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立

朱中立

朱中立,名 緯,字中立,又字中孚,號拙翁,古徽州婺源茶院公(瓌)之六世孫、涇川朱氏之一世祖。

1,緯公世系

2,緯公生平簡介

3,緯公後裔繁衍概述

4,涇川朱氏在縣內分布概述

基本介紹

  • 本名:名 緯  
  • 別稱:城山府君
  • 字號:字 中立 又字中孚
    號拙翁
  • 所處時代:北宋末年--南宋初年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江西婺源
  • 出生時間:北宋嘉祐己亥(1059)年
  • 去世時間:南宋建炎己酉(1129)年
  • 主要成就:婺源茶院公六世孫、涇川朱氏始祖
緯公世系,緯公生平簡介,緯公後裔繁衍概述,涇川朱氏在縣內分布概述,

緯公世系

朱緯,古徽州婺源茶院公之六世孫、安徽省涇縣涇川朱氏之始祖。
茶院公,名瓌, 字舜臣,號古寮。 唐武宗二年壬戊生(842) ;先祖為吳郡新安人。 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880)避黃巢戰亂徙歙(今安徽歙具)之黃墩。 為陶雅偏將,曾率兵三千戍徽州婺源,因居焉。汪司空《武傳》載:“陶雅為歙州刺史,天佑三年州制置使武死,雅使衙內指揮朱瓌(gui)代之,因制置巡轄四縣”。即巡轄婺源、浮梁、德興、祁門 4縣,朱瓌(gui)於天福丁酉年(公元937年)離世,葬於婺源縣萬安鄉千秋里三都。
茶院公妻杜氏,卒與夫合葬。子有三人:長子朱廷傑,次子朱廷雋,三子朱廷滔。
朱廷雋(俊), 字文和。生於唐懿宗鹹通12年辛卯(公元871年),官南唐補常侍承旨,卒於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乙卯(公元955年),享年83歲,葬於婺源來蘇鄉安豐里湯村下園,地址在縣城北門關外。妻方氏,卒葬於萬安松岩里一都塘村杜屋之南。子有二人:長子朱昭元,次子朱昭亨出繼秀公。
朱昭元 ,字致堯 生於後梁末帝貞明元年(公元915)乙亥。宋太祖建隆壬戌(962)進士,行東南道從事大理評事;妻為馮氏夫人,繼配金氏 ,生子惟甫、惟則、惟節。昭元 卒於北宋雍熙三年丙戌(公元999),享年85歲。葬於歙縣來蘇鄉安豐里湯村父墓旁。
朱惟甫, 字全美 ,號歙溪府君。 生於南唐元宗保大5年(公元947)丁未,北宋時四門博士,卒葬於婺源萬安鄉一都松岩里。惟甫妻程氏 ,生子迪、振、郢。卒葬於婺源二十七都地名官坑嶺,名叫“樑上吊鐘”金斗形樑上,穴庚山轉作壬丙向。
朱振 ,字文舉, 號蘆邨府君。北宋雍熙丙申(公元996)生 ,葬於萬安鄉松岩里三公塢壬原。朱振妻汪氏卒葬於歙縣來蘇鄉安豐里湯村。生 緯(字中立,號城山府君,涇川朱氏始祖,卒葬於涇縣張香都鐵爐沖寶香嶺板鞍,穴坐西朝東)、絢(熹之祖也,字義之 號王橋府君 卒葬於婺源縣萬安鄉松岩里大王橋荊花塢)、彩(無傳)、發、舉五子。

緯公生平簡介

朱緯即茶院公之六世孫,字中立,又字中孚,號拙翁, 是振公長子, 絢公長兄,系文公之伯曾祖。歷官淮上,途經涇縣豐登鄉歇宿,見彼處土地肥沃,山水明秀,乃對兒旦曰:“居此則後其昌乎!乃居於豐登鄉。朱緯獨子旦,字文旭,號雅溪府君,涇縣涇川朱氏宗譜上說他“從父徙居涇之豐登鄉,地名城裡”。
朱緯生於北宋嘉祐四年(已亥年)(公元1059年),卒於南宋建炎三年(已酉年)(公元1129)。朱緯子旦生於北宋元豐辛酉年(1081),卒於南宋紹興庚午年(1152)。緯公、旦公父子約在北宋末年定居於安徽涇縣李村園(屬豐登鄉)。

