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蔚

管文蔚

管文蔚,江蘇省丹陽市建山鄉人。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蘇南軍區司令員。建國後擔任全國五屆、六屆政協常委,江蘇省副省長,江蘇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55年因歷史問題受到錯誤審查,被撤銷黨內的一切職務,保留黨籍、副省長、人大代表資格。1981年平反恢復名譽,任江蘇省委顧問。1993年9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九十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文蔚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丹陽市建山鄉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93年9月5日6時55分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領導建設蘇中根據地
  • 代表作品:《管文蔚回憶錄》
大事年表,人物生平,人物介紹,組織抗日,伏擊日軍,遇見陳毅,鞏固丹北,擺脫窘境,重整部隊,作戰方案,初討方案,北進,軍威大振,新的征程,沉重一頁,新的歷史,走馬上任,處分,心死,忍辱負重,接受任務,評價,肅反鬥爭,

大事年表

前期介紹
1924年參加革命鬥爭。
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派往無錫從事學運工作。
1927年秋任中共丹陽縣委書記。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9月赴上海聽王若飛傳達關於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的報告。
1928年7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化名夏繼塵在鎮江指導工作,不久遭反動當局通緝。10月調任中共武進縣委書記。12月被省委派到金壇縣領導農民暴動,任暴動委員會總指揮。暴動失敗後率餘部退至丹陽堅持隱蔽鬥爭,仍任武進縣委書記。
1929年11月,赴上海出席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無錫縣委書記。
1930年春,曾秘密發動國民黨駐軍鬧索餉鬥爭,組織成立縣總工會。4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同黨組織失去聯繫。後經保釋出獄回鄉任教。
抗戰時期介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領導成立丹陽抗日自衛總團,任總團長。不久改稱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隊,任司令員。
1938年6月與陳毅部會合,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丹陽游擊縱隊,任司令員。此時重新恢復中共組織關係。1939年11月該部改稱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第一縱隊,仍任司令員。參與領導創建蘇中抗日根據地
1940年8月起先後任通如靖泰行政委員會主任、蘇北行政委員會主任兼東台城防司令員、蘇中行政公署主任兼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
1945年1月被選為中共蘇中區黨委常務委員,7月擔任新四軍蘇中軍區司令員。參與領導蘇中根據地的建設和抗日游擊戰爭。
抗戰勝利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蘇中軍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
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兼蘇中軍區司令員。
1948年3月任華東軍區蘇北指揮部兼蘇北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委員、華中工委常務委員。1949年3月改任蘇南軍區司令員,後任蘇南行政公署主任。率部參加堅持蘇中解放區、解放江蘇的多次重要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蘇南區黨委書記兼蘇南軍區司令員與蘇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中共江蘇省委顧問、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主任等職。被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大代表。

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管文蔚是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白區領導過學運、工運和農運等革命鬥爭,自1927 年10 月起,在白色恐怖極其嚴重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先後擔任丹陽縣委書記、江蘇省委鎮江特派員、武進縣委書記、蘇常特委巡視員及金壇、無錫縣委書記等職,出生入死歷盡艱辛。1930 年4 月8 日因內奸告密被捕,坐牢7 年多,在敵酷刑下,掩護組織,營救同志,堅持鬥爭,堅貞不屈。
陳丕顯(左)和管文蔚(右)在蘇中區黨委駐地陳丕顯(左)和管文蔚(右)在蘇中區黨委駐地
1937年5月出獄後不久,淞滬‘八一三”抗戰爆發,接著江南大地相繼遭到日寇鐵蹄蹂踴。管文蔚當時雖然與黨失去聯繫,但仍牢記共產黨員的使命,揭竿而起,先在家鄉組織了丹陽地區第一個抗日自衛團― 倪山自衛團,動員組織民眾保衛家鄉。在其影響和推動下,丹北各地抗日自衛團紛紛建立。1938年2月,丹陽抗日自衛總團成立,管文蔚任總團長,很快發展到25000多人,其中武裝基幹隊伍3000多人。

