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庭

李月庭 (1870-1940), 又名李月亭。京兆北平大興人士。據《北平市工商業概況》(1932年)記載:“北平人李月庭,琉璃廠西口翰茂齋鐫碑處,年已愈六旬。現為北平研究院集搨北平市屬各廟宇碑文,規模頗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月庭
  • 別名:李月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70
  • 逝世日期:1940
  • 字號:北平翰茂齋鐫碑鋪
  • 會長:北平北直刻字行業公會(管理人)
  • 職業:著名鐫碑藝人,金石學家
翰茂齋,主要作品年表,軼事,北平史學研究會及北平廟宇調查,賽金花與《彩雲曲》,梁濟與《梁巨川先生殉道碑》,故居,

翰茂齋

李月庭是清末民國時期北平琉璃廠著名的鐫碑藝人,篆刻家和金石學家。李月庭 經營的琉璃廠翰茂齋刻字鋪(處)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民國期間坐落於北平(外二區)西琉璃廠一百六十八號,與商務印書館為鄰。
李月庭一生鐫刻和摹拓的金石碑帖數量可觀,收藏有序, 絕大部分被海內外著名的圖書館收藏, 散落於民間的數量很少。李月庭的代表作品有:
李月庭
張伯英書寫的<西苑駐軍公墓碑> (1935年, 北京海淀西苑, 拓片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李鐘豫撰寫碑文的<北京琉璃廠安平公所記> (1920年, 北京宣武南新華街, 拓片藏於北京首都圖書館)

主要作品年表

年代
碑刻名稱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
《張之洞墓誌》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
《張亨嘉墓誌》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
《曹公烺墓誌》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
《郭瑞墓碣》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
《梁濟殉道碑》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
《李宏齡墓誌》
《土地祠記》
《安平公所碑》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
《靜園記》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
《容膝榜書》
《陸誠安及妻吳氏墓碑》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
《魯案與王正廷論青島土地權書》
《丁公弭盜碑記》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
《翁斌孫墓誌》
《王振聲暨妻郝氏合葬志》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
《于凌辰神道碑》
《朱家寶墓誌》
《京兆公園碑》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
《呂海寰墓誌》
《故總理王公祝三紀念碑》
《遠威將軍陸軍上將徐公(徐樹錚)碑》
《李鳳山墓志銘》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
《宋小濂墓誌》
《田應璜墓誌》
《陳乾墓碑》
《朱寶山墓碑》
《朱寶山妻鮑氏墓碑》
劉春霖書《清故誥封夫人張母王太夫人墓志銘》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孫岳墓誌》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
《孫岳墓碑》
《雷錫晉墓誌》
《李學銘墓誌》
《李[學銘]妻阮氏墓誌》
《張調辰墓志銘》
《廬瀛墓表》
《廬靖壽藏銘》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
《蹇念益及妻楊氏墓誌》
《金永墓誌》
《任氏墓碑》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呂相周及妻全氏合葬志》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袁牖墓誌》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南化邦及妻秦氏常氏合葬志》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
《西苑駐軍公墓碑》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彩雲曲》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奉天會館碑》
《旅平河南振災會記》
清故誥封夫人張母王太夫人墓志銘清故誥封夫人張母王太夫人墓志銘

軼事

北平史學研究會及北平廟宇調查

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簡稱: 北平史學研究會)於1930年“擬定編輯北平志,分區調查寺觀壇廟祠堂並摹拓石刻,以備廟宇志及金石志之用。其間派員調查,編輯,攝影,測繪各廟之平面圖,摹拓石刻及收集史料。” 著名的琉璃廠鐫碑藝人李月庭(北平琉璃廠翰茂齋掌門人)應北平史學研究會的邀請, 參與並負責金石碑刻廟宇的摹拓工作。
李月庭
北平史學研究會和琉璃廠翰茂齋的工作人員,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民國十九年三月至民國二十二年一月),在資金有限,缺少人手的情況下,不畏嚴寒酷暑,克服各種困難;走遍北平的大街小巷,留下了寶貴的原始資料和大量的金石拓片。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史學研究會收集的大量的文獻,圖書資料遭浩劫,北平志編輯工作被迫停頓。
1936年, 國立北平研究院在此次北平廟宇調查的基礎上出版了由許道齡編《北平廟宇通檢》。同年出版了由張江裁、許道齡合編的《北平廟宇碑刻目錄》。據史學研究會調查北平廟宇碑記報告記載:“史學研究會自十九年三月派員開始調查工作,所拓碑碣鐘磬等(含外五區,內六區,國子監,東獄廟,房山西域寺西山石佛寺等),截止至二十二年一月八日共拓碑碣鐘磬一千四百三十六份。” 。這批印有“國立北平研究院傳拓章”標記的碑石拓片,後隨史學研究所移至台灣,現存於台灣傅斯年圖書館
北平史學研究會在對北平內六區外五區及近郊廟宇碑碣的調查工作中,蒐集的金石拓片是有史一來有組織調查中最系統,最完整的一次。其中調查的金石碑刻上至遼金元三朝,下至明清民國歷代,基本上體現了截至到民國時期北平現存廟宇碑刻的現狀。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工作,非常有價值的工作,為我們研究北平史和中國歷代廟宇碑刻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獻。時至今天《北平廟宇通檢》和《北平廟宇碑刻目錄》仍是史學界,北平地方史和民國史專家們的重要文獻資料。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史學研究會在對北平廟宇碑刻的調查工作也在國立北平研究院的歷史中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頁。
李月庭及北平琉璃廠翰茂齋為此次廟宇碑刻普查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收集的史學資料之多和完整,是前所未見的。這些寶貴的金石拓片和史學資料為我們留下了永久的金石記憶。

