,致使節氣相差甚遠。宣武帝延昌中(512—515年),李業興制定了一部《戊子元歷》獻上,當時獻給朝廷的還有屯騎校尉張洪、盪冠將軍張龍祥等9家制定的曆法。宣武帝詔令把10種曆法參定為1種,張洪等9家共推李業興負責,於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制訂成《戊子歷》頒行。李業興又以“殷歷甲寅,黃帝辛卯,徒有積元,術數亡缺”,重新進行了修訂,各為I卷,傳於世。東魏孝靜帝興和初(539年),李業興又製成《甲子元歷》,“時見施用”。他還參與議定《麟趾新制》。直到他被監禁以後,還造出一部《九宮行棊歷》,“以五百為章,四千四十為部,九百八十七為斗分,還以己未為元,始終相繼,不復轉移”。雖與後來唐朝頒行的曆法不同,但是“至於氣序交分,景度盈縮,不異也”。

人物相關

藏書故實

李業興還是一位著名的藏書家,他一生酷愛書籍,收藏不己。他愛護書籍就象保護自己的眼珠一樣,只要發覺書籍有破損之處,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補繕,井親自加上題帖。他家藏有圖書達萬卷之多,這在北魏後期以及東魏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下是一份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李業興亦終身“覽讀不息,多有異聞,諸儒服其淵博”、“學術精微,當時莫及”。
年幼好學,家中所藏之書均已閱讀過,遂有意收集典籍,四處搜訪並手加勘校和修補殘本,至老藏書達萬餘卷。秘閣曾借用其藏書勘正官書。史稱“博涉百家,圖緯鳳角,天之占候無不討練,尤長曆算”。北魏宣武帝時,編製成《戊子元歷》,當時蕩寇將軍張龍祥等九家也編制新曆送上。宣武帝下令“候驗得失,合為一歷。”在李業興主持下,以《戊子元歷》為主,博採眾長又製成《戊子歷》,在全國頒行。

品格高尚

李業興的品格也很高尚,他的性格豪爽俠義,注重意氣,人有急難,他往往會挺身相助。另外,他又嫉惡如仇,對於看不慣的事情往往加以激烈抨擊。他的言行,觸怒了一些權貴,他們惡毒攻擊李業興“性又躁隘”、“務進忌前”,“無儒者之風”。後來,李業興被牽連下獄而死,恐怕與此不無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