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文(非遺傳人)

李忠文,國字臉,中等身材,重慶市梁平縣仁賢鎮白鶴村4組(原三元村7組)人,生於農曆戊子(1948)年8月12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忠文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8年8月12日
  • 性別:男
那正是解放前夕,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他幼失怙恃,經歷了頗多苦難。鄰居秦光才是個手藝不錯的吹鼓手,李忠文常常跟著他去混口飯吃,因為比較聰穎,一來二去就學會了吹鼓手,有了一點基礎後,他又拜安勝鄉印平村孫耀廷為師,再先後拜明達鎮紅八水庫蔣文才、屏山村一碗水銀昌發、萬年村何光貴為師。孫耀廷和蔣文才至今健在,都是耄耋老人;蔣文才還是退休教師,文化素養較高。何光貴有個哥哥叫何光文,兩弟兄都是遠近聞名的吹鼓手,能吹很多引子(曲子),80年代文化部門曾經專門到紅八村找何光文錄音過。經過這些高手指點,李忠文的手藝日臻成熟,並逐漸受到業界內外推崇。
李忠文常年帶著吹手班子活躍於仁賢、安勝、禮讓、明達、梁山、雙桂、城北、合興、金帶、蟠龍等鄉鎮,足跡遍布全縣33個鄉鎮中的26個,甚至出縣到萬州余家、開縣陳家、墊江沙坪,以及四川大竹石橋等地,年收入達到15000元左右。這在大款眼中或許算不上什麼,但在吹鼓手界不算首屈一指,也算屈指可數了,特別是飽受洋鼓洋號猛烈衝擊還能走到今天,已經相當不易,要知道,很多班子都垮掉了。
李忠文的手藝,口碑不錯。梁平吹鼓手界,提起李忠文,都認為他本事高,身藏絕技,一嘴吹雙桿桿、鼻孔吹雙桿桿、嘴鼻吹雙桿桿(口鼻各吹一桿吹手),能拉二胡等弦樂,能吹笛子等管樂,還兼通打擊樂,癩子鑼鼓。他可以從18個老癩子翻到36箇中癩子,能打36個太極頭。李忠文1985、1986年在原仁賢區搶彩均獲第一名,並在1985年獲全縣吹手搶彩第二名。20多年過去了,全縣再沒有舉辦過搶彩表演,各界對吹手疏於發掘,對其文化底蘊知之甚少。或許認為吹手與笛子的吹奏相當,不用高看一眼吧?其實,作為一個行當,梁平吹鼓手的學問超過了一般人的想像。
梁平吹鼓手的引子共有4個大類的調牌:四大正牌、散打調(又稱散打引子)、起吹牌子、打釘。四大正牌是核心引子,有“四大正牌為王”之說,包括三響鑼、銀庭翻、狗舂碓、小堂紅,每個大調有5個引子;散打調,分小開門、鐘書伴月、陰陽平、羅奇、一條槍5個調子,每個調子有5個引子;起吹牌子,分將軍令、扮裝台、陽扮裝三個牌子,每個牌子5個引子;打釘,包含正吉頭、謠彈子、大九把、道羅奇、雙華印、九道拐等多個引子。陽扮裝專用於喪事,不能用於喜慶賀典;其他牌調可用於任何場合。以前,人們很講究忌諱,吹手們的職業道德要求,如果沒有深仇大恨,在喜慶典禮不吹奏陽扮裝,否則一旦被內行發現,是要說囉嗦的,少則不給紅包,大則很麻煩。
每個大類的調子在處理手法上不盡同,表現在趕板和問句。趕板是在引子裡面增加快板,讓引子聲情並茂,更傳神,更有韻味;問句是在引子中通過一問一答,使引子更生動活潑,更俏皮,更有人情味。四大正牌調、起吹牌子有趕板,有問句;散打調子和打釘有問句,沒有趕板。墊江和四川大竹等鄰縣的吹手引子沒有梁平引子這么豐富多彩,一是數量不多,二是不講究問句和趕板,一個引子哩哩啦啦一口氣吹完,讓人聽不出個起承轉合,淒清無聊和單調乏味在所難免。
李忠文帶出的徒弟有20多個,但最近20年沒有再找到徒弟。洋鼓洋號憑藉先進的音響系統和少男少女的三點式裝束,更能吸引民眾的眼球,婚喪嫁娶一律表演流行歌舞。梁平吹鼓手沒有得到搶救性發掘,面臨失傳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