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嶺後村

木嶺後村

木嶺後村為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西北方的一個小村莊,原名望嶺後村,主姓汪。因“望”和“木”在當地方言中讀音相同,久而久之便成了木嶺後村。東與汪滿田村接壤,南與桂林鎮西坑村、跳嶺村交界,西、北與上陽尖毗鄰。全村8個村民組,2004年月12 月村村撤拼,木嶺後村為汪滿田所轄的一個村,面積8平方公里,總人口980人,總戶數160戶。本村物產豐富,盛產茶葉、貢菊、辣椒、菸草、筍乾、火腿等,茶葉尤為著名,為著名的茶葉之鄉,是革命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木嶺後村
  • 外文名稱:mulinghou
  • 別名:望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安徽黃山歙縣溪頭鎮
  • 政府駐地:安徽黃山歙縣溪頭鎮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345291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西北方
  • 面積:8平方公里
  • 人口:1200
  • 方言:歙縣話
  • 氣候條件:濕潤
  • 著名景點:天靈山、上陽尖
  • 海拔:1402米
自然地理,地名由來,民俗活動,主要物產,革命老區,地圖信息,

自然地理

地處深山區,山脈皆屬黃山余脈,其主幹來脈為湯嶺東支古黃孽山支脈(今屬黃山—大會山山脈),最高峰上陽尖(又名南雲山),海拔1402米,為本地方圓幾十里內除黃山外的最高峰。木嶺後一帶的高峰還有五龍過谷(1295米)、仙人石尖(1268米)、大腳山(1120米)、帽鷹尖(697.7米)、竦嶺尖(657米)、桃嶺(620米)、大山尖(633.8米)、烏龍尖(631.5米)等。本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土壤肥沃,物產豐富。 木嶺後境內層巒疊嶂,山高谷深,風光秀麗。

地名由來

不知在某年某月,應該是因為開拓土地,汪滿田的部分村民開始往山上搬遷,逐漸便形成村落,取名木嶺後村,村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木嶺後村與汪滿田村相鄰,在汪滿田村的西邊,中間隔一座小山嶺,當地叫木嶺。小時聽母親說,在某某年間,那時人煙稀少的汪滿田村,生活著一對母子,兒子常年到山背後的深山裡(木嶺後)打柴,以賣柴為生。深山中偶爾有猛獸出現,年邁的母親擔心兒子的安危,希望兒子每天平安回家。每天傍晚,母親便坐在自家門口,趁著夕陽,望著山嶺,盼著兒子的身影,只要看到山嶺上有人影走動,母親就知道兒子回來了,便安心地轉身回屋做飯去了。
由於天天望著那山嶺,時間久了,山嶺的名字便成了“望嶺”,“望嶺”後面的村子自然就叫望嶺後村了。當地的“望”字讀音和木頭的“木”字讀音相同,時間久了也就成了木嶺後了。

民俗活動

1、社公祭、土地祭
每年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舉行次,俗稱春社、秋社。嘉靖五年(1526)規定,里社祭祀要備辦豬羊祭品,依式書寫祭文,由里約正副“率領一里人戶致祭”。舉祭儀式,須冠帶禮生若干人,“五行五獻”,“並讀抑強扶弱之詞”。祭畢舉行會飲。村(族)社祭,輪推社首若干人,以族(祠)田,社田之租舉行祭祀,或將社屬支丁分成若干“分”輪值舉祭,負擔所費。屆時全族(村)男丁齊集社屋焚香燃燭拜祭,然後到宗祠祀祖,供社胙於先人靈前。春社供品以米 、豆腐等糧食製品為主,祭祀以祈禱許願為主。秋社供品以豬頭加祭。社祭時,村長春徽戲班自學徽戲上演數場,稱“社戲”。解放後停止。春社秋社則以米糕、裹粽代替。前、後門分大小社,大社以糯米粽、小社以蒸米糕為主,社節日請親戚朋友聚會,並將粽、米糕散發親友,以示祝福。大、小社兩門輪流接替。土地祭以每年“二月二“、“八月一”兩次。二月二除供三牲、酒飯,謂“福禮”,焚香化紙,還要剪寸許長麥桿和黃豆共炒,到田、地里祭拜撒酒,謂之“炒蟲”。若當年年成大熟,八月初一即行祭會,請僧道前來誦經,並備足香紙、鼓樂抬土地公、土地婆神像游村,僧道化妝成“五猖神”,手執鋼叉、鐵鏈到各家豬牛欄轉一圈,各家亦燒紙錢配合,謂之驅瘟保畜,各家游到即抬土地神像歸座。
木嶺後村廟木嶺後村廟
過年過節做的食品過年過節做的食品
2、保熟節
每年農曆六月初一,每家每戶都要用麵粉製成“苞蘆穗形糕”及圓形、三叉形淡、鹹、甜包,用米粉蒸糕,俗稱“米粉”,作供去土地廟、社公廟,自家田地祭拜,祈保五穀大熟。供祭後,麵包、米粉糕遍餼親友以散福。
3、木嶺後嬉魚燈
木嶺後燈會是汪滿田燈會的分支,從2001年開始木嶺後8個生產小組根據從汪滿田所屬祠堂成立了5個燈會分支。每年從正月十三開始到正月十六舉行燈會。由於木嶺後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間,在山上舉辦燈會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燈會照片燈會照片

