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

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是由教育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檔案,旨在加強中醫藥教育巨觀管理,規範高等中醫藥教育專業設定,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和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不斷提高中醫藥教育質量而制定本標準,作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中醫藥類專業設定、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等工作的主要依據之一。編號教高廳〔2008〕3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
  • 字號:教高廳〔2008〕3號
  • 發布單位教育部辦公廳
  • 發布時間: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通知內容,附屬檔案內容,

通知內容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於印發《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等檔案的通知
教高廳〔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衛生廳(局)、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衛生局,有關高等學校:
為加強中醫藥教育巨觀管理,規範高等中醫藥教育專業設定,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和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不斷提高中醫藥教育質量,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專家研究制訂了《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高等學校專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高等學校專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高等學校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基本要求(試行)》、《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以上檔案將作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中醫藥類專業設定、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等工作的主要依據。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以往標準要求如與本檔案不一致者,以本檔案為準。
附屬檔案:
1. 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
2. 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
3. 高等學校專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
4. 高等學校專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定基本要求(試行)
5. 高等學校中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基本要求(試行)
6.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
教育部辦公廳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屬檔案內容

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
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
1.1 中醫基礎理論
1.1.1 目標
系統掌握陰陽五行、髒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疾病防治原則等基礎理論知識,能運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方法指導臨床實踐。