組織抗日

自衛總團在轄區內,肅清漢奸特務和土匪,並趕走反共擾民不抗日的國民黨和其他雜牌武裝。打擊日寇,破路拆橋,火燒諫壁大橋,斷敵交通,襲擊日軍車隊,毀車斃敵。這些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在江南敵後率先舉起抗日旗幟,影響很大。日寇多次對丹北地區瘋狂報復掃蕩,並重金懸賞捉拿管文蔚。當時遠在蘇北的國民黨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也將管文蔚視為眼中釘,先後懸賞5 千元和5 萬元大洋取管文蔚腦袋。管文蔚依靠民眾牢牢站穩了腳跟。在新四軍東進前,不僅已擁有3000 多人的抗日武裝,還控制了從鎮江東鄉到武進常州北鄉方圓數百里的抗日游擊基地,人口過百萬。在此基地內,既無日寇據點和偽組織,也不存在國民黨的黨政機構。國民黨留下的保甲制已被全部廢除,由各鄉自衛團長主持政務。管文蔚還重新任命了鎮江、丹陽、武進三縣縣長。這塊抗日游擊基地,在當時的江南敵後,成了沙漠中的一塊綠洲,讓人看到了希望。

伏擊日軍

1938年4月下旬,粟裕率領新四軍先遣支隊從皖南岩寺出發,5 月19 日進入蘇南敵後,6 月15 日在下蜀火車站附近破壞鐵道使敵一列車出軌,6 月17 日在韋崗伏擊日軍大獲全勝。1938 年5 月上旬,陳毅率領新四軍一支隊從皖南東進,先頭部隊於6 月8 日在溧水新橋與先遣支隊會合;6 月13 日,陳毅率領後續部隊進入茅山地區,在溧陽竹簧與粟裕會合。隨後新四軍2 支隊也緊接著東進。

遇見陳毅

管文蔚獲知這些訊息後興奮不已,渴望已久的親人已近在眼前。於是在1938 年6 月中旬派人前往茅山附近找新四軍,見到了陳毅,帶回了陳毅的指示。接著管文蔚寫了一封長信派專人送給陳毅,誠心表示要將丹北抗日武裝交給黨。陳毅東進後,也在按照陳雲的指點,竭力打聽管文蔚(誤名為祝同)這位當年白區無錫縣委書記的下落。聯繫上了,於是在6 月下旬即派新四軍2 團政治處主任肖國生和1 營營長段煥競,帶領1 營前往丹北與管文蔚接頭。管文蔚與黨失去聯繫已7 年半,黨派隊伍來找他,如同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親人,感激萬分。作為此次接頭的‘見面禮”,還共同商定攻打新豐火車站,於7 月1 日深夜發起突襲,殲滅日軍40 餘人,首次協同作戰告捷。

鞏固丹北

擺脫窘境

1938 年7 月上旬,陳毅在丹陽延陵附近約見管文蔚,交給管文蔚鞏固丹北發展江北的任務。7 月下旬陳毅派新四軍1 支隊政治部主任劉炎到丹北,授予管文蔚部丹陽抗日游擊縱隊番號,編入新四軍戰鬥序列,管文蔚為縱隊司令。1938 年9 月,劉炎帶領郭猛張震東等20 多名軍政骨幹,再次到丹北幫助整編隊伍,將丹陽抗日游擊縱隊整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簡稱挺縱),管文蔚任縱隊司令員,張震東任參謀長,郭猛任政治部主任,將原來的3 個大隊擴編為4 個支隊(相當於團)。為了擺脫國民黨的限制,便於向東向北發展,挺縱對外不用新四軍番號,稱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

重整部隊

接著新四軍軍部和新四軍1 支隊又先後派魏天祿賀敏學龍樹林陳時夫吉洛姬鵬飛)、惠浴宇劉文學等資深軍政幹部到挺縱工作,加強了黨對挺縱的領導。1938 年10 月成立挺縱黨委,陳時夫任書記、管文蔚任副書記(經黨中央批准1938 年8 月恢復了黨籍)。經過整訓建黨和積極開展抗日鬥爭,挺縱的軍政素質大大提高。

作戰方案

初討方案

1938 年10 月初,陳毅首次到丹北,與管文蔚商討北進的作戰方案。為了實現黨中央‘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東進的任務已交給葉飛的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北進的任務由管文蔚的挺縱承擔。管文蔚提出的北進作戰方案是,拿下長江中的第二大島―揚中島,與早先被挺縱2 支隊攻占的新老洲島一起,作為部隊北進渡江的跳板,並在江北建立橋頭堡。這一作戰方案與陳毅的意圖不謀而合。

