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型人格

暴躁型人格障礙也稱爆發型人格,也稱衝動型人格。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非常強烈而又難以控制的憤怒情緒並伴有衝動行為的人格,主要特徵為情緒不穩定及缺乏衝動控制能力,暴力或威脅性行為的突然爆發也很常見。衝動型人格形成人格障礙後治療較為困難,其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有不同的變化,一般具有逐漸緩解的趨勢,但往往仍遺留有人際關係的障礙,表現為對親友和鄰居的敵對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暴躁型人格
  • 外文名:Irritable personality
  • 其他名稱:爆發型人格或衝動型人格
定義,性質,套用,治療方法,

定義

暴躁型人格(Irritable personality)是指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使人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對環境適應不良,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生衝突,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人格障礙常開始於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續至成年期或者終生。

性質

暴躁型人格可能會發展為暴躁型人格障礙,有時與精神疾病有相似之處或易於發生精神疾病,但其本身尚非病態,是一類具有要進行某些行為的強烈欲望並付諸實施的精神障礙。由於發作過程中其有突發性,類似癲癇,故它又叫癲癇型人格。這種人往往在童年時就有所表現,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會突然爆發強烈的暴力行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從而造成破壞和傷害他人。這類障礙有多種形式,包括間歇性爆發障礙、縱火癖偷竊癖拔毛癖病理性賭博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尚無完整的統計。
兒童少年期的行為異常或成年後的人格特徵偏離尚不影響其社會功能時,暫不診斷為人格障礙。關於人格障礙流行學研究較少,一般認為某些機構如監袱、福利部門中的發病率高;Langer和Michael認為最低社會經濟階層的發生率較最高層大三倍;Leightons則認為社會秩序混亂地區的發生率較安全地區的總發生率大三倍。

套用

診斷人格障礙者是暴躁型,必須符合下述項目中的三項:
①有肯定的不可預測和不考慮後果的行為傾向;
②行為暴發不能控制;
③不能控制或不適當地發怒,易與他人發生爭吵或衝突,特別是行為受阻或受批評時;
④情緒變化反覆無常,不可預測,尤其易暴發憤怒和暴力行為;
⑤生活無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計畫或不能預見將會發生的事件或情況,或做事缺乏堅持性;
⑥強烈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要么與人關係極好,要么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朋友;
⑦有自傷行為。
暴躁型人格障礙者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較多的,且男性多於女性,但我們在心理諮詢中也發現了女暴躁型人格障礙者。暴躁型人格障礙患者起病早,而且與人的生理因素或童年創傷體驗有關,因此一般的普通治療沒多大效果。在企業里,思想教育工作對這種人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一旦確知這種人是患有暴躁型人格障礙;企業應與其家屬取得聯繫,讓其去接受專門的精神治療。很多精神病學專家認為用藥物治療暴躁型人格障礙有效果,且比心理治療效果好得多。

治療方法

1、開展青春期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外部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進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自己身體的某些外部特徵和外部行為表現的認識上,還要鼓勵他們經常反躬自問和獨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學習、成才上去。
2、開展多種形式的業餘文藝、體育活動,讓青春期男孩體內的內在能量尋找一個正常的釋放渠道。另外,培養各種愛好和興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從而健康成長。
3、進行深入細緻的心理訪談,使其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採取攻擊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培養他們的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採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
(1)培養必要的涵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心比己、互相等重;適度容忍、寬以待人,避免產生攻擊行為。
(2)升華。即使受挫,也要儘量轉移到較高的需要與目的上去,把攻擊的能量轉移到學習、工作上來。
(3)補償。受挫後,儘量用另一種可能成功的目標來補償代替,以獲得集體、他人對自己的承認,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獲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積極的認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儘量讓他們學習好的行為榜樣,從積極的方面引導他們。
4、運用行為治療的系統脫敏技術,幫助患者克服行為的衝動性。
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讓求治者感到衝動的事件,讓求治者給出他對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觀干擾程度,即SUD。治療者按各事件的SUD將它們排列為一個等級,這個級被稱為衝動事件層次。治療開始,首先讓求治者放鬆三、五分鐘。施治者可以用語言暗示幫助求治者放鬆。例如,施治者可以說:“你感到你的身體變得愈來愈沉重,你身上的肌肉變得愈來愈輕鬆。你的手臂變得愈來愈輕鬆,你的雙肩變得愈來愈輕鬆。你感到全身愈來愈放鬆。你感到非常舒適,非常愉快,非常輕鬆。”然後,施治者指示求治者:“當你感覺非常舒適和輕鬆時,就請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當求治者開始做這一動作時,施治者口頭指示求治者想像衝動事件層次中SUD程度最輕的事件,讓求治者口頭報告在該情境清晰地出現在頭腦中時。他所體驗的SUD程度。然後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進入放鬆狀態,重複前面的過程,讓求治者再想像剛才的事件,報告SUD程度。這樣多次反覆,如果求治者對這一衝動事件報告的SUD逐漸下降至某一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時,則可以認為求治者對這一事件的衝動已經消失。施治者便可換用衝動事件層次中的下一個事件,直至求治者對所有事件的衝動均基本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