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鴻

朱能鴻

朱能鴻,1939年11月10日出生於上海,祖籍蘇州,天文光學望遠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總工程師。

1960年畢業於同濟大學;1989年主持設計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架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朱能鴻長期從事光學望遠鏡研製和天文光學干涉儀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能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
  •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10日 
  • 職業: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同濟大學
  •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39年11月10日,朱能鴻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省蘇州市。
1960年,畢業於同濟大學。
1974年上海天文台向中國科學院提出申請建造一架口徑為1.5米的光學天文望遠鏡以進一步開展天體測量和天體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9年,主持設計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架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是世界上前口徑最大的天體測量望遠鏡。5年來,該望遠鏡工作穩定,性能好,定位精度高。在1994年7月彗木相撞中拍攝了600多張照片,為國際天文界所注目。
199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1—1993年,朱能鴻應邀去位於德國慕尼黑但屬於歐洲共同體的歐洲南方天文台,參加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光學望遠鏡——16m甚大望遠鏡的工作。
1993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1993年,在歐洲南方天文台設計了光干涉合成望遠鏡方案,該方案具有多光束饋入和瞳孔跟蹤等特色,為中國天文望遠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高級工程師(正研級)。任上海天文台副台長,負責天文台的技術系統。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紀60-70年代研製成功使月球及其定標星同時被拍攝在一張底片上的月球雙速照相機,70-80年代研製成用於測定恆星赤經和赤緯的真空照相天頂筒,於197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89年主持設計研製成中國第一架口徑最大的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並獲得了1990年度的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1991年度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望遠鏡工作穩定、性能優良、定位精度高,在1994年7月彗木相撞中拍攝了600多張極具科學價值的照片。真空照相天頂筒獲得了1978年國家科技大會的一等獎。
朱能鴻

榮譽表彰

觀察天文觀察天文
1985年被上海市政府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
199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3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1993年獲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他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社會任職

1991-1993年被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屬於歐共體的歐洲南方天文台雇為高級工程師,設計了光干涉合成望遠鏡方案,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台長和上海市科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