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有效規模

最小有效規模(MES),也稱最低效率規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MES)指在長期中平均成本處於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規模。

一般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下降”,即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下降趨勢,下降的最低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小有效規模
  • 外文名:minimum efficient scale,MES
方法,市場結構,

方法

根據著名產業組織學家謝勒(F.M.Scherer)的歸納,介紹以下幾種方法:
1.利潤率分析法(Profitability Analysis)。
它是用利潤率作為規模的函式進行分析,基本思路是利潤率越高的企業規模也就越為有效。比如,按資產的不同規模對行業內的公司進行分組,分別列出各個組別的平均稅後股本分紅率,如果公司規模與平均稅後股本分紅率之間存在某種相關關係,就很容易對該行業的經濟規模作出判定。這種方法的優點為數據很容易得到,而且簡便易行,缺點是不夠準確。利潤率高低不僅受規模經濟的影響,還會受到企業的壟斷程度,會計核算的口徑,經濟周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2.適者生存檢驗法(Survivor Test)。
它是由著名經濟學斯蒂格勒(G.Stigler)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一般說,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生存,並且其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的企業或工廠的規模就是最優的,反之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的企業或工廠的規模則不是過大就是過小。到目前為止,已有眾多經濟學家利用適者生存檢驗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該方法是基本可用的。但該方法也有一定的問題,簡單說就是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且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原因肯定不只規模經濟這一條。這是運用該方法時必須注意的。
3.統計成本分析法(Statistical Cost Analysis)。
這種方法與利潤率分析法有些類似,它主要是利用統計方法找出長期平均成本與工廠規模之間的一般關係,並以此確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大體形狀,然後確定最小有效規模。值得說明的是,採用這種方法時的數據一般應該使用不同工廠的橫斷面數據,而不是時間序列數據。
4.工程法(Engineering Approach)。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重點訪問和填寫調查表的方式,向熟悉規劃、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了解有關數據,用以確定成本與規模之間的一般關係,再據以確定最小有效規模。雖然這種方法在實踐中使用得較多,但也要注意到它主要依據的是技術資料,容易忽略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規模經濟問題。
總的來說,各種方法各有所長。有的比較適用於企業的生產能力規模決策,有的比較適合於政府制定產業組織政策;有的側重於工廠規模問題,有的側重於企業或公司的規模問題。因此,有時計算結果會出現不一致,最好能結合使用,互相驗證。

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決定於MES的大小與整個市場需求量的大小
市場所能容納的廠商數為市場的總需求除以MES。
不難發現,最小有效規模是單位成本達到最小值時所要求的最小產出,一旦現有企業的規模達到該點,它就迫使新進入者做出選擇,要么以更大的生產規模進入,並且現有企業強烈反擊的風險;要么以小的生產規模進入,但要忍受產品成本高的劣勢。
由此可見,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一個行業的最小有效規模越大,最小有效規模相對整體市場的比例越大,潛在進入者進入前後產品的價格差異越大,因而,潛在進入者進入的可能性越小。因此企業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提高最小有效規模,可以有效增加新進入者的進入難度。
至於企業在什麼條件下以低於最小有效規模進入新行業,取決於規模經濟曲線的形狀。如果規模經濟曲線很陡,那么小規模進入所帶來的成本劣勢就越大。換言之,規模經濟曲線越陡,小規模進入的可能性就越小。
企業可以利用最小有效規模,並努力利用學習曲線增加規模經濟曲線的斜率,構建行業進入障礙,從而有效地阻擊潛在進入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