要求
1.1.2.1 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了解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概況。
1.1.2.2 掌握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了解陰陽、五行理論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1.1.2.3 掌握臟腑的生理功能、主要病理表現以及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熟悉臟腑與體華竅志液之間的聯繫。
1.1.2.4 掌握經絡的概念、組成、基本功能、主要臨床運用;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表里關係及具體的循行分布;奇經八脈的主要功能、分布規律以及督、任、沖、帶四脈的功能特點。了解經別、經筋、皮部、別絡的概念及基本功能。
1.1.2.5 掌握氣、血、津液的概念及其生成、運行和主要生理功能。熟悉氣、血、津液的相互關係。
1.1.2.6 掌握體質的概念、正常體質的主要分型、具體特徵。了解體質學說的形成、套用。
1.1.2.7 掌握六淫、癘氣、七情、飲食失宜的概念及致病特點;痰飲、瘀血、內生五邪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點。了解病因的概念、分類及勞逸失常、外傷等的主要致病特點。
1.1.2.8 掌握髮病的基本原理;邪正盛衰、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機變化。了解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1.1.2.9 掌握預防疾病的基本原則,以及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標本緩急、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等概念和臨床運用規律。
1.1.2.10 能運用所學的中醫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1.2 診法
1.2.1 目標
掌握中醫診察疾病的基本知識,熟練地運用四診及其合參的技能。
1.2.2 要求
1.2.2.1 熟悉“診法”的含義,中醫診法學的主要內容;中醫診斷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則。
1.2.2.2 掌握望神、望色的內容和臨床意義;熟悉望異常形體、望姿態和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的基本內容及臨床意義。了解望診的原理,局部望診的主要表現。
1.2.2.3 掌握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現和臨床意義,正確掌握舌診的方法;了解舌的形態結構、舌診原理和舌象分析要點;了解舌診研究進展。
1.2.2.4 掌握常見病理聲音的一般規律、特點及意義;熟悉常見病體氣味的特點和臨床意義;了解正常聲音的特點,病室異常氣味的臨床意義。
1.2.2.5 掌握臨床常見症狀的表現及其臨床意義;熟悉問診的意義及注意事項。
1.2.2.6 掌握正常脈象的特徵,常見病理脈象的特徵與臨床意義,相兼脈的組合與主病規律,正確掌握脈診的方法;熟悉脈診原理,脈象的生理變異;了解婦人脈、小兒脈和真髒脈的特點。
1.2.2.7 掌握按脘腹的內容和意義;熟悉按診的意義,按胸脅、按肌膚、按手足、按腧穴的內容和臨床意義。
1.2.2.8 能夠辨識正常神、色與病理神、色;正常舌象和常見病理舌象;常見病理聲音;正常脈象與常見病脈;按診常見病理表現等特徵以及臨床常見症狀的表現。
1.3 辨證
1.3.1 目標
掌握中醫辨證診斷的基本知識和主要內容,運用中醫的辨證方法對臨床常見疾病進行正確的辨證分析和診斷。
1.3.2 要求
1.3.2.1 熟悉中醫“辨證”的含義、主要內容;中醫辨證的基本原理和原則。
1.3.2.2 掌握八綱辨證的概念、基本證候表現與證候分析;熟悉八綱證候相兼、錯雜、轉化、真假等概念、病機與臨床表現。
1.3.2.3 掌握六淫證候、陰陽證候、氣血證候、津液證候中常見證型的概念、病機、臨床表現。
1.3.2.4 掌握各臟腑證候的病變範圍、常見症狀、病機特點,各臟腑常見證的概念、病機、臨床表現及相關證的鑑別;熟悉臟腑辨證是以臟腑(形體官竅等)病位為綱,並分辨病性的辨證方法;熟悉臟腑辨證的意義、運用範疇。
1.3.2.5 熟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的概念、病機及其各自的主要內容。
