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望(曉望·白帝更聲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曉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曉望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鑑賞,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白帝更聲盡,陽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疊嶺宿霾雲。
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荊扉對麋鹿,應共爾為群。

鑑賞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杜甫當時流寓夔州瀼西。從清朗的天氣、飄落的木葉可以看出,詩中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頸聯的景物描寫中,“地坼”運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顯出作者的匠心,歷來為人稱道。望江帆,聞木葉,視聽結合,寫出江闊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詩人的渺小與孤獨。尾聯的敘述,指出詩人只能與麋鹿為友,表達了詩人流落西南、親朋離散的孤獨,與被朝廷棄置的失意與無奈的思想情感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祖籍襄陽,出生於鞏縣(在今河南省),唐朝偉大人。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與“詩仙”李白並稱“大李杜”。
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台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