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

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

《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主要內容:末法時代,歧說遍地,信眾之中也多是只認金裝不認佛,怎樣辨別歧說,只有從真經入手。讀經本來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經讀透,自然有了眼力,有了悟性。真經俱在,自當用真經說話,而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讀經與傳經,功德無量,佛經多有所載。《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即為弘一大師集結佛經之菁華,講解也以佛經為本,對弘一大師的每句摘錄,盡力求之於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語境貫通作解,凡有旁證,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會而作鑿空之論。

基本介紹

  • 書名: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作者:李叔同選 熊逸之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338346, 756133834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李叔同《晚晴集》講記:百部佛經》為弘一大師集結佛經之菁華,講解也以佛經為本,對弘一大師的每句摘錄,盡力求之於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語境貫通作解,凡有旁證,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會而作鑿空之論。集經典之菁華,講注真經大智慧。受持讀誦,消災祈福,振作全民族度一切苦厄。可供奉一世,可受用終生。
隨書限量贈送CD:齊豫天籟唱經兩首。
展卷即如焚香,誦詩可致超然。
讀經與傳經,功德無量。《金剛經》中,佛陀對須菩提說:“假如有善男信女每天蘭次用無數多的身體性命來布施,布施了百千億劫的時聞,假如有另外一人,聽見這部《金剛經》後便完全信奉其中的義理,那么這個人的福德便超過前者,何況他還抄寫、領受、修行、誦讀、給他人講解經文呢?……須菩提,這部經書有著無可限量的功德,是我專為修習大乘佛法的人所說之經,如果有人領受、修習、誦讀這部經書,並且給人解說,我便能夠了解他,我便知道他能夠修成無量的功德。這樣的人,即可修成無上智慧,成就佛道。”——這裡舉《金剛經》為例,只因為《金剛經》廣為大家熟習,兩事實上,這樣的話乃是佛經中的習語,自然也是修行老的常識。
另如蓮池大師,以淨土宗師的身份雖然大力倡導念佛,卻也同樣提倡讀經。他在《竹窗隨筆?經教》當中詳細闡釋過讀經的意義:“我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懸勸人讀經。為什麼這樣呢?大家想想,念佛之說是從哪裡來的?難道不是佛祖金口所說、佛經簡冊所載么?如果不是因著這些,我們今天又從何得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呢?有些參禪的人,以‘教外別傳’為藉口而拒絕讀經,卻不知離開經義而參禪是很容易走入邪道的,離開經義而悟道也很容易墮入邪解。”正因此故,蓮池大師著重提出“學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為模楷”。

作者簡介

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圖書目錄

1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三昧經)
2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3 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慾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痴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華嚴經修慈分)
4 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5 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梵網經)
6 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慾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7 生死不斷絕,貪慾嗜味故,養怨入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8 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云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諸法集要經)
9 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佛遺教經)
10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佛遺教經)
11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有部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12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有部律)
13 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智者大師)
14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智者大師)
15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道宣律師)
16 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痴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翠嚴禪師)
17 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閒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黃檗襌師)
18 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耶?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淨矣。萬境鹹真矣。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飛錫法師)
19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乾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那得工夫管他家屋裡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旛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讚嘆亦如此。毀謗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盤山禪師)
20 元無我人,為誰貪嗔?(圭峰法師)
21 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佛眼禪師)
22 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大慧襌師)
23 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禪師)
24 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閒。(歸宗芝庵襌師)
25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石屋襌師)
26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雲峰襌師)
27 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紛紛狂鬧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蕩,竟何所之?夢中復夢,長夜冥冥,執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世之大覺大聖,其孰與而覺之歟?(仁潮禪師)
28 縱宿業深厚,不能頓斷,當方便制抑,自勸自心。(妙禪師)