1.3.2.6 了解病情資料綜合處理的概念、意義;熟悉病情資料各屬性的含義、診斷意義;熟悉診斷思維各法的含義和特點;熟悉病名診斷的意義、疾病診斷的一般途徑、疾病分類的診斷意義及常見病類知識。熟悉各種辨證方法的主要特點、相互關係;證名診斷的要求;掌握辨病位、辨病性的主要項目。
1.3.2.7 熟悉中醫病曆書寫通則,門診病歷、急診病歷、住院病歷的書寫格式;熟悉主訴、現病史、病證診斷的書寫要求。了解病歷的含義、沿革;病歷的意義。
1.3.2.8 運用以主症為中心、四診合參的診斷思維方法及各種辨證方法的綜合技能,對臨床常見證候進行診斷。
1.4 中藥
1.4.1 目標
掌握中藥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各類功效藥物的基本知識;掌握臨床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藥的性能、功效和臨床套用知識,初步具備根據病證選用及配伍中藥的能力。
1.4.2 要求
1.4.2.1 掌握中藥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及毒性等藥性基本理論知識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中藥的配伍與用藥禁忌。熟悉中藥的炮製目的、方法、劑量的含義和確定依據。
1.4.2.2 了解中藥學的發展概況、中藥的產地、採集、炮製方法及藥物的劑量和用法。
1.4.2.3 掌握各類功效藥物的基本概念、性能特點、主治病證、套用與配伍、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
1.4.2.4 掌握150味臨床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藥的性能、功效、主治、套用、重要配伍、常用炮製品的臨床選用與使用注意事項,並了解主要道地藥材的產地、炮製的臨床意義、特殊的用量用法;熟悉50味臨床較常用中藥的性能、功效、主治,套用特點,特殊用量用法與使用注意事項(具體中藥由各院校自定);了解50味中藥的性能、功效、主治和特殊用量用法(具體中藥由各學校自定)。
1.4.2.5 掌握不少於30組功用相近中藥的比較(具體藥組由各學校自定)。
1.5 方劑
1.5.1 目標
掌握方劑配伍理論和常用代表方劑,理解中醫臨床遣藥組方的思路與方法,具備在方劑學理論指導下分析與套用方劑的初步能力。
1.5.2 要求
1.5.2.1 掌握方劑與治法的關係、方劑的組方結構與套用變化規律。了解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涵義以及常用劑型的特點及套用。
1.5.2.2 熟悉各類方劑的主要功用、適應範圍及其套用注意事項。
1.5.2.3 掌握80首常用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義與配伍特點,用方要點與注意事項;熟悉40首常用代表方劑的組成、功用、主治與配伍要點;了解30首方劑的功用與主治。
中醫學臨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2.1 內科
2.1.1 目標
掌握診治中醫內科疾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中醫內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
2.1.2 要求
2.1.2.1 掌握中醫內科辨證論治綱要,套用相關多學科基礎理論和內科基本知識指導臨床辨證論治。重點掌握臟腑、外感六淫、內生五邪、氣血津液(以痰、瘀為主)病證辨治概要。
2.1.2.2 掌握中醫內科的治療原則、常用治法。
2.1.2.3 掌握感冒、咳嗽、哮證、喘證、肺脹、肺癆;心悸、胸痹、不寐、痴呆、癇病、郁證;胃痛、嘔吐、泄瀉、痢疾、血證;脅痛、黃疸、積聚、臌脹、頭痛、眩暈、中風;水腫、淋證、癃閉、腰痛;消渴、內傷發熱、虛勞、厥脫、痹證、顫病等病證的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要點及辨證論治。掌握喘脫、厥脫、中風之中臟腑、癃閉之尿閉、胸痹之真心痛、外感高熱、血證及癇證發作等急、重證的處理措施,以及痹證劇毒藥物的使用、臌脹與水腫逐水劑的運用。
2.1.2.4 了解瘧疾、自汗、盜汗、肺痿、痿證、癲狂、噎膈、肥胖、呃逆、痙證、肺癰、癭病、痞滿、便秘、遺精、陽痿、耳鳴耳聾、痰飲、內科癌病等病證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2.1.2.5 掌握以下各組類證鑑別:
感冒——時行感冒 肺痿——肺癰
哮證——喘證 胃脘痛——真心痛
噎膈——反胃 泄瀉——痢疾
萎黃——黃疸 積聚——痞滿
臌脹——水腫 癭病——瘰癘
外感頭痛——內傷頭痛 淋證——癃閉
癲證——狂證 中風——厥證
痹證——痿證 吐血——咳血
虛喘——實喘
2.1.2.6 了解中醫內科的護理及預防知識。
