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實恭

李實恭,男,博士,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兼任全球供應鏈協會大中華區分會主席和中國多所著名大學榮譽或客座教授。他帶領IBM 中國研究院致力於推動雲計算、信息分析與數學最佳化、服務科學、物聯網以及基於網際網路的下一代軟體等領域的技術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實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
個人簡介,媒體採訪,

個人簡介

通過與全球學術界、政府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合作,致力於促進“智慧的地球”的生態系統的建立,是IBM“智慧的地球”創新的主要推動者。他建立了開創性的市場研究方法(In-Market Research),推動了一系列成功的前沿項目,獲授權專利96件(其中,美國授權專利32件)。
李實恭李實恭

媒體採訪

IBM宣布全球首個物聯網技術中心落戶中國,《福布斯》中文版就此專訪了IBM中國研究院院長、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李實恭博士。
1、IBM為什麼要在此時此刻成立物聯網技術中心?又為什麼將第一站放在中國?
過去的十幾年中,IT技術推動人的世界(human resource world)和商業世界(business world)不斷融合,但忽略了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的存在。今天我們探究物聯網就是要充分認識物理世界,讓三者融合起來,這是人類社會未來的一個大趨勢。
中國物聯網發展方向與IBM的研究方向比較契合。而且中國在感測器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和設備製造上位於全球前列。此外,IBM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60億美元,還在不斷加大對開發中國家的科研投入,中國研究院就是我們在全球的重要投資之一。新成立的物聯網技術中心是中國研究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IBM在大中華區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我們已經看到物聯網在全球個別地區的個別套用,這其中包含了哪些關鍵技術?
第一部分在於,如何把今天的感測器變成智慧型的感測器,以便高效地獲取信息。
第二部分在於,如何將感測器收集的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送到可以作處理的節點。基於不同的套用需要,處理節點會由以往偏重在純後台數據中心,轉變成傳輸過程中各個節點都要具備處理能力。所以,不同節點上將產生新形態的智慧型化設備。
第三部分在於,端到端的集成和總體成本的控制。在完成傳輸後,我們會看到那些非預想的異常狀況,以及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不安全狀態,這些都需要端到端的集成處理能力,還要把運營成本降低,讓全民受益。
IBM首次提出了物聯網多層參考架構,並開放展示這8層架構。一般來說,企業不太會公開自己的所謂架構,但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大平台,讓不同技術的擁有者、使用者能夠結合起來。
3、IBM物聯網技術中心在中國有哪些合作夥伴?在籌建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阻礙?
我們已經與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高校等社會各界展開了廣泛合作,包括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上海建坤、台灣正文等。物聯網的推動需要多合作,建立一個強健的生態系統。我們的出發點是提供一個開發創新平台,讓大家在一個真實與模擬相結合的環境中研究、孵化技術,加速技術創新和驗證。
只要屬於物聯網範疇,都是IBM合作夥伴。我不覺得有什麼門檻,如果說有,那就是心態上的。IBM籌備物聯網技術中心一年多以來,在前期溝通中,遇到很多興趣濃厚的企業和學術機構,但他們中一部分提出了排他性要求。這就違背了我們的開放性、協作性原則,即使對方是一家很棒的公司或機構,我們也只能放棄。
4、有一種定義說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擴展和延伸,您如何看物聯網、網際網路、以及行動網路三者之間的關係?
如果各自畫一個圓圈的話,他們彼此都有重疊。網際網路主要是處理人所創造的、產生的信息,不管是搜尋、部落格、還是電子商務,都是人為創造的。物聯網既包括了物與物的溝通,也包括物與人的溝通,它所處理的信息是在反映我們存在的物理世界。因為處理的信息不同,兩者需要的信息收集、傳輸、處理能力都不一樣,但網際網路會成為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連線方式。
5、IBM一直在極力倡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理念,它與物聯網的關係是什麼?物聯網會在何時實現大規模套用?
其實,物聯網和智慧地球是一脈相承的,前者是後者的實踐手段之一。但它們都不是IBM首創的概念。中國人很早就倡導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和諧社會,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只是在重新強調這些事情的重要性。物聯網的概念之前也有,比如感測網、物物相聯。
嚴格地說,全球物聯網都處於起步階段。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我稱之為“物聯化”的套用,但還沒有形成一個網。比如新加坡,物聯網在交通、水資源管理等基礎設施中已經有了不錯的套用,IBM有幸參與了搭建工作。我認為,在3年之內,“物聯化”在某些行業里就可以形成網,比如醫療、建築、能源等領域。上升到城市級套用,應該還需要3年時間。至於將來實現大規模的互聯互通,恐怕還要再等3至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