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會學

未來社會學

未來社會學,是指研究社會未來性質、特點、趨勢的社會學分支學科。在時間上偏重於研究社會的中、長期未來。分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理論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過程的發展變化;未來研究的方法論、技術方法和未來發展變化的規律等。套用研究著重於為特定的社會發展規劃提供依據和預測。1971年美國社會學家貝爾主編的《未來社會學》出版標誌著未來社會學成為獨立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來社會學
  • 外文名:sociology of the future
  • 別名:社會預測學
  • 意義:尋求控制和創造社會未來的途徑
  • 作用:社會未來發展變化的前景和規律
起源發展,研究內容,理論方法,主要學派,發展趨勢,未來研究,

起源發展

人類對社會未來的探索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活動。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未來的研究和預測,是這種活動走向科學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世紀以來,探索社會未來的活動,經歷了4個歷史時期:①倡導時期(1902~1930)。英國作家H.G.威爾斯主張,應當把探索社會未來的活動作為一種科學活動來對待。②未來主義社會心理學時期(1930~1943)。以美國社會心理學家N.伊斯拉埃利為首的一些學者,把科學地探索社會未來的活動定義為未來主義社會心理學。③未來學時期(1943~1971)。德國政治學家O.K.弗勒希特海姆把研究未來的各種科學活動,其中包括探索社會未來的科學活動,統稱為未來學。④未來社會學時期(1971~ )。對社會未來的科學探索活動日益走向專業化和系統化,並被命名為未來社會學。未來社會學成為獨立學科的一個重要標誌,是1971年美國社會學家W.貝爾和J.A.毛主編的《未來社會學》的出版。70年代後,這門在已開發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新學科開始傳播到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

研究內容

未來社會學以社會的未來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時間上偏重於研究社會的中、長期未來。主要特點是把科學、價值觀念、制訂政策三者結合起來,並和社會機構、團體的發展戰略決策緊密聯繫。它分為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兩個部分。理論未來社會學主要研究:①有關社會現象、社會過程、社會問題(如社會勞動就業、社會生活方式、社會政治活動、婚姻、家庭、教育、科學的社會影響、藝術、宣傳、社會集團、社會機構、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形態、社會成員的活動等)的各種科學預測和未來研究成果,並在歸納、整理、分析、比較、評價、綜合此類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對社會未來發展的總看法和指導社會行動的理論;②用於從事社會未來研究的方法論、技術方法及其運用,以形成未來社會學的方法論和技術方法體系,指導社會未來預測和未來研究實踐。套用未來社會學著重從事為特定的社會發展規劃、計畫、管理、決策和發展戰略提供依據的社會未來研究或未來預測,通過社會發展的可行性研究、社會早期警報系統服務、社會發展藍圖和社會協調發展行動方案的設計等,為解決具體社會問題、防止社會現象的不良發展前景、促進社會發展進程和滿足其他具體社會需要,提供諮詢服務。

理論方法

未來社會學理論是在研究和揭示社會長遠發展規律的過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理論有:
①未來形象論
由荷蘭未來學家F.L.波拉克在《未來的形象》(1961)一書中提出。認為人們對社會未來的構想(即社會未來形象)有主次之分,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們現在的社會行動。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未來形象的興衰,是社會文明興衰的先導。只有不斷用積極、理想的社會未來形象指導社會行動,社會文明才能免遭於難。
②長遠目標論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K.E.鮑爾丁。他在《20世紀的含義》(1964)一書中提出,社會的長遠發展受社會長遠目標的制約,人類能否塑造和改變社會的未來,取決於人們為之奮鬥的長遠社會目標。人類過去的目標已不再適合於現代社會,必須確立新的長遠目標,社會才能走向理想的未來。
③未來衝擊論
由美國未來學家A.托夫勒仿照文化衝擊論在《未來的衝擊》(1970)一書中提出。認為社會變革呈加速度前進狀態,未來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將使人類面臨巨大的衝擊。人們必須從心理、生理、教育、科學研究、訓練等方面提前作好準備,才能使社會不至於在未來的衝擊下崩潰。
④未來選擇論
由美國的J.麥克黑爾和法國的Bde茹弗內爾等未來學家分別在《未來的未來》(1969)和《推測的藝術》(1967)等著作中提出。強調社會是在許多因素的作用下發展前進的,因而其發展前景具有多種可能性。社會如何向前發展,將取決於人們在各種可能性中所作的選擇。
⑤決策時滯論
代表作是美國未來學家E.科尼什等的《未來研究》(1977)。認為今天的社會決策難以改變短期(5年以內)的社會發展,但卻可以急劇改變中期和長期 (5~20年)的社會發展。要改變社會的中期未來和長期未來,必須在現在作出明智的決策。在現在的決策及最終影響之間存在著時滯。
未來社會學綜合地運用哲學社會學及其他社會科學、未來學預測學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特爾斐專家預測、前景方案、形態學分析、社會統計方法、內容分析、系統分析和其他社會調查或社會研究方法。在現代未來社會學研究中,定量方法已日益普及,但定性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學派

未來社會學有3個主要學派:①經院學派,又稱後工業社會學派。以社會學家為主,著重從社會學角度探索社會的未來。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未來學家D.貝爾,他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1973)一書中系統闡述的後工業社會學說為主要理論,斷言人類社會將走向後工業社會的未來。②羅馬俱樂部學派,又稱悲觀學派。以羅馬俱樂部成員為核心,代表人物是俱樂部主席、義大利學者A.佩切伊。著重從全球的角度探索人類社會的未來,主張通過全球合作,擺脫人類困境,並為此設計了許多方案。羅馬俱樂部成員D.L.梅多斯等人在《增長的極限》(1972)一書中提出零增長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③赫德森學派,又稱樂觀學派。以美國赫德森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為核心,代表人物有所長H.卡恩。對社會的未來持樂觀態度,在觀點上同羅馬俱樂部針鋒相對,相信社會的增長和發展是無極限的。代表性理論是在卡恩等著的《今後200年》 (1976)一書中提出的大過渡理論,認為人類社會已進入一個為期 400年(1776~2176)的經濟社會大過渡時期,目前正處於這個時期的中點,大過渡時期完成之後,人類社會將走向另一個偉大時代。

發展趨勢

未來社會學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其理論、方法論和技術方法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實際套用方面,其社會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它的主要發展趨勢是:①不斷加強學科建設,逐步完善自身的理論、方法論和技術方法體系;②進一步加強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綜合運用,以提高未來社會學研究的科學化水平;③更多地開展實際套用研究,通過為各種社會決策服務,提高自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發揮未來社會學的社會功能。

未來研究

未來學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傳入中國。中國學者通常把未來社會學稱為社會預測學,並把它看作是未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7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偏重於理論和方法論研究,主要探討學科建設、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預測學理論和方法論體系等問題。80年代以來,中國的社會預測工作者開始運用未來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圍繞中國的社會發展問題,從事為中國社會發展規劃和社會發展決策服務的套用研究。社會預測活動和社會未來研究活動,在中國未來研究會、國務院社會經濟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和許多社會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已得到普遍地開展,中國的未來社會學正處於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並行發展的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