2.1.2.7 能熟練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內科臨床中的參合套用和內科常見病證的診療常規與處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2.2 外科
2.2.1 目標
掌握中醫外科常見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要點、治療法則,以及常用的內治、外治方法。
2.2.2 要求
2.2.2.1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類、病因病機、陰陽辨證、辨膿、辨潰瘍形色、辨皮膚損害、辨肛門周圍腫物、疾病預後判斷等基本理論。掌握外科疾病的發病特點及防治原則。了解辨腫、辨痛、辨癢、辨麻木等基本理論。
2.2.2.2 掌握消、托、補內治大法以及膏藥、油膏、箍圍藥、摻藥、藥線引流、切開排膿、掛線等外治療法的基本理論。了解酊劑、砭鐮、結紮、擴創引流、墊棉等外治法的基本知識。
2.2.2.3 掌握暑癤、顏面疔瘡、手足部疔瘡、頸癰、有頭疽、無頭疽、發、丹毒、瘰癧、竇道、乳癰、乳癖、乳衄、乳岩、氣癭、肉癭、脂瘤、子癰、精濁、精癃、水疝、脫疽、燒傷、凍瘡、臁瘡、褥瘡、腸癰、毒蛇咬傷等的發病特點、臨床特徵、變化規律、診斷要點和防治方法。
2.2.2.4 熟悉蛇串瘡、疣、癬、疥瘡、濕瘡、癮疹、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油風、痔瘡、肛裂、肛漏、鎖肛痔等的診斷要點和防治原則。
2.2.2.5 了解臀癰、腋癰、走黃、內陷、流痰、乳核、破傷風、乳發、乳癧、乳癆、石癭、筋瘤、腎岩、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泌尿繫結石、腸梗阻、牛皮癬、紅斑性狼瘡、肛隱窩炎、息肉痔的診斷及治療要點。
2.2.2.6 掌握按觸法、穿刺法辨膿、甲狀腺、乳房腫塊捫診、腹部外科體徵檢查等檢查方法。了解前列腺直腸指診、白疕的薄膜及露滴現象檢查、肛瘺檢查等檢查方法。
2.2.2.7 掌握換藥、清創縫合及膿腫切開、刮疣、絲狀疣結紮、內痔注射術等操作方法。了解擴創引流術、皮膚活檢術、外痔切除術等操作方法。
2.3 婦科
2.3.1 目標
掌握婦科的四診、辨證、治法、用藥特點和方法,熟悉婦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2.3.2 要求
2.3.2.1 掌握月經與臟腑、經絡、氣血、天癸與胞宮的關係;掌握月經、帶下、妊娠、產育的生理與病理特點,熟悉四期攝生保健方法。掌握常用內治和外治方法。
2.3.2.2 掌握月經失調(月經先期、月經後期、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過少、經期延長)、閉經、崩漏、痛經、絕經前後諸證;帶下病、妊娠惡阻、異位妊娠、胎漏、胎動不安、子腫、子暈;產後發熱、惡露不絕、產後腹痛;陰癢、陰瘡、症瘕、不孕症等的定義、病因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辨證論治及預後轉歸的內容,特別是要掌握血證、痛證、熱證、厥脫等危重急證的類證鑑別及搶救原則。
2.3.2.3 熟悉經期間出血、經斷復來、妊娠小便淋痛 、妊娠小便不通、產後血暈、產後痙病、產後小便不通、產後小便淋痛的定義、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內容。
2.3.2.4 熟悉行經前後諸證:包括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經行口糜、經行浮腫、經行吐衄、經行情誌異常等的定義、診斷及辨證論治的原則。
2.3.2.5 熟悉婦產科常用診斷技術和特殊檢查的適應症、禁忌症、步驟方法及臨床意義。
2.3.2.6 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婦科臨床中的參合套用和婦科常見病證的診療常規與處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2.4 兒科
2.4.1 目標
掌握兒科的四診、辨證、治法、用藥特點和方法,熟悉兒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2.4.2 要求
2.4.2.1 掌握小兒生理特點、純陽學說和稚陰稚陽學說的內容以及對五臟有餘、不足的理解。掌握小兒常見發病原因及小兒病理特點,對小兒發病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理解。掌握小兒餵養保健方法。
2.4.2.2 掌握感冒、肺炎、喘嗽、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泄瀉、疳證、厭食、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驚風、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病毒性心肌炎、紫癜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變化轉歸和辨證論治。