賽金花與《彩雲曲》

賽金花稱北京八大胡同晚清四大名妓之一。晚年生活窮困潦倒,1936年病逝。病故後北京名流為其治喪,並將她安葬在陶然亭公園香冢旁。
李月庭
為賽金花墓立碑之事,一時成了北平名流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據傳至少有兩班人馬同時啟動,競相組成撰文、書寫、鐫刻的班底,籌辦建碑事宜。這場競爭,終以潘毓桂(曾任日偽天津市市長) 捷足先登告終。
李月庭
與此同時,張次溪(號江裁,著名的史學家、方誌學家. 編著有《北平廟宇碑刻目錄》) 也曾極力操持為賽墓建碑,他原擬個人出資,請金松岑(清末民初國學大師) 撰碑文, 楊圻(民國間曾任吳佩孚秘書長) 書寫,“賽金花之墓”五字擬請齊白石篆額。後因遭金拒絕,遂改由楊圻撰書,齊白石篆額, 李月庭(琉璃廠翰茂齋) 鐫刻。因潘毓桂已為賽墓立碑,張次溪遂將楊圻所撰碑文及籌辦建碑事宜往來函件彙編成《靈飛集》刊印發行。潘毓桂為賽金花墓建碑甫畢,董士恩(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 等又將樊增祥(清官員、文學家) 撰文並親書的《前,後彩雲曲》,樊增祥撰文、張伯英(書法家、金石鑑賞家、詩人、學者)書寫的《彩雲後曲》以及張大千畫的《彩雲圖》石刻並嵌於陶然亭公園壁間。 賽金花墓在陶然亭公園中央島錦秋墩南坡上,為大理石砌成,墓前立有1.8米 高的花崗岩石碑,"賽金花之墓"由京師琉璃廠翰茂齋李月庭鐫刻。墓碑及相關石刻保留在陶然亭公園慈悲庵內。
李月庭
李月庭
張次溪在記述有關《賽金花之墓》時講到: 1936年,賽金花病逝,我倡議為之營葬於陶然亭畔,並請老人代寫墓碑。隔不多天,老人給我來信說:“賽金花之墓碑,已為書好,可來取去。且有一畫為贈,作為奠資也,亦欲請轉交去。聞靈飛得葬陶然亭側,乃弟等為辦到,吾久欲營生壙,弟可為代辦一穴否? 如辦到,則感甚! 有友人說,死鄰香冢,恐人笑罵。予曰,子願只在此,惟恐辦不到,說長論短,吾不聞也。”他在那年春天,尚想在西郊香山附近覓置墓地.到了冬天,卻想在陶然亭側營一生壙。我以為老年人也許臨時有所感觸,隨便一說,未必真的有此計畫,所以接到他信也就沒曾十分注意。他寫的賽金花墓碑,還有我清楊雲史丈撰寫的《賽金花墓詩碣》,都交給琉璃廠李月庭刻石。李月庭願盡義務。非但不收刻字工資,連石塊也肯捐助。不久,盧溝橋事變突起,我離平南行。聽說後來由別人主持,把老人寫的墓碑和雲史文撰寫的詩碣都廢棄不用,改用他人所寫,我就不再過問了。

梁濟與《梁巨川先生殉道碑》

梁濟(1858-1918)字巨川,清末官員、學者,廣西桂林人,梁漱溟之父。光緒間舉人。歷官內閣中書、教養局總辦委員、民政部主事、京師高等實業學堂齋務提調,清亡後投水自盡。梁濟清末任內閣中書(四品)官職,十餘年不遷。1906年調京師巡警廳任教養局總辦委員。民國之後,曾在民政部供職。1918年9月27日,寫《敬告世人書》,11月8日,60歲生日前夕投積水潭(北京淨業湖)自盡,有遺書萬餘言,強調“弟今日本無死之必要也。然國家改組,是極大之事,士君子不能視為無責”。“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要”,“我之死,非僅眷戀舊也,並將喚起新也”。“去年已決心,今年不復聽賣菱角聲,不吃西瓜矣” 。
李月庭
1918年梁巨川因憤於時勢,投積水潭而死。同年,梁之摯友彭翼仲為其立碑。背的正面面向淨業湖,上面刻有“桂林梁巨川先生殉道處”十個大字。背的陰面為彭汶蓀先生手書的梁巨川先生生平。北平的《京話日報》在1918年11月27日刊登了訃告(訃聞) 並發題為“工界仗義”的頭條新聞, 報導為梁巨川先生立碑之事:“刻字工人李月庭,在琉璃廠國門關小巷內開設翰茂齋刻字鋪業已多年,專刻碑碣。今聞彭翼仲欲在積水潭為梁巨川立殉義碑記,大為感動,願盡義務,但收石料價值不取刻工,並願捐助梁公夫婦墓誌石料。工界如此仗義不可再說中國無人了。”
李月庭

故居

李月庭故居位於北平(外二區)西北園胡同十一號。為清末建築,占地2000多平方米,二進四合院,四扇屏風木門把前後院相隔, 坐北正房五間,西房三間,東房三間,建築為青磚灰瓦,木框架結構,廊沿為石基立柱,內廊上方木構件雕有花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