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

晶狀體

晶狀體位於玻璃體前面,周圍由晶狀體懸韌帶與睫狀體相連,呈雙凸透鏡狀,富有彈性。晶狀體為一個雙凸面透明組織,被懸韌帶固定懸掛在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晶體是眼球曲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調節能力的屈光間質,其調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形成老視現象。晶狀體前面的曲率半徑為10mm,後面約6mm,晶狀體前後徑為4-5mm,直徑為9m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晶狀體
  • 外文名:lens
  • 位於:玻璃體前側
  • 形狀:呈雙凸透鏡狀
  • 直徑:約9mm
簡介,組成,位置,作用,作用原理,

簡介

眼球的主要屈光結構。為透明、呈雙凸形扁圓體,無血管、富彈性,包以透明的被囊。晶狀體位於虹膜之後,玻璃體之前,其周緣部由晶狀體懸器(睫狀小帶)繫於周圍的睫狀體(眼球血管膜的增厚部分),以固定其位置。晶狀體懸器的緊張度受睫狀肌的調節,晶狀體懸器放鬆,被囊舒張,晶狀體凸度增加;晶狀體懸器和被囊緊張則晶狀體凸度減小。老年人晶狀體的彈性減退,因而對觀看遠近物體的調節力降低。晶狀體渾濁,引起視力障礙,此時瞳孔內呈白色,稱白內障。

組成

晶狀體由晶狀體囊、晶體上皮、晶體纖維和懸韌帶組成。
如果晶體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濁,則發生白內障。

位置

眼球的主要組成部分。透明,富有彈性,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形狀和作用與凸透鏡相似,能把遠近物體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視網膜上。老年人晶狀體彈性減弱,調節能力減退,難以看清近處物體,稱為老視。

作用

晶狀體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它呈雙凸透鏡狀,前面的曲率半徑約10mm,後面的約6mm,富有彈性。晶狀體的直徑約9mm,厚約4~5mm,前後兩面交界處稱為赤道部,兩面的頂點分別稱為晶狀體前極、後極。晶狀體就像照相機里的鏡頭一樣,對光線有屈光作用,同時也能濾去一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鬆弛改變屈光度,使看遠或看近時眼球聚光的焦點都能準確地落在視網膜上。晶狀體由晶狀體囊和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囊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圍在晶狀體外面。前囊下有一層上皮細胞,當上皮細胞到達赤道部後,不斷伸長、彎曲,移向晶狀體內,成為晶狀體纖維。晶狀體纖維在人一生中不斷生長,並將舊的纖維擠向晶狀體的中心,並逐漸硬化而成為晶狀體核,晶狀體核外較新的纖維稱為晶狀體皮質。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逐漸濃縮、擴大,並失去彈性,這時眼的調節能力就會變差,出現老視
眼球解剖圖眼球解剖圖
晶狀體內沒有血管,它所需的營養來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謝出了問題,或晶狀體囊受損時,晶狀體因缺乏營養而發生混濁,原本透明的晶狀體就成為乳白色,而變得不透明,最終影響視力,這就是白內障。如今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種方法就是乾脆把已變得不透明的晶狀體拿掉,換上一個人造的晶體,這就是人工晶體植入術
晶體屈光力是眼的總屈光力的一部分,起到平衡眼屈光力的效果。另外,晶體還提供對不同距離的對焦作用,稱為調節。晶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一系列老化改變,從而影響其彈性和透明度。晶體實質部分包裹在一個彈性囊袋中。晶體懸韌帶從囊袋的周邊延伸到睫狀體,支撐晶體的位置,並通過睫狀肌的作用產生小帶的張力變化,從而改變晶體表面的曲率

作用原理

晶狀體的直徑約9 mm,呈雙凸狀,且前面比後面略平坦。其前面離角膜前頂點約3.6mm。當無調節時,前後面的曲率半徑各為+10.0mm和-6.0mm (Gullstrand氏數據),厚度為4-5mm。晶狀體由多層不同折射率的物質組成,向著中心在光學上變得更為緻密,這使得晶狀體的光學複雜化。於是,從前極到後極,從中心到赤道,有一個折射率梯度。Gullstrand氏在其1號模型眼中,欲反映出此一情況,即將晶體表示為一個雙凸形式透鏡(r1=+7.911mm,r2=-5.76mm)的核心(n=1.406),被一個折射率為1.386的更大的雙凸形式透鏡(r1=+10.00mm,r2=-6.0mm)的皮質所圍繞。這樣,使得整個晶體的折射力為+19.11 D。當眼睛調節以對近點聚焦時,晶狀體折射力增加,此種改變的完成,主要通過:前面曲率增加,後面曲率少許增加,並由於厚度增加而前頂點少許向前移動(增加距離效果)。
晶狀體晶狀體
晶狀體後面和玻璃體相接觸,玻璃體是透明的凝膠,充滿眼球的後段。光線通過晶體之後,行進於玻璃體而到達視網膜。玻璃體的折射率可以取同於房水的折射率(1.3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