2.4.2.3 掌握麻疹、風疹、猩紅熱、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的發病情況、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及預防隔離措施。
2.4.2.4 掌握胎黃、硬腫症的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
2.4.2.5 熟悉咳嗽、鵝口瘡、口瘡、積滯、遺尿、尿頻、汗證、胎怯、性早熟、夏季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流行性乙型腦炎、手足口病、多發性抽搐症、癲癇、五遲五軟、蛔蟲病、蟯蟲病的定義、診斷及治療原則。
2.4.2.6 了解幼兒急疹、嘔吐、腹痛、夜啼、臍部疾患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
2.4.2.7 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兒科臨床中的參合套用和兒科常見病證的診療常規與處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2.5 眼科
2.5.1 目標
掌握眼科的四診、辨證、治法、用藥特點和方法;掌握眼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2.5.2 要求
2.5.2.1 掌握眼與臟腑在生理上的聯繫;熟悉眼與經絡的關係和五輪學術的概念。
2.5.2.2 了解眼病的發生和發展變化與臟腑氣血功能的關係;熟悉常見眼病病因及其致病的臨床特點。
2.5.2.3 掌握眼科辨外障和內障、熟悉翳和常見症的辨證方法。了解眼科問診內容和視功能、眼前部、內眼、眼壓等檢查方法和內容。
2.5.2.4 掌握針眼、椒瘡、瞼弦赤爛、漏睛瘡、天行赤眼、火疳、聚星障、凝脂翳、瞳神緊小、綠風內障、暴盲(絡損暴盲、目系暴盲)等的病因病理、診斷、鑑別診斷、辨證論治。
2.5.2.5 熟悉胞生痰核、流淚症、漏睛、金疳、青風內障、青盲、圓翳內障、高風內障的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
2.5.2.6 掌握綠風內障、暴盲、眼外傷的急診處理
2.5.2.7 了解眼科常用診療操作的方法、適應症及注意事項。
2.5.2.8 了解中醫眼科護理特點。
2.6 耳鼻喉科
2.6.1 目標
掌握耳鼻喉科的四診、辨證、治法、用藥特點和方法,熟悉耳鼻喉科常見病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2.6.2 要求
2.6.2.1 掌握耳、鼻、咽喉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2.6.2.2 掌握望、聞、問、切四診在耳鼻喉科臨床中的參合套用和耳鼻喉常見病證的診療常規與處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2.6.2.3 掌握耳瘡、耳脹耳閉、膿耳、耳鳴耳聾、耳眩暈、鼻窒、鼻鼽、鼻淵、鼻衄、喉痹、喉喑、齲齒、牙宣、口瘡等病的診斷和辨證治療要點。
2.6.2.4 熟悉旋耳瘡、鼻槁、鼻損傷、乳蛾、喉癰、喉風、骨鯁等病的診斷和辨證治療要點。
2.6.2.5 了解耳鼻喉科常用的診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2.6.2.6 了解中醫耳鼻喉科護理特點。
2.7 骨傷科
2.7.1 目標
掌握中醫骨傷科的基本診療知識和常見病的檢查診斷及一般處理方法。
2.7.2 要求
2.7.2.1 熟悉人體四肢、脊柱骨骼、肌肉及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的解剖結構和特點;掌握四肢、關節和脊柱的臨床常見檢查方法和神經功能檢查方法。
2.7.2.2 掌握損傷內治法的治療原則及常用方藥,熟悉其辨證診斷,了解損傷的病因病機和分類。
2.7.2.3 掌握常用外固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套用原則,熟悉骨傷科施行的各種外治法。
2.7.2.4 掌握鎖骨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幹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橈骨下端骨折、腕舟狀骨骨折;股骨頸骨折、股骨髁間骨折、股骨幹骨折、髕骨骨折、脛腓骨幹雙骨折、踝部骨折脫位、跟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脫位、骨盆骨折的基本概念、分類、特徵、併發症以及骨折的診斷和治療原則,了解骨折的癒合過程、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骨折的臨床癒合時間。
