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諧

李諧

李詣(496~544)北魏學者。字虔和。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人。博學有文才。襲父爵彭城侯。官著作郎、加輔國將軍、光祿大夫、給事黃門侍郎、大司家卿、驃騎將軍、轉秘書監。在哲學上,傾向於莊子,主張任性逍遙,表示要像一隻沒有纜繩的孤舟,隨意飄流,他說:“探宿志以內求,撫身途而自計。不詭遇以邀合,豈釣名以乾世,獨浩然而任已,同虛舟之不系”(《述身賦》),提倡人生要把得失置之度外,像鳥那樣高飛,像魚那樣潛游。他說:“既未識其所以來,亦知其所以逝。於是得喪同遣,忘懷自深。遇物棲息,觸地山林。雖因砥浮之跡,何異東都之心。原自托於魚鳥·永得性于飛沉。”(同上)。把這種逍遙避世的人生哲學歸結為個人避罪以保身:“庶保此以獲沒,不再罪於當今”(同上)。《魏書》卷六五有傳。原有集10卷。多佚。撰有《述身賦》.載《魏書》本傳.並輯於《全後魏文》卷三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諧
  • 別名:字虔和
  • 國籍:魏
  • 民族:漢
  • 出生地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
  • 出生日期:496
  • 逝世日期:544
  • 代表作品:《釋奠詩》、《江浦賦詩》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作品欣賞,野史逸聞,

人物生平

李諧,風流閒潤,博學有文辯。襲父爵為彭城侯。自太尉參軍,累官金紫光祿大夫元顥入洛,(公元529年)以為給事黃門侍郎。顥敗,除名,作述身賦。其略曰:獨浩然而任己,同虛舟而不系。既未識其所以來,豈知其所以逝。於是得喪同遣,忘懷自深。遇物棲息,觸地山林。雖類西浮之跡,何異東都之心。孝靜帝初,官散騎常侍。奉使至梁,遣主客范胥迎接。胥問曰:“今猶可暖,北間當少寒於此。”諧答曰:地居陰陽之正,寒暑適時,不知多少。胥曰:“所訪鄰下。豈是側景之地。”諧曰:“是皇居帝里,相去不遠,可得統而言之?”胥曰:“洛陽既稱盛美,何事廷鄴?”諧曰:“不常厥邑,於茲五遷。王者無外,所在關河,復何怪。”胥曰:“殷人毀厄,故遷相圯耿,貴朝何為而遷。”諧曰:“聖人藏往知來,相時而動,何必候於隆替。”胥曰:“金陵王氣,肇於先代,黃旗紫蓋,本出東南,君臨萬邦,故宜在此。”諧曰:“帝王符命,豈得與中國比隆。紫蓋黃旗,終於入洛。”胥默而無答。江南士子,莫不嗟尚。事畢。江浦賦詩曰:帝獻二儀合,黃華千里清。邊笳城上響,寒月浦中明。(出《談藪》) 還,除大司農,轉秘書監。遇偏風廢頓。諧著有述身賦,載魏書本傳中。有文集十卷,(《隋書志》兩唐志)傳於世。

代表作品

釋奠詩》、《江浦賦詩》

作品欣賞

《釋奠詩》
沛澤南朝,峒山北面。
帝曰師氏,陳牲委奠。
神具醉止,薄言嘉宴。
江浦賦詩》
帝獻二儀合,黃華千里清。
邊笳城上響,寒月浦中明。

野史逸聞

北齊頓丘李諧,彭城王嶷之孫,吏部尚書平之子。少俊爽,有才辯。為黃門侍郎,除名,作述身賦。其略曰:獨浩然而任己,同虛舟而不系。既未識其所以來,豈知其所以逝。於是得喪同遣,忘懷自深。遇物棲息,觸地山林。雖類西浮之跡,何異東都之心。除散騎常侍,為聘梁使。至梁,遣主客范胥迎接。胥問曰:"今猶可暖,北間當少寒於此。"諧答曰:地居陰陽之正,寒暑適時,不知多少。胥曰:"所訪鄰下。豈是側景之地。"諧曰:"是皇居帝里,相去不遠,可得統而言之?"胥曰:"洛陽既稱盛美,何事廷鄴?"諧曰:"不常厥邑,於茲五遷。王者無外,所在關河,復何怪。"胥曰:"殷人毀厄,故遷相圯耿,貴朝何為而遷。"諧曰:"聖人藏往知來,相時而動,何必候於隆替。"胥曰:"金陵王氣,肇於先代,黃旗紫蓋,本出東南,君臨萬邦,故宜在此。"諧曰:"帝王符命,豈得與中國比隆。紫蓋黃旗,終於入洛。"胥默而無答。江南士子,莫不嗟尚。事畢。江浦賦詩曰:帝獻二儀合,黃華千里清。邊笳城上響,寒月浦中明。(出《談藪》)  【譯文】  北齊頓丘的李諧是彭城王李嶷的孫子,吏部尚書李平的兒子。他從小就才華出眾,性格豪爽,長大以後富有才能而且善辯。官職是黃門侍郎。他除去原有身份的時候。作了一篇講述自己身世和理想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光明正大獨來獨往,像沒有繫上纜繩的小船一樣自由飄蕩。既然是不知道為什麼而來,怎么能知道要去哪裡。於是得失都不計較,並且越來越不介意。隨處棲息,不管是山林還是荒野。雖有西去的行為,但與去東都的心思也沒分別。在這之後,他又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受命出使蕭梁蕭梁派主客范胥迎接,范胥問他:"今天比較暖和吧?北方應該比這裡稍冷一點。"李諧回答說:"我們那裡地處陰陽的中心,寒暑冷暖適時恰當,不知道有什麼差別。"范胥說:"如果出訪你們那裡,有什麼風景名勝?"李諧說:"那裡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君主出身的家鄉,差別不大,可以作出不差的點評。"范胥說:"既然洛陽美麗繁華,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鄴城?"李諧說:"不常在一個地方建宅居住,於是多次搬遷,帝王也是如此。只要還在國家的山河上,那又有什麼可奇怪的。"范胥說:"殷朝人面臨危難,所以遷都到圯耿。你們為什麼遷移都城?"李諧說:"聖人知道過去未來,按時機而行動,何必等待形勢的變化?"范胥說:"金陵的帝王之氣,開始於先代。帝王應運而生的氣象,本來出自東南。所以君臨天下萬邦的皇帝和都城,應該在這裡。"李諧說:"受命於天的徵兆氣象,哪裡能同我們中國相比,帝王應運而生的氣象終究還是在洛陽。"范胥沉默不語。江南的讀書人,沒有不佩服李諧的。事情完畢以後,李諧在江邊作了一首詩說:"帝獻二儀合,黃華千里清。邊笳城上響,寒月浦中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