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德勒之戰

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無奈,於12月逃入緬甸境內,被緬甸人解除武裝後安置於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帝回滇,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最終導致明軍與緬軍不斷摩擦升級成大戰。升級

基本介紹

  • 名稱:曼德勒大戰
  • 地點:緬北
  • 時間:1660年
  • 參戰方:南明,緬甸
  • 結果:南明獲勝,但永曆帝未被接出
  • 參戰方兵力:明軍數千
    緬軍數萬(文獻記載數十萬)
  • 傷亡情況:緬軍傷亡過萬
  • 主要指揮官:李定國,白文選
  • 緬甸指揮官:莽白
歷史背景,戰役過程,結果,其他,

歷史背景

永曆帝入緬之初,明軍的主要指揮者晉王李定國與鞏昌王白文選商議後都認為永曆在緬甸安全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且當時散落於各地的明軍還不少,永曆的逃亡緬甸給這些堅持抗清的軍隊心理上造成了極不利的影響,當務之急是儘快將永曆迎回國內。
於是在永曆入緬後不久,由鞏昌王白文選親統明軍(從後來明軍降清時清方記載看,白部也就幾千人)入緬迎回永曆。明軍進至緬甸雍會,磨整一帶。由於天氣炎熱,文選令部下解鞍休息,派兩名使者與緬將接洽,說明入緬緣由,不料兩名使者當即為緬軍所殺,白文選再派十名騎兵前往說清緣由,又被殺。

戰役過程

當時緬將認為明朝皇帝逃來避難,明軍肯定已是些潰不成軍的散兵游勇,並不足懼,看到文選軍中有不少馬匹,竟派二百餘騎闖入文選營中搶馬!文選大怒,整兵反擊,可憐這二百多名緬兵,被明軍追至河中,紛紛溺斃。
緬軍主力(曼德勒,可能很多只是當地土著)在江對岸列陣迎戰。 緬軍自恃人多勢眾,對南明軍隊看不上眼,主事大臣變牙簡說:“漢人無狀,然亦不多,須俟其盡渡,然後扼而盡殲諸江中可也。”文選兵坐在木筏上魚貫而渡,剛渡過一百多騎兵,文選在對岸下令吹起號角,百騎一鼓而前,緬軍抵敵不住,陣勢大亂。明軍占領灘頭前進基地後,文選主力陸續渡河,全面進攻,緬軍大敗,被殺傷者據說在萬人以上。

結果

緬甸當局這才知道明軍強勁,收兵入城據守。白文選意欲攻城,又擔心城內的永曆帝的安全,只好作罷。緬甸官員質問永曆:“爾到我家避難,云何殺我地方?”永曆帝並不知道白文選率兵前來接駕的詳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馬,得敕諭自然退去。”隨即派官員帶敕令命明將退兵。緬甸當局惟恐永曆使臣同白文選見面後,各自了解對方情形和緬甸態度,不讓永曆官員出城,而自行派人將敕文送至白文選營。文選叩頭接受敕文,當天就下令退兵。

其他

此後又有廣昌候高文貴﹑懷仁侯吳子聖率軍入緬迎駕,又敗緬軍於蠻莫。緬方同樣又逼永曆發敕諭退兵。高文貴等只好從命退兵,文貴憂憤於心,不久病死。馬吉翔等為了討好緬方,甚至慫恿永曆下諭給守關緬兵: ”朕已航閩,若有各營官兵來,可奮力剿殲”。李定國等當時與鄭成功仍然保持著秘密聯繫,當然知道永曆並未航閩,仍在緬甸。
1660年白文選再次率明軍推進到緬甸都城阿瓦城下。 九月間永曆朝廷收到晉王李定國迎駕疏和致廷臣書,其中寫道:“前此三十餘疏,未知得達否?今此緬王相約,何地交遞?而諸公只顧在內安樂,全不關切出險一事,奈何?奈何?”緬甸當局又要求永曆帝發敕書退兵,明軍等候多日,不得要領,只好拔營而回。
1661年,白文選再次率軍入緬迎駕,並買通緬人與永曆取得聯繫。此時永曆的日子已很不好過。在回給李定國,白文選的璽書中懇切的盼望他們的迎駕行動可以成功,但是這次軍事行動由於被緬方察覺, 緬軍砍斷明軍所架浮橋,明軍不能渡河而歸於失敗。在這之後,李定國通過秘密使者與永曆建立起了聯繫,其中多有信息往來,且定國與其他明朝文武大臣也想盡辦法做迎駕的準備,只是為時已晚,緬甸當局已經決定將永曆交與清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