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履先

朱履先

朱履先是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是辛亥革命英雄,是抗日戰爭功臣。他經歷了清朝、北洋軍閥、中華民國和新中國四個朝代,見過日本仁治天皇、慈禧太后、孫中山、蔣介石、劉少奇…… 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經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履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黃橋鎮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59年
  • 原名:朱先志
個人生平,早年成才,革命中成長,辭官回鄉,潔身自好,同仇敵愾,老當益壯,

個人生平

朱履先,原名先志,泰興黃橋鎮人,清末愛國名士、辛亥革命元老。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受慈禧接見,經部試獎給舉人,任清新軍三十四標管帶,駐南京城內楊公井。武昌起義時,新軍三十四標在寧回響,與城內保皇軍決戰,履先受命率部攻打雨花台
辛亥革命勝利後,升任陸軍第二師團師團長授陸軍中將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於南京舉行首次閱兵,履先任閱兵式總指揮,時年29歲,被譽為“江蘇三傑”之一。後回響孫中山號召,率先裁軍,為節省國家財力,拒領5萬銀元裁軍費。1913年任南京講武堂堂長。 袁世凱稱帝後,朱履先離開南京,先後到山東桓台,鄒縣、曲阜,安徽蒙城等地任縣長。
“九·一八”事變後返回黃橋,在鄉梓為民辦事,聲望極高,被地方人士尊稱為“三大人”。抗戰期間,南京汪偽政府曾以“蘇北招討使”、“蘇北委員長”等要職,誘其出山,履先遂避之上海,開始閱讀《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西行漫記》等書籍,接觸革命真理。民國29年回黃橋,正遇新四軍東進,朱履先動員地方士紳繳納抗日救國公糧,協助陳毅、朱克靖參加“海安和談”,並捐款5萬元資助新四軍。黃橋決戰勝利後,被推選為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參議長。民國32年,由葉飛、朱克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期間,履先與革命武裝一起打游擊,堅持鬥爭。
解放後,任蘇北行署副主任、蘇北抗美援朝分會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委員、省抗美援朝分會副主席。1959年因病逝世,終年75歲。

早年成才

朱履先,1884 年出生於江蘇省泰興黃橋鎮。其家開錢莊,有良田數百畝,是個遠近聞名的殷實之家。黃橋鎮上有個忠義祠,是黃橋人民紀念為國捐軀的王良父子、趙世勛、韓撤亦四位至死不渝的民族英雄的。朱履先十分崇敬這些英烈,少年時代他就立下壯志:將來我也要做個衛國為民的大將軍。
1902 年,已經是滿腹經綸的18 歲的朱履先,認為國勢衰弱,列強欺侮,只有從軍學武,才能強國雪恥,決心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終於以優異成績如願以償考取了官費留學資格。考入東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炮兵。中國許多有志青年,為尋救國救民之道,先後都到這所由明治天皇兼任校長的日本知名學校深造。朱履先在這所學校先後結識了孫傳芳、楊宇霆、李烈鈞、閻錫山、蔣介石等人。朱履先在日本學習期間,親自到日本深入留學生中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千餘名留學生召開隆重大會,歡迎這位革命偉人的到來。

革命中成長

1908 年冬,朱履先回國,投身軍界,擔任清王朝新軍第九鎮第十七協第三十四標二營管帶(相當於營長),率部駐紮南京。慈禧太后為了籠絡這批留洋驕子,親自召見他們,鼓勵他們效忠清王朝。朱履先對慈禧召見並沒有感恩戴德,而對孫中山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倒是非常傾心,決心追隨其後,為之效力。
朱履先率領三十四標二營士兵,一而積極練兵習武,一面積極與革命黨人趙聲、柏文蔚密切聯繫,暗中投身反清愛國的革命活動。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革命起義的消急傳至南京,朱履先等新軍官兵大為振奮,決心投入到這場改朝換代的大革命中去。此間,同盟會上海總部和武昌革命政府,又不斷派人來南京鼓動第九鎮統制徐紹禎起義。朱履先深知他的這位頂頭上司受同盟會的影響,傾向革命,也出面積極勸說和鼓動徐紹禎認清形勢率兵起義。徐紹禎幾經思考,決定回響革命,在襪陵關舉起起義大旗,命朱履先率二十四標進攻雨花台。朱履先被任命為前敵指揮官。11月8 日傍黑,朱履先率起義士兵猛攻雨花台,但是清兵炮台堅固,防禦嚴密,朱履先率兵幾次衝鋒均告失敗,士兵犧牲大半,不得不將起義官兵撤到鎮江。
襪陵關起義失敗,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立即緊急開會,宋教仁陳其美在會上指出:南京革命之勝敗,直接關係到武漢革命局勢。大會當即決定組織江浙聯軍,總部設在鎮江,徐紹禎為總司令,朱履先仍為二十四標前敵指揮官,再次攻取南京城。朱履先率部勇猛衝殺,一舉奪下襪陵關,接著攻占雨花台炮台,沖開中華門,他第一個登上中華門城樓,與士兵一道歡呼勝利。南京光復後,黃興親自介紹朱履先加入同盟會。鑒於朱履先在光復南京中的傑出貢獻,孫中山委任朱履先為陸軍第二師中將師長兼南京城防司令,並親授其一等文虎勳章,還親自為朱履先書寫了“將軍府”匾額。
1912 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舉行閱兵式。閱兵式的總指揮,就是陸軍中將朱履先,時年僅28 歲。