2.7.2.5 掌握顳頜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肘關節脫位、小兒橈骨頭半脫位、髖關節脫位;肩周炎、頸椎病、網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腫、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脛骨結節骨骺炎、跟腱損傷、跟痛症、拇外翻、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綜合徵、腰椎管狹窄症,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外傷性截癱等脫位、筋傷病的概念、診斷和治療原則,熟悉其分類和併發症。
2.7.2.6 掌握化膿性骨髓炎、骨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性關節炎等常見骨病的基本診斷和治則。
2.7.2.7 熟悉全身各部練功鍛鍊的方法。
2.8 針灸科
2.8.1 目標
掌握經絡、腧穴、刺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以及針灸臨床診察、辨證、治法特點和常見病證防治方法。
2.8.2 要求
2.8.2.1 掌握十四經脈循行及主治概要;了解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與四海的臨床意義。
2.8.2.2 掌握腧穴的分類、定位方法;130個常用腧穴的歸經、定位及重要腧穴的主治及針刺方法。
2.8.2.3 掌握毫針法、灸法的基本知識、操作方法;熟悉其適應範圍和注意事項。
2.8.2.4 掌握針灸治療原則、處方組成規律、常用配穴法;掌握特定穴內容及臨床套用。了解經絡證治及八綱辨證對針灸臨床的指導作用。
2.8.2.5 掌握中風、眩暈、頭痛、面癱、痹證、腰痛、脅痛、蛇丹、痿證、不寐、哮喘、胃痛、腹痛、泄瀉、痛經等病證的辨證和處方配穴。
2.8.2.6 了解驚暈厥、驚悸怔忡、小兒腦癱、風疹、咳嗽、癃閉、遺尿、胎位不正、扭傷、目赤腫痛、牙痛、咽喉腫痛、耳鳴耳聾、鼻淵、近視等病證的針灸治療方法。
2.9 推拿
2.9.1 目標
熟悉推拿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領以及推拿臨床診察、治法特點和常見病證治療方法。
2.9.2 要求
2.9.2.1 掌握推拿的治療適應症和禁忌症。了解推拿的作用原理、治則治法,常用輔助方法及推拿意外的預防與處理。了解推拿常用的診斷方法和練功方法。
2.9.2.2 熟悉擺動類、摩擦類、振動類、擠壓類、叩擊類基本手法的動作要領及其在人體各部的運用;熟悉運動關節類手法的動作要領、臨床套用和注意事項。
2.9.2.3 熟悉小兒推拿的特定穴的特點、位置、操作,主治和臨床套用,熟悉常用小兒推拿手法。
2.9.2.4 熟悉落枕、肩周炎、頸椎病、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小兒腹瀉、小兒疳積、小兒肌性斜頸等病證的病因病理、檢查、診斷和推拿治療方法。
2.9.2.5 了解胸脅迸傷、椎骨錯縫、四肢軟組織損傷、泄瀉、便秘、胃下垂、高血壓病、痛經、小兒咳嗽、小兒哮喘、小兒驚風、小兒遺尿等病證的檢查、診斷和推拿治療方法。
2.10 養生
2.10.1 目標
熟悉中醫養生調攝的基本理論、原則,掌握常用養生的方法和特點。
2.10.2 要求
2.10.2.1 熟悉中醫養生學的基本觀點,掌握天人相應、調和陰陽、形神共養、協調臟腑、疏通經絡以及扶正祛邪、綜合調養等基本原則。
2.10.2.2 熟悉天年、壽征概念,了解人體衰老的生理變化及影響衰老因素。
2.10.2.3 掌握調攝情志、傳統健身、飲食藥膳等常用養生方法及其作用原理。
2.10.2.4 了解娛樂、沐浴等非藥物療法養生保健、促進機體康復的機理。
2.10.2.5 結合相關學科,了解藥物、針灸、推拿按摩等常用養生方法。
2.10.2.6 熟悉不同年齡、不同體質類型、不同季節、不同區域人的養生原則。
2.10.2.7 能根據具體對象的情況,實施辨證調攝、綜合養生。
中醫經典理論知識與套用
3.1 目標
掌握《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學術思想、理論體系及基本內容,熟記重要原文,為繼承和發展中醫學術、能運用經典理論指導臨床實踐打下基礎,培養閱讀和初步分析古典醫籍的能力。
3.2 要求
3.2.1 《內經》
3.2.1.1 了解《內經》的成書背景、理論體系的建構方法和學術特點以及《內經》在中醫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2.1.2 掌握《內經》陰陽五行學說、精氣學說以及唯物主義生命觀、疾病觀、形神觀、整體觀、治療養生觀等基本觀點。