主要物產

1、黃山毛峰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木嶺後村為黃山毛峰核心產區之一,木嶺後村出產的黃山毛峰為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產品。
黃山毛峰乾茶圖片黃山毛峰乾茶圖片
2、黃山銀鉤
因彎曲似鉤,毫白如銀而得名。黃山銀鉤1972年首創於歙縣木嶺後村,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製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葉專家們的關心指導下,經過茶農的數年試製,千錘百鍊,才於1979年定型彎鉤狀,並定名為黃山銀鉤。黃山為地名,銀鉤指品質。黃山銀鉤主要產地在大谷運鄉的雙河口村和木嶺後村。這兩個地方所產的銀鉤稱道地銀鉤。茶園多分布在黃山山脈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瀰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地方。黃山銀鉤是用茶樹良種“滴水香”採制而成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經過精心製作,成茶品質獨樹一幟。外形纖嫩鉤曲,色澤黃綠油潤,高香持久,味濃鮮醇,回味甘甜,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完整。
黃山銀鉤乾茶圖片黃山銀鉤乾茶圖片
3、黃山綠牡丹
黃山綠牡丹花茶黃山綠牡丹花茶
為創新名茶,屬綠茶類,創製於1986年,主產區位於歙縣東鄉木嶺後村的上陽尖、仙人石一帶。歙縣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術,造就了綠牡丹茶的色、香、味、型,是深受遊客喜愛的茶葉品種。黃山綠牡丹茶採制技術要求較嚴格,做到“三定”“六不採”:即定高山名鎲,定不施化肥、農藥,定滴水香優良品種。病蟲為害和受傷芽葉不採,對夾葉和魚葉不採,露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瘦弱葉芽不採,不合標準的芽葉不採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術,造就了綠牡丹茶的色。採回後,當天製作。黃山綠牡丹茶的質量標準,要求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勻整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徑約5.5公分,花蒂直徑約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徵是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 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後,那一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一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專家說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後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欣賞,為茶中一創新。”2007年3月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開幕式上,黃山綠牡丹就曾被國家主席胡錦濤作為國禮茶親手贈送給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黃山貢菊圖片黃山貢菊圖片
4、黃山貢菊
在木嶺後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出產的黃山貢菊色白、蒂綠、花心小,均勻不散朵,質柔軟,氣芳香,味甘微苦,品質優良,色、香、味、型集於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5、木嶺後高山筍乾
   木嶺後海拔500—1500公尺高度,有多條條蜿蜒向上十幾里長的天然竹林岙,東西橫向覆蓋著南雲山背脊。這一帶深山岙、坑中的山農自古世代採制筍乾,自名“木嶺後高山筍乾”。木嶺後高山筍乾製作工藝講究,須經削、剝、煮、配料、烘、湯、分級等工序後成型。木嶺後高山筍乾型級有白蒲頭、筍尖、肥挺、盤筍等,其包裝別具一格,是食用和饋贈貴賓的佳品。正宗木嶺後高山筍乾歷來銷往滬杭、港澳、南洋等地,因其風味獨特,鮮嫩無雙,任何食品不可媲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木嶺後高山筍乾木嶺後高山筍乾

革命老區

木嶺後村是皖南遊擊隊的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以胡明為書記的中共涇旌太中心縣委在九月自旌務王家莊根據地來到歙縣東鄉與北鄉及績溪縣交界處上陽尖,開闢根據地,游擊隊員發展到90多人。木嶺後村葉元良成為本地區第一個游擊隊保壘戶,其家也成為中心縣委流動駐點之一。1945年10月,皖南遊擊隊將游擊區擴大到汪滿田一帶,中心縣委游擊隊先後落腳在葉元良家及竹嶺汪永進家。1947年10月,皖南地委遷到汪滿田,臨時建立了黃東委。1948年5月初,在汪滿田正式成立中共黃東工委,同時成立並隸屬黃東工委歙績、旌績、歙太三個工委。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中共黃東工委批准在汪滿田建立新民鄉,俗稱游擊區民主革命鄉政府。 1934年11朋27日,方誌敏率主力分路北上箬嶺去甘棠,其一九師第三團在木嶺後西山降與國民黨補一旅遭遇,血戰一開,團長王青山以下十八人當即陣亡,轉移途中又有九名重傷員犧牲,紅軍撤走時,當地民眾就地埋葬了烈士。2005年經縣政府批准,在木嶺後村松源橋頭建造紅軍烈士紀念碑,2006年3月被縣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西山降”紅軍烈士紀念碑已成為大谷運中心學校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木嶺後革命烈士紀念碑木嶺後革命烈士紀念碑
1948年11月13日,吳文瑞、王保實、陳洪率原黃東大隊二連和地委警衛連一個排,度120多人搶,攻打黃村碉堡後回竹嶺駐地宿營,由於叛徒江受盛(綽號小羅漢),國民黨特務汪徽倍、汪運東等告密並帶領保四團和縣武裝500多人進剿木嶺後竹嶺,凌晨包圍了游擊隊宿營地。經激烈的突圍戰,擊斃保四團8人,擊傷9人。游擊隊6人犧牲,3人受傷,最後突圍成功。國民黨軍隊燒毀了葉元良房屋無功而返。在戰鬥中,我軍排長汪金?(音lou3,門裡一個犬字)、事務長鮑水生、戰士程根水、洪觀定、史江等6同志壯烈犧牲。為撫慰英靈,歙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11月特立此碑。
1979年11月19日,木嶺後被縣革委會確定為抗日根據地。

地圖信息

地址:黃山市歙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