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貢茶

曼松貢茶

曼松貢茶茶區隸屬於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鄉內,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古代皇帝指定五大茶山中的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曼松茶葉質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曼松貢茶區因茶葉品質內涵豐富,加之產量“年解貢茶100擔”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松貢茶
  • 外文名:ManSong Royal Tea
  • 茶葉種類:雲南中葉種普洱茶
  • 產地:雲南省西雙版納 
曼松茶簡介,曼松茶歷史文化,曼松茶的傳說,曼松茶的來歷,曼松貢茶詳細介紹,產地,品種,工藝,特點,當地風俗,曼松現狀和變遷,

曼松茶簡介

曼松寨是極富盛名的貢茶產地,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象明鄉,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專用的貢茶。據史料記載,皇帝指定曼松茶葉為貢茶,其他寨茶葉概不要。曼松茶葉質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農,均得出錢購買曼松茶葉上獻皇帝。
曼松貢茶
據傳,明成化年間,地方官員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沖泡後“站立不倒”,於是托朝臣進貢給當時的憲宗皇帝,並予以“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意。憲宗皇帝品嘗後贊口不絕,指定曼松茶為皇家貢茶,其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曼松茶一直都是皇家專用的貢茶。
曼松貢茶
曼松皇家茶園位於象明彝族鄉,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陰山,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茶園。時至今日,皇家古茶樹極少,無從考究,站立不倒的制茶技術也無人傳承。但是,曼松茶“高香甘醇”的古韻尚存,儘管每年春茶產量有限,但慕名而來的茶客還是絡繹不絕,進山車輛擠滿入寨山路。

曼松茶歷史文化

普洱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磚)、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著倚邦”之說。

曼松茶的傳說

如今流行的“正山”概念,最早源於“曼松貢茶正山”。這還得從曼松的兩個“王子山”的傳說說起。
曼松有一座有名的“王子山”,但卻有兩個傳說。
當地公開的傳說是:清康康熙年間,吳三桂剿滅南明李定國,南明家族逃散時,一位16歲少年在家僕幫助下,避開官兵追殺,逃往曼松投靠貢茶王之孫。貢茶王的孫子一家為掩護該少年,對外謊稱其是“患怪病的義子”,舉家遷往四家寨避難。16歲少年死後,貢茶王之孫才向曼松人公開其真實身份:該少年是南明王朱由榔的王子,並帶村人將其埋在山頂,還為王子墳挖了防護溝。此山便被稱為“王子山”。
但當地一些自稱對曼松歷史很了解的人,卻又對的“王子山”的“第二個版本”津津樂道說:“王子山”掩埋的“王子”,極有可能就是南詔王子!他們認為:南詔國王從始祖細努邏到最後一代舜化止,前後經歷165年,歷十餘代王。南詔國統治範圍廣及今雲南全境和貴州、四川、西藏,以及越南、緬甸的部分土地,必然派出使臣管轄各地。今曼松所在的象明彝族鄉,在南詔時,不屬於最邊遠的地區。導致南詔覆滅的鄭買嗣(南詔權臣),從通海、元江一帶發兵,南詔王子逃難的路線應該是從景東、普洱到倚邦,順河谷南逃至曼松的彝族聚居區。從姓氏演變的角度看,南詔王室本姓蒙。亡國後,分別改姓左、羅(與“倮”同音)、字。而曼松絕大部分是香堂人,以羅姓、李姓居多。李姓在南詔時為官宦人家,一直與蒙姓皇族通婚。
所以南詔王子逃到曼松,不管是地理通道還是族緣關係,這從表面上看也說得過去。
埋在王子山上的王子究竟是誰,這恐怕歷史學家也難以考證了。
不過“王子”的傳說,說明“曼松貢茶”很悠久。以“王子山”為代表的曼松種茶史,不僅僅始於明清,至少可上溯至南詔(唐朝),因為那時已有“土貢”。曼松仍然在書寫新的傳奇白色的茅草花一叢又一叢,在王子墳周邊搖曳:是祭奠還是期待?在王子山和背陰山的古茶園裡,茶馬古道靜靜地躺在群山之中,昔日的山間鈴響和馬啼聲已經成為昨天的故事。

