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凝

朱凝(1912~1980年),又名婉然、宛如、醒民、若萍,女,泉州北門後孝悌巷人。民國18年,朱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先後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秘書處文書科長、中共福建省委員會組織部幹事、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駐福州市特派員、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幹事、濟總宣傳部秘書長。“七七”事變去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後歷任中共魯西區黨委組織科長、冀魯豫區黨委組織科長、冀魯邊區幹部科長、渤海區黨委幹部科長以及天津工委組織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凝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80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958年,朱凝被任命為山東省淄博市工會副主席、博山電機廠的工會主席。1980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

人物生平

朱凝,民國元年(1912年)生。父兄旅居菲律賓經商。朱凝青少年時在泉州培英女中、晉江鄉村師範學校讀書。
民國18年,朱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共青團),在青年反帝大同盟中任組織委員,參加秘密活動,刻印並散發宣傳革命的小冊子和歌謠,介紹青年加入共青團。是年秋,經組織安排,朱凝轉廈門禾山中學。不久,因病停學回泉州,擔任共青團晉江縣委員會宣傳部長。
民國19年春,朱凝到廈門,任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秘書處文書科長。不久,調任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組織部幹事、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駐福州市特派員。民國20年,先後調任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幹事、濟總宣傳部秘書長、中共中央內部交通、中共河北省委秘書處文書科長等職。民國22年,朱凝在中共河北省委秘書處當文書科長時,由於叛徒出賣,於7月下旬被捕。朱凝帶著年僅周歲的女兒,被關押在國民黨憲兵三團團部。憲兵和偵緝隊對她軟硬兼施,都無法使她屈服。國民黨當局以“危害民國”罪名,判處她15年徒刑,解送南京第一模範監獄。
在獄中,為抗議蔣介石無理長期關押國際友人牛蘭、汪得利夫婦,抗議獄方限制政治犯的一切自由活動,要求改善獄中生活,朱凝和女政治犯進行4次絕食鬥爭,最終迫使獄方讓步。民國25年,朱凝和監獄的全部女政治犯被送進首都反省院。在院中朱凝拒絕反省,拒絕每天寫反省日記,公開抵制上“馬列主義批判課”。為此,她被關進小禁閉室。
民國26年春節剛過,反省院以恢復朱凝在反省院的自由,企圖離間女政治犯的關係。朱凝堅決回絕說:“我們要求全部被關進監房裡的人都得無條件恢復自由。”為此,她又被關進陰森潮濕、不見天日的第一號小禁閉室達四五個月。她用髮夾在粉牆上刻下“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燒來只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為留清白在人間”等詩句格言,並在牢門上刻下小碗大的屈原《桔頌》中“深固難徙”四個字,表達她堅貞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七七”事變後,關在反省院的政治犯陸續被釋放。朱凝卻一直被國民黨扣著不放,經八路軍南京辦事處3次指名要人,至9月底才被釋放。出獄後被送去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
民國26年底,朱凝被派到豫北參加抗日游擊戰爭,先後擔任中共豫北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婦女部長、青年部長,八路軍道清游擊隊政治處總支書記兼組織股長等職。民國27年,調回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婦女科科員、婦女委員會秘書。民國28年,調晉東南八路軍總部擔任野戰軍政治部民運部副科長。民國29年,隨軍到山東,歷任中共魯西區黨委組織科長、冀魯豫區黨委組織科長、冀魯邊區幹部科長、渤海區黨委幹部科長以及天津工委組織部長。在冀魯邊區黨委工作時,邊區司令員邢仁甫叛變,刺殺副司令員以及參謀處長等軍區領導人,企圖率部投降日軍。在這萬分緊急關頭,朱凝冒著生命危險,躲開邢仁甫的監視和盤查,穿越敵人層層封鎖,及時將情況報告冀魯邊區黨委,從而挫敗邢仁甫的陰謀,使邊區避免一次重大損失。
朱凝由於長期在惡劣的環境中對敵鬥爭,加上4年獄中生活的摧殘,身體受到嚴重損害,但她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
1958年,朱凝被任命為山東省淄博市工會副主席和博山電機廠的工會主席。在3年經濟暫時困難時期,她和工人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而且幫助經濟困難的工人,常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點營養品送給其他病人。她崇高的思想品德使人深受感動。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凝受到不公正待遇。由於她長期從事黨內組織工作,有人威逼她提供偽證,但她始終橫眉冷對,堅持原則,毫不妥協。
1976年,朱凝患癌症,於1980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在病危時,她留下遺言:“死後不要開追悼會,也不進八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