北進

為實現北進的作戰方案,管文蔚於1938 年10 月6 日率領挺縱一部,攻占了揚中縣城三茅鎮、老郎街、八字橋等城鎮。因敵情有變,為避免損失,3 天后陳毅急令挺縱暫時主動撤出揚中島。不久陳毅再次來到丹北與管文蔚會晤,重新商定了北進的作戰方案。經過充分準備,1939 年4 月初,管文蔚令挺縱1 、2 支隊第二次攻打揚中,打下了揚中縣城及其他集鎮,全殲頑敵賈長富團,控制了全島,從此牢牢守住了這塊江中跳板。管文蔚同時派出3 、4 支隊及1 支隊一部分頭渡江,控制了江北沿江的三江營嘶馬、大橋、吳家橋一帶,建立了東西40 余里、南北20 余里的橋頭堡,與揚中跳板連成一片,為日後新四軍陸續渡江鋪設了安全通道。

軍威大振

為了實現黨中央賦予新四軍發展蘇北的戰略任務,1939 年10 月下旬,葉飛率領江抗部隊西撤至揚中整訓待機。10 月底江抗與挺縱合編,組成了新的戰鬥序列。管文蔚、葉飛任合編後挺縱正副司令員,張藩任參謀長,陳時夫、吉洛(姬鵬飛)任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轄四個團。合編後的挺縱戰鬥力大大增強,在日後的1940 年6 月下旬郭村保衛戰中,挺縱以兩個多團徹底打敗了頑敵13 個團的進攻,軍威大振。
1940 年1 月2 日,挺縱除留一個加強連在揚中堅持外,全部渡江到達江都境內。加上1939 年冬陶勇率領新四軍4 團團部和2 營渡江,與挺縱3 團組成蘇皖支隊,至此新四軍已有4000 多人到了江北。陳毅也在1940 年6 月下旬第四次到達江北。1940 年7 月上旬,粟裕率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新2 團、新6 團等主力部隊,經揚中跳板渡江到達江都吳家橋,與挺縱和蘇皖支隊會合。在此之前,戰地服務團和民運工作隊已先期渡江。從此在陳毅、粟裕領導下,投入了開闢蘇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新的征程

管文蔚也同時開始了新的征程。抗日戰爭時期,歷任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主任、蘇中行政公署主任、蘇中區黨委常委、蘇中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7 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7縱隊司令員、華中指揮部司令員、蘇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建國前後,歷任蘇南區黨委副書記、第一副書記,蘇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蘇南行政公署主任等職。江蘇建省後,任省委副書記、副省長。
管文蔚1955年受到了錯誤的審查和處理,蒙冤26 年,仍丹心向黨、矢志不渝,繼續為黨為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黨中央批准,予以平反,恢復名譽,任江蘇省委顧問,省長待遇。

沉重一頁

新的歷史

中共中央華東局有關成立江蘇省的決定電是1952年9月9日發出的。其中關於黨政領導人的任命如下:根據中央意圖,確定將南京市、蘇南、蘇北合併為江蘇省,所有原屬江蘇省範圍之地區全部劃歸江蘇省;並確定柯慶施為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為第二書記,肖望東、管文蔚為副書記;譚震林為省人民政府主席,柯、管為副主席。此一方案業經黨中央批准(正副主席名單,因尚未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暫不公布和下達),望柯、江、管、肖等四同志即至南京開始籌備,爭取在年內正式合併完畢。--又是一頁新的歷史揭開了。

走馬上任

管文蔚走馬上任了!就如同1949年春天他以執政黨人的身份走進無錫城一樣,此時已身為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他同樣又兼任一系列其他職務-統戰部部長、財經委書記、農村工作部部長、治淮指揮部總指揮。他躊躇滿志,他鬥志昂揚,他準備著為建設一個高度發展的新江蘇而大展宏圖--歷史在等待著他,人民在等待著他;等待他去掀開新的一頁,等待他去在這新的一頁上描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一頁竟然是如此的沉重,沉重得讓管文蔚從此改變了他後半生整整26年的命運!
那是1955年春夏之交的一個早晨,朱竹雯同往常一樣站在庭院的大門口目送著管文蔚去省委上班。所不同的是這天朱竹雯要到外地出差,車票已經買好,再過幾個小時火車就要開了。管文蔚的神情似乎與平時有些不同,他想說些什麼,又始終沒有說出來,遲疑不決的他終於在坐進那輛黑色轎車的一剎那一把握住了妻子的手:“你一定要等我回到家以後再走!”朱竹雯茫然地點了點頭,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更不知道又會發生什麼。那天她猜來猜去,什麼都猜到了,就是沒有猜到自己的丈夫會一去不復返,直至七八個月之久!
如今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但是滿頭白髮的朱竹雯一提起此事,仍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她說,剛開始的三個月時間管文蔚是音信全無,甚至不知是死是活;她說,她自己每天還得強打起精神去上班,但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卻是淚流滿面。於是她只能找到一處無人的地方先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然後再擦乾眼淚回到自己的家中。

