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不薦士

曹參蕭何之後擔任漢惠帝的丞相,上任後日夜飲酒,無所事事,而且還為自己辯解說:“高祖劉邦與蕭何丞相平定了天下,已經制定出嚴明周密的法令,我完全遵照執行,不出差錯,難道不行嗎?”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曹參蕭何為漢相國,日夜飲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則然矣,然以其時考之,承暴秦之後,高帝創業尚淺,日不暇給,豈無一事可關心者哉?其初相齊,聞膠西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參於是避正堂以舍之①,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然入相漢時,未嘗引蓋公為助也。齊處士東郭先生、梁石君②隱居深山,蒯徹③為參客,或謂徹曰:“先生之於曹相國,拾遺舉過,顯賢進能④,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進之於相國乎?”徹以告參,參皆以為上賓。徹善齊人安其生⑤,嘗乾項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兩人,兩人卒不受。凡此數賢,參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傳,則參不薦士之過多矣。

注釋

①避正堂以舍之:讓出正屋給蓋公居住。
東郭先生、梁石君:兩人都是齊國人。齊王田榮反項羽,挾持齊國士人,不從者皆殺之。東郭先生與梁石君也在其中,等到田榮兵敗,二人以跟從田榮為恥,故隱居深山。後蒯通向曹參推薦,曹參將兩人奉為座上賓。
蒯徹:即蒯通,本名徹,後為避漢武帝忌諱,更名為通。西漢范陽人,機謀權變。韓信採納其計策平定齊帝,曹參也對其十分器重。後勸韓信反,韓信被殺,蒯通在高祖面前極力為韓信申辯。高祖敬佩,其無罪。
④拾遺舉過,顯賢進能:指出他(曹參)思慮欠周之處,糾正他犯下的過失並選舉賢才,推薦能人。拾遺,糾正過失。
⑤安其生:即安期生,據傳為秦漢間齊人,與蒯通交好,曾經以策乾項羽,未見用。後來的方士、道家者稱之為千歲翁。

譯文

這話當然沒錯,但是考察他所處的時代,當時正值殘暴的秦朝滅亡後不久,高祖皇帝創下基業的時間還不長,百廢待興,令人日不暇給,難道會沒有一件事情值得丞相大人關心嗎?曹參當初在任齊國相時,聽說膠西(今山東高密西南)的蓋公精通黃老之術,便派人以厚禮邀請。蓋公對他說,治國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清靜無為,不多生事端,這樣老百姓自然會安居樂業,沒有異心。曹參深表讚賞,當即騰出正房供蓋公居住,並且實實在在地以黃老學說為指導思想治理國家。所以他任齊國相九年,齊國平安無事。不過,曹參就任西漢王朝的丞相時,並沒有帶蓋公為助手。齊國的東郭先生和梁石君是兩位世外的高人,隱居在深山老林之中。有人對曹參的賓客蒯徹(即蒯通)說:“先生與曹相國關係莫逆,能夠為他指出思慮欠周之處及所犯的過失,並能薦舉才德優異之人,這兩位隱士都是普通世人所無法比擬的人物,您為什麼不把他們推薦給曹相國呢?”蒯徹向曹參推薦後,曹參把他們都待為上賓。蒯徹與齊國的安其生關係很好,他們曾經向楚霸王項羽獻計獻策,但項羽不予採納。項羽想給他們兩個封官授爵,二人始終堅決不接受。連這幾位大賢,曹參都不能重用,如果史書記載無誤的話,曹參不能薦舉士人的過錯可就太嚴重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