曼松茶的來歷

起源於明朝時期
明成化年間,當時的地方官員到京城上貢,選遍六大莽山各寨之茶,最後發現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用開水沖泡後有“站立不倒”,於是便使馱馬送到朝中。憲宗皇帝品過此茶讚不絕口,當即確定該茶為朝廷專用“貢茶”。
明王朝為保證曼松茶的品質,任命倚邦人葉氏為土司,專門負責“曼松站立貢茶”的生產加工。葉氏又任命曼松寨頭人李氏具體負責該項事務。李氏通過幾年努力,將“站立貢茶”發展到令人滿意的規模。因此,李氏得到了“貢茶王”的名號。
曼松曼松
清朝時期的輝煌和沒落
到了清朝,一個叫曹當齋的人成為倚邦的統治者,曼松貢茶步入輝煌。每年二月,茶葉萌芽時,曼松頭人受命採辦貢茶,貢茶分為芽茶、蕊茶、女兒茶。採辦期間,所有商人不得入山。曼松茶園正式成為“皇家茶園”(貢茶園)。
皇家茶園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陰山,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附近(數量偏少)。
淚水的甜度:曼松最大的特點是甜潤,喝的時候口裡很甜,喉頭很甜,像喝蜂蜜水,像蜂蜜水一樣甜的曼松貢茶並沒有給曼松的村民帶來蜜一樣的幸福,清代末期,由於貢茶任務太緊,約300擔(皇室的100擔,和其它各級官吏索要的200擔),所以茶農把大多數茶樹砍掉、燒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難,再也沒有回到曼松村。1942年,已經十分嬴弱的倚邦再遭厄運,攸樂山的攸樂起義攻進了倚邦,戰火將倚邦燒了三天三夜,幾百年築就的古鎮,無數精美的建築全部化為灰燼。這場劫難使倚邦元氣散盡,無法再振,幾百戶人家遷移他鄉,空涼的倚邦在大山深處漸漸被人們遺忘。幾十年過去了,至今倚邦已僅有30來戶人家,大多為茶商的後裔,他們守護著祖宗的茶園不願離去。(曼松是倚邦古茶山的一個村)喝著極甜的曼松貢茶,心裡全是淚水。
鬱鬱蔥蔥的群山,青碧如水的藍天包裹著曼松村,曾經的貢茶園,竟看不到一棵粗大挺拔的古茶樹;近萬畝曼松茶園裡,僅留下了幾十篷(棵)被刈過的古茶樹,其中一篷(棵)根根部圍徑60多厘米,主徑卻變成11株小茶樹。
這片曾經輝煌的古茶園,衰落了,如同那座被盜過的王子墳,好叫人心痛呀!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當地的有識之士精選曼松古茶樹遺種,採用稀植的方式,在完全生態的前提下,栽種了1萬多畝曼松茶。貢茶村人們的生活正在被茶文化的甦醒悄悄改變著,明天又將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在這裡聽到、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段令人迴腸盪氣的古老傳說,和一山山碧綠的茶園。在曼松茶的背後,是西雙版納茶文化的影子,是用茶書寫出的嶄新詩篇。

曼松貢茶詳細介紹

產地

曼松原屬倚邦區第一鄉轄區內,歷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著香唐族,善種茶,由於曼松茶的品質好,被列為貢茶,“年解貢茶100擔”,曾因貢茶而名,聲譽遠播,不僅給當時的倚邦區帶來了榮耀,而且促進了當地的茶葉產銷,曼松新寨,曼松河(海拔870米),登曼松山頂叫“王子山”。“王子山”因歷史上住著一個朱姓的王子而得名。
曼松茶因種種原因,如今已經很少了,只是在王子舊居周圍,稀疏生長十多棵喬木型的大葉種茶樹,往昔的興旺氛圍已成歷史,剩下的王子舊址,也僅存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其地理位置是:北緯22°,8東經101°,海拔高度為1375米,每年曼松貢茶產量極為稀少,根據當地老百姓說年產不過10來公斤在普洱中是頂級精品。

品種

曼松貢茶成熟葉片葉脈8對,是標準的中葉種。

工藝

曼松貢茶傳承傳統的雲南普洱茶加工工藝

特點

曼松貢茶最大的特點是甜潤,喝的時候口裡很甜,喉頭很甜,象喝蜂蜜水,茶氣很足又暖,只要喝一點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真正的皇家的味道出來的。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為土把總)負責採辦,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為皇帝的專茶。
曼松貢茶

當地風俗

曼松的主要民族是彝族的香唐族,與其它古茶山的茶農熱情接待客人不同,曼松當地人不熟的客人來了會緊張,不太習慣與外面的人打交道。四川、石屏人的後裔較多。

曼松現狀和變遷

2006年的時候,曼松還沒有電,只是村長家有一台衛星電視。
2005年的時候,廣東老闆租了曼松村的大部分土地使用權30年、種茶樹、種橡膠。當時每家收入3-5萬元,之後由於沒有多少土地,也就沒有多少收入,曼松村民過得不是很好。
據當地人說,曼松超過一百年的古茶樹不超過70棵,產量極少,09年春我在曼松時,古樹春茶產量是15公斤,10年古樹春茶是17公斤,當地價格是每公斤2000-3000元。由於曼松的古樹茶原料價格很貴、產量又低,而且屬於在森林中野放生長沒人看管,曼松村的村民誰都可以采,所以,曼松村的村民除家裡人外即使是親戚、鄰居也不會告訴古樹茶在哪裡,曼松的村民不會帶外面的人去看曼松古茶樹,也不允許其它寨的人來采。
曼松古樹茶麵臨的最大問題是過度采:2010年早春采死四棵,晚春采死一棵。照這樣的趨勢,五年之後,曼松貢茶可能要進入歷史的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