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passive-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叫被動攻擊型人格或簡稱被動攻擊,是人格障礙類型之一,是一種以被動方式表現其強烈攻擊傾向的人格障礙。患者性格固執,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但又不直接將負面情緒表現出來,而是表面服從,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常私下抱怨,卻又相當依賴權威。在強烈的依從和敵意衝突中,難以取得平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 外文名: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 提出:《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 特點:“攻擊”令他不滿意的人或事
  • 危害:嚴重地害人、害己、害集體
  • 所屬:心理問題
簡介,主要特徵,心理調適和治療,調適,治療,

簡介

被動攻擊人格被動攻擊人格
1994年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將此類型列為應進一步研究的障礙。

主要特徵

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點簡單地講就是:用消極的、惡劣的、隱蔽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以此來“攻擊”令他不滿意的人或事。具體表現如下:
1)用被動的挑釁態度對待他人的要求和期望,如不願發揮自己才能,消極怠工,強詞奪理,丟三忘四,不守諾言等,對他人忠告感到憤恨;
2)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對,悶悶不樂,易怒,好爭辯;
3)對自己持抱怨態度,表現出苦惱行為,覺得自己時時處於一意孤行和絕對依賴這對矛盾中。缺乏自信,對前途悲觀。
被動攻擊型人格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問題,並且屬於一種比較隱蔽的人格障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患者不能用恰當的、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明明有很多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卻又不願坦蕩、大方地表達出來,而是採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將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洩”方式獲得某些心理平衡。
兒童有對抗性格,逆反心理者,容易發展為此類障礙。

心理調適和治療

從上述被動-攻擊的種種行為表現中,可以看出患者有很多心理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患者不能用恰當的、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儘管他們知道該如何與別人溝通,但是卻極不願意去做。明明有很多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卻又不願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地表達出來,而是採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將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洩”方式獲得某些心理平衡。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如不及時糾正,將會嚴重地害人、害己、害集體。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它,並及早預防、干預、矯正。

調適

1.努力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這種人格的人有時做事無目的性,那就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有被動攻擊性人格障礙,並且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就可以改變自己。
2.不要取悅別人
學會爭取你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東西。記住,在請求時如果被人拒絕也是正常現象,雖然你很可能會很不愉快,但是你不要不斷地取悅對方。說話做事要知道你想要的效果,而不要做你不想做的事。被動攻擊型人格的人,往往會首先試圖安撫對方,避免紛爭,而不是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3.控制怒火
對於可以讓你發怒的情景要格外的留心,它可能源於你孤獨、忌妒、憂傷或難堪。當你對於某事非常擔心時,停止一些報復性的想法,然後在大腦中預演積極的處理方式。
4.公平待人
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並不能讓怒火平息,還不如不做理睬好。當你要和其他人衝突時,把焦點放在理清自己的思想路上,並且注意傾聽對方的辯解,不要只是想自己要贏。

治療

治療醫師必須反覆指出由於其思想和行為模式造成的不良後果,有時必須對其行為進行限制,反覆促使患者面對現實。治療過程中得到家人的參與是非常有幫助的亦是必需的,因為集體壓力可能更為奏效。團體和家庭治療,集體居住生活和參與治療社會俱樂部或互助小組均會對治療有所幫助。
人格障礙患者有時可出現焦慮和抑鬱,並希望通過藥物來緩解情緒障礙,但由於人格障礙造成的抑鬱和焦慮通過藥物治療很難獲得滿意效果。有這些症狀說明患者正在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但藥物治療往往又使患者並發藥物濫用和自殺企圖。如果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礙,如重性抑鬱症、恐怖或驚恐障礙,可以考慮使用藥物治療,雖然可能只起到部分療效。
人格的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短期治療是不能成功治癒一個人的人格障礙。但某些症狀可以較快地發生改變,對輕率從事、社會隔離、缺乏自信或脾氣暴躁,用行為矯正療法可以獲得較好效果。然而長期心理治療(接談療法)是大多數治療的基礎,它能幫助患者了解其焦慮的原因,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有些人格障礙,如自戀性或強迫性人格障礙,用精神分析可以獲得最好效果,而另一些如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用任何治療措施均沒有什麼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