處分

學校開始放寒假了,省委的電話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朱竹雯三步並作兩步跑到省委,她沒有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卻見到了一份由北京發來的電報。電報的內容不長,是中央對管文蔚的處分決定。當時不允許她抄錄,據回憶,大致內容如下:“撤銷管文蔚黨內的一切職務,留黨察看兩年;黨齡自1938年重新入黨算起;保留黨籍、保留副省長職務、保留全國人大代表資格。” --這也就是後來所說的“三保留”了。“我要求看一看中央對管文蔚的審查結果!”朱竹雯看完電報後如同五雷轟頂,但是這一次她要比以前沉著多了,她控制著劇烈顫抖的身體,向接待她的同志提出了要求。“管文蔚是屬於中央管的幹部,他的結論省委無可奉告!”冷冰凍的臉,冷冰凍的回答。朱竹雯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她懂得這是黨的紀律。
管文蔚痛苦地搖了搖頭:“我沒有看到結論--我也根本不想去看!”他的眼裡含著淚水,那種屈辱,那種悲憤,是朱竹雯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我相信我的歷史總有一天會弄清!--即使今天弄不清,將來也一定會弄清!你要相信我,你更要支持我!”他緊緊抓住了妻子的手。朱竹雯拚命地點著頭:“我會支持你的,我永遠支持你!但是,我總覺得結論還是應該看一看為好。”
管文蔚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看來在這個問題上他著實是“心死”了,最起碼也是傷透心了!那是到了1967年,“文化大革命”進入了如火如荼的階段,很可能是為了預防不測吧,二十多年來一直守口如瓶的他。第一次在自己的女兒曉虹面前吐露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審乾時,他們總是問我一些有關當年特務們的事情--我猜想,他們肯定是從那些壞傢伙那裡調查我的情況!記住:如果哪天我死了,一定是被人害死的!”

心死

看來,這就是當年令他“心死”的原因之一了--他極其厭惡用這樣的方法來審查一名共產黨人的歷史!但是不管怎么說,那天晚上他還是對自己的妻子說出了另一番同樣是發自肺腑的話:“我參加革命,參加共產黨,完全是為了救國救民,絕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我既然可以做到為了革命去犧牲性命,又談何犧牲個人的名利呢!相信我一定會戰勝痛苦,相信我一定會有信心和耐心等待著沉怨大白的一天!”
2001年的初秋,我在北京採訪劉季平的夫人吳瀚時,意外地發現了這樣一份材料--審乾期間陳丕顯在上海市黨代會上的發言提綱,劉季平此時正在上海市委工作,家中因此保存了這份檔案,陳丕顯的發言主要是檢查自己的態度,但是就在談到“管文蔚問題”時,這位當年與之生死與共的老戰友竟不自主地流露出了對他的同情。他說:“過去有好幾個同志先後向我反映過,但我始終認為管文蔚曾向劉少奇同志和華中局寫過保證書,並且也向我保證過,說他沒有失節叛黨行為。”陳丕顯的“檢討”暫且不去管它,僅從他所說的這兩個“保證”中豈不再次看到了管文蔚的坦然:他相信自己!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他的這一“保證”來自於他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是永遠不會褻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的!

