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

《本經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是春秋時期縱橫家鬼谷子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鬼谷子·本經》,"陰符",強調謀略的隱蔽性與變化莫溯,有很濃厚的道家色彩,歷代對它的註解都不在少數。《鬼谷子》上中卷十四篇(今存十二篇),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本經陰符七術》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本經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鬼谷子
  • 作品出處:《鬼谷子·本經
原文,譯文,注釋,作者簡介,

原文

損悅者,機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 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悅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辭。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悅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悅者,誓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譯文


減損雜念、心神專一是判斷事物隱微徵兆的方法。事件有偶然巧合,萬物都有成有敗。隱微的變化,不可不仔細觀察。所以,聖人用順應自然的無為之道來對待所獲得的情況,觀察言辭要與事功相結合。心神專一,是為了了解事物;減少雜念,是為了堅決行動。行動了,解說了,外界還是不贊同,聖人不強加辭令進行辯解。所以,聰明人不因為自己的主張而排斥掉別人的主張。
因而能夠做到語言扼要而不繁瑣,心裡虛靜而不亂想,志向堅定而不被擾亂,意念正當而不偏邪。適應事物的難易狀況,然後制定謀略,順應自然之道來作實際努力。如果能夠使對方圓轉靈活的策略不能實現,使對方方正直率的計謀不能確立,那就叫做“大功”。謀略的增減變化,都要仔細討論得失。要善於利用“分威”、“散勢”的權謀。發現對方的用心,了解隱微的徵兆,然後再進行決斷。總之,善於減損雜念而心神專一的人,他處理事物,就像挖開千丈大堤放水下流,或者像在萬丈深谷中轉動圓滑的石頭一樣。

注釋

①靈蓍:蓍是竹,占卜吉凶用的工具。
②幾危:機危的意思。
③合於事:核對某種事物。
④兌者:兌,目也。兌者,以心、眼察看外物。
⑤損者行之也:損是難念,要想排除這種難念,必須決心執行。
⑥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聰明人不可以老是滔滔不絕地雄辯而捨棄他人的言論。
⑦辭不煩:言論簡單而得要領。
⑧圓者不行,方者不止:圓便於轉動,方便於靜止。讓圓的不轉,方的不止(必然有大的力量才行)。
⑨分威散勢之權:權衡優勢擴散到四方的利弊。

作者簡介

鬼谷子(約公元前400年一公元前320年),名王詡,又名王禪,道號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祖籍朝歌(今淇縣) 城南。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數學星緯、兵學耀略、遊學勢理、養性修身及縱橫術,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週遊四方,廣交朋友。曾到過扶風池陽(今陝西省涇陽)、潁州陽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陝西寶雞眉縣、太白縣) 等地,後到雲夢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簾洞急居講學,創建中國古代第一座軍事學校一“戰國軍庠”。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聖的范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