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

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

《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是2010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
  • 頁數:1020頁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 第1版 ()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1353898, 9787561353899
條形碼: 9787561353899
尺寸: 24.4 x 17.4 x 8 cm
重量: 2 Kg

作者簡介

曾仕強,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人類自救協會理事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台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如何在36歲以前成功》、《曾仕強剖析胡雪岩商道》、《胡雪岩的啟示》、《論語的生活智慧》、現代易學院系列叢書《易經真的很容易》、《走進乾坤的門戶》、《人人都不了了之》和《易經的中道思維》等數十種著作。

內容簡介

《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套裝共4冊)》分為《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1部 桃園三結義)》、《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2部 諸葛亮下山)》、《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3部 大意失荊州)》、《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4部 三國歸一統)》共4冊。
《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1部 桃園三結義)》內容簡介:《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片以央視經典電視劇《三國演義》為案例素材,全套書為86章,曾仕強教授運用《易經》象、數、理的視角,根據跌宕起伏的情節進展,設定和點評的問題要點4000多個,其中透過《三國演義》的象、點出了《三國演義》的數、更評出了《三國演義》的理,堪稱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理論案例教學和《易經》套用學習的大成之作。

目錄

《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全集(第1部 桃園三結義)》目錄:
一 不打不相識
一紙募兵榜文,把原來不認識的劉備、關羽和張飛,聚集在一起。果真有緣千里來相會,若是缺乏進一步的互動,豈不是有緣無分,空歡喜一場?關羽因為看不慣張飛賣肉的架子太大,挺身為大家抱不平……
二 內亂招外患
朝廷由來已久的外戚與宦官爭權,形成日愈惡化的內亂。何進位居大將軍,又是何皇后的兄長,原本近水樓台先得月,占盡地利。卻由於學識、經驗都不足,居然聽信袁紹的建議,把董卓召入京城。董卓如豺狼,朝廷內亂,招來更為可怕的外患……
三 惡人怕得勢
惡人不得勢,還不至於做出大壞事。惡人又得勢,那就危害人群,擾亂社會。董卓廢掉漢少帝,擁立漢獻帝。從此入朝不拜,帶劍上殿。
又獨攬朝政,欺壓百姓。李肅引誘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更使得董卓沒有顧慮,為所欲為……
四 誑言害自己
曹操一生,最後悔的事情,恐怕是殺害呂伯奢一家人之後,竟然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算他並非真的這么想,而是騙人的誑語,也著實害了他自己。因為一個人有了這樣的人生觀,無論做出多么偉大的事業,都將令人想起來就寒心,誰也不敢相信這樣的人。
五 團結是力量
曹操高舉義旗,向各州郡發布征討董卓的檄文。招兵買馬,並且推袁紹為盟主,與各地諸侯共同起兵匡扶漢室。把各路勢力團結起來,顯示出大力量。關羽溫酒斬華雄,呂布也連斬數將。然而,張飛單挑呂布,卻奮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敗。關羽見狀,與張飛一起大戰呂布,還是不分勝負。
六 弱女挑重擔
一群以大丈夫自稱的朝廷大臣,竟然拿董卓沒有辦法。把腦筋動到一個弱女子上面,利用食、色性也,來離間董卓和呂布,真是情何以堪!董卓和呂布,只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好色……
七 全憑動腦筋
弱小女子要承擔大任,當然非常困難。沒有一將一兵,也不能講什麼大道理。除了女人常用的一哭二鬧三上吊之外,貂蟬所能運用的,恐怕只有動腦筋,想辦法讓董卓和呂布這兩個大男人互相激烈地鬥爭……
八 推不掉才要
陶謙看見劉備儀表軒昂,言語豁達,願意把徐州太守的職務,讓給劉備。按理說劉備當時最需要的,便是立腳的地盤,應該衷心感謝地接受下來才對。但是他十分明白,“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才不致亂要”的道理,所以再三推辭。
九 無用換有用
孫堅當年意外獲得玉璽,先得罪袁紹,後來又被荊州劉表追擊。結果誤中埋伏,死於亂箭。他的兒子孫策,同樣驍勇善戰。加入袁術陣營,打了好幾場勝仗,卻始終未獲重用。孫策知道袁術對玉璽垂涎已久,便以玉璽作為抵押,向袁術借得士兵三千,戰馬五百。言明為父報仇,事成儘速歸還。
