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童蒙

朱童蒙

朱童蒙(1573年—1637年),字求我,號五吉,又號獨葵軒主人。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出生於今濟南市萊蕪區羊里鎮城子縣村。其父朱紳,明隆慶二年選貢二十人,為第一名。初任河北元氏縣知縣,繼任井陘阜平隆平饒陽曲陽縣丞,後任陝西鎮安縣令,在任吏畏民服。

朱紳一生不慕錢財,重視子女教育,家教嚴格。在其守歲詩中曾吟道:“數年宦跡清如水,累世書香富似春”。他還在自家門板上題詞:“養子強如我,要錢做什麼!養子不如我,要錢做什麼!”其人生追求可見一斑。 公元1637年(明崇禎十年)去世,終年65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朱童蒙
  • 字號:字求我,號五吉,又號獨葵軒主人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萊蕪城子縣村
  • 出生時間:1573年
  • 去世時間:1637年
  • 主要作品:《獨葵軒文集》、《獨葵軒詩稿》等
人物生平,忠心為國,受魏忠賢牽連,主要著述,

人物生平

忠心為國

朱童蒙5歲隨父在外,7歲入國小,19歲補邑癢生,20歲補增廣生,26歲在濟南教私塾。28歲時,山東督學使招收全省人才,以“五義論策在其中”為題,赴試者3000人,朱童蒙為第一名,因補廩膳生。31歲登賢書,萬曆三十八年考中進士,萬曆四十年任中書舍人。在中書八年,出使四次,有口皆碑。泰昌元年,經推薦進入兵部,初任兵科給事中,繼任兵科都。在兵部時,因勤績復封征仕郎。天啟初年,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熊廷弼山海關,經略遼東事務,守將王化貞不聽調度,導致遼陽、瀋陽失守,熊廷弼被劾,以病免職,朱童蒙前往調查並督戰。當時,邊關情況緊急,多數官員都設法躲避,朱童蒙自告奮勇,載甲挾弓,策馬趨遼陽,適逢大雪,平地雪深一尺,十日三戰,最後告捷而歸。又出為蘇松兵備,轉任湖廣布政司右參政,曾典試荊楚,以勤績誥封中大夫。天啟四年,召為太僕寺少卿。天啟五年六月,受命前往濟南、兗州二府坐守催征天啟四、五年度所欠朝廷馬價銀,回京後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當時延綏駐地在榆林,防區東至黃河,西至定邊營,多數是沙漠地帶,五穀不生,敵情複雜,又加糧餉不足,軍心不穩。朱童蒙多方籌措、相機調度,對挾賞要索者,堅決拒絕,拖欠者,及時查補,致使軍中無饑寒,戰士樂死戰,累戰累勝。詔封資政大夫恩榮三代,文蔭一人,武蔭二人,並在萊城東廂為其立“五世恩光坊”。

受魏忠賢牽連

朱童蒙入仕後正值明朝末年,在其任中書舍人期間,正是黨爭最激烈的時期。他曾堅守中立,獨持國是。天啟二年,朱童蒙因調查東林黨熊廷弼邊關失守並彈劾憲臣鄒元標馮從吾建“首善書院”,遂得罪東林黨和其他黨外之人,同時也被魏忠賢黨人看中。天啟四年,東林黨大敗,魏忠賢召回朱童蒙、郭允厚為太僕寺少卿,不久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寵被九京。思宗(即崇禎皇帝)立後,誅殺魏忠賢,並清洗閹黨,朱童蒙被列入逆案,於1637年(崇禎十年)去世。朱童蒙雖然受到閹黨賞識,也曾超規格為魏忠賢建造過生祠,但做為守邊之臣,不可能直接參與閹黨的謀劃。

主要著述

朱童蒙相貌魁偉,素性樸直,志氣豪爽,善於騎射,為人慷慨,為官剛介,文才與武略兼備,一生著述甚豐,有:《疏草》《去吳》《楚游錄》《粵西於役志》《武闈與事》《論兵尺牘》《勘遼錄》《勘遼紀事》《撫延章奏》《編年紀事》《宦遊詩稿》《獨葵軒文集》《獨葵軒詩稿》《永思錄》《夢記》《易翼》《話葩》等20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