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庵(江西鄱陽朝陽庵)

朝陽庵(江西鄱陽朝陽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佛教廟宇。在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瓦屑壩村境內的紫金崗上。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饒州府現為鄱陽縣城,俯瞰石澗湖,南臨陽門口,北接國家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陽庵
  • 地理位置:江西鄱陽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朝陽庵
北京地區,江西鄱陽地區,天津市薊縣區,安徽省望江縣,

北京地區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軍莊鎮東陽坨村。始建於明朝,清代重修。庵臨街而建,坐北朝南,有兩層殿宇,前殿為山門殿,屬硬山調大脊式建築。正脊用灰磚砌築,雕刻出“大鵬金翅鳥”以及花卉的裝飾。大脊兩端為黃色琉璃吻獸,為明代的原物,尾部高卷,上唇較長,造型生動。正殿為釋迦佛殿,殿堂古樸莊嚴,正脊吻獸頗具地方建築特色,頂覆石望板,灰筒子瓦,檐下的飛檁遒勁有力。東、西廂各有配殿三間,形成一嚴謹的院落。附近古蹟眾多。東有思漢嶺,傳說漢代蘇武出使匈奴從此經過,故而得名。東南香峪山有清代饒余郡王的家族墓地。軍莊村北有將軍山,明嘉靖三十年(1551)曾在此建造兩處兵營堡壘,至今城牆堡壘仍清晰可見。西北的灰峪村有一山洞,名“仙人洞”,為石灰岩溶洞,洞口因附近石灰窯的渣土堆積,僅剩下高約0.5米、長約2米的一道縫隙,伏身而入,裡面仿佛一座大廳,洞壁上殘存古人題詞墨跡。

江西鄱陽地區

明末清初發生兵變,南天寺松影和尚,為避兵災,攜帶文物隱居於蓮湖鄉瓦屑壩村紫金崗上。因見此地風景幽雅,三面環水,一面環山,即對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開山結廬奉地藏王菩薩於此。故名“朝陽庵”。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了。
“文革”時雖遭毀壞,但香火始終不斷,隱居到北面的國家山上的紫竹林中傳承到二十世紀末。1997年,在張彩鳳居士和釋慧慈法師的帶領下,四眾弟子、善男信女踴躍發心,將朝陽庵修葺一新,成為具有古香古色的佛教活動場所。現今的朝陽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每年香客絡繹不絕,被稱為鄱陽最具規模的二堂寺院。

天津市薊縣區

薊縣50所寺廟之一,位於薊縣官莊鎮東後子峪村,“神州第一松”就在這個不起眼的院落里,走進一個不起眼的院落,立即感到一陣蔭涼,蟠龍松隨即呈現在眼前。
院內石碑為提供線索:“朝陽庵,始建於明,重建於晚清……院內有松一株,虬枝橫出,蟠繞空際,遮陰半畝,俗稱‘蟠龍松’,為薊郡之奇觀,京津之佳境,自昔迄今,松依庵存,庵因松顯……”
院內原有兩座大殿,前供觀音,後供佛,但因“文革”時毀壞其中一座(此段歷史不詳),後重修大殿西移十米,南移十八米。庵前修兩座井亭,兩眼井有龍眼之象徵。但位於東方的井亭已經因為失火而燒的半毀,現在兩井尚存,但已枯竭。
院內有一古松,樹齡635年,謂之“蟠龍松”,已入“中華古樹名數”之列。其長勢奇特,乾高不足2米,乾圍2至3米,樹冠呈傘狀,現生長良好,庇蔭半畝有餘,主側枝蜷曲盤結,狀似虬龍橫出,騰飛空際,堪稱古樹奇觀,天津佳景。相傳,乾隆皇帝曾賜為“蟠龍松”。此松也有“神州第一松”的美譽。
在蟠龍松腳下有兩座倒下的石碑,其中有一座背朝上,看不見文字,另一座則是光緒年間碑石(此段歷史不祥)

安徽省望江縣

朝陽庵,坐落安徽省望江縣香茗山南麓,碼頭鄉和麥元鄉交界地境。乾隆三十三年《望江縣誌》載:“明嘉靖年間知縣文階為緬懷梅福、羅隱兩隱士建立。”後遭兵亂破壞,清代復修。現僅存庵堂主體,分為前後兩進,磚木結構,深25米,寬36米,面積約400平方米。四周茂林修竹,環境幽靜。縣“五·七”大學和教師進修學校曾一度設此。1986年8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