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耕

李代耕

李代耕(1918年3月—1985年1月)河南省林縣人。1937年10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84年,任水電部顧問兼水電部對外公司董事長。1985年1月8日,逝世於上海。他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總工會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委員。編著有《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料》和《新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代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林縣
  • 出生日期:1918-03
  • 逝世日期:1985-01
生平經歷,抗戰時期,抗戰勝利後,主要作品,

生平經歷

抗戰時期

1937年10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新四軍,後任新四軍十五團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後,任淮南津浦路東解放區六合縣縣長兼縣委書記、路東聯防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儀征縣委書記等職。1943年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政策研究員、巡視員,華中建設大學民運系主任等職。
李代耕同志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六合縣第一任工委書記,為六合縣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李代耕同志於1918年3月出生於河南省林縣城關, 1937年10月參加革命,1938年2月入黨,同年10月參加新四軍。1940年2月,中共津浦路東省委決定成立中共六合縣工作委員會,任命5支隊政治部副主任兼民運股長李代耕為工委書記,縣工委駐竹鎮。新中國成立後,李代耕同志長期在中央擔任電力部門領導職務。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特將李代耕生前戰友對他的回憶及有關史料整理如下,以期激勵後人,緬懷先烈。
一、在新四軍五支隊做民運工作,創建六合縣抗日民主根據地。
●中共六合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竹鎮送駕黨支部誕生
1939年7月,以新四軍4支隊8團為基礎的新四軍5支隊在安徽省定遠縣成立,8月20日,羅炳輝司令員率領8團、15團進駐竹鎮。1939年11月,5支隊政治處民運工作股長李代耕,帶領民運工作組來竹鎮開展民運工作。在宣傳、發動民眾的同時,積極發展黨員。到了1940年3月,送駕鄉已發展黨員13名,誕生了中共六合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送駕鄉黨支部。
送駕黨支部成立後,僅1年時間,就分3批向新四軍輸送了100多名優秀青年;他們還關心民眾生產、生活,帶領模範隊站崗、放哨、化裝偵察,為新四軍提供軍事情報,支持和配合縣獨立團的戰鬥活動,保障縣委和百姓的安全。
1940年3月,國民黨政府軍令部制定了“剿辦”皖東新四軍的反共方案。3月21日,國民黨蘇魯戰區副司令兼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調集10萬大軍,向駐在半塔一帶的新四軍5支隊發起進攻,半塔保衛戰打響。送駕鄉黨支部領導本鄉農抗、婦抗等民眾團體,發動幾百人冒著生命危險送慰勞鞋700雙和慰問品支援前方戰士;婦抗理事長賀飛霞,一次1人就挑著80多雙慰勞鞋,背著槍,步行30多里路,送到西仇莊抗日民主政府,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務。送駕鄉曹家崗鄭玉蘭,組織30多名婦女到梁潘氏家中為新四軍戰士縫補被襖200多件次,經常忙到深夜,被戰士們尊稱為巧大姐。
●減租減息反掃蕩,開展大生產運動。
為了鞏固新政權,李代耕同志與縣委同志一道組織黨、政、民聯合視察組,深入農村訪貧問苦,慰問廣大民眾,指導區鄉幹部工作。當時在六合農村,高利貸剝削十分驚人,尤以‘‘麥青子’’債最厲害,李代耕同志領導解放區的農民開展以反‘‘麥青子’’為中心的抗高利貸運動,通過廣泛宣傳發動,有一千餘人在縣政府所在地竹鎮集會遊行,要求減租減息。李代耕同志親自接見代表,對民眾的合理要求表示政策支持。接著以縣政府的名義頒布減租減息法令,對於高利貸剝削者在利率上給予嚴厲的控制,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視察組每到一處,男女老幼喜氣洋洋。1940年7月間,縣委書記桂挹清同志調離六合,李代耕同志同時身兼縣長、縣委書記兩職,領導六合人民一面進行反掃蕩鬥爭,一面開展減租減息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在解放區和游擊區開辦學校,進行抗日、民主教育,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嚴懲漢奸,維護根據地的社會秩序。 1940年冬到1941年春,持續的乾旱使農民雪上加霜,不僅沒有吃的,而且沒有籽種,春耕無法進行。新四軍及地方工作人員的給養嚴重不足,一日三餐供應不全,經濟問題已成為當時的嚴重問題。為了粉碎日偽的封鎖,解決根據地的軍需民用不足,各級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人民民眾開展大生產運動,把武裝鬥爭和生產自救作為兩大中心任務來抓,一手拿槍打仗,一手拿鎬生產。1941年3月,新四軍2師供給部在竹鎮建捲菸分廠,生產“飛馬牌”香菸。由於注重工藝,捲菸質量越來越好,成為當時根據地的品牌,還出口敵占區,換取軍需民用品。烏石寺織布廠還從敵占區引進了3台較為先進的織布機,不僅能生產土白布、毛巾,而且還能生產當時可算高檔的花布、嗶嘰、洋線、斜紋布等10多種產品。軍民的吃、穿、用等物資,基本得到滿足,日偽的經濟封鎖被徹底粉碎。
●擔任六合縣委書記期間建立了地下交通線
1940年2月,中共六合縣工作委員會成立後(駐竹鎮),李代耕同志即建立秘密交通組織,王樹林兼管交通工作,鄧餘良等人任交通員。同年5月,六合縣工作委員會改建六合縣委員會,縣委設通信班,由張萬祿(亦稱張萬六,大泉村徐莊組人)等5?~6人組成,負責偵察敵情,傳遞信息。1942年2月,六合縣委按路東區黨委的要求,在竹鎮西仇莊成立六合縣交通站,趙卓任站長,開闢4條交通線。經交通線進入根據地的有:譚震林、劉寧一、張承宗、王堯山、吳學謙、陳伯誠、陳光、陳修良、陳公琪、錢正心夫婦、馬飛海、劉曉、劉長勝、顧以潔、顧以配、潘漢年、鐘沛漳等領導;粟裕率領的1個旅部隊渡江到莫乾山,也有一部分從此經過;經過這3條交通線的普通黨員、工人和進步人士有300餘人。

抗戰勝利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中央華中局和山東分局合併稱華東局,新四軍軍部山東軍區合併,華東局選派一批幹部到渤海區工作,他遂帶隊到渤海區。1946年2月,任中共齊河(鐵路北)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為組織反奸訴苦,抗擊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渡過抗戰以來的第二個最困難時期做出了貢獻。1947年9月,任渤海區二地委副書記。1949年2月,任山東南下幹部渤海支隊二大隊政委兼黨委書記。
1952年調任上海電力公司軍管專員、黨委書記,以後又擔任上海電業管理局、華東電業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1955年調北京工作,先後任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局副局長、電力工業部部長助理,水電部、電力部副部長等職。1960年,任水電部、電力部副部長,電力部黨組副書記。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曾率先提出電力工業的生產管理要由生產型轉軌為生產經營型。1984年,任水電部顧問兼水電部對外公司董事長。1985年1月8日,逝世於上海
他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全國總工會第九屆執行委員會委員。

主要作品

編著有《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料》和《新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