十 解斗不好鬥
呂布說他自己喜歡解斗,並不好鬥,大家相信嗎?曹操表面上奏明天子封劉備為徐州牧,暗地裡命令劉備誅殺呂布。張飛心直口快,把這個秘密揭開了。彼此明白曹操的離間計,反而不生誤會。曹操再暗中向袁術通報,說劉備想吞併南郡,激怒他去打劉備。另一方面卻命令劉備征討袁術
十一 人頭也能借
現代人借人頭,不過是借用某人的名義。當然也有找人頂罪,因而坐牢或逃亡的。像曹操那樣,向活人借用人頭的案例,實在很難想像。宛城之戰,曹操借用張繡的嬸娘,結果害死大將典韋。借用王糧官的人頭,引起郭嘉的心驚膽跳,很可能也因此而早逝……
十二 內鬼通外神
郭嘉身為曹操的謀士,向曹操提出各種建議,只要是正當的,都是善盡職責的表現。曹操對郭嘉言聽計從,並且十分賞識,也是由於郭嘉歷來的表現,令他感動。陳登原本是陶謙的部屬,心向劉備而看不起呂布。趁著到曹操充當使者的機會,大肆攻擊呂布……
十三 不義必自斃…
呂布武藝高強,卻由於隨便拜義父,被張飛譏諷為三姓(呂、丁、董)家奴。曹操求才若渴,也知道呂布是不可多得的猛將:卻擔心丁原、董卓的故事,有一天會在他的身上再度演出。假意徵求劉備的意見,等於借用劉備的手殺掉呂布。忠義之士,固然厭惡不忠不義的小人……
十四 有人捧才好
劉備在曹操的引見之下,見到漢獻帝。叔侄見面,肯定了皇叔的身份。獻帝把他當做救他的親人,對他十分禮遇。曹操對劉備則早有戒心,所以暗中派人監視他的活動。聽說劉備種菜,覺得很奇怪……
十五 痛罵能治病
劉備藉口打袁術,自請出征。曹操給他五萬兵馬,可見再靈光的人,有時候也很糊塗。不久就心生後悔,修書車胄,要他設法除掉劉備。這才引起袁紹和曹操的戰爭,果真是牽一髮動全身,彼此息息相關……
十六 降漢不降曹
要關羽投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不是張遼和他有一段交情,誰都勸不動他。張遼的溝通技巧很好,並沒有開門見山,就說要來勸降。他站在關羽的立場,訴說如果戰死,有三大罪狀。引起了關羽的注意,這才聽得進去……
十七 來去要光明
關羽一生的行動,無不光明磊落。就算和曹操交往,也要求來得清楚,去得明白。做人能夠來去都光明,當然很坦然。關羽留給後人最大的教訓,便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做人千萬不能夠忘本、忘舊。把曹操送的新戰袍穿在身上,仍舊把劉備贈送的舊袍披在外面……
十八 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俚語。現代人說起來似乎輕鬆,當時關羽卻是千辛萬苦。若不是堅定的決心和高超的武藝,恐怕完成不了這樣艱難的任務。要不是胡班的父親好意接待,又寫了一封家書,胡班即使驚嘆關羽為天人,也未必就會犧牲自己來幫助關羽脫險……
十九 兄弟喜重聚
張飛原本是有錢人,為了理想,捐出錢財追隨劉備和關羽。被曹操打得兄弟失散,他又發揮經營的本事,把古城弄得聲勢浩大。聽說關羽投降曹操,氣得不許眾人提起關羽的名字……
二十父子同命運
孫堅和孫策,同樣武藝高強,也都喜歡單騎出遊。孫堅在峴山為黃祖的軍士所刺,英年早逝。孫策為許貢的手下所殺,才不過二十六歲。父子同一命運,難道是天意?我們認為這種事情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二十一 最怕用錯人
袁紹出身世家,一表人才,卻是個十足的草包。他身為七十萬大軍的統帥,卻常常把好人看成壞人,卻將壞人當做好人,實在是害己又害人。田豐一番好意,被他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打入死牢……
二十二 少數勝大軍
官渡之戰,曹操以寡勝眾,結束了北方諸侯的紛爭,實現了統一北方的計畫。曹操的領導才能,固然勝過袁紹。而袁紹不聽從謀士的良好計策,更是自招敗亡的主要因素。曹操以七萬人迎戰袁紹的七十萬大軍,在烏巢燒糧的關鍵戰役中,證實了“弱勢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的道理……
……
第二部 諸葛亮下山
二十三 英才何早逝
二十四 躍馬過檀溪
二十五 良才慎擇主
二十六 走馬薦諸葛
二十七 無三不成禮
二十八 初次顯身手
二十九 攜民共渡江
三十 讀死書無用
三十一 善用激將法
三十二 容不得奇才
三十三 死也不認錯
三十四 借比做還快
三十五 兩下都情願
三十六 高人來獻計
三十七 當面勿頂撞
三十八 巧計借東風
三十九 驕亢者必敗
四十 趁機占地盤
四十一 英雄惜英雄
四十二 巧施關人計
四十三 岳母看女婿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第二部 諸葛亮下山
二十三 英才何早逝
二十四 躍馬過檀溪
二十五 良才慎擇主
二十六 走馬薦諸葛
二十七 無三不成禮
二十八 初次顯身手
二十九 攜民共渡江
三十 讀死書無用
三十一 善用激將法
三十二 容不得奇才
三十三 死也不認錯
三十四 借比做還快
三十五 兩下都情願
三十六 高人來獻計
三十七 當面勿頂撞
三十八 巧計借東風
三十九 驕亢者必敗
四十 趁機占地盤
四十一 英雄惜英雄
四十二 巧施關人計
四十三 岳母看女婿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第四部 三國歸一統
六十七 七擒又七縱
六十八 堅決要北伐
六十九 老年慎擇徒
七十 復出聲勢大
七十一 空城計退敵
七十二 要拿親自去
七十三 高人善鬥智
七十四 裝神也嚇人
七十五 不折也不撓
七十六 大雨能熄火
七十七 死後能殺人
七十八 詐病蒙實情
七十九 富不過三代
八十 父子一樣精
八十一 司馬昭之心
八十二 良師有繼承
八十三 兔死走狗烹
八十四 天下歸一統
八十五 三國人物
八十六 三國之道
四十四 能放也能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