忍辱負重

管曉虹說,後來陳毅專門找管文蔚談了話,要他“為了黨的事業忍辱負重”;而管新凱則說,陳毅還講了這樣的話:“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不受冤屈的人是沒有的,受了冤屈要坦然,要大度,要做到問心無愧!我陳毅當年在井岡山、後來在黃花塘不也曾‘身敗名裂’嗎?”--看來這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不同的“版本”,但它無疑地成為管文蔚“忍辱負重”二十六年的力量之一!他私下裡曾多次對孩子們說過,他這一生中最敬仰的就是陳毅劉伯承粟裕黃克誠。而這些人中哪一個不是在受到冤屈後又為黨的事業在“忍辱負重”?
其實,這時還有更多的“內幕”,管文蔚卻直到去世也不知道。2001年的2月6日和2001年的2月22日,我分別採訪了原江蘇省公安廳副廳長顧亭和原江蘇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康迪,他們二人都是當年陳毅來南京代表黨中央宣布對管文蔚的處理意見時的見證人。那是在西康路33號大院中的一個小小的會議室里,顧亭說他始終沒搞明白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地方而不去省委的辦公大樓。康迪記得,在會議室的中間放了一張長條形的桌子,與會者圍之而坐,主要都是省委的一些領導幹部,如江渭清惠浴宇陳光等等,另外還有公安廳與監委的代表,大約十幾個人。陳毅是最後進來的,他從皮包里拿出了一張白紙,讓到會的每個人依次簽上自己的名字。大家便順著座位傳遞起來,最後傳回他手裡時,他看了看便放回到自己的那個大皮包里去了。

接受任務

顧亭說,他之所以能夠參加這個會,是因為公安廳廳長洪沛霖交給了他兩個任務:一、負責審查期間管文蔚的安全;二、從“外部”調查管文蔚被捕後的有關情況。我問什麼叫“外部”,他回答道:“我們公安廳掌握了大量的敵偽檔案,而且當時也關押了一批曾經在國民黨監獄中當過看守甚至監獄長的人。”我明白了管文蔚長期以來積存在心中的疑慮--當時的審查,確實是通過敵人方面的交代與材料來進行的。
其實還有一點管文蔚同樣不會知道,那是顧亭直至今天還能清晰地說出他當年在無錫、蘇州、鎮江、淮陰、南京。各個監獄中的英勇不屈的表現,“法庭上的審問記錄我們都看過了,不僅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可以說他是大義凜然的;蘇州反省院的院長劉雲當時也在押,我們問過他,他說具體的事情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卻記得管蘭亭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採訪的那天細雨霏霏,由於跑錯了路,我來到顧亭家中時天已完全黑了。但是他仍然耐心而細緻地回答我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應該說在管文蔚七年的囹圄生涯中,沒有發現他有任何的叛變行為!”他最後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那么,你能否記得最終究竟查出了一些什麼問題?”我問道。
他根據自己的判斷回答說:“主要是在《反省半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提法有些問題的文章,再有就是他被大家選舉為‘反省人自治會’的會長。”但是顧亭對這兩個問題的態度是十分明朗的,他說:“我們應該看到他的主流--從反省院釋放出來之後,他並沒有按照院方的規定到當地的國民黨縣黨部去報到,而是在自己的家鄉組織起了一支抗日的武裝。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割斷歷史來看,反省院畢竟有它特殊的環境和背景。”談到管文蔚最終的結論,顧亭搖了搖頭:“最後是黨中央給他定的,我們都不清楚。當時我們公安廳的任務只管調查與整理材料。”
顧亭說的是實話,如果他能夠親眼看到在管文蔚結論上所羅列的那七條莫須有的“罪名”的話,他也會震悚與愕然的。我問:“那天你去參加西康路33號的會議,就是匯報調查的結果嗎?”他點點頭:“是的。可是我才打開卷宗,講了幾句,就被陳毅打斷了。他說:‘不要再講了。管文蔚是老同志,在歷史上對黨有很大的貢獻,如果我們對他採取不當的措施,不僅在黨內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就是在黨外也會造成無以挽回的影響--他們會說共產黨是“過河拆橋”!’ 有關管文蔚的“很大貢獻”,顧亭已記不清陳毅都說了些什麼了,康迪則記得他是這樣講的:“當年我到江南來,首先找的就是管家兄弟。如果管文蔚有問題的話,我也有責任!”接著陳毅豎起了三個手指:“他的功勞有三點:第一,搞了一個不小的武裝,全部交給了黨;第二,在長江中搭起了一個‘橋’,使我們的大部隊能夠迅速地北進。。。。。。”第三點康迪記不起來了,他抱歉地說:“‘文革’中,我的所有記錄都被造反派抄走,至今沒有下落。”後來我問過朱竹雯,她說第三點是“打開了蘇北的局面” --因為陳毅等人都是外省人,再加上全是“行伍”出身,因此在團結上層人士方面要靠管文蔚去打“前站”。