名人推薦

《百部佛經菁華錄》的講注者熊逸之,久聞其名,末見其人,高山仰止,心嚮往之。如果這個世界真如他所說“末法時代,歧說遍地”的話,那么,他的工作和著作就好比是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真正有眼力的人經歷三昧真火,說不定就能火眼金睛,從此善惡兩分,天下太平。
單說這部《百部佛經菁華錄》,是對李叔同《晚晴集》的注講。《晚晴集》是弘一大師李叔同從浩繁的佛經之中摘編的一部精華語錄,直到法師圓寂之後才作為遺著出版。從風流才子的李叔同到青燈古佛的弘一大師,曲折跌宕的人生歷練最後結成了這一部借他人之酒的字字珠璣。《晚晴集》雖格言小語,卻盡凝三藏之精華。法師以之勸世,學人以之修身。濃濃如酒,久而彌醇;淡淡如菊,靜而益香。
淨空大師也曾對《晚晴集》作過講述,但風格上與熊逸之迥然不同。淨空大師僅就字面談及自己的理解,雖然簡要明快,卻時常斷章取義,因為李叔同的輯錄只是從許多佛典中抽出一些單句,如果真想理解這些單句的確切含義,就必須回溯到這些佛典中去,在上下文裡作連貫的理解。——這正是本書的長處所在,嚴格遵照佛典,不但貫通了每一則精華單句的上下文,還常常把它們放進佛教的大背景下解說,大見注講者的紮實與不苟。
熊逸之說自己“後學淺陋,作注講以求結善緣”,“講解也以佛經為本,對弘一大師的每句摘錄,盡力求之於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語境貫通作解,凡有旁證,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會而作鑿空之論。”
誠如斯言,書中引經據典。《金剛三昧經》、《華嚴經》、《首楞嚴三昧經》、《菩薩戒經》《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等等名目繁多的佛學經典,普通讀者大約只聞其名,熊逸之卻能如數家珍。非但如此,作者旁徵博引,時常又跳出浩繁卷帙之外,以通俗之語說一段高深道理,真有一種“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然和豁達。
舉個例子,李叔同大師說:“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作者首先引經據典,詳盡地解釋了乾闥婆,原來是飛天那樣的樂神,而乾闥婆城,指的是幻化之城。所以,李叔同那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生如同閃電,空幻而倏忽,就像一座幻化的城市。
行文至此,作者意猶未盡,引用《莊子·齊物論》里的一個故事,麗姬本是個卑微的女子,當晉國國君迎娶她的時候,她哭得衣服都濕透了。等她到了晉國的王宮,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這才知道當初的哭泣是多么的可笑。
這個故事正可以形容人生,“在夢裡飲酒狂歡的人,醒來之後也許會遇到不快的事情,因而哭泣;在夢裡傷心痛哭的人,醒來之後或許會享受打獵的樂趣。人在夢中,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甚至有時候在夢裡還在做夢。人們一般只有在醒來之後才知道方才不過是大夢一場,只有那些非常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
“在人生的這場大夢裡,愚人卻自以為清醒,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真是淺陋啊。我們現在也是在做夢。我說你在做夢,其實我自己此刻也在夢中。”
有了這樣的注講,讀來真是暢快淋漓。
英國《每日郵報》曾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佛教徒億萬富翁:中國巨富們稀奇古怪的世界》,其中說到北京的一個巨富女商人,駕駛一輛瑪莎拉蒂牌,克里斯汀·迪奧和路易斯·威登應該朝她微笑,因為她是那種喜歡魚子醬的顧客。她在佛教大師的敦促下涉入房地產行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她在豪宅里設立了佛龕。她說,“現在,我的佛教大師告訴我應該更加放鬆些,我也確實做到了。佛教讓我懂得了我的命運。我成功就是因為我的命運。如果你生在一個貧困家庭,那么就是另外一種命運了。每當我遇到問題,我的佛教大師就告訴我應該怎么做。”
“末法時代,歧說遍地”,真想建議她好好讀一讀這本《百部佛經菁華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