辭官回鄉

南京政府成立之後,財政極為困難,孫中山決定大舉裁軍。命令一下,朱履先率先回響,裁去陸軍二師。他又將5 萬多元裁軍費全部捐獻給臨時政府。後來孫中山令他組建南京講武堂,由他出任堂長,專門講習武事,提高軍人的素質與技能。
衰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當了大總統之後,一次次派人請朱履先出山,先後任命他為總統府顧問、參議。朱履先看出袁世凱的狼子野心,怒道:“大丈夫豈能與賊子為伍?”一次次拒絕赴任。孫傳芳在南京當上五省聯軍總司令,因其實行黑暗統治,苛政暴斂,朱履先公開進行抨擊。孫傳芳與朱履先在日本一同留學,相互熟悉,為了拉攏朱履先,讓他在沙田局掛職領乾薪,想把他的嘴堵起來,又遭朱履先的嚴辭拒絕。他的老同學閻錫山邀他去山西當過顧問,馮國璋也請他當過參謀長。朱履先目睹了他們的罪惡行徑,不願與其同流合污,毫不猶豫辭去職務。1927 年,陳調元出任安徽省主席,想請一些有名望的名士輔佐自己,朱履先應請走馬上任,先後任蒙城、壽縣等地縣長。朱履先抱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總想為百姓辦點好事、實事。可他到任後看到的是國民黨新軍閥連年棍戰,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社會大亂,萬民塗炭。
朱履先造福一方的願望根本不能實現,萬念俱焚,絕然辭去縣長職務,回到南京。當年同窗蔣介石得知朱履先賦閒南京,遂聘請他到國民黨軍政部任職,朱履先抱著一絲救國濟民的願望領命上任。九一八事變後,朱履先對蔣介石徹底失望了,哀嘆道:“衰衰諸公,寡廉鮮恥,爭名奪利,百姓橫遭茶毒,祖國瘡慶滿目,金歐難復了。”僅僅供職幾個月的朱履先,憤然辭職,回到黃橋老家。

