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夕村

曼夕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打洛鎮,地處打洛鎮北邊,距打洛鎮政府所在地0.9公里,到打洛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勐海縣73公里。轄曼夕下寨、種植場村、曼火景村等8個自然村。現有農戶506戶,有鄉村人口2110人,其中農業人口2110人,勞動力13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0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夕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打洛鎮
  • 電話區號:0691
  • 郵政區碼:666212
  • 地理位置:打洛鎮北邊
  • 面積:60.28平方公里
  • 人口:2110人
  • 機場:西雙版納機場
  • 車牌代碼:雲K
  • 耕地:2756畝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60.28平方公里,海拔670米,年平均氣溫21.9℃,年降水量1,220毫米,適合種植橡膠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56畝,人均耕地2.43畝,林地81012.24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3.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橡膠為主。
生態林生態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大部分自然村已實現通水 、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1個自然村未通水,有2個自然村未實現通電、通電視。全村有468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7%、1%、和4%)。有466戶通電,有4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6%、91%和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0戶(分別占總數的68%和19%)。
沼氣池沼氣池
該村到打洛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大部分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有農用運輸車6輛,有拖拉機167輛,機車50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7.3畝,有效灌溉率為1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7.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41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3.88萬元,占總收入的11%;畜牧業收入122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9頭,肉牛72頭);漁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860萬元,占總收入的65%;第二、三產業收入113萬元,占總收入的9%,其他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2%。工資性收入54.12萬元,占總收入4%。農民人均純收入3017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36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00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53人,到省外務工17 人。
種植業:蔬菜種植業:蔬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 、香蕉西瓜,主要銷售往本縣和省內。2007年全村橡膠銷售總收入86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養殖產業。該村沒有建企業和縣級龍頭企業;沒有成立專業合作組織。
橡膠(膠包)橡膠(膠包)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5戶,鄉村人口2019人,其中男性1024人,女性995人。其中農業人口2019人,勞動力 1242人。該村以布朗族哈尼族為主(是布朗、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布朗族:1193人、彝族:1人,哈尼族:798人,漢族24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54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8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打洛鎮衛生院,該村距離打洛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38戶,占農戶總數的91%。
計生宣傳欄計生宣傳欄

文化教育

該村距離打洛鎮國小1公里,打洛鎮中學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9人,其中小學生131人,中學生108人。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沒有文化活動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課堂課堂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9份,農村地承包面積31,871.4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914.62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37萬元,有固定資產82.2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固定資產、債權債務、村兩委委員工作職責等。
林改流程圖林改流程圖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7人,少數民族黨員87人,其中男黨員76人、女黨員11人。
黨員活動室內黨員活動室內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組成 ,下設8個自然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15人。

人文地理

曼夕村委會以布朗族、哈尼族為主(是布朗、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布朗族:1193人,哈尼族:798人,彝族:1人,漢族24人。曼夕,“曼”是傣語“寨”的意思,“夕”是人名,尼夕。為尼夕首建,故名。曼夕的布朗族人民能歌善舞,特別是曼夕的布朗彈唱,是聞名省內外的。布朗族和傣族一樣,每年都過“豪瓦薩節”(即關門節)、“翁瓦薩節”(開門節)和“桑勘比邁”(過新年)
民族服飾民族服飾
豪瓦薩節與翁瓦薩節的時間與傣族的一樣,活動內容也大體相似。所不同的是在節日期間,家族卡滾的全體成員應到家族長高卡滾家裡舉行“松瑪”(跪拜、懺悔)活動。一個家族成員要送一朵鮮花、一對蠟條祭祖宗胎卡滾,並且要跪著舉行為家族長高卡滾洗手洗腳的象徵性活動。家族長坐在竹凳子上向家族成員們一一祝福:我請求神靈丟瓦拉降福給你們,保佑你們。你們一定會子孫滿堂、長命百歲。今年你們的莊稼一定長得好,過不缺吃、不缺穿、無痛無病的好日子,布朗族過新年的日子和傳說雖然與傣族相同,但布朗族過年不劃龍船,也不舉行熱鬧的潑水活動。他們的潑水只是象徵性的,按照傳統的習俗,一是要浴佛,二是要給家族長洗禮。民眾性的潑水活動只是近年來才開展起來的。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勐海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上級補助、民眾自籌總投資70多萬元。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為支撐,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切入點,扎紮實實抓好新農村建設工作。新農村風貌正逐步展現。
新農村項目:村委會辦公樓新農村項目:村委會辦公樓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大部分村寨村內沒有排水溝;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3、山區村寨進村道路比較窄且陡、滑、爛,雨水季節無法通車;4、大部分村寨無垃圾池和公廁;5、有1個自然村未通水,有2個自然村未實現通電、通電視。6、村內沒有文體設施,村民無法開展文體活動。
發展重點:香蕉發展重點:香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計畫發展茶葉7100畝;2、發展橡膠250畝。3、發展養殖業,年生豬出欄達184頭.4、到“十一五”期末,經濟總收入有較大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570元增加到3017元,增18%。5、水、電、電視、電話達到村村通,戶戶通;6、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實體。7、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

地理位置

曼夕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