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近現代革命人物)

朱英(近現代革命人物)

朱 英(1905—2008)常熟人,原籍江陰月城,革命知名劇作《蘆盪火種》和《沙家浜》中的原型人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2008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馬克思主義
生平,傳奇人生,

生平

18歲去上海打工,曾在大成紗廠等廠當工人。1927年參加上海工人運動。抗戰爆發後,隨妻子返回常熟梅李定居。1937年5月參加塘橋抗日地方武裝,8月參加“民抗”。先後擔任抗日自衛隊班長,區和縣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常昆太武工隊大隊長等,建國後曾任縣農會主任、縣武裝部長、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等。抗日戰爭時期,朱英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曾在梅塘徒手翻船處死一個日本兵,繳獲三八槍。他曾帶領武工隊奇襲吳市,鎮壓吳市區偽區長楊振亞等漢奸,搗毀租棧、燒毀租簿,並繳獲偽警察的一批槍枝。日偽“清鄉”時期,朱英受命留在“清鄉”區內,堅持隱蔽鬥爭,為保護民眾不受牽連,他風餐露宿,經常在牛車棚、荒墳堆、破廟宇過夜,甚至睡在田野中的破棺材裡,吃的是冷粥冷飯、生毛豆、蘆根等。1943年,調到蘇北的朱英打入湯景延團內部,在上級梁靈光等指揮接應下,進行突襲,當場擊斃俘獲敵方人員,帶領部隊反正,這就是著名的“湯糰行動”。朱英曾從事財經工作,他和同志們一起通過收稅等辦法,解決“民抗”和“江抗”的經濟來源,還支援蘇北新四軍30多萬元。朱英與民眾關係特別好。在解放戰爭,朱英率領武工隊依靠民眾進行了極艱苦的鬥爭,作出很大犧牲,他曾多次遇險,作出很大的成績。1949年4月27日,他帶領武工隊從梅李出發,進入常熟城,宣告常熟解放。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各個時期的不同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建設,兢兢業業的工作。他晚年時期,特別關心對下一代的教育和老區民眾的生活。

傳奇人生

一位革命老人在2008年的12月31日清晨安然離世,走完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這一天離他出生的1905年已過了103年。
他的一生與“革命”兩字緊密相連。他叫朱英,老百姓則把他“朱阿八”的別名親切地喚作“朱阿伯”。
朱英治喪委員會這樣介紹他的生平:在抗日戰鬥時期,他先後加入抗敵後援會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為蘇常太地區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蘇常太武工隊書記,常太武工隊大隊長兼縣委副書記等職務,成為黨領導的蘇南游擊隊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為奪取江蘇革命鬥爭的勝利作出了較大貢獻。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以黨的事業為重,堅決擁護和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識大體、顧大局,具有很強的黨性觀念。在各個歷史時期和不同的領導工作崗位上,他對待工作任勞任怨,對待事業兢兢業業,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為黨為人民做出了奉獻。
離休以後,他仍十分關心、支持常熟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關心年輕幹部成長,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積極參政議政,竭誠建言獻策,盡了一個老黨員、老幹部的應盡職責。
他襟懷坦白,淡泊名利,達觀大度,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樂於吃苦,團結同志;他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廉潔奉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後代,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體現了一位老幹部、老黨員的革命本色。
戰友揮淚送別“朱阿八”
昨天下午1時,哀樂聲在常熟市殯儀館緩緩響起,104歲的朱英身上覆蓋著黨旗躺在鮮花叢中,面容安詳,四周是前來送別的各級領導、戰友、社會各界人士、親屬朋友和他們送的花圈、輓聯。其中有一用整幅白布做成的挽幛特別引人注目。
88歲的支蘭生穿著軍大衣,一手拄著拐枚,一手摸著靈柩前的欄桿,任渾濁的眼淚慢慢溢出眼眶。這個在抗壯丁時毅然參加革命、1948年9月為保護朱英而被捕的老人,國民黨的老虎凳、皮鞭沒能讓他屈服流淚,得知老領導、老戰友離世,流著淚回憶與朱英共同工作的點點滴滴,花5天寫了長達6頁紙的追思文章。寫好後,老人鄭重請人把它寫到了白布上,以此向老領導告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