潔身自好

1937 年七七事變,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時隔不久,辛亥革命的發祥地武漢淪陷了。朱履先聽到消急,大哭一場。“孫中山先生領著我們浴血奮戰成立的中華民國,就要毀在蔣介石手中了,中國人要做亡國奴了!”朱履先聲淚俱下,痛不欲生。
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後,為了拉攏朱履先,派親信解某捎信給他,隻字不提要他出山,只說要送800 匹布給他開布店。朱履先將信摔在地上說:“一群無恥的賣國賊。我朱履先豈能與他們為伍!”時隔不久,汪精衛又命秘書長褚民誼派特使尹某帶著“江北招討使”、“蘇北委員長”、“和平軍總司令”的委任狀,到黃橋動員朱展先赴任,朱履先聲色俱厲地說:“我朱履先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絕不認賊作父!”褚民誼的特使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離開了黃橋。
汪精衛深知朱履先是位極有才幹、極有影響的人物,雖然他一次次派人登門邀請,均遭拒絕,“求賢”心切的汪精衛並沒有死心。他要學劉備三顧茅廬清諸葛亮的海量,於當年春節,再次派特使送禮登門,勸說朱履先出山。朱履先怒道:“汪精衛當漢奸,還要拉我也去當漢奸?你回去告訴他,休想!”隨即將汪精衛的禮品摔到門外,轟走了汪精衛的特使。
朱履先怕汪精衛再來糾纏,又防他狠下毒手,隨即去上海暫避。朱履先住在上海期間,十分關心時局的變化。他在與一些進步人士的接觸中,得知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挺進蘇南敵後浴血奮戰抗日,使蘇南日軍受到沉重打擊,精神為之一振,遂對共產黨、新四軍堅決抗日表示欽佩。他更加留心電台、報紙上關於共產黨、新四軍的抗日訊息。一天,朋友告訴他,新四軍到了蘇北。他激動得徹夜未眠,很快便回到黃橋,期望有朝一日,能為抗日盡點綿薄之力。
當時黃橋正由國民黨江蘇省保全四旅何克謙部盤踞著。他們不打鬼子,卻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黃橋百姓恨之入骨。日寇侵占靖江城的消急傳到黃橋,國民黨黃橋區長和警察局長企圖從南壩橋乘船逃跑。有人向朱履先報告,朱履先氣憤地說:“把他們攔下來!" 200 多民眾跟著朱履先趕到南壩橋,向逃跑的區長和警察局長喝道:“人民平時養活了你們,一到大難臨頭,你們不是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反而丟下百姓,卷帶家財逃跑,天理不容國法不容。如果你們不趕快回去堅守崗位,就把你們捆綁起來,送交上級政府處置!”憤怒的民眾也齊聲痛罵這些怕死鬼。區長和警察局長一看情況不妙,只好乖乖地返回區公所和警察局。隔了一天,他們還是趁黑夜逃跑了。
1940 年7 月28 日傍晚,忽然槍聲密集,由遠而近。第二天凌晨槍聲漸止 。天剛蒙蒙亮,一夜未眠的朱履先打開大門一望,迎面牆上墨跡未乾的一條大標語映入眼帘:“團結抗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落款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朱履先頓時心頭一亮:喔,新四軍果然來了!