評價

應該說這就是中央的意見,這就是陳毅代表中央對管文蔚作出的評價!陳毅宣布得理直氣壯,宣布得慷慨激昂。康迪還記得,陳毅最後又特別補充了一句:“管文蔚是一個三刀六洞的人!”我問這是什麼意思,他說這是指講義氣--身上被刀子戳了里外六個洞,仍然不改初衷。是啊,陳毅又如何忘得了管文蔚對共產黨的一片赤膽忠心呢!陳毅在管文蔚問題上的大義凜然與無私無畏,是足以令人感到敬佩的。據顧亭講,當陳毅宣布完中央對於他的“三保留”的決定後,有人表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樣的處理太寬大了--聽知情人說,另一意見是開除黨籍,行政級別降至13級,改任丹陽縣的副縣長--陳毅發火了,他不僅罵了人,而且當場否定了這一意見。那天他對管文蔚也有批評,而且是非常惱火的批評。康迪說,陳毅是這樣講的:“當年管文蔚去過鹽城,見到了少奇同志。少奇同志也曾經問過他在歷史上是否還有問題沒有交代清楚,他卻什麼也沒有講!”這究竟是陳毅根本不知道管文蔚曾經有過的兩個“保證”呢,還是管文蔚在最初之時也像潘漢年一樣有著難以啟齒之處?我們今天已無從而知了。
西康路33號的會議很快就結束了。據顧亭說,後來則有張亞東將所有的材料密封了起來,交給省委保存,而管文蔚也於第二天即被解除禁閉送回自己的家中。陳毅與管文蔚的談話看來是在他回到家裡之後了。朱竹雯記得,陳毅在離開南京前曾反覆地關照部隊中的老同志一定要多多地關心他,並且還讓他們轉告朱竹雯務必要照顧好管文蔚的身體。
接下來的日子則是漫長而又艱澀了。今天不少人都在文章中以崇敬的口吻稱讚他“淡泊名利,不計得失,身處逆境而不自餒”。江渭清在《風雨七十春,未改報國心》中說:“文蔚同志一生中,經歷了許多風雨和坎坷,還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終赤心向黨,顧全大局,無私忘我,奮鬥不息,把畢生的智慧和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確,這是他的高風亮節,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忍辱負重”。然而,對於當年的他,我卻更想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窺探一下在鄙視的目光下,在高壓的環境中,一位於1926年就在黨旗下宣過誓要“永不叛黨”的老戰士的真實情懷。
朱竹雯說,他開始整日整夜地讀書,讀《資本論》,讀《反杜林論》,讀《國家與革命》,讀《毛澤東選集》和《魯迅全集》;管梅雲說,他一個人默默地在庭院中栽下了許多桃花和玫瑰,而且精心地給它們鬆土和澆水;管曉虹說,他開始在家中教孩子下圍棋,也時不時地同子女們在一起嘻笑,但是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來,他內心的大門始終是緊緊關閉著的。
如果說一個人在受到了不公正的處分後竟然連一聲呻吟也沒有,這似乎令人難以相信,更何況管文蔚的“歷史問題”是被一級級傳達下去的--江蘇省錫劇團的老團長何楓說,就連他都聽到了,而且是柯慶施親自宣讀的,數千人的會場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驚訝得屏住了呼吸--這種做法,無疑是要將一個人徹底地搞垮搞臭!但管文蔚的確沒有吭過一聲,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那是一個人妖顛倒的年代,面對著反反覆覆的“內查外調”,管文蔚終於吐出了十餘年來埋藏在心底的冤屈:“如果我想叛變的話,早就叛變了,又何必在大牢之中蹲上整整七年!” --這話是他對女兒管曉虹說的,也是對一切懷疑他的人說的。他能容忍人們對他投以輕蔑的目光,但絕不能容忍人們對他的信仰投以輕蔑的目光!

肅反鬥爭

初期的審乾運動如今已經成為了歷史,不可否認它是在“肅反”鬥爭的背景下進行的,用今天的尺度來衡量,的確留下了不少的遺憾。比如說如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如何堅持實事求是的處理原則。整整二十六個年頭啊!管文蔚默默地關閉了自己的心扉,默默地承受著潑向他的一切污水。唯有每年的春節來臨之際,只要沒有其他的任務,他便會對家人說:“走,咱們到無錫過年去!” --他喜歡那裡,那裡曾是他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地方,他將自己的汗水灑在了那片土地上;那裡曾是他率領解放大軍回到母親懷抱的地方,他將自己的愛奉獻給了那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