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將軍墓

李兆麟將軍墓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內。,曾用名李烈生、孫正宗、張玉華、張壽箋。193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濱江省副省長,反對國民黨挑動內戰,積極進行爭取民主、和平的鬥爭。1946年3月9日在哈爾濱市道里水道街(今兆麟街)遭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哈爾濱數十萬人民在道里公園舉行隆重公祭和安葬儀式,於公園北側建烈士墓和墓塔,並將公園改名為兆麟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兆麟將軍墓
  • 地點道里區松花江畔兆麟公園
  • 李兆麟原名:李超蘭
  • 人物評價:功在國家,婦孺皆感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風侵人夜難眠。火烤胸 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偉志兮!何能消減,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這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的李兆麟在極其艱苦的東北抗戰歲月寫下的《露營之歌》,這支歌成為鼓舞東北抗聯將士浴血奮戰、艱苦鬥爭的有力武器。
李兆麟,原名李超蘭,曾化名李烈生。
1910年生,遼寧遼陽人。
九一八事變後,到北平參加由中共地下黨員任骨幹的抗日民眾救國會,在平西一帶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不久,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派李兆麟等人以抗日民眾救國會名義,回東北遼陽一帶組織抗日義勇軍,開展反日武裝鬥爭。
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隨後被派到本溪煤礦從事工人運動。
1933年8月調中共滿洲省委軍委工作,先後赴海倫、珠河等地參與創建抗日武裝。
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政治部主任、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曾與趙尚志等指揮打賓州,克五常堡,與李延祿部配合襲擊窪洪,攻占林口,指揮老錢櫃等戰鬥,創建松花江下游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9年5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指揮,率部在廣袤的松嫩平原上開展了英勇的抗日游擊戰,打擊日偽軍,先後攻克訥河、克山、肇源等縣城。
1940年底,抗聯部隊在極其艱難困苦和險惡的環境下遭受嚴重挫折後,李兆麟和周保中等組織整訓部隊,繼續堅持鬥爭,曾任整訓後的東北抗聯教導旅政治副旅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兆麟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濱江省副省長,兼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等職,在黨內為中共哈爾濱市委常委。面對當時東北複雜險惡的形勢,他積極揭露反動派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反動政策,號召人民為建立和平、民主、富強的新中國而鬥爭。李兆麟深知敵人的卑鄙和兇殘,但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東北同胞的利益,他早已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堅定地說:“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起人民的覺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9日在哈爾濱犧牲,時年35歲。
為紀念他,哈爾濱市將道里公園改名為兆麟公園。
“李兆麟將軍……馳騁於北滿原野,孤軍奮戰,艱苦備嘗,十四年如一日,適蘇聯對日宣戰,乃配合蘇軍解放桑梓。於風雨飄搖中,毅然任松江省副省長維持社會秩序,造福人民。形勢稍定,乃專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致力邦交敦睦,奔走國內民主和平,。……” ——原松江省省長馮仲雲
李兆麟將軍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