同仇敵愾

黃橋鎮上住著一位愛國將軍朱履先,陳毅早就聽說了。於是他和管文蔚在百忙中一同登門拜訪了朱履先。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總指揮陳毅、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的登門造訪,使朱履先大為感動。陳毅高度稱讚了朱履先的高尚民族氣節,朱履先頓然心頭一熱,感動地說:我對貴軍對陳將軍仰慕不已。貴軍在江南奮勇殺敵,威名遠揚,在黃橋又一舉全殲何四旅,為民除害,對百姓秋毫無犯,這和國民黨軍隊完全不同。管文蔚隨即又將新四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抄給朱履先看,朱履先讚不絕口:有這樣的軍隊,中國才有希望!
陳毅十分懇切地對朱履先說:“此次新四軍到蘇北來,完全是為抗日救國大業,絕不是為一黨一己之利。可韓德勤一貫反共、反人民,他自己不抗日,也不肯讓新四軍在蘇北抗日。他多方阻攔,南北夾攻新四軍,置日寇侵略於不顧,欲趕新四軍回江南。新四軍相忍為國,處境艱難,深望你主持公道。”
一番肺腑之言,朱履先感動了。他說:“只要貴黨貴軍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定竭盡全力,在所不辭。”陳毅一見年將花甲的朱老將軍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信心百倍地說:“新四軍將奮勇殺敵,絕對不愧對你的信任,絕不愧對大江兩岸的父老鄉親。”
團結抗日的共同心愿,進一步加深了一位新老將軍的友誼,陳毅成為朱履先家的常客。粟裕、陳丕顯、管文蔚、朱克靖、陳同生等高級將領,也常到朱履先府上暢談。朱履先的抗日決心也隨之史加堅定了。
陳毅是個棋迷,朱履先也愛好下棋。他們對象棋、圍棋都很精通。一人,兩個人邊下棋,邊高談。陳毅坦誠地告訴朱履先說,我們有些士兵,一頓要吃幾大碗米飯,目前糧食緊缺,仲弘真是寢食不安。朱履先當即放卜棋子說,部隊這么多嘴,沒飯吃怎么打仗?仲弘將軍放心,我來幫助想辦法,絕不會讓士兵餓肚子!
朱履先一表態,陳毅索性放下棋子,說:“我想開個四縣臨時委員會,商量開徵抗日救國公糧,老將軍看行不行?”朱履先當即表態:“沒有糧食,餓著肚子怎么抗日?你開會,我在會上提倡議!”
黃橋中學的“謙三堂”坐滿了人,通(州)、如(皋)、靖(江)、泰(興)四縣臨時行政委員正在這裡召開集會,主題是開徵抗日救國公糧。這天,不少地方紳士也應邀參加了會議。
會上,陳毅開宗明義,說明開徵救國公糧的意義和要求之後,朱履先就接著發言:“新四軍是抗日的軍隊,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要救國,當然也要吃飯,也要穿衣,也要軍晌嘛。如果沒有糧晌,怎么打仗?中國的政黨,沒有一個像共產黨這樣為國為民,中國的軍隊,沒有一支軍隊像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這樣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孟夫子說的‘王者之師’不就是今人的新四軍嘛!徵集錢糧,是我們老百姓對國家應盡的貢任,新四軍徵收公糧,合情合法,完全應該嘛!敝人首先回響,保證如數把最好的糧食拿出來繳公糧。”朱履先講完,接著又有地方士紳、縣鄉幹部發言,紛紛表示“惟履公馬首是瞻”,擁護開徵救國公糧。於是,大會順利地通過了在四縣徵收公糧的議案。
1941 年初,黃橋淪陷,陳毅率部轉入農村根據地堅持戰鬥。由於根據地遭受災害,糧食極其缺乏,農民自身都食不果腹,在飢餓線上掙扎,實在拿不出糧食支援新四軍。陳毅不得不把朱履先請來,把缺糧的實情告訴他。朱履先表示:新四軍是救國救民的部隊,沒有糧吃我也心疼啊,我一定竭盡全力幫助解決這個困難。
糧食欠收,一時難以搞到六七千人吃的那么多糧食,他便冒著嚴寒,挨門逐戶到富裕的士紳家中做工作,清他們慷慨解吏,幫助抗日的新四軍解決吃飯問題,很快就籌集到5 萬多元,可以買到7 . 5 萬斤大米。朱履先冒險衝過重重哨卡,親自將5 萬多元送到陳毅手中,再一次幫助新四軍渡過難關。陳毅激動地對朱履先說:“你這是雪中送炭,我代表七千多子弟兵謝謝你!
為了支持陳毅管文蔚的抗戰活動,朱履先四方奔走,熱情宣傳共產黨團結抗戰的決心,揭露韓德勤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嘴臉,大大影響了靖江、泰興、海安等地的中上層民主愛國人士。 新四軍進駐黃橋後,韓德勤視其為心腹之患,雖然幾次出兵攻打新四軍,總以慘重失敗而告終。韓德勤見久攻不下,便改變策略,對新四軍加以封鎖。他嚴密封鎖了黃橋周邊的糧食通道,大叫 : “不讓一粒糧食進入黃橋,把新四軍餓死在黃橋!
朱履先和韓國鈞等知名人士及八縣代表聯名發出三封函電,要韓德勤放棄封鎖政策,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第一封信是致蘇北各方面軍事長官的,並提出五條建議,卞張停止內戰,團結抗日。另兩封函電致重慶政界人士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黃炎培,清轉交蔣介石,內容是仰懇中央疾電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停止內戰,挽救危局,同時專電控訴韓德勤糧食禁運和韓軍販糧資助日軍的不法行為,但蔣介石充耳不聞,韓德勤依舊對黃橋嚴密封鎖。黃橋軍民糧食無著,日軍又在向蘇北增兵,陳毅深知這樣卜去,新四軍就難以在蘇北立足,更談不上發展抗日根據地。於是,便果斷採取措施,一舉攻占姜堰。隨後朱履先、韓國鈞等人根據陳毅的要求,再次呼籲韓德勤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韓德勤竟然蠻橫提出,新四軍若誠心合作,應首先退出姜堰。他認為陳毅絕不可能放棄姜堰,好以此作為藉口進攻新四軍。為了揭露韓協勤的險惡用心,韓國鈞、朱履先受陳毅之託,在姜堰召開八縣軍民代表大會,陳毅在會上斷然宣布,為團結抗戰,答應韓德勤的要求,新四軍退出姜堰城。新四軍如此大度,大大出乎韓國鈞、朱履先等人的意料。朱履先感慨力分地說:新四軍寬大為懷,定能得天下,韓德勤頑固反共反人民,必然滅亡。他斷定,韓德勤逼新四軍退出姜堰是設的一個大騙局。
新四軍撤出姜堰後,韓國鈞暗中得到消急,韓德勤要進攻黃橋。一天,韓國鈞請陳毅、管文蔚、朱履先到他家中吃飯。飯前韓國鈞特地把朱履先拉到他的臥室,明確告訴朱履先,和談沒指望了。吃飯時,朱履先暗中拉了一下坐在身邊的陳毅的衣角。陳毅隨即跟朱履先離開坐位,走到大門口,朱履先說了四個字:“沒指望了!”陳毅心領神會,大戰不可避免了。飯碗一丟,就和管文蔚等人立即趕回駐地,召開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部署作戰準備。
事態的發展果然不出所料,新四軍冒著傾盆大雨撤出姜堰,到黃橋尚未喘氣,韓德勤就調兵遣將,動手進攻黃橋了。朱履先和韓國鈞等一批愛國人士,得到這個消急,無不義憤填膺。朱履先和韓國鈞領頭,徵得245 位蘇北知名人士簽名,急電蔣介石,要他電告韓德勤,停止內戰,共同禦敵。蔣介石根木置之不理,韓德勤一意孤行,組織26 個團3 萬餘人,分二路圍攻黃橋,日本軍隊也加強了長江的封鎖,配合韓德勤圍攻黃橋,誓言“要把新四軍趕下長江喝水”。
韓德勤的兵力五倍於新四軍。新四軍腹背受敵,已無路可退,不得不背水一戰。為了迎接這次惡戰,陳毅又一次走進朱履先家,鄭重地拜託朱履先幫助動員黃橋人民,做好支前工作。朱履先緊緊握著陳毅的手說:“我朱履先和黃橋民眾誓與新四軍同生死共存亡,支前工作我們一定全力以赴。”
10 月7 日上午,黃橋戰鬥結束了。只有5000 多人的新四軍,殲滅了1 . 1 萬多人的韓德勤部精銳部隊。11 月15 日,蘇北臨時參議會在海安召開。14 個縣的388 位代表參加會議,劉少奇、陳毅、粟裕、竹文蔚、陳王顯等人出席會議。會上,朱履先當選為蘇北臨參議會副議長。韓國鈞當選為名譽參議長。

