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上塘道中

《暮春上塘道中》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沿途所見景象,頷聯寫現實的意境和對桃源的嚮往,頸聯描寫了人的情懷,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寫出了詩人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與掙扎。該詩借景抒懷,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是由一組組矛盾組成,它反映了作者人生態度上的根本矛盾:一方面在行動在入世,一方面精神上又嚮往出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暮春上塘道中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暮春上塘道中
店舍無煙野水寒,競船人醉鼓闌珊
石門柳綠清明市,洞口桃紅上已山
飛絮著人春共老,片雲將夢晚俱還
明朝遮日長安道,慚愧江湖釣手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上塘:上塘河是從海寧縣經餘杭縣直抵杭州的一條河流,實為運河杭州段的支流。
②野水:野外的水流。
闌珊:衰落、蕭瑟。
④石門:石門鎮。位於今浙江省桐鄉縣中部。因春秋時吳越交戰壘石為門而得名。大運河在此急轉向東,是古代水上要道。
⑤洞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寫漁人沿著兩岸開滿桃花的溪水走進一個山洞口,進入一處與世隔絕的理想境界。又說為常山縣洞口陂。又說為劉晨阮肇採藥入天台山遇仙事。當用第一種解釋與詩意吻合。
⑥飛絮: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⑦片云:極少的雲。
⑧長安:西安。古時漢、唐等朝代皆以此為首都。後常作首都的代稱。此借指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遮日:遮蔽陽光,顯示都城紅塵喧囂之意。
⑨江湖釣手:指隱居不仕的高人隱士。

白話譯文

兩岸村舍煙火俱無,野水蒼蒼,寒涼澄碧,龍舟競賽剛剛過去,人醉船匿,鼓聲稀落。
石門鎮在清明時節,柳色片片,青青無際,駕舟穿過夾岸桃花,落英擯紛,進入桃源。
柳絮飛揚沾人衣襟,春光將逝,人生易老,夜晚卻有片雲來訪,攜來清夢,孤高脫俗。
明朝都城紅塵喧囂,朝廷廟堂,仕途官場,隱者高士孤風凜凜,不慕榮利,深感慚愧。

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范成大在暮春時節由水路赴臨安(今杭州)應試途中寫下這首詩,是范成大在青年時期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題目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南宋時三月上旬開始考試,士人二月就陸續到達京城臨安。從題目上看,范成大於“暮春”赴杭應試,從時間來看,是姍姍來遲了,杭嘉湖平原卻已是春色闌珊、春光將盡之時。 “上塘道中”,點明作者經水路來杭。此時此景。作者沒有寫傷春、惜春、贊春;也沒有寫赴試途中的期望祝願、壯志宏圖,而是有作者自己獨特的思緒。
第一句“店舍無煙野水寒”,寫舟行水上,兩岸村舍人家,煙火俱無。野水蒼蒼,寒涼澄碧。寫出一派恬靜的自然景象,托出詩人淡泊閒逸的情懷。初看幾乎沒有春天的蹤跡,也難以置信這是一個科舉赴試者的心情。
宋時競渡之風甚盛,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載: “寒食前後,西湖內畫船布滿,頭尾相接,有若浮橋。頭船、第二船、第三船、第四船、第五船、檻船、搖船、腳船、瓜皮船、小船自有五百餘只。南山、北山龍船數隻。自二月初八日下水,至四月初八日方罷。”吳自牧夢粱錄》亦記有清明節“又有龍船可觀”的情況。可見宋時龍船競賽寒食清明時均有,並非只在端午。西湖賽船之風自然影響臨近諸縣,因此詩人在上塘河中航行,也就會尋找“競船人”的足跡。然而此時已是“競船人醉鼓闌珊”,人醉船匿,鼓聲稀落,喧鬧的龍舟競賽剛剛過去。總之,第一句是如此淡泊,第二句卻是活潑而熱烈的。這是首聯。
頷聯點明了“清明”、“上巳”兩個節令,明白了“店舍無煙”乃因寒食節禁火;清明、寒食,故有對“競船人”的尋覓。使首聯在時間上得以坐實。並著重寫了來到石門古鎮時的風光。這裡出現了片片青青柳色表現了欷艷的色彩和現實的意境。然而同時, “洞口桃紅”四字,又悄悄地引向了對世外桃源的嚮往。陶淵明筆下那位武陵人也同樣是沿著一條流水,駕舟穿過落英擯紛的夾岸桃花,進入“洞口”,來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筆鋒剛剛落在對綺麗現實的讚美,立即又轉向了對世外仙境的憧憬,一筆帶出了兩種對立的境界。
如果說頷聯側重於自然風光, “人”未在詩中直接出現,那么頸聯則更直接地描寫人的情懷。 “飛絮著人春共老”,寫柳絮飛揚,沾人衣襟。預示春光將要逝去,嘆息歲月徒增,青春易逝,人生易老。自然也有繁華轉眼即逝,興衰變遷在所難免的種種現實人生的聯想。下一句“片雲將夢晚俱還”,讚美雲天世外帶回的夢,自然是超脫予世俗的。總之,白天是飛絮撩人,塵緣不斷;夜晚卻有片雲攜來的清夢,孤高脫俗。前者纏綿,後者恬適;前者現實,後者超脫。
尾聯“明朝遮日長安道,慚愧江湖釣手閒”,為全詩的點睛之筆。寫詩人一方面奔走紅塵,擠身功名利祿場,風塵僕僕,赴京應試;另一方面又敬仰隱者高士的孤風凜凜,不慕榮利,內心深感慚愧。手法上與前幾聯一樣,也是運用了一對矛盾: “遮日長安道”的奔忙喧囂與“江湖釣手閒”的超脫閒逸:朝廷、廟堂的仕途官場與“野人”、高士的清高避世。作者的態度是讚美後者,否定前者,為自己“明朝遮日長安道”深感慚愧。
詩是赴試途中所作。赴試總是為了金榜題名、青雲得志的,它與“競船”的熱鬧場面,桃紅柳綠,柳絮沾人的艷麗風光,以及“遮日長安道”的繁華富麗,在格調上是統一的;而“野水寒”的淡泊, “鼓闌珊”的寥落, “片雲將夢的孤高, “洞口”桃源以及“江湖釣手”的超然出世等,在格調上也是統一的。然而這兩種格調卻是對立的。作者在行動上,是赴試,是前者;在思想情緒上,又是後者。所以整個詩就由一組組矛盾組成,它反映了一個總的矛盾,即作者人生態度上的根本矛盾:一方面充滿壯志雄心欲有所為子社會亦確能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又並非都能為時所用,且對南宋小朝廷悲觀不滿,有一種虛無厭世的道家思想。前者入世,後者出世。這正是這首詩中的一對矛盾,它貫穿於每一聯之中,成為一條主線。詩人一方面執著地熱愛著生活,欲獻身於這個社會,另一方面又常常冷冷地思索著這個社會,並與社會生活保持一定距離。所以詩的感情,既不熾熱,也無悲涼。

名家點評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萬隆《西湖文學史·唐宋卷》:紹興二十年(1150年)暮春,有赴太學試的臨安之行,詩中雖然描繪了沿途秀麗的景色,但心中常充滿不得已的苦衷與矛盾,詩中用了桃花源的典故,傳達出自己對於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旅途奔波勞頓疲倦的情感。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