3.2.1.3 掌握《內經》中藏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治法、養生等學說的基本理論、主要內容,熟記主要原文。
3.2.1.4 熟悉《內經》中關於熱病、咳嗽、痛證、風證、痹證、痿證、厥證、腫脹、癉、癲狂等常見病證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方法、治療法則及其相關原文。
3.2.1.5 了解《內經》中體質醫學、心理醫學、氣象醫學、地理醫學及時間醫學等方面的有關知識。
3.2.1.6 通過原文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在臨床實踐中運用《內經》的理論、原則、方法和藉助參考書閱讀和研究中醫古典醫籍的初步能力。
3.2.2 《傷寒論》
3.2.2.1 了解《傷寒論》的沿革、學術淵源、學術成就及其對中醫藥學發展的影響。
3.2.2.2 掌握“六經”的基本概念和六經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熟悉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的關係。
3.2.2.3 掌握六經病證的病因、證候、病機、治法、方藥,掌握六經病中主要兼證、變證、類似證的病因、證候、病機、治法、方藥,熟悉或了解其它次要兼證、變證、類似證的病因、證候、病機、治法、方藥。掌握《傷寒論》的基本治療原則,並能夠靈活運用。熟悉《傷寒論》中某些方藥的特殊使用方法與善後調護方法。了解六經病證的治禁、傳變、預後等。
3.2.2.4 熟記《傷寒論》重要原文100~120條(六經提綱條文、有原則指導意義的條文、有具體診察方法或辨證方法的條文、方證兼備的主要條文)。
3.2.2.5 通過原文學習,能將《傷寒論》以六經辨證方法為主體的辨證體系套用於臨床,指導診治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正確地使用《傷寒論》中介紹的診察方法、辨證方法和治療方法。
3.2.3 《金匱要略》
3.2.3.1 了解《金匱要略》書名含義及其沿革。
3.2.3.2 掌握《金匱要略》以病為綱,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診治雜病的醫學模式。掌握臟腑辨證與八綱辨證相結合的辨證方法。
3.2.3.3 掌握《金匱要略》在疾病預防、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諸方面所提出的理論原則。
3.2.3.4 掌握書中濕病、百合病、狐蜮病、歷節病、血痹、虛勞病、肺痿、咳嗽上氣病、奔豚氣病、胸痹、心痛病、腹滿病、寒疝病、肝著證、腎著證、痰飲病、消渴病、水氣病、黃疸病、血證、嘔吐病、下利病、腸癰、妊娠腹痛、妊娠下血、產後腹痛、及婦人雜病之梅核氣、髒躁、月經不調等部分雜病病證在病名概念、病因病機、病證分類、治療法則、辨證分型、組方用藥、藥後護理和預後判斷等方面的內容。
3.2.3.5 了解書中痙病、暍病、陰陽毒病、瘧病、中風病、肺癰、宿食病、脾約證、小便不利病、淋病、噦病、蛔蟲病、婦人陰吹、婦人雜病腹痛等部分病證的辨證論治內容。
3.2.3.6 掌握《金匱要略》常用方劑的藥物組成、主治功效、及特殊藥物的炮製、煎服方法等內容。
3.2.3.7 熟記重點原文不少於50條(包括提綱條文、有原則指導意義和方證具全的主要條文)。
3.2.3.8 通過原文學習,能熟練運用臟腑與八綱辨證相結合的辨證方法,注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具有運用《金匱要略》對有關病證在理法方藥諸方面的論述內容以診治同類疾病的能力。
3.2.4 溫病學
3.2.4.1 了解主要溫病學家的代表著作和主要學術思想。
3.2.4.2 掌握溫病的特點和範圍、病因、發生髮展規律。
3.2.4.3 明確溫熱與濕熱兩類溫病的主要區別及主要證候表現。了解新感、伏氣的含義及兩類溫病的主要特點。
3.2.4.4 掌握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論治體系,熟悉有關主要證候及其病機、主要治則治法。了解衛氣營血與三焦辨治理論的區別與聯繫。
3.2.4.5 熟悉溫病辨舌驗齒、辨斑疹白診斷要點和臨床意義及主要症狀的臨床表現和病機。
3.2.4.6 掌握溫病的主要治法及其作用、適應證和代表方。
3.2.4.7 掌握風溫、春溫、暑溫、濕溫、伏暑、秋燥、爛喉痧;了解溫疫、瘧疾、霍亂等病的概念、發生原因、主要病理變化、辨治要點、主要證候的主證、治法、代表方。
3.2.4.8 了解《溫熱論》、《濕熱病篇》、《溫病條辨》的主要學術思想和這些原著的主要內容。
3.2.4.9 通過原文學習,初步掌握溫病診法、常見溫病的臨床資料收集和綜合分析方法,並能根據辨證結果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
3.2.4.10 重點背誦《溫熱論》前10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