老當益壯

朱履先對共產黨是有一個逐步認識過程的。在上海期間,他開始接觸到抗日文化和進步思想,對共產黨、新四軍堅決抗戰深感欽佩。回到黃橋後,上海又有人送來不少“禁書”,諸如《論持久戰》 、《 論新階段》 、《 論共產黨》 、《 新民主主義論》 、《 西行漫記》 等,朱履先如饑似渴地反覆閱讀、思考、研究,於是,他對毛澤東、共產黨、共產書義開始發生興趣,仿佛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摯友,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前途,便暗自下定決心:跟著共產黨走!
1941 年1 月,黨組織對朱履先在實際鬥爭中的表現進行了認真考察後山葉飛、朱克靖介紹,經陳毅批准並報黨中央,60 歲的朱履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但組織決定,因工作需要,他作為特別黨員,只與朱、葉一人聯繫,不公開身份,不參加組織活動。朱履先從革命大局出發,毅然從命。隨後,他的兒子朱寶權、女兒朱寶清也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工作。
1945 年冬,朱履先當選為蘇皖邊區臨時參議會副會長。1946 年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朱履先無條件服從黨的利益,將自家280 畝良田全部獻給政府分給農民。朱履先的這一壯舉,極大地教育了當地地書、紳士,推動了土地改革進程。1946 年7 月,蔣介石發動內戰,華中野戰軍作戰略轉移離開黃橋,粟裕臨走前特地登門向朱履先告別,並將繳獲的一把日本軍刀贈送給他作為紀念。野戰軍走後,國民黨軍隊以百倍瘋狂對以黃橋為中心的四縣進行血腥清剿,白色恐怖籠罩了蘇中地區。當地民眾知道敵人是不會放過朱履先的,為了“三大人”朱履先排行第三)的安全,人們便在他家後院砌了一層夾牆,挖了一個地窖,一有情況便讓朱履先躲到夾牆裡,或是睡在地窖里。時任中央華中工委書記的陳丕顯得知朱履先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很快派人越過重重封鎖,將他接到較為安全的濱海縣合德鎮。國民黨沒有抓到朱履先,遂將他家二十幾間房子全部拆毀。1948 年陳丕顯特地送給朱履先一枝從淮海戰場繳獲的美制卡賓槍,留作紀念。
1949 年1 月,黃橋解放,朱履先很快回到黃橋。10 月,朱履先任蘇北生產救濟委員會主任。1950 年任蘇北人民政協副主席、蘇北行署副主任兼蘇北抗美援朝分會主席。1952 年建立江蘇省,年已68 歲的朱履先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抗美援朝分會副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委員會江蘇省分會常務委員……
朱履先的一生,是歷經四朝、充滿傳奇的一生,是不斷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一生,是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黨和人民一直懷念他。在他逝世40 年後的1996 年,泰興市政府為朱履先建立了一座紀念碑,葉飛抱病為他書寫了碑名:朱履先先生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