緯公後裔繁衍概述

朱緯父子於涇縣之落腳處“地名城裡”,即古張香都李村園之“城山”。 朱氏族譜稱緯朱緯為“城山府君”。朱旦居處有小溪名雅水,就以雅溪為號,後世稱其為“雅溪府君”。
朱旦有三子:長子朱旺後遷青陽;二子朱興居張香都、北亭都等地;三子朱榮居涇南花林都紫陽村。。
朱興後裔極繁盛。據宗譜記載:李村園、謝壙沖、塘頭街、樓上、樓下、畢家沖、合溪、涌溪、杜城橫印橋、小溪、鮑村、白楊嶺、徐村、榔橋河、屏山、湖陂等等地大都是朱興後裔,還有的分支遷到涇縣西北的大成都(今小嶺、雲嶺、北貢等地的部分地區),以及涇縣東鄉的漕溪都。
朱榮後裔也極繁盛。遷居涇南花林都紫陽村的朱榮 7世孫朱武保遷田中都。9世孫朱正原遷梓里中隴。10也孫朱隆生遷龍坦。17世孫朱明應遷楊村,朱藕昌遷永定都罔上。朱鬧宗遷琴堂,朱虎關遷下宅。十八世孫朱廣昌遷洪村都霞潭,朱烈宗遷田中都朱村。13世孫朱天慶遷永定都,朱武鑼遷赤灘,朱開欽遷東園,朱天祿遷沙峰。18世孫朱文球遷上楊村。15世孫朱本清遷田中都中村大石里,朱本中遷琴溪。17世孫朱明項遷百林嶺山口,朱明傑遷馬頭螺絲塘。18世孫朱文雙遷赤淮。19世孫朱武賢遷狀元嶺。以上遷出者均繁衍成村落、支派。
還有不少朱氏後裔外遷的,如遷宣城的西坂頭、南湖周村盪、楊柳鋪、竹絲壩、水陽;遷旌德的十七都、十八都;遷寧國的港口鎮;遷銅陵的朱村耆、鳳凰耆;遷高淳縣永豐鄉;遷建德縣、繁昌縣、蕪湖縣、潛山縣、六安縣、英山縣等。還有遷江西南昌、湖北漢陽縣、辰谿縣、益陽縣;遷湖南常德襄陽縣、容城縣、衡州、黃州、黃梅;遷四川的重慶、中江縣的;遷雲南省、江蘇揚州、南京、蘇州等地的;遷上海、廣東、廣西、北京等地的,不勝枚舉。
以上是清乾隆期間朱氏繁衍遷徙盛況。乾隆以後繁衍、變遷因無資料可查,情況不清楚。

涇川朱氏在縣內分布概述

朱姓仍是涇縣的大族之一。朱姓不僅是東鄉“朱、胡、洪、鄭”四大姓之首,而且朱姓或以朱姓為主聚居的自然村落散布全縣各地,據初步調查有七十多處,分布在原黃田、浙溪、榔橋、安吳、蔡村、黃村、丁家橋、茂林、鳳村、銅山、蘇紅、昌橋、愛民、汀溪、章渡、孤峰、太元等十六個鄉(鎮)。
朱姓聚居的村落,尤其以原黃田、原浙溪、原安吳三個鄉朱姓最多。
原黃田鄉的獅村坦、屏山村、楊武坑、桂林村、菱角塘、楊武山、朱家門、合溪、丙子山、前坦、下眉山、九甲里、老屋、葉家嶺、河塌、文公、七甲祠、百路堪、徐村、八甲祠、蘇塘、蛟龍潭、白楊嶺、黃泥橋、塘頭街、百梁、李元、李塘馬嶺、老楊武坑,金沖、水碓、大灣、塘上、小溪村、保險莊、黃田、上黃田、洋船屋、敬休堂、高村、馬沖;原浙溪鄉馬渡橋、五甲祠、竹塢村、大莊、朱家;原安吳鄉十甲里、、楊村朱家、下榨里、沙峰州、油菜園裡,老屋村、四甲朱家;原昌橋鄉朱家、朱家灣、大朱村;丁家橋鎮楓坑朱家;原蘇紅鄉桃嶺朱家、上漕朱家;原愛民鄉楊尖朱家;原汀溪鄉聯合朱家村;原章渡鎮河沿朱村;原孤峰鄉楊泊湖朱家滂;原太元鄉冷水山朱家;蔡村鎮毛田朱家店、小康朱家澇。黃村鎮九義村朱家村;茂林鎮溪口朱家坑;原銅山鄉的麻嶺朱家;原鳳村鄉的長征朱沖山。
朱氏聚居五十戶以上大的村落,有原黃田鄉黃田、屏山、獅村坦、徐村、塘頭街、李園、小溪,浙溪鄉竹絲塢;原安吳鄉的十甲、四甲、楊村朱家、下榨、沙嶺洲;蔡村鎮朱家澇;丁家橋鎮的楓坑朱家等十五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