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擴(抗戰少將參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擴,原名李秉釗(1894—1963),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白宮龍岡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擴
  • 原名:李秉釗
  • 出生地: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白宮龍岡村
  • 生卒年:1894—1963
人物生平,社會職務,

人物生平

幼年就讀於該村的龍岡學校,1915年畢業於梅州東山中學,翌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與葉劍英元師為同窗)。畢業後在陳濟棠部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師參謀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中校參謀長。後再調入19路軍78師少將參謀長。是1932年1月28日,著名的“淞滬之戰”,和1937年8月至11月底的“淞滬會戰”中英勇驅逐日寇、保家衛國的抗日英雄。 1932年1月28日,時駐上海閘北的19路軍軍長蔣光鼐蔡廷鍇,與進犯上海的日軍展開了殊死之搏鬥,鏖戰時間長達一個月。日軍發動海陸空軍優勢,向裝備落後的國軍進行大規模圍剿,19路軍與兄弟部隊向兇悍的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巷戰、近距離的肉搏戰。時任19路軍78師少將參謀長的李擴將軍回憶說:當時全體官兵士氣高昂,為了國家民族的安危,人人奮勇殺敵;上海市民也勇敢奔赴前線,送水送飯、扛抬受傷或陣亡之官兵。他亦身先士卒,穿插於各營、連中,敵彈不停在他耳邊飛過,他說:“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的祗是如何抗擊日軍”。雖然他和許多戰土整日未曾進食粒飯滴水,他仍然激昂地鼓勵軍民奮戰。一次又一次擊退凶頑之日寇,令日軍四次更換鹽澤、植松、野村、植田指揮官。最終與其它兄弟部隊,擊斃日軍萬多人,寫下了自甲午抗暴禦敵以來最光輝的一頁。
1937年8月13日,亡我之心不滅的日軍,派出陸軍9個師、一個旅,出動日軍第3、4艦隊(百多艘戰艦),3000多架飛機,總兵力25萬人,再向上海狂轟濫炸,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血幕拉開了。蔣介石命令所有主力部隊暨嫡系部隊全力開赴上海,19路軍暨78師奉命由徐州經無錫增援上海寶山。他們的部隊於9月5日抵達揚行一帶,馬上建築工事。9月19日,日軍在飛機配合下,在蘊藻濱強行渡江,第78師肩負阻擊任務,可惜裝備落後的第78師467團,在迎擊裝備精良的日軍中,其中一個連在10分鐘內全部陣亡。悲痛萬分的李擴將軍,冒著槍林彈雨親臨現場,馬上重組467、469團及466團,將強悍的日軍阻擊,並堅持了3天4夜,惜大勢己去,第78師反遭圍剿,為保存實力,軍長蔣光鼐下令棄守。李擴將軍無奈帶兵突圍。這場泣血的“淞滬會戰”,一直鏖戰至11月底,國軍每天投入一師又一師的兵力(總兵力70萬人,雖然殲敵近9萬人,但國軍卻陣亡36萬人)。這場大戰好象“大熔爐”,國軍每天損失一師又一師兵力,其悲壯慘烈是國軍22次對日大戰中最慘烈的戰鬥!上海最終淪陷,但它更激發了全民抗戰的決心——“一寸山河一寸血”!李擴將軍每回憶這段壯烈的戰鬥,禁不住唏噓哀傷。

社會職務

抗戰勝利後調任貴州少將參謀,嶺東兵監少將司令等職。1949年中,移居香港。與他時有往來的是梁定中、李伯浩、黃承典(西陽鄉賢)、古貫郊(程江鄉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